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1 4/15 24-27页
  • 职业乞丐变成快乐的施与者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职业乞丐变成快乐的施与者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1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悲惨的童年
  • 使用诈术
  • 渴望找寻出路
  • 扬弃乞丐生涯
  • 乞丐,讨饭
    洞悉圣经(下册)
  • 耶稣治好了一个生来就失明的人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法利赛人顽梗不信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8年
  • 法利赛人蓄意不信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1年
《守》81 4/15 24-27页

职业乞丐变成快乐的施与者

我蹒跚而行,前往探访邻人,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叫住我说:“佐治,你不再行乞了吗?你发了财吗?”

不错,我便是佐治。我作了十五年职业乞丐,但现在不再行乞了。我答道:“是的;我现今比糖厂主人还富有。”在巴西北部,大多数富豪都是糖厂主人。

他惊异地注视着我。我乘他沉默之际补充说:“看吧!原因就在这里:‘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言10:22)我对他解释,我虽然拥有世上的财物不多,但却认为自己是富足的。何以故呢?因为我已认识真实的上帝,在生活感到他的祝福;我有不少真正朋友,有工可做,有饭可吃。

我从前的行乞同伴大感惊愕,他纳罕地说:“你怎可以放弃求乞呢?”但你也许想知道我当初是怎样变成乞丐的,以下便是我的故事。

悲惨的童年

我在1930年出生,生来两腿瘫痪。那时我家住在巴西柏拉巴省的一个小镇,全家以务农为生。为了帮助父母,我和十一个兄弟姊妹都要在田间工作。我蹲伏在地上,用双手支撑身体尽力工作。父亲每周七天从早至夜辛劳作工。收获季节结束,交完租税之后,剩余下来的钱还不够买衣服或药物。

至于光明的一面,我得自祖父的遗传,对音乐十分爱好。我学会弹奏小提琴和手风琴,数年来曾在地方节日参加演奏。但在我十四岁时父亲患了病。我们要把所有东西卖去买药。当我的小提琴易手时,我多么伤心。它曾使我度过不少快乐时光。不幸之极,父亲很快就去世了;五天之后,母亲也随他而去。他们遗下十二个孤儿,又穷又饿,不知所措,也不知何所适从。

对圣经未有真正了解的善心人士告诉我们说:“孩子们,认命吧,这是上帝的旨意。”由于前途黯淡,我们各人只好分道扬镳。

我何以为生呢?我于是迁到圣大烈打市,在当地的节日宴会演奏音乐糊口,可是我要租用乐器,许多时付了租金之后余下的钱还不够付木屋的房租。我既残废又绝望。

有一天我应邀在一个民谣音乐会演奏。我的长相必然惹人议论,于是我道出自己的悲惨情况。不少人对我表示同情,说:“来我家里吧。我给你援手。”我依言而行。我开始接受馈赠,并且认为乞丐生涯倒也不错。不久我就习以为常了。后来我找到一个同居的伴侣。我们在行乞“路线”上所得的衣服、鞋、粮食和其他物品足够维持生活。

我的身体残废是真的,不少其他乞丐亦然。可是,我不久就发现,许多靠别人施舍为生的人是精壮和健康的。

使用诈术

有些乞丐深懂假装忧愁和虔诚之术,希望借此引起别人的同情。例如,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单靠求乞便可以维持一个大家庭。他曾多次前往将近3,000千米(1,860哩)外的里约热内卢“工作”,因为在那里有较高的收入。他装作盲人,由自己的一个儿子引路,逐个小镇行来行去向人求乞。我有时遇见他,他便说:“佐治,我没有什么毛病,我精神很好,真的很好。”

住在我邻近的一位妇人装作寡妇,身穿黑服。其实她有丈夫,两名子女和房产。除了收受金钱和粮食之外,她时常获得新的衣料,于是她立刻将之出售。当她出外“工作”之际,她的家人却在家里享福。

另一个乞丐使用不同的诈术。她从邻里中找着一个肮脏、哭叫的孩子带到街上,哀求说:“可怜吧,看在上帝的面上,帮助我买些牛奶给我的孩子吧。”当然,号哭的孩子会惹起同情,过路的人于是解囊相助。她回家之后把孩子交还给亲生父母,并且给他们些少钱作为“租金”。

有些乞丐印制许多卡片写着,“姓甚名谁,住在某街,[该街实际不存在]双目失明,请求你帮助他照顾儿女。”乞丐登上公共汽车,把卡片递给每个乘客,然后逐一取回卡片和捐款。有些乞丐展露伤处和淤肿,向人乞钱支付手术费。他们年年讲述同一的故事,但却永不去接受手术。

此外,乞丐的私生活多数是放荡不羁的,我也不例外。当我厌倦了一个姘妇或她使我不悦时,我便挥之使去和另结雾水姻缘。

这种堕落的生活能导致真正快乐吗?我无疑并不快乐。

渴望找寻出路

许多时我自觉羞惭,潸然下泪。我曾多次对自己说:“终有一天我会找到出路,借着上帝帮助,扬弃乞丐生涯。”但那时我对真正的上帝毫不认识。

有几宗事件使我不禁认真思索一下。在康皮拉斯格兰第,我的一个乞丐同伴在酒吧喝醉了酒,酒吧里的人喝道:“懒虫,去工作吧,你这懒惰、醉酒的败类。”这话使我心如刀割,因为我把求乞看作残废者唯一的谋生方法。

当我心里忧愁时,有些经常帮助我的人会说:“佐治,我们不把你当作乞丐看待,我们乐意 帮助你。”可是,许多时我却获得相反的看待。一个男子向我大叫,“去阴间求人施舍吧。”我听到了非常伤心。我的一生就这样过下去吗?

有一天我在首都行乞完毕后乘坐公共汽车回家。旁边坐着的是一位青年,我们开始攀谈。他拿出圣经向我解释上帝定意要终止一切疾病、衰弱、饥饿,甚至死亡。(以赛亚书33:24;35:6;诗篇72:16;以赛亚书25:8)我从未听过这样的信息。他说:“上帝的旨意是要把整个地球改变成乐园。”这话的确动听!我自思:“你脱离不幸的行乞生活的机会到了。”我们相约让他来我家里探访。那位青年依时前来我的陋室继续与我讨论圣经。

他离去时我们订了后会。但在他离开之后,我想起那天我正要去我时常去的巫毒教中心聚集。在一周内我不断考虑:“我到底何去何从——研究圣经抑或参加巫毒教的集会?”我作出决定:研究上帝的道。我对这项决定绝不后悔。事实上,经过数星期的研究之后,我获知造物主谴责一切形式的巫术。(申命记18:9-13;启示录21:8)由于渴望取悦上帝,我不久就与巫毒教断绝关系,并开始与耶和华见证人的小组交往;那位青年也是参加该小组的聚会的。

扬弃乞丐生涯

我意识到作为基督徒不能同时又作乞丐,因为圣经的标准是:“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撒罗尼迦后书3:10)可是,我怎能寻得工作呢?在本国的这处地方,身体健全的人也难找着职业。双腿残废的人更是难上加难!我能做些什么呢?幸而,一位见证人教我制造蜜饯椰子。可是,尽管我辛勤努力,售卖所得依然不够糊口。于是我继续行乞。我非常伤心。一切希望都丧失了吗?

有一天我从圣经的诗篇37:25读到:“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这使我十分感动。诗篇执笔者是对的吗?我要亲自加以证明。首先要改变自怜的观点,于是我对同伴说:“我从下星期开始不再求乞了。”她感觉惊异。“我们怎么活下去呢?我们就要饿死了!”

“我确信耶和华会供应我们的必需品,”我回答说。“他在我们恳求之前即已知道我们需要什么。”这时我想到马太福音6:31-34——倘若我们先求上帝的王国和他的义,他应许要祝福我们的努力,使我们获得物质所需。

从那时起,耶和华一直厚待我们,我不再伸手向人讨饭了!我计划从工作获取生活所需。诗篇执笔者说得不错。情形怎样呢?当地小组的见证人给我进一步的指导,帮助我取得蜜饯原料,我继续售卖蜜饯。此外,我每周数次收集城中的旧报纸拿去售卖。稍后还有几位见证人帮助我逐月申领小额的伤残津贴。的确,通过基督徒小组的协助,耶和华证明是一位慈爱的供应者。

那时我获知上帝对婚姻所订的标准,于是与同居数年的伴侣正式结婚。后来在1975年四月十三日,我以浸礼象征我通过耶稣基督献身给耶和华上帝。我越来越专注于小组的各项活动,甚至每周主持小组的一个研经班。这使我有机会为别人服务而获得极大的快乐。——使徒行传20:35。

我的妻子起初对这些活动不很感兴趣。但使我喜乐的是,后来她也开始认真地研究圣经,现时她已能和我一起把所学得的美事与人分享。我们那十岁大的养女也参加我们的活动。

我有时遇到昔日的街上友伴,他们问我为什么放弃行乞,我便毫不隐瞒地把事实相告。此外,我也对曾经在我穷困时帮助过我的人解释什么使我脱离乞丐的无用生涯。不错,我已从求乞者变为施与者,鼓励别人“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示录22:17。

既知道身处困境的乞丐们所面对的难题在这个事物制度中无法解决,我于是努力帮助他们看出上帝为人类前途所作的准备。有些人留意倾听。有些人加以嘲笑,但我却坚信圣经的应许是可靠的。

在上帝的新规制中获致身体健全的惊人可能性使我有难以形容的喜乐。我期待届时我能够以健康的身体——不是向人行乞而是——参与一个伟大希望的实现;这个希望乃是促使我舍弃乞丐生涯的重要原因之一:合力使地球成为一个乐园,“五谷必然茂盛”,人人生活丰足。(诗篇72:16)这样就没有人再需要行乞了。

[第25页的精选语句]

父母双亡时遗下十二个孤儿,又穷又饿,不知所措。

[第26页的精选语句]

‘我到底何去何从——研究圣经抑或参加巫毒教的集会?我作出决定。’

[第27页的精选语句]

“我意识到作为基督徒不能同时又作乞丐。”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