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作见证》 3章20-27页
  • “充满神圣力量”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充满神圣力量”
  •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所有人都聚在同一个地方”(使徒行传2:1-4)
  • “门徒用民众各自的语言说话”(使徒行传2:5-13)
  • “彼得……站起来”(使徒行传2:14-37)
  • “你们人人都要……受浸”(使徒行传2:38-47)
  • 彼得在五旬节传道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6年
  • 基督教传遍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社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5年
  • 本都
    洞悉圣经(上册)
  • 读者来函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3年
查看更多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作见证》 3章20-27页

第3章

“充满神圣力量”

神圣力量在五旬节倾注下来所促成的美事

根据使徒行传2:1-47

1.请描述一下五旬节的景象。

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人来人往,非常热闹。a圣殿的祭坛上烟气升腾,利未人唱着“颂赞诗篇”(诗篇113-118篇,也许是对唱)。来耶路撒冷的人挤满了街道。这些人来自遥远的埃兰、美索不达米亚、卡帕多西亚、本都、埃及、罗马等地。b这是什么日子呢?是五旬节,也就是“献最早收成的那一天”。(民数记28:26)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标志着大麦已收割完毕,开始收小麦了。这是个充满欢乐的日子。

地图显示公元33年五旬节听到好消息的人来自哪些地方。1.地区:利比亚、埃及、埃塞俄比亚(衣索比亚)、比提尼亚、本都、卡帕多西亚、犹地亚、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尼亚、埃兰、米底亚、帕提亚。2.城市:罗马、亚历山大、孟斐斯、叙利亚的安提阿、耶路撒冷、巴比伦。3.海域:地中海、黑海、红海、里海、波斯湾。

耶路撒冷——犹太教的中心

使徒行传头几章所记的事件大都发生于耶路撒冷。这座城位于犹地亚山区的中央,地中海以东55公里左右。公元前1070年,大卫王攻占了锡安山上的堡垒并住在那里,之后,围绕堡垒而建的耶路撒冷城就成为古代以色列国的首都。

锡安山附近有摩利亚山。根据犹太人的古代传说,在使徒行传所记的事件发生之前大约1900年,亚伯拉罕就是在摩利亚山上打算把以撒当作祭物献给上帝的。所罗门在摩利亚山的山顶为耶和华兴建第一座圣殿后,耶路撒冷城的范围就扩大到摩利亚山那里。这座宏伟的圣殿成了犹太人进行社会活动及崇拜的中心。

在古代,各地虔诚的犹太教徒都经常去耶和华的圣殿,在那里献祭,崇拜上帝和庆祝节期。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听从上帝的吩咐:“一年三次……你的男丁全都要到耶和华你上帝选择的地方去崇拜他。”(申命记16:16)耶路撒冷也是公议会的所在地。公议会是犹太最高法庭兼行政中心。

2.公元33年五旬节发生了什么令人惊讶的事?

2 那是公元33年,发生在这个和暖春日上午9点左右的事,会在随后的千百年里令人惊叹不已。当时大概有120个耶稣的门徒聚集在耶路撒冷的一个房子里,“天上突然传来响声,像刮大风的声音”。(使徒行传2:2)响声充满了整个房子。接着,令人惊讶的事发生了,门徒看见舌头般的东西,好像火苗,分别停留在每个人的头上。c他们随后就“充满神圣力量”,说起不同的外语来!门徒从房子里出来走到街上。遇到门徒的人都大感惊讶,因为这些门徒能跟他们说家乡话!没错,他们每个人都听到门徒“用民众各自的语言说话”。(使徒行传2:1-6)

3.(甲)为什么说,公元33年五旬节发生的大事是正确崇拜的里程碑?(乙)彼得的演说跟使用“王国的钥匙”有什么关系?

3 这个激动人心的记载描绘了正确崇拜的一个里程碑:上帝的以色列建立了。这个比喻性的国族就是有希望去天上的基督徒组成的会众。(加拉太书6:16)当天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彼得对群众说话时使用了三把“王国的钥匙”中的第一把。“王国的钥匙”会分别为不同的群体打开机会之门,让他们享有特殊的福分。(马太福音16:18,19)第一把钥匙让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有机会响应王国的好消息,受上帝的神圣力量任命而成为上帝的以色列的成员,有希望在弥赛亚王国里做君王和祭司。d(启示录5:9,10)后来,撒马利亚人也得到这项福分,继而是外族人。今日的基督徒可从公元33年五旬节发生的大事学到什么呢?

“所有人都聚在同一个地方”(使徒行传2:1-4)

4.为什么说,现代的基督徒会众是由公元33年建立的会众发展而来的?

4 基督徒会众最初由大约120个门徒组成,他们“所有人都聚在同一个地方”,就是在一个楼上的房间里,受神圣力量任命。(使徒行传2:1)到当天末了,已有几千个人受浸,加入了这群会众。但这不过是开端而已,这个组织至今还在不断扩展!没错,上帝现在正通过一群敬畏他的人——现代基督徒会众——把王国的好消息“传遍天下,让所有国族都能听见”,直到这个制度的终结。(马太福音24:14)

5.无论是1世纪还是现在,和基督徒会众来往都会得到什么福分?

5 不论是1世纪有希望去天上的基督徒,还是在现代加入会众的“另外的绵羊”,都能从基督徒会众得到帮助和鼓励。(约翰福音10:16)在给罗马基督徒的信中,保罗表明他很重视弟兄姊妹彼此间的扶持。他写道:“我渴望见到你们,想跟你们分享来自上帝的鼓励,使你们坚定不移,或者应该说,由于你我的信心,我们大家就能互相鼓励了。”(罗马书1:11,12)

罗马——一个帝国的首都

在使徒行传涵盖的时期,罗马是罗马帝国的首都,是世上最大、最具政治影响力的城市。罗马帝国在全盛时期版图辽阔,北到不列颠,南达北非,西及大西洋,东至波斯湾。

罗马是个大熔炉,融合了各种文化、种族、语言和鬼神崇拜。帝国境内的道路养护妥当、四通八达,无论从帝国的哪个角落前往罗马或运货到那里,都十分方便。船只经常在繁忙的通商航道上往来,在罗马附近的奥斯蒂亚港卸货,把粮食和奢侈品带到罗马。

在1世纪,罗马的人口远超过一百万。也许半数人口都是奴隶,当中有的是判了刑的罪犯,有的是被贩卖或被父母遗弃的儿童,有的是罗马军团抓来的俘虏。俘虏当中包括一些来自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他们是罗马的庞培将军在公元前63年攻陷耶路撒冷后,被掳到罗马做奴隶的。

罗马的自由民大多是穷人,住在挤拥的多层楼房里,靠政府的补助金过活。不过,罗马毕竟是首都,皇帝兴建了一些极其壮观的建筑物,包括剧院和大型运动场,为民众提供免费的娱乐,例如舞台表演、角斗、马车比赛等。

6,7.今日的基督徒会众怎样执行耶稣交托的任务,向所有国族传道?

6 今天,基督徒会众的目标跟1世纪一样。耶稣交给门徒一项富于挑战却又令人兴奋的工作。他说:“你们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奉天父、儿子、神圣力量的名为他们施浸,我吩咐你们的一切,都要教导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

7 现今,耶和华见证人组成的基督徒会众正受上帝任用,去执行这项传道工作。向说各种语言的人传讲王国好消息当然不容易,但耶和华见证人已用1000多种语言发行圣经出版物。如果你经常和基督徒会众来往,也参与传讲王国的工作,帮助人做基督徒,就有理由感到欢喜,因为现今世上只有少数人有幸为耶和华的名作彻底的见证,而你就是其中之一!

8.基督徒会众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8 在这段非常时期,为了帮助你怀着喜乐保持忍耐,耶和华上帝赐下了国际弟兄团体。保罗写信给希伯来裔基督徒说:“要互相关心,以求激发爱心,促进善行。不要放弃聚会,别像有些人常常缺席,倒要彼此鼓励。你们既然看见那个日子临近,就更要这样做。”(希伯来书10:24,25)基督徒会众是耶和华的恩赐,让你和别人可以互相鼓励。要和弟兄姊妹保持亲密的关系。千万不要放弃基督徒的聚会!

“门徒用民众各自的语言说话”(使徒行传2:5-13)

耶稣的门徒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向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传道。

我们竟然听见他们用我们的语言,传讲上帝令人惊叹的作为——使徒行传2:11

9,10.为了向说另一种语言的人传道,有些人作出什么努力?

9 想想看,在公元33年五旬节聚在一起的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有多惊讶。看来他们大多会说一种通用的语言,可能是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但现在他们竟然听到“门徒用民众各自的语言说话”。(使徒行传2:6)这些人听到用自己母语传达的王国好消息,无疑深受打动。今天的基督徒诚然不会神奇地获赐说外语的能力,但为了向各国各族的人传讲王国信息,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作出努力。作出什么努力呢?有些人学会另一种语言,以便到附近的外语会众甚至外国服务。他们发觉,那些愿意聆听的人通常都很欣赏他们的努力。

10 请看看克丽斯丁的例子,她跟另外七个耶和华见证人参加了一个古吉拉特语课程。有一天,克丽斯丁遇到一个说古吉拉特语的年轻女同事,就用她的母语向她问好。同事感到很惊讶,想知道克丽斯丁为什么要努力学这么难的古吉拉特语。结果,克丽斯丁向她作了一个美好的见证。她对克丽斯丁说:“你们一定有很重要的事要说。”

11.我们可以怎样做好准备,向说另一种语言的人宣扬王国好消息?

11 当然,我们不是人人都能学会另一种语言。但我们都可以做好准备,向说其他语言的人传讲王国信息。怎样做呢?一个方法就是在JW Language®上找找你的地区常用的某种语言,学几句打招呼的话或简短的句子,引起对方的兴趣。然后,介绍jw.org网站,请对方看看他语言的一些短片或出版物。我们善用这些工具“用民众各自的语言说话”,看到对方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就能体验到1世纪基督徒的快乐。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犹太人

《耶稣基督时代的犹太民族史(公元前175~公元135年)》(英语)说:“在美索不达米亚、米底亚和巴比伦尼亚,许多人都是十部族的[以色列]国和犹大国人民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驱逐到这些地区的。”据以斯拉记2:64说,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中,只有4万2360人返回耶路撒冷。这件事发生于公元前537年。历史学家约瑟夫斯指出,在1世纪,“住在巴比伦尼亚一带”的犹太人数以万计。3至5世纪期间,这些地区的犹太人编写了《巴比伦塔木德》。

有文献可以证明,至少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有一些犹太人住在埃及了。当时耶利米向埃及各地——包括孟斐斯——的犹太人传达了一个信息。(耶利米书44:1及脚注)看来在希腊化时期,有很多犹太人移居埃及。据约瑟夫斯说,最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侨居的人,就已经包括犹太人。后来,这个城有一部分被划分给犹太人居住。在1世纪,犹太作家斐洛宣称,他有一百万个同胞住在埃及各地,从“利比亚边界到埃塞俄比亚边界”。

“彼得……站起来”(使徒行传2:14-37)

12.(甲)先知约珥怎样预告公元33年五旬节发生的奇迹?(乙)门徒怎么知道约珥的预言会在1世纪应验?

12“彼得……站起来”对来自各地的人说话。(使徒行传2:14)他向所有愿意听的人解释,说外语的能力是上帝用奇迹赐给门徒的,为的是应验约珥所说的预言:“我会把我的神圣力量倾注在各种各样的人身上。”(约珥书2:28)耶稣在升天之前也告诉门徒:“我请求父亲,他就会赐给你们另一个帮助者。”耶稣说这个“帮助者”就是“神圣力量”。(约翰福音14:16,17)

13,14.彼得怎样努力打动听众的心?我们可以怎样向他学习?

13 彼得的结语非常有力:“愿所有以色列人都确信,你们在木柱上处决的耶稣,上帝已经委任他做基督,成为我们的主了。”(使徒行传2:36)当耶稣在苦刑柱上被处死时,大部分聆听彼得讲话的人虽然并不在场,但既然他们都属于这个民族,就要对这件事负上责任。然而请注意,彼得用尊重的态度向同胞讲话,设法打动他们的心。彼得的目标是推动听众悔改,而不是谴责他们。那么,听众有没有因彼得的话而反感呢?绝对没有。相反,他们“心如刀割”,深受打动。他们问道:“我们该做什么呢?”(使徒行传2:37)很多人受打动而悔改,看来跟彼得尊重听众有很大关系。

14 我们可以向彼得学习,设法打动人心。作见证时,我们不必对别人每个不符合圣经真理的观点都加以反驳,倒该谈论一些彼此都会认同的事,然后就可以用上帝的话语婉转得体地跟对方推理。我们用这种积极的方式传讲圣经的真理,心地正直的人通常都会有良好的反应。

本都的基督徒

公元33年五旬节,彼得发表了一个演讲,听众中有些犹太人是从小亚细亚北部的本都来的。(使徒行传2:9)显然,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后来把王国好消息带回家乡,因为彼得在第一封信中说,他的信是写给“散居”在各地的信徒的,包括本都的信徒。g(彼得前书1:1)从彼得的信可以看出,这些基督徒为了信仰而经历“各种考验”,感到“忧愁”。(彼得前书1:6)这些考验很可能包括受到反对或迫害。

我们从小普林尼所写的一封信看出,本都的基督徒后来仍面对考验。小普林尼是罗马行省比提尼亚及本都的总督,他大约在公元112年于本都写信给皇帝图拉真,指出基督教的“歪风邪气”威胁着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凡被指控是基督徒的,小普林尼都给他机会否认信仰。谁不肯否认,小普林尼就把他处决;谁诅咒基督,或向图拉真的雕像或诸神朗读祷文,小普林尼就把他释放。小普林尼承认,在这些事上,“真基督徒怎么也不肯就范”。

g 在圣经的原文里,译作“散居”的希腊语短语源自一个词,这个词专指犹太人被分散到各地,这表明最早期归信基督教的很多都是犹太人。

“你们人人都要……受浸”(使徒行传2:38-47)

15.(甲)彼得说了什么?人们有什么反应?(乙)为什么在五旬节听到王国好消息的那几千人当天就有资格受浸?

15 在公元33年五旬节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彼得对响应真理的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说:“你们人人都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浸。”(使徒行传2:38)结果,大约有3000人受浸,浸礼看来是在耶路撒冷或附近的水池里举行的。e他们受浸只是一时冲动吗?这个记载是否意味着,今天圣经学生或基督徒的子女可以草率受浸呢?当然不是。不要忘记,这些在公元33年五旬节受浸的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都认真学习上帝的话语,而且都属于一个已经献身给耶和华的国家。此外,他们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有些人甚至是远道而来的——这表明他们热心崇拜上帝。现在,他们既然明白了耶稣基督在实现上帝旨意方面担任的角色,接受了这个重要的真理,就可以受浸做基督的门徒,以这个身分继续崇拜上帝了。

“归信犹太教的人”是什么人?

公元33年五旬节,彼得向一群人传道,听众当中“有犹太人,也有归信犹太教的人”。(使徒行传2:10)

有些符合资格的男子被委派分配每天的食物,处理这件“必须做的事”,其中一位是尼哥拉,圣经说他是个“曾经归信犹太教的安提阿人”。(使徒行传6:3-5)“归信犹太教的人”是改信犹太教的非以色列人。从各方面来说,他们都被视为犹太人,因为他们敬奉以色列的上帝,遵守以色列的法典,不崇拜其他神,男的都受了割礼,而且都已经融入以色列人当中。

流放到巴比伦的犹太人在公元前537年获释后,很多都移居到远离以色列的地方,但继续奉行犹太教。因此,古代地中海以东一带的人对犹太教并不陌生。贺拉斯和塞内加等古代作家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多人受犹太人和他们的信仰吸引,于是融入犹太社会,归信犹太教。

16.1世纪的基督徒怎样表现自我牺牲的精神?

16 这群人无疑蒙耶和华赐福。圣经说:“成为信徒的人都聚在一起,共享所有的东西。他们卖掉家产财物,按照各人的需要把钱分给各人。”f(使徒行传2:44,45)所有真正的基督徒肯定都很想学习他们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17.一个人必须采取哪些步骤才能符合受浸的资格?

17 根据圣经,一个人在献身和受浸前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必须吸收上帝话语的知识。(约翰福音17:3)必须表现信心,也要为自己过去所犯的错感到懊悔 ,表明自己真心悔改。(使徒行传3:19)必须回头,即改过自新,开始按照上帝的旨意做对的事。(罗马书12:2;以弗所书4:23,24)还要在祷告中献身给上帝,然后受浸。(马太福音16:24;彼得前书3:21)

18.受了浸的基督徒有什么殊荣?

18 你是否已经献了身、受了浸,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呢?如果是的话,就要感激上帝赐给你这个殊荣:你可以像1世纪充满神圣力量的门徒一样,受耶和华重用,为他作彻底的见证,并遵行他的旨意!

a 请看第23页附栏“耶路撒冷——犹太教的中心”。

b 请看第24页附栏“罗马——一个帝国的首都”、第25页附栏“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犹太人”和第26页附栏“本都的基督徒”。

c 这些“舌头般的东西”并不是真的火,而是“好像火苗”,这显示神圣力量倾注在各门徒身上时,他们头上的东西有火的样子和光芒。

d 请看第27页附栏“‘归信犹太教的人’是什么人?”。

e 1993年8月7日,耶和华见证人在乌克兰基辅举行国际大会,当天有7402人分别在6个池里受浸。整个浸礼用了2小时15分钟。

f 由于那些来耶路撒冷的人想留下来学习更多跟他们的新信仰有关的事,因此“共享所有的东西”这个临时安排满足了当时的需要。这是自愿的分享,而不是某种形式的共产主义。(使徒行传5:1-4)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