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青年》 16章127-132页
  • 我这样伤心是正常的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这样伤心是正常的吗?
  • 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不肯承认
  • “她怎可以这样待我?”
  • “要是……,就好了”
  • “我告诉朋友什么呢?”
  • 正视悲伤
  • 与人分担感受
  • 全家人通力合作
  • 予人支持的希望
  • 我怎样才能在生活上适应悲痛?
    痛失亲者
  • 我妈妈去世了……
    警醒!2009年
  • 我怎样才能应付丧亲之痛?
    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第1册)
  • 如何走出伤痛?
    警醒!2011年
查看更多
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
《青年》 16章127-132页

第16章

我这样伤心是正常的吗?

米切尔想起他爸爸去世的那天,说:“当时我十分激动。……我不断告诉自己,‘这不可能是真的。’”

也许你所爱的某个人——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死了。你不单觉得难过,而且感到愤怒、慌张、惊惶。尽管你极力强忍,还是禁不住潸然泪下。或者你把悲痛埋藏在心里。

假若我们所爱的人死去,表现感情激动确是人之常情。甚至耶稣基督,当他获悉密友的死讯时,也不禁“哭了”,而且“心里悲叹”。(约翰福音11:33-36;可参阅撒母耳记下13:28-39。)了解到别人曾经和你有同样感觉也许可以帮助你较易处理痛失亲友这件事。

不肯承认

起初你也许感觉麻木。或者在你内心深处,你希望这一切只是个噩梦,有人会来把你叫醒,于是事情就一如以往一样。例如仙迪的妈妈患癌死去。仙迪解释说:“我还未真正接受她已离开人世这件事。以往我曾和她讨论过的事,现在若有这些事发生,我就发觉自己不期然地说:‘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痛失亲者的人往往不肯承认亲人确已死去。他们也许甚至以为自己在街上、在行驶的公共汽车或地下火车里会突然看见死去的亲友。任何转瞬即逝的相似面孔都能唤起期望,臆想这件事也许全是误会而已。要记住,上帝造人是要人生存,不是要人死去。(创世记1:28;2:9)故此,觉得难以接受死亡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她怎可以这样待我?”

如果你有时甚至对死者感到有点恼怒,毋须觉得奇怪。仙迪回忆说:“妈妈死后,有时我想道:‘你其实并没有让我们知道你已不久人世,就这样悄悄离开了。’我觉得她遗弃了我们。”

兄弟姐妹的死亡也可以引起类似的感觉。卡伦解释说:“对死者感到愤怒可说是荒谬的,但当我的姐姐去世时,我却禁不住对她生气。‘她怎可以死去,撇下我独自一人?她怎可以这样待我?’这样的想法不断在我脑中盘旋。”有些人发觉自己为了兄弟姐妹的死所带来的一切痛苦而对死者生气。由于患病的兄弟姐妹在去世前占去家人很多时间,得到很多关注,所以有些人觉得自己遭人忽视了,甚或感到愤慨。为了害怕失去另一个孩子,悲痛欲绝的父母可能突然变得对儿女过分关注,这也可以惹起其他儿女对死者怨恨。

“要是……,就好了”

内疚也是常见的反应。问题、疑虑充塞脑中。‘我们还有别的事是本可以做的吗?我们本该找另一个医生诊治吗?’接着是一连串的‘要是’。‘要是我们没有常常吵架就好了。’‘要是我从前仁慈一点就好了。’‘要是到商店去的是我而不是他就好了。’

米切尔说:“但愿我从前对爸爸耐心、体谅一点就好了。又或者在家里多做点事,让他回家时舒服一点就好了。”伊丽莎也说:“妈妈染病突然去世,我们还有许多前嫌尚未冰释。现在我内疚极了。我想起一切应说而未说的话,不应说而说了的话和一切我做错了的事。”

你也许甚至为了所发生的事而怪责自己。仙迪回忆说:“我和妈妈的每一次争执,我给她带来的一切压力,都叫我感到内疚。我觉得我给她的一切压力有分促成她的患病。”

“我告诉朋友什么呢?”

一个寡妇论及自己的儿子说:“乔尼很怕告诉别的孩子他父亲死了。这使他感到尴尬,同时也因为尴尬而恼怒。”

《家里的死亡与悲伤》一书解释说:“对许多[在生的]兄弟姐妹来说,‘我告诉朋友什么呢?’是个极重要的问题。在生的兄弟姐妹常常觉得朋友并不了解自己正在经历的痛苦。他们若试试找人分担痛失亲者的重创,换来的也许只是漠然的凝视和疑惑的目光。……结果,丧亲的兄弟姐妹也许感到受人排挤、孤立,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是怪人。”

然而,要明白有时别人只是不知道该向伤心的朋友说些什么话,故此便无言以对。你的丧亲之痛也许提醒他们自己也有可能失去亲爱的人。由于不愿想起这件事,他们也许因此便避开你。

正视悲伤

知道你的悲伤是正常的事可以对于你应付伤心有很大帮助。但继续逃避现实却只会延长痛苦。有时家庭会在餐桌上给死者留出空位,就好像有人要来吃饭似的。但有一个家庭却选择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作妈妈的说:“我们从此不再坐在同样的位置上吃饭了。外子坐到大卫的位上,这有助于填补空位。”

也有帮助的一点是,要明白虽然有些事情是你应说或不应说,应做或不应做的,但这通常都不是你亲爱的人死去的原因。此外,“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雅各书3:2。

与人分担感受

格罗尔曼(Earl Grollman)博士建议说:“单是认清矛盾的情绪还不够,你必须正面处理这种情绪。……这是你与人分担感受的时候。”这时你不该孤立自己。——箴言18:1。

格罗尔曼博士说,如果不肯正视伤心,“你只会延长苦恼和拖长伤心的过程而已。”他建议说:“找一个擅于聆听的人,一个了解你的朋友,他会明白你的种种感受只不过是痛苦伤心的正常反应而已。”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或会众的长老都时常证明能予人真正的支持。

你若觉得想哭又如何?格罗尔曼博士补充说:“对某些人来说,眼泪是情绪紧张的最佳疗法,对男、女、孩童莫不皆然。哭泣是减轻忧伤和解除痛苦的自然方法。”

全家人通力合作

痛失亲者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你极大的帮助——你也可以帮助他们。例如来自英国的珍妮和莎拉失去了23岁的哥哥达拉尔。她们怎样经得起悲伤呢?珍妮答道:“由于我家里有4个人,所以我陪着爸爸,和他一起做事,莎拉就陪妈妈一起做事。这样我们便不致独自承担痛苦。”珍妮继续回忆说:“我以前从没有见过爸爸流泪。他哭过两次,这也是好的。回顾以往,现在我觉得能够在他身边安慰他使我感到快乐。”

予人支持的希望

年轻的戴维来自英国,他那13岁的妹妹珍妮特死于霍奇金氏病。戴维说:“使我得益很大的一件事是丧礼演讲所引用的一节经文。经文说:‘因为上帝已经定了日子,要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耶稣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讲者强调‘凭据’一词是指复活而言。丧礼之后,这是我极大的力量来源。”——使徒行传17:31;也可参阅马可福音5:35-42;12:26,27;约翰福音5:28,29;哥林多前书15:3-8。

圣经提出的复活希望并不会消除悲伤。你永远不会忘记你所爱的人。然而,许多人确曾从圣经的应许寻得真正的安慰,结果开始从失去亲者的痛苦中渐渐复原过来。

供讨论的问题

◻ 你觉得为了你所爱的人去世而伤心是人之常情吗?

◻ 伤心的人可能经历什么情绪?为什么?

◻ 伤心的年轻人可以用一些什么方法开始应付自己的感受?

◻ 你可以怎样安慰失去亲者的朋友?

[第128页的精选语句]

“我还未真正接受她已离开人世这件事。……我就发觉自己不期然地说:‘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第131页的精选语句]

“妈妈死后,想道:‘你其实并没有让我们知道你已不久人世,就这样悄悄离开了。’我觉得她遗弃了我们”

[第129页的图片]

“这件事不是真的发生在我身上!”

[第130页的图片]

当我们所爱的人去世时,我们需要有一些富于同情心的人支持我们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