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6/8 4-7页
  • 你的态度受什么支配?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你的态度受什么支配?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色情作品歪曲了性观念
  • 娱乐界利用色情牟利
  • 改换角色、扭转态度
  • 学校的性教育
  • 何谓相亲相爱、用情专一?
  • 作风大胆问题多
    警醒!1997年
  • 性——哪些劝告才真正有效?
    快乐——怎样才能获致
  • 我何以很难制止自己想及异性?
    警醒!1994年
  • 婚前性行为
    警醒!201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6/8 4-7页

你的态度受什么支配?

大约2700年前,一位作者在圣灵的感示下,写了一句发人深省的箴言:“愚妄人以行[淫]为戏耍。”(箴言10:23)自性革命的浪潮爆发以来,这句箴言显得尤其真确。爱滋病引起大众恐慌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性交是‘双方共同参与的戏耍’;‘不顾后果怎样’,要紧的是性欲得到满足。他们有没有改变作风呢?根本没有。

今天,世人依旧以性爱挂帅,什么“情场浪子”、“连环再婚者”、“性爱猎人”在社会上比比皆是。他们认为,道德纯属个人私事,自由性爱、用情不专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参阅第6页“流行的性态度”这个附框。)他们声称,只要两情相悦,春风一度‘对谁也没有害处’。1964年,艾奥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埃拉·赖斯把这么随便的性关系称为“甜蜜的放纵”。

在苏格兰爱丁堡,圣公会的主教看来也赞成性放纵。他说人天生就是“博爱”的。在一篇有关性与基督教的演说里,他声称:“上帝知道他当初造人,就赋予人旺盛的性欲。为了满足这种与生俱来的欲望,人自然要到处留情。人生性风流是上帝一手造成的。依我看,人只不过是顺着自己的本能行事罢了,教会没有理由妄加谴责。”

这样的看法健全吗?追求自由性爱要付出多少代价?用情不专、见异思迁的作风会带来美满幸福的生活吗?

性传染病席卷全球。盈千累万的女子未婚怀孕,少女珠胎暗结的情况尤其严重。这些事实证明,自由性爱的哲理根本站不住脚。《新闻周刊》指出,单在美国一地,估计每年有300万青少年染上性病。成人“两情相悦”地发生性关系,事后女方往往珠胎暗结。当事人多半对胎儿“毫无亲情”,也不想负责任,很快就以堕胎把事情了断。(提摩太后书3:3)人工流产把胎儿打掉,骨肉从此就跟母亲永别了。年轻的妈妈也不好受,她可能患上严重的抑郁病,甚至终生受良心谴责。

到90年代中期,性革命单在英国已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帕特里克·狄克逊医生的计算,每年耗费达200亿美元之巨。狄克逊医生在《性爱代价日高》说明,他把治疗性传染病和爱滋病的花费、离婚或分居的代价、单亲家庭给社会带来的种种负担,以及家庭成员和个别儿童接受心理治疗的费用加起来,然后得出这个数字。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狄克逊医生总结说:“性革命应许给人自由,反倒令大部分人沦为性奴隶。淫乱行为酿成不少悲剧,性放纵其实不能助人排遣寂寞,反倒为人带来感情打击,也助长性暴行和性虐待。性革命其实把世人的道德破坏无遗。”

不过,世人却依旧耽于淫乐,喜欢逢场作戏,硬要追求不用负责任的自由性爱。原因到底是什么?近三十年来,自由性爱造成的恶果清楚可见,但这种深具破坏力的淫风还是盛行不衰,背后有什么推动力呢?

色情作品歪曲了性观念

有人指出,色情作品推波助澜,使淫风持续不息。一个男子自认好色成性,他在《多伦多星报》表白心声:“我五年前戒了烟,两年前戒了酒。可是,我好色成性,一味沉迷于阅读色情作品,很难自拔。在我一生中,要戒色几乎比登天还难。”

这个男子认为,青少年要是经常接触色情作品,就很容易对性产生扭曲的观念。他们把性幻想化作行动,事后却发觉,现实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跟他们的想象完全脱节。结果,这些青少年不是变得孤僻,就是惹上许多麻烦,他们很难找着矢志不渝的爱情。

娱乐界利用色情牟利

娱乐界人士多半放荡无度。他们以风流成性为荣,有多个性伴侣;即使结了婚,婚书也只是一纸空文。电影、电视大播色情节目,渲染狂放不羁的男女关系。在银幕上,画面常常展示堕落、无半点真爱的性行为,旨在挑起观众的性欲,也使目前这代人对性行为有极错误的看法。娱乐媒介大肆吹嘘,男女私通无别于夫妻交欢,但事实绝不是这样。有些人把娱乐界名人当偶像崇拜。不论影迷、歌迷还是电视迷,他们似乎不能区分肉欲和爱情,也看不出见异思迁和爱情专一的区别;他们根本连幻想和现实都分不清。

同样,广告界也常常利用色情增进产品的销路。一个性功能治疗师指出,色情成了“彻头彻尾的宣传工具,目的就在于招揽更多主顾”。广告商以色情作号召,把发泄性欲跟美满生活拉上关系。但正如《家庭关系》杂志评论,这是又一明证,表明本世纪的人类“对性行为有很歪曲的观点”。

改换角色、扭转态度

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变迁,加上避孕丸在1960年面世,千百万妇女对性的态度大大改变了。避孕丸问世后,妇女认为男女终于平等了,她们可以享受前所未有的性自由。今后她们可像男子一样逢场作戏,不用担心意外怀孕。男男女女都纵欲作乐,尽情享受无拘无束的性生活,正常的家庭关系、两性的天赋角色,几乎荡然无存。

公元1世纪,圣经一位执笔者谈到这样的男女,说:“他们满眼都是通奸,止不住犯罪,……他们的心训练有素,精于贪婪。……他们舍弃直路,受了迷惑。”——彼得后书2:14,15。

学校的性教育

调查过大约一万个未婚的妙龄少女后,美国一篇研究报告透露,“不管是性教育课程所提供的知识,还是当事人自称晓得的避孕方法”,两方面对她们都无大帮助,也不能阻止少女未婚怀孕。有些公立学校索性免费分发避孕套给学生,以求抑制未婚妈妈的人数急升。不过,这样的对策却引起激辩。

一个17岁高中生接受《卡尔加里先驱报》访问,说:“十几岁的中学生不时跟异性发生性行为,……连一些12岁的少年也跃跃欲试,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何谓相亲相爱、用情专一?

男女也许一见倾心,情不自禁地发生性关系。可是,当事人却不会因为春风一度,就自然而然地相亲相爱,彼此信任,同甘苦、共患难。真爱不是单凭性交就能产生的。双方真诚相爱、亲密无间、互相体贴,大家用情专一,真爱才油然而生。

去如朝露的恋爱关系叫人患得患失,各散东西之后就倍感寂寞。这种苟且关系容易传染性病,例如爱滋病等。对于渴求自由性爱的男女,彼得后书2:19真的说得不错:“他们应许给人自由,自己却一直做腐败的奴隶。因为人被谁制伏,就受谁所奴役。”

1995年6月,英国圣公会辖下的社会责任委员会,发表了一篇题名为“可喜可贺”的报告,内容跟圣经的劝戒背道而驰。《多伦多星报》报道,委员会敦促教会“删去‘活在罪中’这个片语,也不可妄自审判同居的男女”。报告还建议,“全体教徒都应该欢迎同居者,听听他们的心声,向他们学习,……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上帝与他们同在”。

耶稣怎样称呼这样的宗教领袖?他们无疑是“瞎眼的引导者”。跟随这些引导者的群众又怎么样?他说:“要是瞎子引导瞎子,两个人都会掉进坑里。”你毋庸置疑,耶稣清楚说明,“通奸”、“淫乱”都是“污秽人”的。——马太福音15:14,18-20。

以上各种因素都助长人对性产生错误的看法,同时利用性来做“摇钱树”。在这种道德败坏的环境下,尤其是年轻一代,怎样才可以不受污染,保持道德清白呢?鱼水和谐、天长地久的结合有什么秘诀?下篇文章会集中讨论,做父母的可以怎样帮助年轻人为未来打好基础。

[第5页的精选语句]

单在美国一地,估计每年有300万青少年染上性病

[第6页的附栏]

流行的性态度

情场浪子:这类人谈恋爱谈上个瘾头来。浓情蜜意一朝淡,他们就另结新欢。这个名称(Attraction junkies)是纽约州精神病学研究院的迈克尔·利博维茨医生首先采用的。

连环再婚者:这类人见异思迁,连连更换配偶。他们不厌其烦地办理结婚手续,然后申请离婚,又再结婚。社会学家给他们起了这样的名称。

性爱猎人:卢瑟·贝克是家庭学科教授,也是个执业的性功能治疗专家。他指出这类人喜欢左拥右抱,目的是要证明自己有高超的性本领。现在这个名词也用来指淫辱儿童的人。

[第7页的图片]

色情作品不但令人上瘾,还使人对性产生极错误的看法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