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神道——日本寻求真神的方式
“由于我父亲是神道祠官,我们奉命每晨要在早餐之前把一杯水和一碗米饭献上神棚[神道教的家庭神龛]。敬拜一番之后,我们拿下饭来吃了。借着这样行,我确信诸神会庇佑我们。
我们买下一幢房子,就和巫师或灵媒商量,审慎地确定新宅与旧宅的相对位置是否吉利。巫师警告我们,鬼魔可从三道闸门进入,并且劝我们要遵行我父亲所规定的洁净程序。因此我们每月一次用盐去净化我们的住宅。”——T.真由美。
1.(包括序言。)神道教主要在什么地方受人信奉?对有些信徒来说,崇拜牵涉到什么事?
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宗教。据《日本宗教百科全书》所载,“神道教的成立差不多与日本民族文化同时,这种宗教文化从没有在这个民族社会以外为人奉行。”可是,鉴于如今日本商业、文化的影响广远,我们应当有兴趣知道究竟什么宗教因素形成了日本的历史和日本人的性格。
2.神道对日本人的生活有多大影响?
2 神道教虽然声称在日本有9,100万成员,约占日本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但调查透露,其实只有200万人,相当于成年人口百分之3,真正自称信奉神道教。不过,神道教研究家菅田正昭说:“神道和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已交织到难解难分的程度,以至一般人甚至很少留意到它的存在。在日本人看来,神道已变成好像一种不显眼的环境固有物过于像是一种宗教,正如他们所呼吸的空气一般。”甚至那些自称对宗教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购买神道的交通安全灵符,婚礼按照神道的传统仪式举行,在每年的神道节日大事铺张。
神道是怎样开始的?
3,4.日本的宗教起初是怎样以神道为名的?
3 “神道”这个名称肇始于公元第六世纪,为要表明日本当地的宗教有别于从外地传入的佛教。日本的宗教研究家幸野广解释说:“当然,‘日本的宗教’……在佛教传入之前已经存在,但它只是个下意识的宗教,由许多习俗和‘守则’所构成。可是,随着佛教的传入,人们察觉到事实上这些守则构成了一种日本宗教而与外来的佛教不同。”那末,这个日本宗教是怎样发展而成的呢?
4 原本的神道——“日本的宗教”——究竟在什么日子出现,实在颇难确定。据《讲谈社日本百科全书》解释,自从人们在湿地栽种稻米以来,“湿地农业促成了组织完善的稳定社会,于是各种农业仪式逐渐形成,而且在后来的神道中担任重要角色。”早期的人民想出和崇奉许多自然界的神祇。
5.(甲)神道对死者怀有什么看法?(乙)神道对死者的看法怎样与圣经的看法迥异?
5 除了这种尊崇之外,对死者的魂的恐惧也促成了许多安抚他们的仪式,后来更发展成为对祖先之灵的崇拜。据神道的信仰,“死者”的魂仍然具有性格,并且在死后立刻受到死亡的玷污。丧家举行悼念仪式,魂就受到净化而除去一切恶毒,性格遂变成安详慈善。后来祖先的灵更擢升到祖先神灵或监护神灵的地位。这样,我们发现又多一个宗教以灵魂不死的信仰为基础,而且信徒的态度和行动均受这种信仰所左右。——诗篇146:4;传道书9:5,6,10。
6,7.(甲)神道教徒对诸神的观念如何?(乙)“神体”是什么?为什么它在神道教中相当重要?(可与出埃及记20:4,5;利未记26:1;哥林多前书8:5,6作一比较。)
6 自然界诸神和祖先神灵均被认为是“浮游”于天地间的灵体。在举行节日仪式时,人们吁请诸神降临某些特别指定的神圣场所。据称诸神会暂时住在“神体”里;“神体”便是受人崇拜的对象,例如树木、岩石、镜子和刀剑等。主持仪式的巫师或灵媒召请诸神降临。
7 久而久之,为了节日而暂时净化的诸神“降临地点”转变成为较永久的场地。人们在那里为看来祝福他们的善神建造神社。他们初时并没有为诸神雕刻偶像,只是崇拜那些据称有神灵附于其上的“神体”。甚至整个山岭,例如富士山,也可能被视为“神体”。随后诸神的数目越来越多,以至日本人创立了“八百万神”一词。如今这词用来表示“无数的神”,因为在神道教神的数目是不断增加的。
8.(甲)据神道的神话所称,天照大神是怎样形成的?她怎样被迫发出光来?(乙)天照大神怎样成为全国之神?历代天皇与她有什么关系?
8 既然神道的仪式集中于神社举行,每个氏族遂在神社供奉自己的守护神。可是当天皇家族在公元第七世纪统一全国时,他们把天照大神(即太阳女神)擢升为全国之神和神道教的主神。(参看第191页的附框。)后来有人提出神话,声称天皇是太阳女神的直系子孙。为了巩固这项信仰,有两本神道经典,《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在公元第八世纪被辑集起来。由于利用神话把皇室提高至神的子孙的地位,这些书有助于确立历代天皇的至尊地位。
注重节日和仪式的宗教
9.(甲)为什么一位学者将神道称为“一连串‘没有’的宗教”?(乙)神道重视教义吗?(可与约翰福音4:22-24作一比较。)
9 可是,这两本神道神话的书籍并没有被人认为是受神感示的经典。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神道教没有一个为人所知的创立者或一本圣典。神道教学者佐伯彰一解释说:“神道是个一连串‘没有’的宗教,它没有确定的教义,也没有详细的神学。它差不多可说是没有任何戒律需要遵守。……我虽然出身于墨守神道的家庭,但却记不起曾经受过什么认真的宗教教育。”(楷书自排。)对神道教徒说来,教义、戒律,有时甚至连崇拜的对象,都不重要。一位神道教研究家说:“甚至在同一神社,其中所供奉的神也不时转换,有时拜神和向神祈祷的人并不察觉所拜的神已经改变了。”
10.神道教徒所着重的是什么?
10 那末,神道教徒所着重的是什么呢?一本讨论日本文化的书说:“最初神道认为凡是促进小社区的和谐与生计的行为便是‘好’的,对之有妨碍的行为则是‘坏’的。”与诸神、自然、社会和谐一致的事被视为具有最高的价值。任何事若干扰社会的和谐一致,不论事情本身具有什么道德价值,就都是坏的。
11.节日在神道崇拜和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上担任什么角色?
11 既然神道没有正式的教义或主张,它用来促进社会和谐的方法是利用仪式和节日。《日本宗教百科全书》解释说:“神道教最重视的是,我们庆祝节日与否。”(参看第193页的附框。)在种植稻米的社会里,于供奉祖先神灵的节日一起饮宴有助于促进众人的合作精神。各个主要节日在以往和现今都与种植稻米有关。在春季,村民请求“稻田之神”降临他们的乡村,他们祈求丰收。在秋季,他们为收获感谢诸神。在节日期间,他们抬着“神舆”(可携带的神龛)游行,献上日本米酒和食物作为祭祀。
12.神道举行怎样的洁净仪式?为了什么目的?
12 可是,为了与诸神合一,神道教徒认为他们必须洁净和涤除一切道德上的瑕疵和罪恶。这便要借助于仪式了。洁净个人或物体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御祓,另一个方法是禊。在举行御祓时,神道祠官挥舞缀着纸条或亚麻布的长青树(杨桐)树枝以洁净物体或个人;但举行禊时,所用的则是水。这些洁净仪式在神道教中极为重要,以至日本有一位权威人士声称:“我们也许可以放心说,若没有这些仪式,[以一个宗教而言]神道就不能存在。”
神道的适应能力
13,14.神道怎样适应其他宗教?
13 尽管自古至今神道经历不少改变,但节日和仪式却历久犹存。什么改变呢?一位神道教研究家把神道所经历的改变比作一个可以穿上各种衣服的娃娃。佛教传入时,神道采纳了佛教的主张。人民需要道德标准,它就采纳儒家的思想。神道的确极富于适应能力。
14 混合信仰(意即一个宗教融合别个宗教的道理)在神道教的早期即已发生。儒家和道教在日本以“阴阳之道”为人所知,两者均渗入神道教之中,但佛教是与神道混和的主要成分。
15,16.(甲)神道教徒对佛教有什么反应?(乙)神道与佛教的融合是怎样发生的?
15 佛教取道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时,日本人将自己的传统宗教称为神道,意即“诸神之道”。可是,随着新宗教的出现,日本人分为接受和不接受佛教两派。赞成佛教的一派坚称,‘所有邻国都采纳这种崇拜方式,日本何必与众不同呢?’反对佛教的一派则认为,‘我们若崇拜邻国的神,就会触怒自己的诸神了。’经过数十年的争执之后,赞成佛教的一派取得胜利。到公元第六世纪末叶圣德太子皈依佛教时,这个新宗教已在日本生根了。
16 佛教传播到农村社会时碰到在人民生活上已根深柢固的当地神道教神祇。这两个宗教不得不彼此妥协以求共存。佛教僧侣在山上修行有助于融合这两个宗教。因为日本人把山岭视为神道教诸神居住的地方,僧侣在山上苦修使人兴起了把佛教与神道教融合起来的念头。这个意念也导致“神宫寺”或“神社寺”a的建造。随着佛教主动地形成各种宗教学说,这两个宗教于是逐渐融合起来。
17.(甲)“神风”是什么意思?(乙)认为日本是个神圣国家的信仰与“神风”有什么关系?
17 这时,日本是个神圣国家的信仰也开始生根。蒙古人在13世纪攻打日本时更兴起了对“神风”的信仰。蒙古人两次派出大批舰队进袭九州岛,但两次均受到风暴阻挠。日本人把这些风暴归功于神道的诸神,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所信诸神的声誉。
18.神道怎样与其他宗教竞争?
18 由于日本人对神道诸神的信心大增,诸神遂被视为元始的神祇,佛陀(“觉者”)和菩萨(佛陀助人觉悟的化身;可参看第136-8,145-6页)则被称为只是神在当地的暂时化身而已。神道与佛教的冲突结果导致神道各宗派的产生。有些宗派强调佛教,其他的尊崇神道的诸神,还有些人则利用较后期的儒家思想去润饰他们的教训。
帝皇崇拜与国家神道
19.(甲)复古神道教徒的目的是什么?(乙)本居宣长的主张导致什么思想?(丙)上帝邀请我们怎样行?
19 经过多年的妥协之后,神道教的神学家一致认为他们的宗教已被中国的宗教思想所玷污。因此他们坚持要恢复古代日本的崇拜方式。当时出现了一个称为复古神道的新宗派,18世纪的学者本居宣长乃是它的主要神学家之一。为了查考日本文化的起源,本居研究古典著作,尤其专注于称为《古事记》的神道书籍。他强调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至尊地位,但把自然界各种现象的原因笼统地诿归诸神。此外,照他的主张,天意是不可预测的,人若企图加以了解便是不敬了。他认为人只应一味服从天意而不必多问。——以赛亚书1:18。
20,21.(甲)一位神道教神学家怎样试图把“中国”的影响从神道中除去?(乙)平田的哲学导致什么运动兴起?
20 本居宣长的弟子平田笃胤把本居的主张加以扩大,并且试图洁净神道以除去所有的“中国”影响。平田怎样行呢?他把神道和变节的“基督教”神学融合起来!他将《古事记》所提及的天御中主神比作“基督教”的上帝,并且描述这位宇宙主神有两个从神,“高皇产灵和神皇产灵,看来代表男、女两性的原则。”(《日本的宗教》)不错,他采纳了来自罗马天主教的三位一体教义,虽然此说从未成为神道的主流道理。可是,由于平田把所谓基督教的道理混入神道之中,最后基督教国的那种一神论遂被加插于神道思想中。——以赛亚书40:25,26。
21 平田的神学后来成为‘尊皇’运动的基础。这项运动导致封建的幕府军事独裁者的垮台,在1868年恢复皇室统治。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平田的弟子们被任命为神祇官,他们大力提倡把神道立为国教的运动。在当时订立的新宪法之下,天皇被视为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于是成为国家神道至高的神。——诗篇146:3-5。
神道的“圣书”
22,23.(甲)天皇颁发两封怎样的御诏?(乙)这些御诏何以被人视为神圣?
22 神道虽然有本身的古事纪录、有礼仪和祷文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延喜式》等著作之中,国家神道却需要一本圣书。1882年,明治天皇颁发了一封御诏给军人和海员(称为军人敕谕)。既然御诏是来自天皇的,遂被日本人视为圣书;它成为军人每日沉思的基本教训。这封诏书强调个人偿还债务的责任以及各人有义务要忠于天皇,胜过忠于其他任何人。
23 1890年10月30日,天皇就教育问题颁发御诏(称为教育敕语),这个御诏成为神道圣书的进一步补充。国家神道研究家村上重良解释说,御诏“不但为学校教育定出基本的规条,而且几乎成为国家神道的圣书。”诏书清楚表明,神话中历代天皇与人民之间的“历史性”关系乃是教育的基础。日本人对这些御诏怀有什么看法呢?
24.(甲)试举例说明人民对天皇御诏的看法。(乙)国家神道怎样导致帝皇崇拜?
24 越野朝野回忆说:“那时我还是个小女孩,[学校的]副校长拿着一个木盒子,高举与眼齐,必恭必敬地把它带到台上。校长接过盒来,从中取出天皇的教育御诏。当他把诏书读出来之际,我们都低下头来,直至听到‘御名御玺’这句话为止。这句话我们听过很多次,多得可以背诵出来。”在1945年之前,借着一个基于神话的教育制度,全国均被洗脑要献身给天皇。国家神道被视为最高的宗教,其他13个提倡不同教义的神道教派则被划归为教派神道。
日本的宗教任务——征服世界
25.日本人民对天皇怀有什么看法?
25 国家神道也设有自己的偶像。上了年纪的日本男子正人回忆说:“我每晨对着太阳拍掌,因为太阳是天照大神的象征,然后面向东方的天皇宫殿朝拜。”天皇被人民尊奉为神来崇拜。他被视为政治和宗教上的至高领袖,是太阳女神的子孙。一位日本教授声称:“天皇是向人显现的神。他是神的化身。”
26.由于崇拜天皇,后来有什么主张产生?
26 结果,后来产生了一种主张,认为“这个从感官认识到的世界的中心便是日本天皇的帝境。我们必须把这位伟大之灵从这个中心扩展到全世界。……大日本在普世的扩展,以及把整个世界提高至诸神之境,乃是现行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永久不变的目标。”(《现代神道的政治哲学》,霍尔顿[D.C. Holtom]着)这简直是彻头彻尾的政教合一!
27.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拜怎样受军国主义者所利用?
27 诺斯在《人类的宗教》一书中评论说:“日本军事当局很敏于利用这项观点。他们以之作为鼓吹战争的论据之一,声称征服乃是日本的神圣任务。我们从这样的论调无疑可以看出,把国家主义与宗教价值观融合起来所导致的必然后果。”这为日本人和别国的人种下多大的悲剧!认为天皇是神的神道教神话,以及把宗教和国家主义混合起来,乃是罪魁祸首!
28.神道在日本人所发动的战争中担任什么角色?
28 一般日本人没有选择余地,只好在国家神道和帝国制度之下崇拜天皇。本居宣长的主张——“只应一味服从天意而不必多问”——已渗透和控制了日本人的思想。1941年,在国家神道的旗帜之下,日本全国动员,狂热地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此作为对“活的神人”的献身。日本人的想法是,‘日本是神的国家,在国家遭遇危机时,“神风”就会吹动。’兵士和家人都祈求他们的守护神保佑他们在战争中成功。
29.什么因素促使许多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失去信心?
29 这个“神圣”国家在1945年战败。在原子弹将广岛和大部分长崎一举毁灭的双重打击之下,神道面临严重的危机。在一夜之间,战无不胜的神圣统治者裕仁变成只是一个战败了的凡人帝皇。日本人的信心顿时崩溃。“神风”保护不了这个国家。《日本宗教百科全书》说:“信心崩溃的原因之一是,整国的人觉得自己被出卖而大感失望。……更糟的是,神道世界对于[战败]所引起的疑问并没有提出任何在宗教上言之有物的适当解释。因此在宗教上,断然认为‘没有神佛’的不成熟反应便成了一般的趋势。”
导致真正和谐之路
30.(甲)我们可以从神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学到什么教训?(乙)在崇拜方面,为什么运用理智的力量至为重要?
30 国家神道这个前车之鉴有力地表明,人人都需要研究一下自己所接受的传统信仰。神道教徒也许以为支持军国主义便是与日本邻人获致和谐关系的方法。当然,这样行无助于普世的和谐;随着家中维持家计的人和青年人死于战场,这样行也不能带来家庭的和谐。在我们献身给某个对象之前,我们必须确知自己为谁及为了什么目标献身。一位基督教导师写信给一度崇拜帝皇的罗马人说:“我……恳求你们,要将自己的身体献上作为活的祭物,是圣洁而蒙上帝接纳的,凭着理智的力量作神圣的服务。”正如罗马的基督徒要运用理智的力量去选择应该献身事奉谁,同样,我们也必须运用理智的力量去决定我们应该崇拜谁。这乃是至为重要的事。——罗马书12:1,2,《新世》。
31.(甲)大多数神道信徒以什么为足?(乙)有什么问题尚待解答?
31 对一般神道教徒来说,宗教上的重要因素并不是要特别认识某一位神。日本宗教历史导师逵日出典说:“对普通人说来,神或佛并没有什么分别。不论是神是佛,只要垂听祷告,使人得享丰收,免除疾病,家人平安,就已经足够了。”但这样的想法有领导日本人认识真神而赢得他的祝福吗?历史的答案十分清楚。
32.我们在下一章会讨论什么?
32 在寻求神方面,神道教徒以神话作为信仰的基础,结果把一个凡人——他们的天皇——尊奉为神,声称他是所谓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后代。可是,在神道开始之前几千年,真神已在美索不达米亚对闪族的一位忠心人士把自己显示出来。我们在下一章会讨论这件大事及其结果。
[脚注]
a 在日本,为神道教徒兴建的宗教建筑物称为神社或神宫,为佛教徒而建的则称为寺。
[第191页的附栏]
神道神话中的太阳女神
神道神话声称,在远古时候,伊奘诺尊“洗他的左眼,于是生下了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后来,海水平原之神素戋鸣使天照大起恐慌,以致“躲入天上一个石洞里,用大石堵住入口。世界遂投入黑暗之中。”于是诸神设计要诱使天照出洞。他们搜集许多雄鸡在早晨啼叫,并且造了一面大镜。他们在长青树(杨桐)上挂着珠宝和布幡。然后女神天钿女一面跳舞,一面用双足敲响木桶。她舞得兴起,把衣服脱光,诸神放声大笑。这一切活动引起了天照的好奇心,她向外一望,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形像。镜中的反映吸引她步出洞外,力量之神就立即抓住她的手,把她带到露天地方。“世界于是重见太阳女神的光芒而大放光明。”——《新拉鲁斯神话百科全书》。——可与创世记1:3-5,14-19;诗篇74:16,17;104:19-23作一比较。
[第193页的附栏]
神道——节日的宗教
日本每年有许多宗教节日(祭)。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节日:
▪ 正月,即新年节日,1月1-3日。
▪ 节分,在户内户外抛豆,边抛边喊,“魔鬼出外,好运入来”;2月3日。
▪ 雏祭,即女孩的娃娃节,3月3日举行。在台上陈列娃娃,展出古代天皇家族。
▪ 子供日(男孩节),5月5日;人们把鲤帜(鲤形旗帜,象征力量)挂在杆上迎风招展。
▪ 月见,欣赏中秋的满月,同时献上小圆米饼和初熟的收成。
▪ 神尝祭,即由天皇献上初熟新米。10月举行。
▪ 新尝祭,由天皇家族在11月举行,天皇品尝新米,以国家神道大祭司身分主持仪式。
▪ 七五三祭,神道家庭在11月15日举行。七、五、三被认为是重要的过渡年岁;儿童穿着彩色和服朝拜家庭神社。
▪ 许多佛教节日也受人庆祝,包括4月8日的佛陀诞辰和7月15日的“盆”节,结束时把灯笼浮在海上或河上“以引渡祖先之灵返回阴府”。
[第188页的图片]
神道教的虔诚信徒求神赐福
[第189页的图片]
神道,‘诸神之道’
[第190页的图片]
有时整个山岭,例如富士山,均被认为是“神体”而成为崇拜对象
[第195页的图片]
神道教徒抬着“神舆”(可携带的神龛)。上图:在京都的葵祭中戴着蜀葵叶
[第196页的图片]
挥舞缀着纸条或亚麻布的长青树树枝被认为可以洁净人或物体而确保平安
[第197页的图片]
日本人向神道的神龛祷告,也在佛坛前祷告(左图),却绝不感到自相矛盾
[第198页的图片]
日皇裕仁(在台上)受人崇拜,被视为太阳女神的子孙
[第203页的图片]
一个少妇把带来的祷告木板挂在神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