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荒危情急
玛丽住在美国,每天醒来就先来个淋浴,接着刷牙洗脸,其间任由水龙头开着空流。她放水冲洗马桶,然后洗手。玛丽还未坐下来吃早餐,就用了大量的自来水,足以装满一个普通的浴盆。像许多美国居民一样,玛丽一天到晚用水超过350公升,相等于浴盆容量的两倍半。她只需伸手扭开水龙头,洁净的水就源源而来。既然供应从没间断,玛丽早就把自来水视作当然,不懂得珍惜节约。
德黛住在西非,生活条件跟玛丽判若云泥。天色还没破晓,她就起床,穿好衣服,把大盆子放在头上,保持身体平衡,一直步行8公里到最近的河流去。她在河边洗澡,给盆子注满河水,然后回家。德黛天天如是,每次来回需要四小时左右。在接着的一个钟头内,她过滤河水,除去寄生生物,用三个容器把滤过的河水贮存起来:一个供饮用,一个给家人使用,还有一个供自己傍晚洗澡用。要洗衣服,就得再往河边去了。
德黛说:“水荒把我们搞垮了。单是运水,就差不多花掉半个上午,还剩下多少时间用来种田、料理杂务呢?”
德黛的事例并不罕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许许多多的妇孺都要长途跋涉,从受污染的湖泊、水井运水回家,每年所花的时间合计超过1000万年!
有的供水充足,有的水源奇缺
地球其实有充足的淡水,可惜分布不均。这个问题至为棘手。科学家举例说明困难所在:全球有百分之36的淡水分布在亚洲的河川湖泊,饮用这些淡水的居民是世界人口的百分之60。与亚洲相比,亚马逊河的贮水量占总水量的百分之15,但只有百分之0.4的人口才用得着这些河水。雨水也同样分布不均。地球有些地区几乎长年干旱。其他地区虽不至缺雨,但偶尔也闹旱灾。
不少专家认为,人类的活动可能扰乱了气候,影响雨水分布。世人滥伐林木,又过度耕作、过度放牧,使土地变得荒芜。有的专家推断,表土既然没有草木遮盖,就把大量阳光反射进大气去。结果可想而知:大气日趋暖和,云雾消散,雨量下降。
此外,雨量也因土地贫瘠而减少。降在树林的雨水,大部分都是起先从树叶和下层灌丛等植物蒸发而来的。换句话说,植物就像大海绵一样,能吸收雨水、贮存水分。树木和下层灌丛给砍掉后,形成雨云的水分就相应地减少了。
人类的活动到底对雨量造成多大的影响,问题至今仍然引起争议,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世界银行提醒大家,目前有80个国家水旱情况严重,水荒不但妨碍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损害国民健康。地球至今有百分之40的居民,也就是20多亿人口,找不到洁净的水源,也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
富国要是面临供水不足,通常会“破财免灾”。它们出钱筑坝拦水,又利用高昂的科技回收废水,甚或淡化海水。穷国哪来这么多选择,惟有实行配给用水,但又恐怕会抑制经济发展,减少粮食产量。另一个选择是,重复利用未经处理的水,这样做却又助长细菌蔓延。各地的供水需求不断增加,前景实在不妙,水荒威胁难除。
充满希望的十年
1980年11月10日,联合国举行大会,各代表都信心十足,热切地讨论即将推行的“国际饮水供应和卫生十年”计划。大会宣布计划的目标:到1990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都可饮用安全的清水,都拥有适当的卫生设备。十年过去了,各有关国家总共耗资1340亿美元,给10多亿人口供应洁净的饮用水,又为7亿5000多万人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成绩有目共睹。
可是,这个计划所取得的成绩,却由于人口激增而抵消了。在短短十年内,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八亿人口。1990年来了,世上仍然有十亿多人缺少安全的饮用水,又没有足够的卫生设备。在童话《镜中世界》,王后对爱丽丝所说的话,正好道破了联合国的困境:“听我说,你得拼命奔跑,才能保持原位。你如果想往别处去,就至少要加倍用劲才行!”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990年过后,贫苦大众依旧没有自来水和排污设施,改善环境卫生的进展实在“微不足道”。桑德拉·波斯泰尔出任世界监察协会研究部副主管的时候,曾写道:“世界还有12亿人口得冒着染病或丧命的危险喝水。从道德观点来看,这始终是个严重的缺点。归根结底,原因不是水源奇缺、技术不足,而是社会制度和行政机关都不肯为穷人设想,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据估计,有关方面每年要多花360亿美元,相等于全球军费的百分之4左右,才能把我们看做当然的东西供给全人类——洁净的饮用水和排污设施。”
人口增多、需求上升
除水源分布不均外,还有另一个因素使问题变得复杂:水的需求随人口增多而上升。全球雨量大致保持不变,人口却有增无已。本世纪的耗水量至少倍增了两次。有些人估计,在今后20年,耗水量可能是今天的一倍。
既然人口与日俱增,饮用水需求就难免上升,粮食需求也无例外。要生产粮食,就要大量用水。农业倒要跟工业和个别用户竞争用水。城市发展迅速,工业区又不断扩展,农业用水往往受到忽略。一个研究人员问:“粮食到底是从哪儿得来呢?说实在的,我们减少供水给农业,现存的粮食充其量只够50亿人糊口,我们又怎么可能喂饱100亿人呢?”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得最快,供水紧张是常见的现象。说来遗憾,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上,这些国家都没有能力缓解水荒。
污染
水源已经短缺,人口激增又使难题变本加厉。这还不止,仍有第三个相关因素,就是水源受污染。虽然圣经提到“生命水的河”,目前有不少河水却是足以致命的。(启示录22:1)每年倒进各地河流的废水,不分工业或家用,共达450立方公里。好些河川溪流都成了彻头彻尾的污水沟。
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每条大河都给未经处理的污水弄脏。俄罗斯的200条大河经过检验后,结果表明十居其八含有极高水平的细菌和病毒,根本不适宜饮用。发达国家的河流和地下水,虽然没有给污物弄脏,却往往受有毒的化学品、农用化肥污染。在世界各地,差不多所有滨海国家都把未经处理的污水注入沿岸浅水处,海滩因此变成“污泥浊水”。
可见,全世界的水源都受到污染。在《水:必需的资源》小册,奥杜邦协会概述目前的情况,说:“由于水源不洁,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久病不愈、体弱无力。含有化学物质的水源也危害另外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化学物质对人体所造成的长远影响依然不大清楚。”
水源不洁、健康受损
上文提到的德黛嗟叹:“水荒把我们搞垮了。”虽然夸张了点,但洁净的淡水严重短缺,却可以实际置人于死地。像德黛一样,千百万穷人除了从河流、小溪取水外,就别无选择。这些溪河不过是污水明沟罢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饮用水不洁而引起的疾病。这又何足为怪呢!
《世界监察》杂志报道,在发展中国家,百分之80的疾病都是从不洁的饮用水感染的。水传病原体、受污染的水源每年夺去2500万人的性命。
饮用水传染的致命疾病,包括腹泻、霍乱和伤寒,主要在热带地区横行猖獗。不过,这些疾病却不是发展中国家独有的。1993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由于自来水含有一种抗氯的微生物,40万市民喝后感到身体不适。同一年,美国其他城市的供水系统,例如首都华盛顿、纽约市和密苏里州的卡布尔市,也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市民惟有用煮沸方法净化自来水。
共用河水
水源短缺、用水需求随人口增长而上升、水源污染所诱发的疾病等都是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使国际局势变得紧张,甚至引起冲突。毕竟,水根本就不是什么奢侈品。西班牙一位政治家为缺水危机伤透脑筋,他说:“我们要面对的再也不是经济斗争,而是生存斗争。”
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主要是因为河水共用。美国的研究人员彼得·格莱克指出,世界有百分之40的人口分布在250个河流盆地上,这些河水却有多个国家争用。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湄公河、尼日尔河、尼罗河和底格里斯河分别流经不同的疆土,各国都想尽量多用本国流域的河水。争水纠纷已经爆发了。
随着用水需求递增,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世界银行环境持续发展部副行长预言:“本世纪多场战争都是因争石油而触发的;到下个世纪,世人将为争用水而大动干戈。”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分子动个不停
让我们跟随一个水分子漫游,一同踏上循环不息的旅程。水分子可通过无数的路线返回原处,本文所附的一系列图片只是举例说明其中一条,图片号码跟正文配合。——约伯记36:27;传道书1:7。
我们以海面的一个水分子为起点。(1)海水给太阳的热力蒸发,水分子渐渐升到离地面几千英尺的上空。(2)这时候,它跟其他水分子合并,形成小水滴,随风飘浮好几百英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滴水跟一个够大的雨点结合,下到地上来。(3)这个雨点连同亿亿万万的雨点下在山坡上,雨水冲下山坡,直往河里流。(4)
接着,一只鹿在河边喝水,把水分子吸进体内。(5)几小时后鹿儿撒尿,水分子给排出体外,流进泥土,再被树根吸去。(6)水分子沿树干而上,最后从叶面蒸发到空气中。(7)一如以往,水分子飘到上空,同其他水分子合成另一小水滴。这滴水顺风滑移,最后跟沉甸甸的乌云遇合。(8)水分子一再连同雨水降下,这回却落在河流,河水把它带到海洋去。(9)在海洋里,水分子可能要流动好几千年才能到达水面,给太阳蒸发,再次在空气中飘移。(10)
水分循环流转不息:水从海洋蒸发,在陆地的上空飘移,变成雨水降下,流回海洋。通过这样的循环,水能够维持地上众生的生命。
[第9页的附栏或图片]
改善用水供应建议
兴建海水淡化工厂。目的是要脱去海水的盐分。工厂通常用泵把水抽运到低压室,在那儿加热直到水开为止。水变成蒸汽后给送往别处,只剩下盐晶体。脱盐过程相当昂贵,发展中国家多半担负不来。
融化冰山。有些科学家认为,既然冰山含有洁净的淡水,当局可用大型拖船把南极的巨大冰块拖走,然后融化,供南半球的干旱区使用。但有一个难处:各冰山还没抵达目的地,就有一半左右在海里消融了。
利用蓄水层。蓄水层是地下深处的含水岩层。即使在干巴巴的沙漠,人也可以用泵从蓄水层抽水。可是,抽运地下水不但花费庞大,也降低地下水位。还有一个不利的条件,就是岩层重新蓄水的速度多半十分缓慢,有些岩层甚至不再蓄水。
[第8页的图片鸣谢]
Photo: Mora, Godo-Foto
[第5页的图片]
运取日常用水,每天可花去四小时
[第8页的图片]
每年约有450立方公里的废水给倒进河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