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5 1/1 20-23页
  • 与人共享无价的珍宝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与人共享无价的珍宝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母亲的好榜样
  • 全时与人分享珍宝
  • 实现目标
  • 马耳他和利比亚
  • 一项新委派
  • 一群麻风病人
  • 珍宝给予我们力量
  • 导至活动的大门向我打开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4年
  • 耶和华教导我遵行他的旨意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2年
  • 马耳他的慷慨精神带来丰盛祝福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0年
  • 把目光和心志集中在奖赏之上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守》95 1/1 20-23页

与人共享无价的珍宝

格洛丽亚·马拉斯皮纳自述

西西里的海岸线逐渐消失,我和丈夫开始放眼我们的目的地——位于地中海的马耳他岛。我们感到莫名的兴奋!船一路航行,我们想起了第一世纪使徒保罗在马耳他的遭遇。——使徒行传28:1-10。

当时是1953年,马耳他岛仍未认可耶和华见证人的传道活动。1952年,我们在守望台基列圣经学校毕业,后来奉派前往意大利。虽然只学了一会儿意大利语,我们已急欲看看马耳他人会有什么反应。

在那些日子,我还是一个年轻妇人。究竟我是怎样成为海外传道员的呢?让我解释一下。

母亲的好榜样

1926年,我们一家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弗朗西斯堡。一个圣经研究者(耶和华见证人当时的名字)留下了《现今活着的千百万人会永远不死》这本册子给母亲。母亲极喜爱这本册子,就在该周,她出席了一个研读《守望台》杂志的圣经研究班。母亲热爱圣经,她认定这个有关上帝王国的信息就是自己一直在搜求的珍宝。(马太福音6:33;13:44)虽然受到父亲猛烈反对,同时还要照料三名年幼女儿,母亲却采取坚定立场,紧守自己所学到的真理。

由于母亲在接着20年间怀持坚定的信心,我和两个姐姐——塞尔玛和维奥拉——都得以对生活在公义新世界的奇妙希望保持信心。(彼得后书3:13)母亲虽然经历了许多艰辛的试炼,我们却从没有怀疑她的选择是否正确。

1931年,我才十岁,我们搬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一个农庄居住。在那里我们跟耶和华见证人的正常交往中断了,但母亲继续按照圣经的教训教导我们。母亲以派书者——即全时传道员——的身分热心事奉上帝,这件事也激励我渴望加入她的工作行列。1938年,我和两个姐姐在明尼苏达州德卢斯举行的大会中以水浸礼象征我们献身给耶和华。

1938年,我中学毕业,母亲鼓励我修读商科课程,好使我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从事先驱(派书者的新名称)工作。后来父亲决定离开我们,我们不得不自行谋生,因此母亲的建议证明对我十分有益。

全时与人分享珍宝

最后我们搬到加利福尼亚州。1947年,我在三藩市开始先驱工作。“万国的扩展”区务大会当时快要在洛杉矶举行。我在参与大会的筹备工作期间遇到了弗朗西斯·马拉斯皮纳。我们都有共同的愿望,就是成为海外传道员。这个愿望缔造了一段温馨的爱情,我们俩于1949年结为夫妇。

1951年9月,弗朗西斯和我获邀到基列学校的第18届受训。经过五个月的严格训练之后,我们在1952年2月10日毕业。校长内森·H·诺尔按字母顺序读出我们被派前往的国家。他一读出“意大利,马拉斯皮纳弟兄姊妹”,我们已想象自己身在旅途中了!

几星期后,我们在纽约登上驶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航程共十天。在总部布洛克林工作的乔瓦尼·德切卡和麦克斯·拉尔逊来码头跟我们道别。到达热那亚时,有几个熟谙当地繁复入境手续的海外传道员前来迎接我们。

四周的事物每一样都叫我们大感兴奋。我们坐上一列开往波伦亚的火车。到达后所见的是个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洗礼的破落城市。但这里也有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早晨空气中洋溢着的咖啡香味实在令人难以抗拒,各种面食的特制酱料也发出阵阵香味,十分诱人。

实现目标

起初我们强记一个介绍词来向人传道;我们说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别人接受信息或把门关上为止。为了要好好表达自己,我们勤于学习意大利语。四个月之后,我们被派往那不勒斯一个新的海外传道员之家。

这个庞大的城市以景色优美著称。我们喜欢在这里传道,但四个月之后,我的丈夫被任命从事环务(周游)工作,探访罗马至西西里一带的会众。有时,我们也探访马耳他和远至北非的利比亚。

在那些年代,乘火车从那不勒斯到西西里是件很费力的事。我们要是登上一列满座的火车,就要在拥挤的通道上站立六至八小时之久。不过这也给我们机会细看四周的乘客。许多时,酒商把体积巨大的小口大酒瓶当作凳子,在悠长的旅途中偶尔用点酒来解喝。火车上友善的搭客常把自己的面包、香肠和我们分享;我们很赏识这种富人情味的好客举动。

西西里的弟兄来接我们。他们拿起我们的行李,攀山三个半小时,来到位于山顶的会众那里。基督徒弟兄的热烈欢迎使我们忘却了疲乏。有时我们坐在步伐稳确的骡子背上;我从不敢往悬崖下望,因为只要骡子踏错一步,我们就会粉身碎骨了。西西里弟兄虽然面对许多艰辛,却采取坚定的立场紧守真理,这件事令我们大受强化。他们所表现的爱心令我们深以能够与他们共事为荣。

马耳他和利比亚

我们乘船前往马耳他,脑里仍充满我们对西西里弟兄的怀念。使徒保罗在马耳他找到一些好人,我们也找到。圣保罗湾刮起的风暴使我们看出,第一世纪的小船要面对怎样的危险。(使徒行传27:39-28:10)利比亚仍在前面。我们在这个工作受禁的非洲国家会有什么遭遇呢?

我们再一次面对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沿着的黎波里市的柱廊街道行走之际,深受市内的景物和声音所吸引。人们穿的是骆驼毛衣,这种衣服能抵受得住撒哈拉沙漠日间的炎热和晚上的严寒。我们也学会了解和尊重别人为了适应当地气候而有的生活习惯。

弟兄的谨慎和热心使我们学会要倚赖耶和华,同时要听从别人——那些熟悉在这种环境下向人传道的弟兄——的指导。我们的基督徒弟兄来自多个不同国籍,但他们都齐心协力为耶和华服务。

一项新委派

由于传道工作受到反对,我们不得不离开意大利,但我们很高兴于1957年接获委派前往巴西。我们夫妇两人学会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八个月后,弗朗西斯被邀从事环务工作。我们从一处到另一处,有时乘公共汽车,有时搭飞机,有时徒步上路。一路所见,这个幅员广大、风景宜人的国家就像给我们上一课地理课似的。

我们探访的第一个环包括圣保罗市的十群会众,也包括圣保罗州境内十个小镇,以及南面沿岸的地区。当其时这些小镇还未有会众,因此我们会先找个住宿地方;安顿了之后,我们便开始逐家逐户向人传讲王国信息,并留下一张邀请人观看守望台社教育影片的传单。

携带影片、放映机、变压器、档案、书刊、邀请信、印章(印出放映地点)等物品上公共汽车并不容易。比较起来,我们的衣箱一点也不大。我们要把放映机放在膝上,这样,当汽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行驶时,放映机就不会因受震荡而损坏。

找到可以放映电影的地方之后,我们便逐家逐户留下邀请人出席的传单。有时我们获准在一家饭店内放映。其他时候,我们只在两根柱子中间挂一幅布权充银幕。大部分观众都没有看过电影,他们站着留心聆听弗朗西斯读出旁白。放映完毕,我们会将圣经书刊分发给他们。

我们常常乘公共汽车探访当地一些村落。有些河由于没有架桥,因此公共汽车要用大木筏浮到对岸去。我们获得指示,如果看见公共汽车滑入河里,就要下车从木筏的另一方跳入水中,以免被卷入水里。幸好我们乘的公共汽车从没有一辆掉进河里——这总算万幸,因为河里有十分凶猛的食肉水虎鱼!

我们参加了1958年在纽约举行的国际大会之后,便返回巴西。不久我们恢复周游工作。我们所照料的地区,南面伸展至乌拉圭边境,西面至巴拉圭,北面至伯南布哥州,东面则至大西洋。

一群麻风病人

1960年代中期,我们接获邀请向一群麻风病人放映社方一部电影。我承认自己有点害怕。对于麻风病,我们所知的充其量只是从圣经读到的报道。我们走进这所髹上白色的建筑物,接着有人把我们带进一个大礼堂。礼堂的部分用绳子拦住,将我们和我们带来的器材隔开。

协助我们工作的电气技师在这地方已经住了40年。他一双手掌和某些身体部分都失去了,以致看来不成人形。我起初吃了一惊,可是看见他性情爽朗,做事起劲,就不用担心了。不久我们已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做妥必需的准备工夫。住在这里的一千名患者中,有二百多人来看这部电影。他们拐步走进礼堂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患了不同程度的麻风病。对我们来说,这实在是个感人的经验!

我们想起耶稣对长大麻风的人所说的话。这人恳求耶稣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向他保证说:“我肯,你洁净了吧!”(马太福音8:2,3)节目结束之后,许多人上前向我们致谢。他们残缺的躯体是个活生生的证据,表明人类受着多大的痛苦。稍后,当地的见证人开始跟那些渴望进一步学习的人研究圣经。

由于在健康方面有些难题,我们在1967年回到美国。虽然这样,当时我们仍有特权再次从事环务工作。接着的20年,我跟弗朗西斯一起在美国从事周游探访。这段期间,他也在王国服事职务训练班担任导师。

我有一位仁爱的丈夫和忠心的伴侣,无论什么委派,他都乐于接受!对我来说,这给我多大的鼓励!我们有特权一起将圣经真理的珍宝与四大洲的人分享。

珍宝给予我们力量

母亲在1950年跟戴维·伊斯特尔结了婚。戴维于1924年受浸,是个忠心耿耿的弟兄。他们一起从事全时服务有许多年。然而,母亲在晚年却患上了阿耳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病)。由于神志不清,她需要许多照顾。我的两位姊姊和戴维合力分担照料她的重责,因为他们不想我们放弃全时服务的特权。母亲在1987年去世,她所立的忠心榜样帮助我们计划自己的一生,她所怀的属天希望也给我们莫大的安慰。

到1989年,我留意到弗朗西斯不像以往那样精神奕奕了。没料到血吸虫病(蜗牛热)——一种在世上许多地方广为人知的疾病——正严重地侵蚀他的健康。1990年,这个顽强的仇敌终于把弗朗西斯掳去,我便失去了与我一起为耶和华服务40多年的亲爱伴侣。

调整是人生的一部分。有些调整比较容易,有些则比较困难。可是耶和华——将圣经真理的无价珍宝赐予我们的慈爱主宰——通过他的组织以及我家人的爱护和鼓励,给我所需的扶持。在我耐心等候耶和华实现他的所有肯确应许之际,我寻得了莫大的满足。

[第23页的图片]

丈夫和我在意大利当海外传道员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