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流士洞悉圣经(上册)
-
-
辨明米底亚人大流士的身份 迄今为止,圣经以外的任何铭文都没有发现“米底亚人大流士”这个名称,约瑟夫斯(公元1世纪的犹太历史家)之前的古代历史家,也都没有提到过这个人。许多批评家据此认为,米底亚人大流士是个虚构人物。
有些学者认为,大流士是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但这个说法不能成立。巴比伦被征服之后不久,冈比西斯(二世)被父亲居鲁士立为“巴比伦王”。冈比西斯诚然每年都代表父亲到“巴比伦庆祝新年”,但他其余的时间看来都住在西巴尔。对楔形文字文献所做的研究显示,冈比西斯显然直到公元前530年尼散月一日,才正式得到“巴比伦王”这个头衔。当时居鲁士出征作战,冈比西斯被任命为摄政王。后来,居鲁士在战斗中阵亡。此外,大流士在巴比伦倾覆时“大约六十二岁”,这点也使这个说法不能成立。(但5:31)
有人说大流士可能是居鲁士的别名。这个说法跟大流士是“米底亚人”和“米底亚人的苗裔”这一事实不符,后一个称呼说明大流士的父亲亚哈随鲁是米底亚人,而居鲁士很明确地被称为“波斯人”,尽管有些历史家声称他母亲可能是米底亚人,但据居鲁士圆柱记载,居鲁士的父亲冈比西斯一世是波斯人。(但9:1;6:28)
还有些人主张,大流士是居鲁士的某个“舅舅”。据希腊历史家色诺芬说,大流士是“阿斯提亚格斯的儿子基亚克萨里斯”。色诺芬记述,基亚克萨里斯继承了米底亚王阿斯提亚格斯的王位,但后来基亚克萨里斯把女儿和整个米底亚,都给了外甥居鲁士。(《居鲁士的教育》,第1卷,5章,2段;第8卷,5章,19段)然而,希罗多德和克特西亚斯(跟色诺芬差不多是同时代的希腊历史家)的记载跟色诺芬的记载相悖,希罗多德声称阿斯提亚格斯死时没有子嗣。《拿波尼度编年史》表明,居鲁士俘掳阿斯提亚格斯后,才得到米底亚的王权。再说,如果大流士是基亚克萨里斯二世,那么阿斯提亚格斯就应该也叫做亚哈随鲁,因为米底亚人大流士是“亚哈随鲁的儿子”。(但9:1)因此,这个观点缺乏证据支持。
米底亚人大流士是谁?
近年来,一些参考书提出,大流士就是古巴鲁(一般认为即色诺芬在《居鲁士的教育》一书中提到的古巴鲁)。巴比伦被米底亚-波斯征服后,古巴鲁担任巴比伦的总督。这个观点的根据基本如下:
一份称为《拿波尼度编年史》的古代楔形文字文献,在记述巴比伦倾覆时提到“古提恩的总督乌巴鲁和居鲁士的军队,不经一战就进入巴比伦”。铭文接着说,居鲁士在17天后才进入巴比伦,然后乌巴鲁,即“他手下的总督,在巴比伦任命(副)总督”。(《古代近东文献》,J.普里查德编,1974,306页;另见《米底亚人大流士》,J.C.惠特科姆著,1959,17页)请注意“乌巴鲁”和“古巴鲁”是不同的名字。虽然这两个名字看起来相似,但按照楔形文字的拼写方式,“乌巴鲁”第一个音节的符号跟古巴鲁很不一样。《拿波尼度编年史》说,古提恩的总督乌巴鲁在巴比伦被征服数星期之后就死去了。其他楔形文字文献则表示,古巴鲁还继续活了14年,并担任总督。他不仅管理巴比伦,还管理整个巴比伦尼亚地区和“大河那边”的地区,包括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直到埃及边界。因此,古巴鲁所管辖的范围包括整个肥沃新月地带,跟巴比伦帝国的版图基本相同。要记得,圣经说米底亚人大流士“被立为王,管理迦勒底人的王国”(但5:31;9:1),但并没有把他称为“波斯王”,这个头衔向来仅指居鲁士王(但10:1;拉1:1,2;3:7;4:3)。因此,古巴鲁所管理的地区看来至少跟大流士一样。
由于没有文献将古巴鲁叫做“大流士”,有人提出,“大流士”是他的头衔或封号。W.F.奥尔布赖特说:“在我看来,古巴鲁很有可能实际执掌王权,并取得‘大流士’这个也许是古伊朗的王室封号,而当时居鲁士没有参与这场东征。”(《圣经文献杂志》,1921,第40卷,112页,脚注19)有人提出异议,指出没有任何楔形文字泥板提到古巴鲁是“王”;主张古巴鲁就是大流士王的人则回应说,楔形文字泥板同样没有提到伯沙撒是王,但一份叫做《拿波尼度史诗》的楔形文字文献却明确指出,拿波尼度“把王权交给”他儿子。
在这方面,惠特科姆教授指出,根据《拿波尼度编年史》,古巴鲁(居鲁士所委任的区总督)“在巴比伦任命……(区总督)”,正如但以理书6:1,2表明,大流士“在王国里立了一百二十个总督”。惠特科姆由此认为,身为总督的古巴鲁负责管理各总督,他很可能被下属称为王。(《米底亚人大流士》,31-33页)论到古巴鲁所管辖的广大地区,A.T.奥姆斯特德说:“古巴鲁管理这个幅员广大的富饶国家,他几乎可算是个雄霸一方的独立君王。”(《波斯帝国历史》,1948,56页)
有些学者也有上述的看法,认为米底亚人大流士很可能实际上是个总督,一方面统治迦勒底人的王国,另一方面又得听命于波斯帝国的最高君主居鲁士。A.T.奥姆斯特德指出:“居鲁士向辖下的巴比伦人自称为‘巴比伦王、各地之王’,坚称巴比伦自古以来的王系没有中断,从而满足巴比伦人的虚荣心,好赢得他们的效忠……但王离开后,就由总督古巴鲁代表他行使王权。”(《波斯帝国历史》,71页)主张圣经中的大流士其实是个代理统治者的人,指出圣经提到大流士“得了 王权”,“被立 为王,管理迦勒底人的王国”。他们认为,经文表明大流士实际上臣服于一个地位更高的君王。(但5:31;9:1;比较7:27,经文说“至尊者”耶和华上帝把王国赐给“圣民”)
虽然从现有资料来看,古巴鲁在很多方面都跟大流士很相似,而大流士也可能是居鲁士手下的一个总督,但二人是否等同仍未能下定论。历史记载并没有透露古巴鲁属于什么民族和家族,因此不能肯定他是“米底亚人”和“亚哈随鲁的儿子”。历史记载也没有显示他的权力足以让他颁布类似但以理书6:6-9所说的那种通告或法令。此外,圣经看来表明,大流士统治巴比伦的时间不长,接着居鲁士就成为巴比伦王。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二人同时统治,只不过但以理特别提到大流士在巴比伦身居高位的那一年。(但6:28;9:1;代下36:20-23)古巴鲁任职共14年。
为什么不能确定大流士的身份 当然,圣经记载的真确性并不依赖世俗文献的证据。圣经所记载的许多人和事,曾被批评家指为“并非史实”而受到否定,最终却证明是确凿不移的史实。有鉴于此,研究上帝话语的人无须过度着重这些负面的批评。(见伯沙撒;萨尔贡)尽管有数以万计的楔形文字泥板在中东出土,但这些泥板所提供的史料都是断简残篇,当中存在不少历史的空白。另一个史料来源是古代历史家的著作,但他们的著作留存下来的抄本(常常只有残片)数量很少,大部分都用希腊语写成,写作年代比但以理书所记各事的年代迟一两个甚至更多个世纪。
其实,巴比伦的历史没有提到大流士,最主要的理由见于但以理书的记载。据但以理书说,大流士委任但以理在政府担任要职,引起其他高官不满。他们阴谋陷害但以理,却未能得逞。大流士把这些指控但以理的人连同他们的家人一并处决,这很可能激起其余官员更深的仇恨。大流士通告全国,吩咐所有人“在但以理的上帝面前都要颤栗畏惧”,这必定使势力雄厚的巴比伦祭司大为反感,怀恨在心。由于书吏明显受巴比伦祭司左右,因此书吏把关于大流士的记载抹去不足为奇。在当时,窜改历史是司空见惯的事。
要注意的一点是,圣经以联合霸权来描述米底亚-波斯。(但5:28;8:3,4,20)尽管世俗历史侧重于表扬居鲁士和波斯人的领导地位,但圣经表明,米底亚人看来跟波斯人一直保持伙伴关系,而国内所立法律也被称为“米底亚人和波斯人”的法律。(但6:8;斯1:19)米底亚人在推翻巴比伦的战役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赛13:17-19)请也留意,耶利米书51:11预告,攻击巴比伦的人中包括“米底亚列王”。大流士很可能就是这些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