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9 3/22 4-8页
  • 为人祖父母的苦与乐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为人祖父母的苦与乐
  • 警醒!199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祖父母的职责
  • 紧张的家庭关系
  • 关键在于互爱互重!
  • 祖父母的贡献
  • 怀着爱心共同生活
    警醒!1995年
  • 作祖父母的艺术
    警醒!1980年
  • 究竟难题是什么?
    警醒!1995年
  • 身兼母职的祖父母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3/22 4-8页

为人祖父母的苦与乐

“做爷爷多开心啊!你不用对孙子孙女负责,但又可以随意哄逗他们。你知道,你可以提供意见,感化孙子孙女,但作最后决定的始终是他们的父母,省得你为孩子的事费心。”——吉恩祖父。

从以上一番话,你可以看出当事人乐在其中。为人祖父母到底有什么乐趣呢?研究人员指出,做父母的自然望子成龙,亲子关系有时会变得十分紧张。祖父母通常对孙子宽松一点,所以祖孙相处没有压力,彼此关系融洽。正如阿瑟·科恩哈伯医生所说,祖父母可以尽情疼爱孙子孙女,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跟自己血肉相连”嘛!一个名叫艾丝特的祖母说:“想起为人母亲的日子,我天天都为儿女的事操心。但为人祖母就不同了,孙子孙女的事不由我费心,我可以随意亲亲他们,哄他们玩。”

人的年纪越大,智慧就越高,处事也老练得多。(约伯记12:12)在教养孩子方面,祖父母积累了多年经验,他们是识途老马,而不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他们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比年轻的日子更懂得怎样管教孩子。

科恩哈伯医生总结说:“祖父母和儿孙三代要相处愉快、乐也融融,祖孙之间必须有亲密的关系,互相关怀。这种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既是孩子的天赋权利,……也是祖先留给后人的福分,家庭里人人都该享有的。”《家庭关系》杂志也有类似的评论:“祖父母主动关心儿孙,处事恰如其分,日子越过越开心,精神也一天比一天振作。”

祖父母的职责

祖父母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叫儿孙受益良多。吉恩说:“他们可以尽力支持已婚的子女。我认为,有祖父母从旁指点,年轻的父母可以免去不少麻烦。”祖父母也可以尽心扶助孙子孙女,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家人的趣闻轶事通常是由祖父母辈讲给下一代听的,好让孙子孙女认识一下自己的家族历史。祖父母还可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家庭的传统信仰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在许多家庭里,祖父母也是孙子孙女的良师密友。上篇文章提到的珍说:“有些心事是小孩子不便向父母透露的,他们却愿意向祖父母倾诉。”做父母的一般认为,有长辈指点帮忙,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一篇研究报告指出,“有逾八成的青少年把他们的祖父母看做知心朋友。……在成年的孙子孙女中,大部分都跟至亲的祖父母保持联络”。

对得不着爸妈照顾的孩子说来,祖父母的慈爱照顾就更形重要,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塞尔玛·瓦塞尔曼写道:“小时候,姥姥是我惟一的倚靠。她收留了我,把我抚养成人。姥姥慈祥和蔼,对我呵护备至。她常常把我抱在膝上,叫我倍感安全。……姥姥教我看出,有人爱我疼我,我是值得人爱的。”——《住在远方的姥姥》。

紧张的家庭关系

祖父母有时也会跟儿女闹意见,使彼此的关系变得很紧张。一个母亲诉说,为了区区小事,例如用什么方法使婴儿打嗝,她和自己的母亲闹翻了。“我们的关系就在我感到最脆弱的时刻破裂了。”年轻的家长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教养儿女,他们很想得到父母的认同,这是可以理解的。上述的事例表明,虽然祖父母本着好意指点儿女,年轻一辈却不一定领他们的情,甚至觉得父母过分挑剔。

科恩哈伯医生在他撰写的《父母与祖父母之间》一书里,引证了两个家长的事例,去说明另一个常见的问题。一个母亲说:“爸爸妈妈天天上门管这管那。他们到来的时候,要是我不在家,他们就不高兴了。……他们从不顾及我的感觉,也没有想过我该有自己的私生活。”一个父亲抱怨说:“爸妈想要把我的小女儿占为己有。他们一天24小时都想着苏丝,连吃喝、睡觉也要跟苏丝一起。……我们正打算搬家。”

做父母的有时会责怪自己的双亲,说他们赠送大量礼物给孙子孙女,把小孩子宠坏了。就像呼吸一样,祖父母拿礼物哄孙子孙女是很自然的事。不过,有些祖父母却做得有点过分了。另一些事例表明,父母因妒忌孩子得宠而大发怨言。(箴言14:30)米尔德丽德直认:“爸爸妈妈对我严加管教,但对我的孩子就非常慷慨,有时还[娇纵]他们。我很妒忌,因为我父母一如既往,对我要求很严格。”不管出于什么动机或理由,祖父母如果违背儿女的意愿,硬要送大量礼物给孙子孙女,就可能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做祖父母的要明智行事,送礼物给孙子孙女该适可而止。圣经指出,有益的东西要是过多,有时也会叫人受不了。(箴言25:27)如果你不清楚该送什么礼物给孙子孙女,不妨问问孩子的双亲。这样,你就会“知道 拿[什么]美善的礼物”哄孙子孙女了。——路加福音11:13。

关键在于互爱互重!

说来遗憾,有些祖父母抱怨,他们费心帮儿女看孩子,儿女却认为这是应分的事。其他祖父母嗟叹,他们不能常常跟孙子孙女见面。另一些祖父母则诉说,他们根本不清楚成年子女对自己有什么不满,只知道儿女老是规避他们。家庭成员要是互爱互重,就能够免去这些恼人的问题。圣经说:“爱是恒忍、仁慈的。爱不嫉妒,……不求自己的利益,不轻易动怒,……凡事容忍,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4,5,7。

如果你是个年轻的家长,祖母本着好意指点你,即使她的建议令你感到不快,你真的有理由要“动怒”吗?圣经说得很清楚,年老的基督徒女子有责任要教导“年轻的女子……要爱丈夫,爱孩子,思想健全,贞洁,做家务”。(提多书2:3-5)你和祖父母不都是想把最好的送给孩子吗?既然爱“不求自己的利益”,你最好把焦点集中在孩子的需要之上,别把自己的感觉看得那么重要。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因琐事而“彼此挑启竞争”了。——加拉太书5:26。

也许你有理由担心,祖父母要是过于慷慨,你的孩子就会给他们宠坏了。请你放心,祖父母拿礼物哄孙儿女,通常都是没有不良居心的。儿童保育专家大多同意,你 教儿有方,孩子终生受益,祖父母只是偶尔娇纵孩子,所起的作用很有限。一个医学博士说:“幽默的言词可以使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

关于怎样教养孩子,即使你有充分理由坚持己见,别为了这个缘故就跟你的父母或翁姑断绝来往。圣经说:“不先商议,所谋无效。”(箴言15:22)在适当的时候,你可以开诚布公,向他们诉说你的忧虑。(箴言15:23)事实屡屡表明,只要大家坦诚相对,彼此的歧见是可以化解的。

你是祖父母辈吗?要是这样,尊重 儿女的意见很重要。如果你察觉到孙子孙女有危险,你当然要直言不讳啦。你疼爱孙儿女是很自然的事,但别忘记,养育儿女的责任主要落在父母 而不是祖父母的肩上。(以弗所书6:4)圣经吩咐你的孙子孙女要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训。(以弗所书6:1,2;希伯来书12:9)所以,你要尽量避免越俎代庖,也要避免絮絮不休地向儿女提供意见。——参阅帖撒罗尼迦前书4:11。

诚然,要不管不问,平心静气地看着儿女怎样尽父母的职责,并不总是容易的。吉恩告诫说:“关于怎样做对孩子最为有利,你最好支持他们 的决定,除非他们征询你的意见。”珍有以下的评论:“我尽量避免说:‘你应该照着这个方法做!’做事方法各不相同,我要是固执己见,就很容易会引起摩擦。”

祖父母的贡献

圣经指出,孙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祝福。(诗篇128:3-6)你只要对他们关怀备至,就能够感化他们为善,帮助他们培养敬神的价值观。(参阅申命记32:7。)在圣经时代,一个名叫罗以的女子谆谆教诲外孙提摩太,把他培育成为上帝的优秀仆人。她的教导叫外孙终生受益。(提摩太后书1:5)你的孙儿女要是听话受教,你也能够享有同样的福分。

你还可以对孙儿女多加关怀。也许你不是个善于表露内心感情的人,但你可以慷慨无私地对孙儿女表露敬神的爱,事事为他们着想。作家塞尔玛·瓦塞尔曼写道:“静心倾听孩子诉说心声,……就是关心对方的明证。要敏于聆听,也要让孩子尽情倾诉而不加批评;这样,你就表明你疼爱孩子,看他们比一切都重要。”在孙子孙女说来,祖父母的慈爱照顾就是上好的礼物,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集中论述祖父母的传统职责。可是,现代的祖父母往往要肩负起沉重的担子。

[第6页的精选语句]

“姥姥教我看出,有人爱我疼我,我是值得人爱的”

[第6页的附栏]

给住在远方的祖父母的建议

• 请儿女把孙子孙女的录像带或相片寄给你。

• 寄录了音的“信”给孙子孙女。你可以把自己所讲的圣经故事、所唱的摇篮曲录下来给小孙子听。

• 寄明信片或书信给孙子孙女。可行的话,经常跟他们通信。

• 如果你负担得来,你可以打长途电话给孙子孙女。起先你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乖乖,你今天吃过什么早餐呀?”,去逗引小孙子说话。

• 如有可能,不时探访孙子孙女,但要避免呆得太久。

• 跟儿女商量一下,安排孙子孙女去探你们。给孩子安排有趣的活动,例如参观动物园、博物馆或游览公园等。

[第5页的图片]

许多祖父母都帮忙照顾孙子孙女

[第7页的图片]

祖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有时因育婴方法不同而变得十分紧张

[第7页的图片]

祖父母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家族历史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