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3 7/8 3-4页
  • 暴力事件激增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暴力事件激增
  • 警醒!1983年
  • 相似资料
  • 暴力罪行何以如此猖獗?
    警醒!2003年
  • 他们何以要诉诸暴力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 我们这危险的日子——何以如此强暴?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 上帝对暴力有什么看法?
    警醒!200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3年
《警》83 7/8 3-4页

暴力事件激增

暴力的根源

● 四名十余岁青年一连十六天肆意行暴。他们殴打几位年长的男子——其中一人伤重至死——鞭打两位少女,把浸满汽油的棉花缚在一个男子腿上纵火焚烧,将另一男子拖至七个街口之外推下河中溺毙。“这是最大的冒险,”其中一名男童说。“我这样行纯粹是为了寻乐,”另一人补充说。他们都出身于高尚家庭,在学校成绩良好,并且曾经作过年幼儿童导师。

● 八名儿女的父亲,六十三岁的约瑟夜不能眠。他起来走到汽车间,拿起两根手枪冲过对街,闯入邻居向正在游泳池旁开派对的人开枪。他杀死了两个人,重伤两个人,然后指着自己的太阳穴开枪自戕。警方查不出这次大屠杀的动机何在。

● 玛哲丽看见她那豪华住宅中厨房的电动洗碟机的水满溢流到地板上而大感气恼。她奔去找寻地拖,这时她那六岁的儿子啼哭着走入房间,由于母亲不理会他,他把垃圾桶的垃圾翻倒在逐渐高涨的污水里,玛哲丽大力掌掴他的脸。他痛极狂呼。她于是拿起一条皮带在他屁股上不断狂鞭。她无法停手。

● 二十五岁的李尔对家人日益不满。他痛恨母亲和姐姐。他的母亲责备他偷钱,叫他离开家庭。不久之后李尔满怀愤恨地回家向母亲要钱——用枪指着。“不要射杀你自己的母亲,”她喊叫说。他开枪把母亲打死,并向姐姐开了两枪使她重伤,然后逃去无踪。

这类的事件层出不穷。对别人肆无忌惮的侵害所导致的暴力正横行于许多街道和家庭中。爆发暴力的人可能是你的邻人、亲属或朋友。对别人的肆意侵害是不分年龄、种族、经济情况、社会背境或伦理界限的。

暴力可能影响到你自己或你所爱的人的生活,因为暴力犯罪事件正在普世激增。在1970和1980年之间,英国的凶杀案增加了百分之50。西德、南非、意大利和加拿大都报道暴力犯罪正以惊人的程度增加。“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转向暴力,”多伦多的副检察官说。

向警方举报的暴力案件只是冰山的尖峰而已。隐慝在私人家里的侵害行为不胜其数。研究显示最有可能杀害你的人不是街上的劫匪而是朋友、熟人或家中的成员。美国的一组社会学家发现,“除了战争和暴动之外,发生于兄弟和姊妹、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暴力事件‘比发生于牵涉到外人或在任何其他场合的为多。’”

不错,今日的情形正应验了二千年前圣经预言所描述的情况:“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无亲情,……不能自约,性情凶暴。”——提摩太后书3:1-4。

可是,什么促使人变成凶暴,以致往往狂性大发而伤害无辜的牺牲者呢?例如,一名青年与女友的父亲稍有争执。青年突然凶性大发,用棒打死女友的父亲,强奸和用刀刺伤女友的妹妹,把她的幼弟刺至重伤,并刺伤睡在婴儿床上的两岁幼儿。后来,这名青年被判入狱,但无法记得实际所行的凶杀。“我的猜测是,我藏在心里的许多事,”他说,“一时全都做了出来。”他摇头表示难以置信,并补充说:‘我坐下来不禁纳罕,坐在这里的是我吗?我曾做过这一切事吗?’

这名青年有可能控制心里所藏的暴戾吗?这种暴戾的根源何在?他童年的环境,包括父母所施的教养,与此有关吗?他现时的环境与此有关吗?是否由于身体的毛病?他的行为是否错误思想的产品?除此之外,你能做些什么使家中不致发生暴力事件?以下几篇文章将会探讨这些问题。

对于什么才是暴力的根源,目前有若干理论提出。为了使你明白若干权威人士对原因和解决方法所提出的意见,《儆醒!》杂志一位执笔者访问这方面的四位研究家。以下四篇文章乃是他们在接受访问时对暴力根源所发表的意见。

[第4页的图表]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在美国发生的暴力犯罪20年来增加了36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调查局罪案报告。数字代表每100,000人当中发生的凶杀。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