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75 6/1 327-328页
  • 翻译圣经——一件艰险的工作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翻译圣经——一件艰险的工作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英文圣经
  • 中文圣经
  • 威廉·廷德尔——一个目光远大的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 圣经怎样流传到今日——第2部分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7年
  • “主啊,求你打开英王的眼”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2年
  • 他们热爱上帝的话语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9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守》75 6/1 327-328页

翻译圣经——一件艰险的工作

圣经的翻译有一段悠长的历史。远在公元前第三世纪,一批犹太学者(根据传统共有七十二人)开始将摩西五经从希伯来文翻译为希腊文。自从那时以来,圣经的翻译者有时遭受猛烈的反对,时常是来自教会人士方面。他们必须甘愿受苦,甚至为了他们的工作而牺牲生命。

圣经——整本或部分地——怎样被译成现行的许多种语言是一个需要许多篇幅的故事。因此,我们只打算考虑一下这故事的一部分,关于把圣经翻译成为世上两种主要文字英文和中文——最初的艰险过程。

英文圣经

在十四世纪末叶,第一本英文译本出版了。据称威克利夫是这本基于拉丁文通俗圣经的译本的译者。究竟约翰威克利夫实际译了多少至今仍没有人知道。可是,无疑这件翻译工作曾受到猛烈的反对。威克利夫与他的同工惹起了宗教当局的痛恨。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威克利夫并非死于他们手中而是死于麻痹症。

此后,教会人士坚决反对覆印威克利夫的翻译。最后,1408年在亚伦度大主教主持之下于牛津举行的一个宗教会议。下令禁止人使用英文圣经。虽然受到教士们禁止,当时唯一可以读到的英文译本却继续出版。今日这部译本仍然存有差不多200份(其中许多是在1420年以后才制成的),由此足以证明这点。由于对威克利夫如此痛恨,教士在1428年将他的残骸掘出来焚烧,然后将骨灰撒进斯威夫特河中。

直至十六世纪初期,圣经译本才开始由原文(非由拉丁文圣经译本)翻为英文。威廉·丁道尔致力于这件工作。他希望获得该拔·通士图主教的支持,于是前往伦敦。可是他未能赢得主教的支持。

虽然,丁道尔留在伦敦,他不久便发觉教士的态度使他无法在英国翻译圣经。因此他在1524年前往德国。他在科伦开始印刷他所译的基督教希腊文圣经(所谓“新约”)。当这个消息传至科伦法官的耳中时,他们下令禁止这件工作。丁道尔立刻到伏姆斯去,在那里印刷基督教《希腊文圣经》英文译本的工作终于大功告成。不久这部译本在英国发售。当其时丁道尔继续修订和翻译的工作。

英国的教会人士对此大感愤怒。1530年五月四日,丁道尔的译本在伦敦的圣保罗十字广场被公开焚烧。到五月尾,一项受教会人士支持的皇家法令将丁道尔由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译成的圣经列为有害的书籍,并且说:“要憎恶他们,痛恨他们;不要持有它们,反之要将它们送往没收它们的长官手中。”至于违命的人,法令继续说:“教会的神职人员,既有责任要照料看顾你们的灵魂,应该迫使你们服从,你们的君主则要惩罚和纠正你们。”他们作了很大努力要把在英国和海外流传的译本完全消灭。

丁道尔之所以面对如此猛烈反对的原因之一是他没有采用教会的名词,反之他运用一些表达原文风格的字眼。例如,他用“会众”而非教会,“监督”而非主教,以及“爱”而非慈善。丁道尔所选用的字眼较接近原来的希腊文,但这并没有赢得教会人士的嘉许。丁道尔甚至宣称他甘愿改变任何被发现为错误的地方或可以译得更清楚之处。可是宗教当局根本不想普通人民阅读圣经,因为他们害怕民众会拒绝教会的解释。

其后不久,丁道尔的工作被打断了。一个名叫菲普立斯的人假装与他为友,然后将他出卖给敌人。结果丁道尔被囚于接近布鲁赛尔的维伏特堡。1536年九月,他被处以绞刑,并且受到焚烧。

由此结束了一位伟大学者的生命。他的工作影响到差不多随后400年的英文圣经翻译。丁道尔冒着生命危险而工作。他并不是想赢得个人的声誉或地位,反之是要使普通人也可以读到上帝的道路。

中文圣经

1807年,即丁道尔被处决后约271年,罗伯·马礼逊一位基督新教的传教士,抵达中国的广州。不久他从事将圣经翻译为中文的工作。马礼逊略晓中文,但在语言上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这种帮助并不容易得到,因为将圣经译为中文是一项艰险的工作,被政府发现便会被判处死刑。然而马礼逊成功地获得两位中国学者的帮助。其中一个由于深惧被逮捕后受折磨而死,以致他随身带备毒药,以便一旦被捕时可以自杀。

那时的广州市每年只有六个月开放给外国人,以致马礼逊每六个月便要离开。在这段期间马礼逊住在澳门。由于接受了一份在东印度公司作译员的差事,他可以返回广州。日间为东印度公司工作时,马礼逊照料例行的商业,并且钻研一本汉英字典和一本中文文法书。夜间他则和中国助手从事翻译圣经的工作。

1810年,中文的使徒行传一书由手制的木板印刷出来。为了不想这些木板落入敌人手中,马礼逊在前往澳门时将它们埋藏起来。六个月后当他回来时,他感到大失所望,因为他发现木板全被白蚁蛀蚀了。虽遭遇难题和挫折,马礼逊终于在1814年,在另一个传教士威廉·米纳协助下完成了翻译基督教希腊文圣经的工作。你知道1818年,他们将整本圣经译成中文。

诚然,翻译圣经曾是一项艰险的工作。像丁道尔和马礼逊这些译者都是献身于这件工作的勇敢之人,他们甘愿不顾巨大的障碍而坚忍不拔。他们所致力的工作是与上帝要所有人有机会对“真理获得正确认识”的旨意完全一致的。——提摩太前书2:3,4。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