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吸毒者寻得解救方法
    守望台1973年 | 2月15日
    • 果,他们坚守上帝之道的崇高原则,向別人推荐遵行上帝的公义律法乃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但研究圣经怎样会帮助这些以前的吸毒者呢?因为借著研读他们发现一向令他们感到惶惑的问题获得满意解答。他们获悉世界的混乱情况正是圣经预言的应验。愈来愈糟的情形证明上帝不久便会为一切不平带来终结。他们也体会到实行所学得的圣经知识便会立即导致一种满足和有意义的生活。

  • 读者来函
    守望台1973年 | 2月15日
    • 读者来函

      ● 作教父母或为孩子选择教父母符合圣经吗?——美国一读者问。

      为婴儿或孩子选定某人作为行严肃的洗礼及后来行坚信礼时的教父母这种习俗是天主教的一种仪式。成年人在受洗或行坚信礼时也沿袭这种习俗。

      在婴儿受洗时,教父母或主持人(通常是领了洗的亲戚朋友)“以孩子的名义向天主的教会请求信心。”(《天主教百科全书》)他们同时以孩子的名义作一项信仰的表白及宣告,并请求领洗。父母若“失责”,意即他们没有以天主教的信仰养育孩子,教父母便有责任以关于信仰及道德的教训指导孩子。

      在举行坚信礼的仪式时(像洗礼一样被视为一种圣礼)不是由孩子领洗时所选的教父母,而是由另一个人(或几个人)作主持者或教父母。他或她必须谙熟天主教的信仰。

      圣经对这种习俗有什么看法呢?首先,婴儿受洗是不符合圣经的。既然一个人在行水浸礼之前必先‘侧耳听道’及“悔改”,而浸礼本身需要受浸者作一个严肃的决定,这显明他必须已达到能夠自己做这些事的年龄。(使徒行传2:14,38,41)使徒保罗写道:“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马书10:10)这是婴儿或很细小的孩子无法做得到的事。所以婴儿洗礼是圣经所反对的。

      再者,没有人可以代另一个人实际从心里相信或作‘口里的承认’。诚然,使徒保罗指出顺服的小孩子因忠心的父母而成为“圣洁”。这是因为上帝要父母而非某些外人为儿女负责之故(哥林多前书7:14)上帝借此为他的忠心仆人的益处作了一项仁慈的安排。但是这些孩子达到可以负责的年龄之后,他们便不在这项安排之下了。各人必须按照自己的信心站稳或跌倒。——罗马书14:4;以西结书18:20。

      使徒保罗的确曾对哥林多小组说:“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哥林多前书4:15)可是保罗并不是这个小组的“教父”。反之他是最初传福音给他们,使他们成为信徒的人。在一种属灵的意义上,他借著这种赐人生命的信息而成为他们的父,虽然后来其他人也有份训导他们。保罗不得不提醒哥林多的基督徒这件事,因为他们被假使徒引诱离开了基督。他不是要求人称他为“父”,也不是指教堂所任命的教父地位。——哥林多后书11:3,13。

      今日在许多地方教父的习俗只是一种仪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