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3/22 10-13页
  • 寻求解决方法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寻求解决方法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绿色革命未如理想
  • 向前迈三步
  • 经济投资
  • 护树也护林
  • 重新开垦
  • 怎样把弯曲的弄直
  • 前路光明
  • 重重阴影罩雨林
    警醒!1997年
  • 亚马逊河区——争论的中心
    警醒!1981年
  • 雨林大受破坏
    警醒!1998年
  • 绿化亚马逊森林
    警醒!200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3/22 10-13页

寻求解决方法

英国作家约翰·利利写道:“我们高谈什么阴影,反倒忽略了事物的本体。”为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记住,笼罩着雨林的重重阴影不过是征兆,表明潜在的问题其实相当严重。除非我们从根本着手解决问题,否则亚马逊森林会继续遭受破坏。根本原因是什么?联合国所赞助的研究计划指出,“保护亚马逊森林的工作遭遇重重障碍,最难消除的就是贫穷和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绿色革命未如理想

数十年前,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开始推行绿色革命。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森林遭受破坏,这场革命也得承担部分罪责。革命推行以前,成千上万的小农户都靠种植大米、菜豆和马铃薯过活,同时饲养少量牲畜。后来,他们的农地给吞并了,变成规模庞大、用机械操作的黄豆种植场,还要展开多个水力发电工程。当地的牛群和庄稼消失了,运往工业国家的农产品取而代之。从1966年到1979年,种植出口作物的农地增加了百分之182。结果,每12个靠传统农耕过活的农户就有11户失去耕地,变得生活无着。就这样,绿色革命几乎连他们的命也革掉了。

既然失去耕地,这些农夫可往哪儿去谋生呢?虽然选区的土地分配不公,政客们却不肯正视难题,惟有给农夫另觅出路。他们大力推荐亚马逊区域,把那儿称为“杳无人迹的土地,可供无土地的人开垦”。亚马逊第一条公路启用后,不出十年,就有200多万贫农在公路两旁盖简陋的棚屋栖身。他们分别来自巴西南部,以及干旱频仍、贫无立锥的东北地区。随着当局建设多些道路,想当农夫的穷人也相应增多。他们迁往亚马逊,准备把森林变成农田。回顾这些土地开拓计划,研究人员指出,“衡量过差不多50年的土地开拓工程,结果证明利少弊多”。移民把贫穷和不公平“带到亚马逊去”,又给“亚马逊区域制造了新的难题”。

向前迈三步

为了制止雨林继续遭受破坏,并改善亚马逊居民的生活条件,亚马逊发展与环境事务委员会出版了一份建议书,给坐落在亚马逊盆地的国家参考,鼓励各国采取三个初阶段的步骤。(1)在亚马逊雨林以外的贫困地区,着手处理经济和社会难题。(2)善用现有的森林物资,重新开垦皆伐区。(3)人类饱受苦难折磨、森林遭受破坏,都是由社会的不公平现象造成的,因此要设法把弊端纠正过来。让我们逐一考虑以上的三个步骤。

经济投资

着手处理社会和经济难题。委员会注意到,“位于亚马逊盆地的多个国家,有些地区极度贫困。由于生计窘迫,穷人不得不移居亚马逊森林,期望境况好转。所以,要减少林木的砍伐量,一个较为实际的对策就是,投资发展这些贫困地区。”可是,委员会的成员却指出,“不管是全国性还是地区性发展规划,当局几乎从没有考虑过这样做。工业国家虽然赞成大幅削减亚马逊森林的砍伐量,就连这些大国也很少考虑到投资发展这些贫困地区。”委员会的专家倒认为,只要政府官员跟关注这个问题的外国政府同心协力,提供专业意见,并筹措资金解决亚马逊区域的难题,例如土地分配不足、城市居民生计窘迫等,贫农就不会川流不息地涌往亚马逊盆地,而当局也可以保存现有的森林物资。

现已移居亚马逊的小农户,当局又可以做些什么呢?他们靠种植农作物糊口,奈何土壤不宜耕种。

护树也护林

重复利用森林资源。联合国所出版的《森林渐失》一书评论:“人类过度采伐热带森林,却没有好好利用林中物资。说起来好像矛盾,但这就是挽救热带森林的成败所在。”不少专家指出,人类不该砍伐林木,反而要好好利用森林资源,采收林中物产,例如水果、坚果、植物油、橡胶、香料、药用植物和其他天然产品。“在森林的经济收益中”,这些物产“据估计占了百分之90”。

纽约植物园的道格·戴利认为,不再破坏森林,转而提取森林的天然资源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他阐述个中原因:“政府官员可以放下心头大石,不致眼巴巴地看着大批大批的树木被人砍下,运到市场去,大片亚马逊森林从此消失踪影。……这样做也可以帮助居民谋生,同时保护森林资源,可说有百利无一害。”——《保护野生生物》。

保护现有的森林,善用树木资源,其实有助改善林中居民的生活条件。比方说,在巴西北部的贝伦,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把一公顷的林地转变成牧草地,每年的收入不过是25美元。农户要有48公顷的牧草地、饲养16头牛,才可以挣得巴西法定的每月最低工资。但据《阅读》杂志报道,想经营牧场的人如果转而提取森林的天然物产,就可以赚取更多钱财。生物学家查尔斯·克莱门特指出,等待采收的天然产品种类繁多,令人惊叹称奇。克莱门特博士接着说:“区内有数十种蔬菜,几百种水果、树脂和植物油可供栽种采收。不过,世人必须记住,森林是财富来源,绝不是发财障碍。”

重新开垦

巴西研究人员若昂·费拉斯指出,经济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并行不悖。“看看有多少森林遭到破坏。与其继续砍伐原始森林,我们倒不如开垦皆伐区,重新利用退化林地。”亚马逊区域有大量退化林地可供开垦。

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政府大量拨款补助投资者,鼓励他们把森林转变成牧草地。他们着手开发森林,但正如费拉斯博士所说,“六年后牧草地的土质就退化了。后来,人人都醒悟到,这样做原来大错特错。大地主于是说,‘好吧,政府给我们的补贴也不少了,走就走吧。’他们就这样撤走了。”结果怎样?“约有20万平方公里的牧草地被遗弃,渐渐沦为荒漠。”

今天,跟费拉斯志同道合的专家不断钻研方法,重新利用这些退化林地。他们想出什么法子来?几年前,在一个荒废的畜牧场里,他们栽种了32万株巴西果籽苗。今天,这些籽苗已成大树,长出果实来。这种树生长得快,又可以供应珍贵的木材。现今在亚马逊盆地,不同的皆伐区都种满了巴西果籽苗。在专家看来,提取天然物产,教导农夫栽种多年生植物,转用不损害森林的方法采伐木材,使退化林地恢复生机等,通通都是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既可以增进农夫的知识,又可以保护森林。——请参阅“致力保护森林资源”这个附框。

政府官员却声称,要挽救森林,单靠利用退化林地是不够的,还要彻底改变人性才行。

怎样把弯曲的弄直

设法纠正不公平的现象。人类用不正当手段,侵犯别人权利,往往是因贪婪而引起的。正如古语有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就连广袤的亚马逊雨林也嫌太小。

亚马逊的贫农谋生艰难,工业家和大地主的境况却恰恰相反。他们把森林夷为平地,财源滚滚而来。不少专家指出,西方国家出钱出力赞助亚马逊的伐木工程,所以这些国家也难辞其咎。德国一组研究人员得出以下的结论:“环境早已遭到破坏,现有的难题主要是由工业富国促成的。”亚马逊发展与环境事务委员会声称,要保护亚马逊雨林,就必须“重新确立一套道德规范,人人都晓得团结一致、彼此公平对待。惟有这样,雨林区的发展才会有所改善”。

可是,团团烟雾依旧笼罩着亚马逊雨林,历久不散。这个现象表明,虽然在世界各地,许多男女都关注环境,致力保护雨林,但要把专业人士的见解实行出来又谈何容易,就像捕风一样艰难。为什么呢?

像贪婪一类的劣根性已经深入社会各阶层,比树木在亚马逊林地所扎的根还要深。我们固然应该各尽所能,保护森林资源;可是,不管世人多么真诚,寄望他们去把错综复杂的祸根拔除是不切实际的。古代的所罗门王精明睿智,又善于观察人性。他在三千年前所说的话至今仍然掷地有声。单凭人的力量,“弯曲的,不能弄直”。(传道书1:15,《新译》)葡萄牙也有一句类似的谚语:“天生弯曲的树,枯死的时候也直不了。”尽管这样,世界各地的雨林还是有希望的。为什么呢?

前路光明

大约一百年前,巴西作家欧克利德斯·达库尼亚深受亚马逊的野生生物所吸引,种类这么丰富多彩,他禁不住啧啧称奇。他形容亚马逊森林“简直就是创世记时代未面世的一页”。虽然世人一直肆意弄污这“页”,又不断把它撕破,但正如《亚马逊实况》这篇报告所说,现存的亚马逊森林依然“令人缅怀地球昔日的丰采,样子跟创世的时候并无多大分别”。不过,这种情况可维持多久呢?

请想想:亚马逊雨林和世界其他雨林都显出,正如达库尼亚所说,“非凡的智慧”。从根系到叶子,种种林木都清楚表明,它们是一位伟大建筑师的杰作。既是这样,这位伟大的建筑师会容许贪得无厌的人类摧毁雨林、败坏大地吗?关于这个问题,圣经的预言提出了响亮的答案:“不!”预言说:“众国族却发烈怒;你[上帝]自己的烈怒也临到了;指定的时候也到了……[你]要败坏那些败坏大地的人。”——启示录11:18。

请留意,这个预言不但说明,上帝会消除祸根,毁灭贪得无厌的人类,同时也指出他将在我们的日子采取行动。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说?预言表明,正当人类“败坏”大地,上帝就在这个时候采取行动。这段话被记录下来已差不多二千年了,那时人口有限,世人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败坏大地。但情况已今非昔比。《保护热带森林——国际急务》一书评论,“今天,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有能力把自己立足之地毁去,不仅在个别区域,而是在全球各地。”

创造主对付“那些败坏大地的人的‘指定时候’”行将来临。亚马逊雨林和世界其他受破坏的环境都是有希望、有前途的。创造主一定会实现他的应许——这是确凿的事实,绝不带半点神话。

[第13页的附栏]

致力保护森林资源

在亚马逊盆地中部的马瑙斯城,有一大片葱茏的次生森林,面积接近40万平方米。这就是巴西国立亚马逊研究院各个办事处的所在地。这所研究院成立了42年,设有13个不同的部门,研究范畴包罗万象,从生态学到林学,以至人类卫生,应有尽有。它是区内最大的研究组织。这所研究院收藏了世上最丰富的亚马逊植物、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雀鸟和昆虫。研究院共有280个研究人员,他们致力帮助人类进一步了解,亚马逊的生态系统怎样相互影响,彼此间的复杂关系。游客参观过这所研究院后,无不抱乐观态度。尽管受到官僚主义和政治作风所限制,巴西国内国外的科学家都卷起袖子,忙于保护世界最珍贵的雨林——亚马逊雨林。

[第10页的图片]

从森林开辟出来采运木材的道路

[第11页的图片]

雨林的物产:水果、坚果、植物油、橡胶,还有许多其他产品

[鸣谢]

J. van Leeuwen, INPA-CPCA, Manaus, Brazil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