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除了耶稣基督之外我们还可以跟从谁呢?
    守望台1979年 | 9月15日
    • 要去么?”彼得提出正确的答复:“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上帝的圣者。”(约翰福音6:67-69)今日的情形也一样。鉴于以上所说的一切,明智的途径的确是继续与‘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联络交往。这个“仆人”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明白“永生之道”,在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将这“道”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上,使我们不但在现今得益,同时也得享永远的幸福。我们能够有这个“仆人”在我们当中,我们岂不应当为此而感激耶和华上帝和耶稣基督吗?

      19.我们能够以哪几种不同方式表明我们因为获得‘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帮助而感激耶和华上帝?

      19 我们可以怎样表现我们的感激呢?有好几个方法。我们可以与‘忠心的仆人’通力合作,努力传道及使人作基督的门徒,以借此表明我们的感激。我们也可以借着热心吸收这个“仆人”通过书本和杂志所提供的灵粮及参加小组的聚会以表明我们的感激。我们也不应当忽视我们有权利祷告祈求耶和华以他的灵指引和强化这位“仆人”阶级去执行他所委派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在物质方面作出捐献以维持这个“仆人”在普世推行的运动的开销。不错,我们可以用上述各种方法表明我们的确体会耶和华上帝任用和祝福‘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阶级,同时借此表明我们具有一种积极、活跃而以行为证明的活信心。——雅各书2:17,26。

  • 上帝忘记我要到几时呢?
    守望台1979年 | 9月15日
    • 诗篇

      上帝忘记我要到几时呢?

      当你遭遇很大的艰辛和困难时,你曾感觉过上帝已经忘记了你吗?你会纳罕他是否对你不悦,因此不帮助你解决恼人的难题吗?

      大卫便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也许是当他受扫罗王追迫或后来当他的儿子押沙龙反叛他时。不论所牵涉的是什么时期,大卫曾长期遭遇试炼,以致他意气消沉,纳罕耶和华是否忘记了他。他不禁呼喊说:“耶和华阿,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么?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诗篇13:1)在大卫看来,耶和华仿佛掩面不悦而不再予他援手。因此他进一步问道:“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他的意思可能是,上帝让他自行设法应付恼人的环境及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

      诗篇执笔者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要到几时呢?”既然看来耶和华舍弃了他,他纳罕他的仇敌占上风会到几时。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接着恳求说:“耶和华我的上帝阿,求你看顾我,应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免得我的仇敌说:‘我胜了他!’免得我的敌人在我摇动的时候喜乐。”(诗篇13:2-4)不错,大卫渴望至高者垂听他的恳求,挺身援助他,使他得以扬眉吐气,“眼目光明”。他想继续活着,使他的仇敌不致以为他们已经胜了他,以为他已一败涂地而为此沾沾自喜。

      虽然大卫觉得仿佛耶和华已舍弃了他,他仍然保持坚强的信心。这从他在最后所说的话足以见之:“但我倚靠你的慈爱;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诗篇13:5,6)虽然他面对很多困难,大卫却继续信赖耶和华的慈爱和关怀,并且怀着希望和喜乐仰望从试炼中得救。他回想耶和华在以往怎样用厚恩待他,他决心继续歌唱赞美上帝。

      像大卫一样,我们永不应当忘记耶和华上帝为我们所行的许多美事。他对人表现无与伦比的爱心,赐下他的独生子去救赎我们。(约翰福音3:16)自从我们认识至高者以来,我们亲自经历到他的仁爱照顾和帮助;我们体会到他的确垂听我们的祷告,我们深知他怎样恩待他的仆人,无论是集体地抑或个别地;根据我们对他的认识,我们可以确信他必定会在我们有需要时给予我们力量。当我们经历到特别艰辛的日子时,我们能够以他所感示的这段话为慰:“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得前书5:7。

  • 他的祷告得蒙垂听
    守望台1979年 | 9月15日
    • 他的祷告得蒙垂听

      见到耶和华如何帮助心地忠实的人摆脱这个旧事物制度的枷锁,时常令人大感惊奇。以下是一个青年男子的经验;他住在瑞士近意大利边境的一个僻远山谷中。

      他的经历

      “由于不幸的家庭环境,我的童年很不快乐。我在年幼的时候便开始找寻一位能够帮助我脱离我的困境的上帝。我的母亲墨守天主教会的传统;为了要使我听话,她向我描述天主如何会使不服从的人在炼狱或地狱里受苦。我本能地寻求一位会对自己的儿女表现爱心的上帝。学校里的宗教训示也将上帝描述为一位严厉苛酷,无法亲近的神。我可以清楚看出这样的上帝并不是我所渴望敬拜的上帝。在我看来,他只是教士们的上帝而已。我越来越少上教堂做礼拜。

      “我在十九岁的时候染上重病,缠绵病榻达两年之久,我内心的空虚和许多未能得到答案的疑问不断影响到我的精神平衡。现在我开始寻求一位未知的上帝,希望他能够使我享有一点内心的安宁。我开始研究准心理学。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