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充满刺激——但却感到真正满足
乔治·吉普自述
今日许多青少年对生活厌倦。有的沉迷于运动和娱乐上,有的远游外地找寻刺激。很不幸的,许多青年都感到沮丧和虚空。
我年青的时候,也曾四处漫游,离开故乡苏格兰,到几千哩外遥远的地方去,到过埃及、巴勒斯坦、澳洲。除饱经风险外,后来还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满足感。这是因为我找到了人生目标,移居澳洲时又能进一步实现这个目标。且让我给你们提供一点背景。
早年生涯及战时征途
我父母是不常上教堂的,但他们教养我,使我对圣经和它的伟大原则深怀尊重。严冬的晚上,在暖和的炉火旁,母亲会朗读圣经故事,覆述里面的道德教训,那是多么开心的事!那些故事的确激发起我对真理的渴慕。
我长大一点后,参加过几个宗教团体的礼拜,听过街头的福音布道会,但总像缺少什么东西似的。这时,在1916年夏季,第一次大战令人颤栗地突然爆发,把惯常的生活方式破坏了。德国飞艇来炸爱丁堡,我们就在那里住。我们快乐的家庭各散东西。兄弟一个又一个的——总共五个——都被召入伍。两个再不回来了。
我做了英军的兵士,1916年抵达埃及。随即又派到应许之地巴勒斯坦去。很奇怪的,我们许多兵士都从所在的地点联想到记忆中的圣经事迹。在迦萨,我们记起参孙扛走城门;在别是巴,便记起亚伯拉罕;在伯利恒,便忆起耶稣;在耶路撒冷,又忆起大卫。一日,我在圣经里读到以马忤斯这个地方,便从耶路撒冷踱到那里又踱回来,想象耶稣跟路上遇见的两个门徒谈话。但我回来后仍不知道圣经所含的信息是什么。——路加福音24:13-32。
大战完结,我并不比以前聪慧。我回到爱丁堡,完成印刷业的学徒训练课程。但我对圣经真理的渴慕仍然潜伏着。叔父劝我加入本地的教会。我去请问母亲,她答道:“你要听听上帝的道,就只管去罢。但要记住,基督教和教堂是大为不同的。”我很快就看出她说的很不错。
找到我要找的东西
1921年一个星期六,我在格拉斯哥下班乘火车回爱丁堡家里去,同车有一个老人用极慈祥的口吻,向我说起圣经里一些很不寻常的事。他说及上帝的“计划”,教堂那些错误的道理,和一个快乐的前途。这使我认真思索。
另一个星期六,我留在格拉斯哥,看见一些巨型的标语,上面写着:“千百万如今活着的人永不会死。”对有些人说来那真是好消息,我想。我在住所里看见一份单张,为这个演讲做宣传,报纸里还有两大版,也是关于这个演讲的。我于是决定参加。
会堂完全满座,演讲令人激昂;以前我从不曾听过这样的演说。群众离场后我还坐在那里。我向来所渴求的,正是这个信息!一个热心的青年上前来,问道:“你觉得好么?”
我答道:“这就是真理”。
他探知我未曾读过这个题目后,便建议有人来探访我,跟我谈论。我起初婉辞,他却坚持下去;我们便约定时间。在约定的时间,有人敲门。那天是我毕生最欢乐的时刻,有人把上帝王国的奇妙真理向我显露出来。那位全时间工作者留下了几本圣经刊物给我读,又把每周聚会地点的地址给我。我在那里受到亲切的接待,同时学到更多关乎上帝旨意的真理。
到外地传道的精神
在与会的人中间弥漫着热诚的气氛,在研讨聚会上也时常强调见证工作。我很好奇,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我走到约定出去作见证的地点。我在那里找到了新结识的几个朋友,他们都带了圣经书刊和街道地图。他们交给我《上帝的弦琴》这部新书和几本小册子。有一个朋友带我同去。走到一座大厦前,他便说:“现在你到顶楼去做,我就在地下开始。”
我羞怯地敲第一道门,想着:“该说什么?”弹指之间,念头忽至:“说出在研经班里学到的事罢。”有个少妇出来应门,我便引用但以理书2:44经文说:“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
然后我对屋主解释说,上帝的王国毁灭了这个邪恶的事物制度之后,就会为地球带来真正的幸福,连死者也都会复活。她的反应很好,她说最近丧了丈夫。她欣然接受书刊。我继续向那些住户作见证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主耶稣是有工作给基督徒去做的。
我们逢星期六下午都安排好单车队伍,把王国信息传到僻远的地区去。星期日早上便有大规模传单分发运动,请人前往格拉斯哥最大的会堂听演讲。堂内不时座无虚席。在那些日子,还未有收音机和电视机;所以一般人总是很踊跃应邀来听演讲的。
格外令我难忘的,是一位年老而伤残的见证人。除非有人用轮椅载她参加聚会,否则她便无法参加。我们这些年青一点的轮流带她来。我们一面走,她就一面把读到精采的事说出来,那些鼓励人继续倚赖耶和华的经文,比如以赛亚书41:10和54:17,她特地加以强调。难怪我们这六个替她推轮椅的人,都成为全时间的传道员。
苏格兰的冬天,寒冷而凛冽,有碍我们尽量做见证工作。既然我们很想“多作主工”,我和伙伴便决定致函守望台社,请求把我们派到可以做得更多工作的地方去。(哥林多前书15:58)切切的等了几个星期后,复函来了,我们乐不可支。社方任我们选择:“加拿大还是澳洲”。
远赴澳洲
1928年二月,我们到达澳洲墨尔本,离家乡13,000哩(21,000公里)以外。多大的变动!天天阳光普照,水果供应丰富,有几种我们从来不曾见过。我们的基督徒弟兄欢迎我们,表现了不少仁慈,这使我们对耶和华的道体会大增。
我们的第一个委派是塔斯曼尼亚这个岛屿州。我们在那里遇到许多风险!我们在北部的市镇一带传道;最初是用车,后来汽车损坏了,就改用马车。一次又一次的,每当我们遇着难题——无论是住宿、食物还是交通工具——总发觉耶和华会帮助我们,不是通过基督徒弟兄,便是通过从事主工时遇到的仁慈的人。
新委派
1929年,社方寄来一封信,请我到耶和华见证人的分社办事处帮忙,当时办事处已迁到雪梨。我绝没有意料到49年后我还在那里。事事都令人振奋,遂户传道变得更有秩序,还有用电台来播送王国信息。
在分社办事处,我很快便担任操作一部小型以脚控制的压印板印刷机,多年来我愈发喜爱它。不久我便印刷大会秩序表、单张、特别电台传单和许多需用的表格。由于教士们所施的压力,电台只能有限地使用,这时我们遂开始用传声车来播送王国信息。信息扬声播出,举国各市无不听闻。
1932年,分社办事处的设备扩充以领导更大的活动。除了惯常印刷、包装和运输圣经刊物外,还有挖地和钉钉子的功夫要做。见到镶板的餐厅、新的办公室、会议室和新的卧房渐渐完成,多么令我们鼓舞!
一部自动印刷机由美国运来的时候,我们真是高兴极了。我们这群年青的志愿工人可真热心,就像大家庭一样。我们的工作时间并不限于工会所定的限额。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宵达旦的做下去。同时,我们知道在向人讲论上帝的王国方面,还有很多功夫要做,通常便在晚上和周末参与这项活动。
有这么多工作要做。一年一年仿佛俄顷之间过去。突然间,第二次大战爆发。接着在1941年,教士们唆使当局控告社方以颠覆的虚假罪名,于是我们在澳洲的工作便遭禁止。但传道工作仍旧进行,我们也分成小群的人继续聚会。印刷工作也没有停止。杂志和书刊在几处秘密地点印行,当局想设法找到这些地方,却找不到而颇感烦恼。
为了符合法律,所有这些刊物都印着这句话:‘斯拉菲特市乔治·吉普承印。’这个乔治·吉普是谁?他在什么地方?警方设法找我。但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上门,我总是恰巧不在家。有时,警察前往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的地点。他们每每问道:“乔治·吉普在这里吗?”或者,“可在什么地方找到乔治·吉普?”但也总找不着我。
后来,在1943年,澳洲最高法院下令撤消禁令。一切事情便如常进行。自那时起,分社办事处的工作不住的扩展,如今以许多种太平洋岛屿的语言印行圣经刊物,英文的固不在话下。1973年,一幢三层高的现代化工厂竣工,我们把一部40吨重的回旋印刷机搬进去。现在,每月有七十五万份《守望台》和《儆醒!》杂志由我们的印刷厂输出,分送到25个国家和海岛。
更多刺激
搬到澳洲来二十五年后,我有宝贵的机会参加耶和华见证人在纽约举行的1953年国际大会。我们坐的客机在途中着陆坎吞岛上。我们走进小食店里买饮品,在那里把王国信息传给一个英俊的菲济籍男侍应。他听得很有兴趣,且接受了一份英文圣经单张。我建议他查一查里面的经文,就走回飞机上了。
在美国度过一段令人振奋的时光后,我们启程返国,途中在坎吞岛加油。我正在呼吸新鲜空气,觉得有人轻轻拍了拍我的背,原来就是那个菲济籍朋友。他说他看得出我们留给他的单张说的是真理。我表示会把一些以他自己文字写成的圣经书刊寄给他,他十分高兴。他跑回小食店,带回一把羽毛扇送给我。我时常觉得,有人对王国信息表示体会,那份喜乐真很独特!
后来,在1973年,我有机会到亚洲参加一系列的基督徒大会。见到其他海外传道员工作的成果和他们在当地的伙伴,令人多么兴奋。比如在日本,有30,000个长着乌黑头发的人一同低头向耶和华祷告!
你想从一生得到什么?你现今的生活很烦闷吗?我可以向你保证,事情不必如此。要甘心跟从耶稣的榜样和训示:‘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这样你便可以享有真正美满而且富于刺激的生活。——马太福音28:19。
五十多年前,我的心推动我把一生全用来为耶和华服务,我多么快乐!在81岁高龄的今日,我仍很高兴在印刷厂工作,参与传道活动和参加大会。把一生用来执行耶和华的旨意,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第26页乔治·吉普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