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巢”中诞生的恒星
● 恒星是怎样诞生的呢?为什么有些恒星比别的大一点、亮一点呢?哈勃太空望远镜摄得一辑相片,其中叫人叹为观止的景象可能揭示了恒星诞生的过程。这种独特的天体活动在天鹰座星云中发生。这个星云位于我们的银河系,由一团气体和尘埃组成。
天鹰座星云在地球上的观星者眼中,活像一头展开翅膀、张开利爪的飞鸟。天文学家杰夫·赫斯特跟他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同事一样,对拍摄星云“鹰爪”附近的景象很有兴趣。在星云的这个部分,“鹰爪”就像一根根象鼻状的圆柱。在这里,紫外线辐射作用把氢分子电离化,即是说剥离氢分子中的电子。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摄得的照片拼合起来,组成航摄相片镶嵌图,发现在各条圆柱尽头都伸出了许多个小指头状的东西。在这些指头的指尖位置,不断压缩的气体形成了球状体,据一些天文学家声称,球状体的内部可能正有恒星甚至行星在其中形成。可是,较早前在星云中形成的约一百个新生恒星发出了强烈的恒星风,令这些物体的扩张受到抑制。这些新生恒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光度可能有我们的太阳的10万倍,热度就高出太阳的8倍以上。新生恒星所发出的辐射看来已经侵蚀了星云中密度较低的部分。这个过程叫做“光蒸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本来会被正在形成的恒星吸收的物质会被除去,结果可能拖延恒星的形成。在相片中,正在蒸发的气体就像蒸汽般从气体及尘埃组成的柱中升上来。
任何这类充满气体的球状体要开始发光,就要有足够的质量去发动核反应才行。据科学家估计,球状体的体积要至少等于太阳的百分之8才可以发光。此外,球状体周围的尘埃要散去相当部分,光线才可以透出来。可是,如果球状体不够大,不能发光,就可能只变成一个黑暗的球状气体,称为棕矮星。天文学家最近就发现了首个可辨认的棕矮星。
天鹰座星云的尘云在外观上,跟在暴风雨天可见到的大雷雨云很相似。所以你可能会有错觉,以为那些尘云不会很大。但在实际上,每条云柱都是很长的,从云柱一端所发出的光要走差不多一年才到达另一端。而且,相片中可见的每个“细小的”球状体都有我们的太阳系那么大。此外,既然天鹰座星云离我们十分遥远,那里的光线就是以每秒29万9792公里的速度前进,也要大约7000年才到达我们这里。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看见的天鹰座星云,其实是远在地上还没有人类之前那时候的模样了。
根据天文学家的观察,其他星云看来也有恒星正在形成,猎户座星云就是一个例子。可是,基于观察的角度不理想,我们不能清晰地看到这些星云中恒星诞生的过程。恒星也可能因以下原因而消灭:自我烧尽、猛烈爆炸形成超新星、在引力下坍缩而成为黑洞。宇宙的创造者耶和华上帝对天上众星了如指掌,因为所有星体都是由上帝指定数目,由他一一起名的。(以赛亚书40:26)对于上帝怎样“造光”,以及怎样创造出荣耀各有不同的星体,星际的鹰“巢”可能揭示了其中一二。——以赛亚书45:7;哥林多前书15:41。——外稿。
[第15页的整页图片]
[第14页的图片鸣谢]
J. Hester and P. Scowen, (AZ State Univ.), 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