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地对穷乏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耶和华上帝在慷慨待人方面立下最优良的榜样。这不是仅因为他身为万物的拥有者,故具有慷慨待人的力量。反之这乃是因为他是爱和慷慨精神的化身。正如以色列的歌者宣述说:“你[耶和华]张手,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诗篇145:16)他使雨水降下,也使阳光普照,甚至最不配的人也受到这些裨益。(马太福音5:45)他对渺小的地球上所有微不足道的人是多么体贴,多么关怀!
至于前来敬拜他的人,他教导他们努力仿效他待人的方式。很久以前,在现今有些所谓智士视之为“原始”时代的日子,慷慨的上帝对他的崇拜者作了以下的训示:“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伸出慷慨援助之手]。”(申命记15:11)人若牢记这个训诲,就无需举办庞大的筹款运动,也不需要付出可观的薪金聘请专门筹款的职业人士了。反之人们会自然响应这位“[慷慨]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的教训及模仿他的榜样。——雅各书1:5。
耶和华在现今的崇拜者也学会了慷慨。他们将主耶稣基督的话谨记在心,即“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35)同时,他们体验到这话的真实,因他们留意到邻里中穷乏的人,以不冒昧的方式与之分享他们的物质东西。此外,当他们听到地上其他地方敬拜耶和华的人遭遇灾难时,他们多么迅速地挺身予以经济的援助!他们对穷乏的人伸出慷慨援助之手。
分享更宝贵的恩赐
然而,耶和华的子民认识到一种更大的需要。普世各地盈千累万的人均有这种需要,而耶稣基督在地上从事传道工作时曾向人指出这种需要。有一次他对一大群穷人演说时劝他们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约翰福音6:27)他也宣布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4:4。
所以,有一件东西较食物和水等必需品更为重要。耶稣的使徒深深体察到这件事实,例如,当一个残废的乞丐向彼得讨钱时,彼得对他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他们给他一些什么呢?治疗固然神奇,但并不仅限于此。显然他们激发了这人的感激之心,使他对使徒奉其名治疗他的一位,耶稣基督,和差遣耶稣到世上来的一位,耶和华上帝,产生深刻的体会。记载继续告诉我们这人进入圣殿时如何“走着、跳着,赞美上蒂。”——使徒行传3:6-8。
今日耶和华见证人并没有神奇的能力去治疗人们身体上的残缺,但他们却乐意及渴望与别人分享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就是对耶和华上帝的体会及对圣经透露关于他对人类和地球所订旨意的知识,他们为了将这知识传授给别人而走遍大街小巷,城市村落,寻找乐意聆听的人,与之分享他们的知识。这知识能赐人生命,因耶稣向天父祷告时说:“这就是永生——他们吸收关于你这独一的真神和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的知识。”——约翰福音17:3,《新世》。
基督徒见证人用许多钟头的时间在这项工作上,并且甘愿出钱出力如此行,以求能够慷慨地与别人分享他们从上帝获得的美好东西。即使很多他们探访的人不体会他们的动机,或甚至怀疑他们的动机是否纯正,见证人仍继续搜寻配得的人,那些能学习体会圣经讯息的人。
有一件事值得我们留意:耶稣基督的真正跟从者并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们要给予穷乏的人多少物质或灵性的帮助,因为申命记16:17所表达的圣经原则对他们适用:“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上帝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谁知道每个人从上帝获得多少祝福呢?唯有上帝,耶稣基督和崇拜者本人才知道。所以,每当基督徒沉思慷慨的上帝倾浇于他身上的祝福时,他并不需要别人敦促才会慷慨地施予。反之他被一颗满怀感激的心推动而施予。
组织起来作施予
深知全球各地有盈千累万的人急需聆听上帝王国赐人生命的讯息,基督徒见证人遂组织起来以求满足人们的这项需要。他们在世界各地成立法人团体来达成这个目的,例如在美国的宾雪法尼亚州守望台圣经书社。与这些国家律法的要求一致地,他们运用这些团体照料各项事务,例如印刷和运输数十种文字的圣经和圣经书刊,处理耶和华见证人及其支持者捐赠的款项,派出周游代表及照顾许多种有关的活动。
这些法人团体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并无薪酬,他们都乐意捐出时间和精力来促进在全球宣扬“王国好消息”的工作。有些男女放弃了高薪而有擢升机会的职位,以求能参与这项必需的工作,印制和运输圣经书刊到差不多地球的每一部份。他们在超过90个国家内耶和华见证人所拥有的分社和印刷厂中工作。他们乐于捐出一生的最佳时光来从事最不自私的工作,他们所得的仅是住宿的地方和膳食,以及少许津贴作为零用所需。
所有的法人团体、分社和印刷厂及工作人员都在耶和华见证人的治理机构领导之下工作。这个机构乃是耶和华上帝在地上所有受膏崇拜者的代表。这项安排将耶和华的子民所作的一切努力团结起来,以有效的方式成就上帝下令在这旧事物制度结束之前定要完成的工作。(马可福音13:10)超过2,000,000个耶和华见证人组织起来在全球各地从事教导和传道工作。他们很高兴能够参与在他们地区中进行的传道工作。至于在其他地区或国家中他们不能亲自接触到的人,他们便借着群体的努力加以协助,即通过组织所推行的全球性工作。他们将小量捐款寄给他们所居国家中的分社,例如住在美国的人会将捐款寄给纽约,布洛克林,哥伦比亚山道124号的守望台社。
上帝的儿子在《登山宝训》中所说的话在我们的日子最适用不过:“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马太福音5:6)慷慨的上帝正以他的灵推动他在地上的崇拜者跟从他的领导,将灵性的帮助伸展到地上千千万万有需要的人,同时,也不忽视应得的人的物质需要。上帝手下忠贞的敬拜者十分体会这些法人团体,借此他们可以团结地将他们的捐献传到远处饥渴的人怀中。
我们敬拜这样一位上帝的人的确享有伟大的权利!我们可以效法他的慷慨好施以证明我们是他的儿女。诗篇执笔者在上帝感示之下形容一个慷慨的人的话若能对我们适用,我们便获得莫大的喜乐了:“施恩与人,借贷与人,这人[行善]……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诗篇1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