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饮酒——为何不可?
‘饮酒是不对的吗?饮酒是否真的有害?抑或仅是对我就不行,对成年人却无伤大雅?’这些问题很可能在你的脑中出现。毕竟,你的父母也许时常喝酒,许多与你年纪相若的年轻人(不论是否已达到法定年龄)都饮酒。电视剧和电影更使这件事看来很有吸引力。
只要适度使用,酒精的确可以令人畅快。圣经承认酒能悦人心,或使一顿饭更为美味。(传道书9:7)然而,若被人滥用,酒精便会造成许多严重难题,从与父母口角,与教师、警察争吵以至死于非命不等。正如圣经说:“清酒使人失言,烈酒叫人胡闹。沉迷醉乡的人实在非常不智。”(箴言20:1,《当代》)因此,你在饮酒一事上作出负责任的决定乃是至为重要的事。
可是,对于酒精和酒对人所生的影响,你其实知道多少?以下的测验可以帮助你获悉事情的真相。请在以下各题注明对或错:
1.酒精饮品主要具有兴奋作用。․․․․․․․․ ____
2.不论饮用多少,酒精都对人体有害。․․․․․․․․ ____
3.一切酒精饮品——蒸馏酒、葡萄酒、啤酒——都以同样速度被吸进血管中。․․․․․․․․ ____
4.若喝黑咖啡或淋冷水浴,喝醉的人能较快清醒过来。․․․․․․․․ ____
5.人人所喝的酒量若一样,产生的影响也一样。․․․․․․․․ ____
6.醉酒就是酒精中毒。․․․․․․․․ ____
7.酒精和其他镇静剂(诸如巴比妥酸盐)同时服用,可使两者效力剧增。․․․․․․․․ ____
8.不时转换不同的饮料能使人避免喝醉。․․․․․․․․ ____
9.身体消化酒精好像消化食物一样。․․․․․․․․ ____
现在请将你的答案与270页所列出的比较一下。这证明你对酒精所怀的若干看法错了吗?若然,要意识到对酒精一知半解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圣经警告我们,若运用酒精不当,它“终究要像蟒蛇一样咬你,像毒蛇一样刺你”。——箴言23:32,《当代》。
且以约翰为例。他10余岁已结婚。一天晚上,他跟年轻的妻子吵架,其后气冲冲地从家里跑出去,决心到酒吧买醉。他喝下整整一品脱的伏特加酒之后陷入昏迷状态。倘若不是医生和护士竭力挽救他的性命,恐怕他早已一命呜呼了。显然,他不知道一下子喝下大量酒精甚至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无知几乎使他赔上自己的性命。
反弹效果
这是酒精所产生的最难察觉的效果之一。酒精是一种镇静剂而非兴奋剂。人喝酒后看来为之一振的感觉其实是由于酒精具有镇静作用,使你的忧虑水平下降的缘故。于是你感到松弛,比饮酒前较少忧虑,也较少烦恼。因此,饮适量的酒能稍为帮助人‘忘却他的烦恼’。(箴言31:6,7)例如一个名叫保罗的年轻人,他饮酒是为了逃避家庭的难题。他回忆说:“我很早已发觉饮酒是使我从压力获得舒解的方法。酒能松弛我的头脑。”
这对人没有什么害处,对吗?错了!酒精具有反弹效果。数小时之后,镇静作用一旦消退,你的忧虑水平便会再度上升——但却不是仅回复正常。反之它跃至一个比你饮酒前还要高的水平!你感到更忧虑,比以前更紧张。酒精脱瘾状况也许会持续12小时之久。诚然,你若再来一杯,忧虑水平会再度下降。可是数小时后,它会直线上升,升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于是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人为的高水平降至更低的低水平,然后周而复始。
因此,长远来说,酒精并不会真正减轻你的忧虑。它很可能反而使你的忧虑大增。酒力消退后,你的难题依然如故。
感情上发育不全
其他的人声称酒精能使他们发挥较佳功能。且以丹尼斯为例。他是个极度畏羞的人,甚至觉得跟人作简短的交谈也是很困难的事。可是,后来他发现了一件事。他说:“喝下几杯之后,我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难题在于人之能够进至成熟并非藉着逃避困难的情势——正如丹尼斯所为一般——而是藉着毅然正视它们。学会应付青年人所面对的种种难题只不过是为你在成年时期所遭遇的各种试炼作预先排练而已。故此丹尼斯终于看出,长远来说,酒精所产生的短暂功效并没有帮助他克服害羞的心理。“酒力一旦消退,我便躲回自己的壳里去,”他说。若干年后的今日,他怎样呢?丹尼斯继续说:“我其实并不懂得怎样按照自己的真正水平去与人交谈。我想自己在这方面仍然发育不全。”
依赖酒精作拐杖,用它来应付抑郁,也不是好办法。琼恩在青少年时期曾这样行,她承认说:“最近,我经历到相当大的压力,当时我想道:‘现在就喝杯酒可不错。’你以为自己喝杯酒便能把情势处理得更好。”但这绝不是实情!
《纽约州医药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说:“麻醉剂[包括酒精]一旦变成了助人摆脱困境——不论在学业、社会或人际关系方面——的工具,人就无需学会应付难题的健全技巧了。这样行所造成的恶果也许要等到儿童长大成人之后才被察觉。到那时,与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往往十分困难,以致当事人在感情上陷于孤立。”因此,直接处理所遇到的难题其实好得多!
“他却不接受”
请想想耶稣所立的榜样。耶稣在地上作人的最后一晚经历到极大的压力和痛苦。他被人出卖,遭人逮捕,然后受到一连串的盘问,被人用捏造的罪名加以诬告。最后,经过整夜的折磨,他被交出来钉死。——马可福音14:43-15:15;路加福音22:47-23:25。
当时有人将一些能麻木知觉的东西——可以改变情绪,使他较容易应付当时的艰难情况的东西——递给他。圣经解释说:“他们……拿没药调和的酒给他,他却不接受。”(马可福音15:22,23,《新译》)耶稣要保持自己的一切官能。他要堂堂正正地面对艰难的情况。他绝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然而后来,有人将少量显然没有含药物的酒给他解渴,耶稣便接受了。——约翰福音19:28-30,《新译》。
与耶稣比较,你所经历的各种难题、压力或紧张便微不足道了。可是你可以从耶稣的经验学到一个宝贵教训。与其藉赖某些能将人的情绪改变的东西(诸如酒精)去应付难题、压力和使人不安的境况,正视难题而直接加以处理其实会好得多。你在面对生活种种难题上经验越多,你便越有能力将难题加以解决。你会长大成为感情健全的人。
你达到法定年龄之后,你是否选择间中适度地饮酒乃是你(也许连同你的父母)可以自行决定的事。愿你按照正确的知识作出聪慧的决定。你若决定不饮酒,你无需为此怀有歉意。但是你若到了合法年龄而又决定饮酒的话,务要有分寸。千万不要以饮酒作为逃避方法或藉此给你虚假的勇气。圣经的劝告既简明又直截了当:“清酒使人失言,烈酒叫人胡闹。沉迷醉乡的人实在非常不智。”——箴言20:1,《当代》。
供讨论的问题
◻ 为什么许多青年人沉迷于酒精饮品?
◻ 许多人对酒精怀有什么常见的错误观念?
◻ 酒后驾车有什么危险?
◻ 藉赖酒精来逃避难题有什么危险?
◻ 青年人遭遇难题时应当怎样行?为什么?
[第268页的精选语句]
饮酒能使年轻人落入情绪高低交替的恶性循环中
[第271页的精选语句]
“我其实并不懂得怎样按照自己的真正水平去与人交谈。我想自己在这方面仍然发育不全。”——一个曾在青少年时期滥用酒精的青年人
[第264页的附栏]
‘我们为什么开始饮酒’
访问一些以前曾经嗜酒的青少年
访问员:你以前为什么要饮酒?
比尔:对我来说,起初是因为跟我一起的一班人都饮酒。这是“流行”的事,尤其是在周末的时候。
丹尼斯:我大约14岁开始饮酒。我的父亲是个相当嗜酒的人。家里经常举行酒会。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已知道饮酒是社交上不可少的事。我长大一点后跟一群狂野的少年混在一起,我为了要受他们接纳而饮酒。
马克:我很喜欢运动。我想我开始饮酒时是跟篮球队的人一起,当时我大约15岁。我认为自己饮酒主要是出于好奇心。
琼恩:我受电视的影响很深。我常看到电视的角色饮酒,他们看来真棒。
保罗:我父亲是个酒徒。我看出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难题全是因为纵酒的缘故。我想摆脱这种环境。很讽刺的是,这竟成为我开始饮酒的原因之一。
琼恩:通常我的父母喝得不多。可是我记得一件事:爸爸在社交的场合常常向人夸耀自己的酒量。我也养成了类似的态度——以为自己胜人一筹。有一次我跟朋友一同狂饮。喝了好几小时之后,我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喝醉。我记得自己在想,‘我真的跟爸爸一样。’我认为自己深受他对酒精的态度所影响。
访问员:但为什么许多人要饮到酩酊大醉?
马克:这就是我们饮酒的目的——要喝到醉为止。我其实一点不在乎酒的味道如何。
访问员:所以你是为了喝醉而饮酒,对吗?
马克:对。
哈里:我完全同意。事情好像爬梯子。每一次喝酒你都爬得更高一点——梯子的另一级。
[第270页的附栏]
测验答案(第263页)
1.错。酒精主要具有镇静作用。它能抑制或减低你的忧虑水平而使你感到振奋。你感到松弛,不像饮酒前那么忧心忡忡。
2.错。饮用适量或少量酒精看来对身体并无害处。然而,长期纵酒则能损害心脏、头脑、肝脏和其他器官。
3.错。以一般而言,蒸馏酒或酒精比葡萄酒或啤酒被身体吸收得较快。
4.错。咖啡能把你唤醒,冷水淋浴能使你湿透,可是酒精会继续留在你的血管中,直至肝脏以新陈代谢的过程将其消除。这个过程的速度为每小时半安士酒精。
5.错。有若干因素,诸如你的体重,你是否吃饱,可以决定酒精对你有多大影响。
6.错。醉酒描述过度饮酒所产生的结果。酒精中毒的特征则是饮酒漫无节制。可是,并非所有喝醉的人都是酒徒(酒精中毒),也不是所有酒徒都喝醉。
7.对。有些药物若与酒精混合服用,便会产生异乎寻常的反应,比单是酒精或药物本身所引起的反应猛烈得多。例如,将酒精和镇静剂或止痛药混合服用会导致严重的脱瘾症状、昏迷和甚至死亡。因此,饮一杯酒加一粒药丸能产生比你所想像的严重得多的后果。事实上,药力可以增至3倍、4倍、10倍或更多倍!
8.错。无论你所饮的是杜松子酒、威士忌酒、伏特加酒或其他什么酒,喝醉乃是你喝下的酒的总量所造成的结果。
9.错。酒精毋须像其他食物一样慢慢被消化。相反,约有百分之20立即通过胃壁进入血管。其余的则从胃进入小肠,再从小肠吸入血管中。
[第266,267页的附栏或图片]
驾车和饮酒——致命的组合
“醉酒驾车是16-24岁的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984年发表的《青年人酒后驾车全国会议报告书》说。的确,“青少年被牵涉在与酒精有关的撞车事件中的可能性相当于其他驾车人士的4倍。”(“坐车兜风”)造成这种无谓牺牲的部分原因是,一般人对酒精的影响怀有许多错误见解。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
谬论:你若只喝了两三杯啤酒,驾车是安全的。
事实:“若在一小时内饮下两罐12安士(355毫升)的啤酒,其中所含的酒精能使司机的反应减慢五分之二秒——容许一辆以时速55哩(90公里)行驶的汽车多走34尺(10米)——很可能造成及时闪避与撞毁的差别。”——马费蒂(James L. Malfetti, Ed.D.)与温特(Darlene J. Winter, Ph.D.)合著的《为成年人而设的交通安全与酒精计划》。
谬论:只要你没有醉的感觉,驾车便无大碍。
事实:倚赖你自己的感觉是十分危险的事。酒精能使人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很清醒,一切都能控制自如,但其实喝酒者的能力已大大减低。
酒后驾驶对任何人都是危险的事,对青年人尤其危险。饮酒的青年人在驾驶技术方面“较成年人更迅速恶化,因为对他们而言,驾驶是一项较新和较不熟习的技能。简言之,大多数青少年在驾车和饮酒方面均缺乏经验,酒后驾车就更没有经验。”——温特著的《年长者,交通安全和酒精计划领袖指南》。
青年人也比成年人较易醉。一般而言,青年人的体重比成年人轻。人愈轻,体内足以稀释酒精的液体便愈少,血管内的酒精浓度也愈高,于是愈易醉倒。
“机灵的人见到危险便隐藏起来,缺乏经验的人却走上前而自讨苦吃。”(箴言22:3,《新世》)鉴于酒后驾驶的种种危险,你若决心不将两者混合,你便是“机灵的人”。这样,你不但使自己免遭残障——或丧命——的损害,同时也对其他人的性命表现尊重。
此外,你应当决意(1)永不坐进一辆由刚喝过酒的人驾驶的汽车里,(2)你的朋友若刚喝过酒,千万不要让他驾车。这也许会使你的朋友大感不悦,可是他恢复理智之后必定会体会你的好意。——可参看诗篇141:5。
[图片]
切勿坐进一辆由刚喝过酒的人驾驶的汽车里;你的朋友若刚喝过酒,就不要让他驾车
[第262页的图片]
同辈、电视、有时甚至父母,都可以影响青年人开始喝酒
[第265页的图片]
酒精若被人滥用,就能‘咬人如蛇’
[第269页的图片]
酒后驾车往往导致这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