烟草公司烽烟四起
1995年7月26日,《纽约时报》所刊载的报告透露,“司法部在纽约召集了大陪审团,为的是要调查烟草公司有没有向联邦烟草管制人员虚报香烟成分,并隐瞒吸烟所引致的不良后果。该部门可能会在这儿召集另一个小组,调查烟草公司的行政人员有没有就烟草制品向国会撒谎。”
司法部为什么要这样做?上述报告阐明原因所在。1994年4月,美国七大烟草公司的高层行政人员,在国会辖下的委员会面前宣誓作证说,“他们既不认为尼古丁会使人上瘾,也不同意吸烟会引发疾病。他们更否认烟草公司刻意调校烟草制品的尼古丁含量。”
这些行政人员自称没有违法,但谎言最后还是被拆穿了。1995年6月,有多达二千份的文件佐证公诸于世,显明他们大放厥词。这些文件透露,烟草研究人员花了15年的时间,研究尼古丁对身体、头脑和烟民行为所操有的“药理”影响。维克托·德诺布尔博士是科学家,他曾替一家烟草公司进行研究。他述说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公司的负责人意识到,他们可以降低香烟的焦油含量,但增加尼古丁的成分,这样的产品仍能满足烟民的需要。经过一番研究,他们发觉尼古丁既可以安定情绪,又可以令人大感兴奋;不但这样,尼古丁还会影响头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烟民所以抽烟,是因为尼古丁有助提高思考力。”
据《纽约时报》所载,烟草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不论烟民抽那个牌子的香烟,他们只要把烟深深地吸入,让其留在口腔内而不是随即喷出,又或者一支接一支地抽,他们就可以吸取自己所需的尼古丁量了。”烟草公司的研究人员试图制造焦油含量低的香烟,但为了满足烟民的需要,这类香烟会含有足量的尼古丁。
文件进一步透露,烟草公司热切关注顾客的需求。这家公司花了超过15年的时间,仔细观察大学生的吸烟情况。他们又在艾奥瓦州某一城镇,调查居民的抽烟习惯,接受调查的吸烟者有些只有14岁。
研究文件把真相揭露出来,使有关的律师受益无穷。他们携手合作,共同起诉七大烟草公司。他们指责烟草公司明知尼古丁会使人上瘾,却刻意隐瞒事实,又调校尼古丁的含量,务求使顾客烟不离手。一位律师声称,世上没有陪审团会相信,这些公司仅是把研究工作当做消遣罢了。
在发达国家,烟草公司烽烟四起,烽火越烧越炽。烟火袅袅,纷纷吹往发展中国家。四十年前,在南方,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简直没有女子吸烟,抽烟的男子只占总数的百分之20。时至今天,在发展中国家,抽烟的妇女占总数的百分之8,另有半数男子是烟民。吸烟者的数目不断上升。研究人员说,“烟火正吹向南方。”
《儆醒!》杂志的通讯员——报道最新趋势
本刊驻巴西的通讯员概述南方的情况。工业国家的研究报告绘出一幅可悲的图画:吸烟者简直自寻死路。这种宣传的确成效卓著。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不少国家都同意,让大众熟悉吸烟的害处是至为重要的。在这些国家,香烟的消耗量已渐渐下降。”伦敦一个称为帕诺斯的资讯组织补充说:“在北方[发达国家],很多家庭已不再容许访客在家里抽烟,公众场所和工作地方都成了非吸烟地带。”现今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吸烟可以致命”。“烟草业不得不转移阵地,向南方进发。”
对比之下,在南方打开新市场简直易如反掌。由于商业形势很好,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叫烟草商垂涎欲滴。这些国家多半容许传播媒介替香烟大肆宣传;关于吸烟的种种害处,当地居民所知也十分有限。帕诺斯研究院指出,“居民对吸烟的危险一无所知,原因在于有关方面没有把事实真相告知他们。”
年轻女子成了烟草商的主要推销对象。为了劝诱她们吸烟,烟草商不惜大做广告,“标榜吸烟是令人向往、充满乐趣的消遣,只有自力更生的妇女才可以享受”。这些广告听起来,跟六七十年前工业国家的香烟广告并无多大分别。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宣传方式卓有成效。一位消息人士指出,不久就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像男士们一样嗜烟成癖”了。
今天,烟草商又再采取宣传攻势,向发展中国家的无知妇女大力推销,为的是要确保,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广告宣传方式再次“奏效”。在世上的贫穷国家,目前有无数的少女还不晓得吸烟害处这么大;正如一位观察家指出,她们大有机会沦为“青春貌美的尼古丁女郎”,前景实在一片黯淡。
首要目标
妇女虽然是主要的推销对象,但烟草商的首要目标就是青少年。他们采用漫画广告,推销附有香烟商标的玩具,又赞助体育比赛项目;这些宣传手法使烟草商生意滔滔,一本万利。
《全面观察》杂志报道,中国的青少年“大都喜爱抽烟”。在12至15岁的少年人当中,抽烟的占百分之35。在9至12岁的孩童当中,有百分之10是吸烟者。据《圣保罗报》报道,巴西估计有1000万青少年是烟民。关于吸烟的害处,这些年轻人是否一无所知?巴西的拉斐尔只有15岁,每天要抽一包半香烟才可以满足烟瘾。他说:“我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不过这是人生乐趣嘛。”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招致怎样的后果?帕诺斯研究院报道,“每天至少有4000个年轻人加入烟民行列。”
烟草商在发展中国家推销的香烟牌子,所含的焦油和尼古丁成分往往比在发达国家中销售的产品为高。个中理由不言而喻。若干年前,烟草业一位行政人员说:“我不会因为尼古丁含量高而公开道歉。尼古丁不但促进营业额,同时也保证烟民长期光顾。”这个方法的确奏效。荷兰一份称为《吸烟面面观》的刊物进一步证实这点:“由于尼古丁含量高,吸烟者很快就上瘾了。烟草商日后只需逐步降低尼古丁的水平,就可以增加香烟的消耗量,使销路不断上升。”
帕诺斯研究院作了以下的结论,“烟草商认为,南方的市场是大有可为的。”
‘要烟还是要命?’
你如果是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你会怎样做?事实已摆在眼前。在1950年之前,因抽烟而生病致死的人数可说微不足道。时至今天,发展中国家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于跟吸烟有关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出警告,在发展中国家,不出三十年,因吸烟而生病致死的人数每年会上升至七百万。与广告宣传迥然有别,香烟犹如棺材钉,抽烟就是‘送死’。
关于吸烟的危险,你认为自己已经清楚明白吗?好极了,但你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呢?你会像那名吸烟者一样,因读了很多有关吸烟的可怕事实而决定不再阅读吗?还是你很精明,早已识破烟草广告所放出的烟幕,断然拒绝吸烟呢?诚然,烟火正向南方飘送,但你是可以免受其害的!
[第19页的附栏]
中国——全球之冠
张汉民(译音)现年35岁,是中国劳工。他拱着手掌,点烟抽起来。他坦言:“老实说,我可以放弃很多东西,但要我戒烟就万万不行。”看来还有三亿中国同胞跟张先生心有同感。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在“生产、销售和消耗香烟方面一直遥遥领先”。中国人民“嗜烟成癖”,去年烟草商向“该国销售的香烟达数十亿支之巨”,消耗量成了“全球之冠”。——《全面观察》杂志。
[第20页的附栏]
香烟有“担保书”?
尽管每年有三百万人死于跟吸烟有关的疾病,广告宣传还是坚称,吸烟不会危害健康。比如在巴西,最近一份杂志替某个新牌子的香烟大做广告,宣称每包香烟都“附有制造厂的担保书”。这则广告断言:“汽车有担保书;电视机有担保书;手表有担保书;香烟也不例外。”可是,正如大部分广告所宣传的一样,长期患病的烟民也可以作证,惟一的担保就是“吸烟保证危害健康”。
[第19页的图片]
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成了主要的推销对象
[鸣谢]
WHO photo by L. Taylor
[第20页的图片]
对抽烟的害处一无所知?
[鸣谢]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