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8 11/1 4-7页
  • 以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以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从诉诸暴力到保持容忍
  • 应付暴力的倾向
  • 改变是可能的吗?
  • 上帝对暴力有什么看法?
    警醒!2002年
  • 我们这危险的日子——何以如此强暴?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 我们能生活在一个没有暴力的世界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6年(公众版)
  • 向保罗学习,在灵性上不断进步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8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守》98 11/1 4-7页

以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类的暴力跟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圣经记载把暴力追溯到第一对人类的长子,亚伯的哥哥该隐身上。由于上帝悦纳亚伯的祭物,该隐“非常忿怒”。他怎样做呢?“该隐就起来袭击他的弟弟亚伯,把他杀了。”之后,上帝严词谴责他。(创世记4:5,8-12,《新译》)该隐在上帝面前的名声坏透了,但暴力没有把问题一笔勾销。

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步该隐的后尘,动辄用暴力解决问题?

从诉诸暴力到保持容忍

请想想一个人,他目睹人把第一个基督教殉道者司提反杀死,却袖手旁观表示默许。(使徒行传7:58;8:1)这个人就是大数城的扫罗。扫罗不同意司提反的宗教立场,于是支持人用暴力杀死他;在扫罗看来,用这个方法终止司提反的宗教活动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尽管扫罗未必是个动辄诉诸暴力的人,至低限度他把暴力视为解决难题的办法。司提反死后,扫罗随即“开始肆意凌辱[基督徒]会众,闯进一家又一家,连男带女都拖出来,送到监狱去”。——使徒行传8:3。

圣经学者艾伯特·巴恩斯指出,译作“肆意凌辱”的希腊词语通常用来指凶猛的野兽,如狮子、豺狼等,所造成的伤害。巴恩斯说:“扫罗像野兽般袭击基督徒;从这个强烈的措词看来,扫罗迫害基督徒时非常狂热,满腔怒火。”扫罗向大马士革进发,要围剿更多跟从基督的人;他“仍然杀气腾腾,气势汹汹地威吓主[基督]的门徒”。途中,复活了的耶稣对他讲话;结果扫罗改变了信仰,成为基督徒。——使徒行传9:1-19。

扫罗改信基督教之后,他对待别人的方式也改变了。从一宗大约在十六年后发生的事,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他的转变。当时有一批人来到扫罗所属的安提阿会众,极力主张基督徒要恪守摩西律法,结果引起了一场“闹得不小”的纷争。扫罗(这时大多数人都称他为保罗)站稳立场,双方唇枪舌剑,争持激烈。在这件事上,保罗绝没有诉诸暴力;相反,他赞成会众的决定,把事情交给耶路撒冷会众的使徒和长老处理。——使徒行传15:1,2。

在耶路撒冷的长老会议上,也有“不少辩论”。保罗耐心等候,直至“全体都静默无声”,然后他才叙述上帝的灵在未受割礼的信徒当中所行的伟举。他们讨论了《希伯来语圣经》中众预言者的话之后,使徒们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一致同意”不该为未受割礼的信徒加添不必要的重担,只需提醒他们要“禁戒献给偶像的牺牲,禁戒血,禁戒勒死的动物,也要禁戒淫乱”。(使徒行传15:3-29)保罗的确改变了。他学会了怎样无须诉诸暴力,把引起争论的问题和平解决。

应付暴力的倾向

后来保罗劝勉基督徒说:“主的奴隶不必争斗,倒该对所有人温柔,具备资格教导人,在逆境下保持克制,用温和的态度教诲不怀好感的人。”(提摩太后书2:24,25)保罗敦促较年轻的监督提摩太,要平心静气地处理艰难的情势。保罗的想法是切合实际的;他明白甚至在基督徒当中,情绪激动也是可能发生的事。(使徒行传15:37-41)他有理由劝告他们:“你们发烈怒,却不要犯罪;不要到日落还在动怒。”(以弗所书4:26)控制怒气,使它不致变成一发不可收拾,就是处理这种情绪的适当方法。可是,我们怎样才能控制怒气呢?

今日,控制怒气并不是容易的事。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德博拉·普罗思罗-斯蒂瑟医生说: “脾气暴躁十分普遍。事实上一般人认为,只有弱者才会跟人洽谈、妥协,或表现同情、宽恕等与人和睦共处的技巧。”可是,其实表现这些特质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们想控制内在的暴怒倾向,就必须养成这些特质才行。

保罗成为基督徒之后,学会用较好的方法处理与别人的歧见。这个方法是以圣经教训为根据的。保罗本身是个犹太教学者,自然非常熟悉《希伯来语圣经》。因此他必定会读过以下这些经文:“不可嫉妒强暴的人,也不可选择他所行的路。”“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人不制伏自己的心[‘灵’,《吕译》],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箴言3:31;16:32;25:28)可是,保罗改信基督教之前,这些渊博的知识却未能制止他用暴力残害基督徒。(加拉太书1:13,14)但何以他成为基督徒之后,却能够用理智和说服力去解决容易叫人恼火的问题,而不是诉诸暴力呢?

我们可以从保罗的话获得一些提示,他说:“你们要仿效我,像我仿效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11:1)保罗万分感激耶稣基督为他所做的事。(提摩太前书1:13,14)基督是他仿效的榜样。保罗知道耶稣怎样为了救赎有罪的人类而备受苦难。(希伯来书2:18;5:8-10)保罗证实以赛亚论及弥赛亚的预言已经应验在耶稣的身上:“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以赛亚书53:7)使徒彼得写道:“[耶稣]被人咒骂的时候,没有还以咒骂;受苦的时候,也没有威吓人,却总是把自己交托给那凭正义审判人的。”——彼得前书2:23,24。

保罗非常钦佩耶稣基督应付这些紧张情势的态度,这件事促使他毅然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由于这缘故,他可以劝勉信徒同工说:“无论谁对人有不满的地方,都要继续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宽恕。耶和华怎样甘心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甘心宽恕人。”(歌罗西书3:13)我们同意使用暴力是不对的仍不够,还须对耶和华和耶稣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事深怀感激,才足以打动我们的心,帮助我们克服使用暴力的倾向。

改变是可能的吗?

日本有个男子急需这样强大的推动力。他的父亲是军人,脾气暴烈,不时以暴力对待家人。这个男子饱受暴力摧残,也曾目睹母亲遭受类似的苦待;后来他同样变成性情暴烈。他随身带备两把长短不一的武士刀,每逢跟人发生争执,就用刀恫吓人,这就是他解决难题的方法。

后来他妻子开始研读圣经;起初他也坐下来一同研读,但却无心学习。然而,后来他读了名为《‘这王国的好消息’》a的册子之后,就完全改变了。为什么呢?他说:“我读到‘耶稣基督’和‘赎价’这两个次标题之下的资料时,不禁羞愧起来。虽然我一向过着任性的生活,我仍然想仁慈地对待自己的朋友。我喜欢做些叫他们开心的事,但以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为限。可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却甘愿为人类,包括像我一样的人,牺牲生命。这件事使我愣住了,仿佛给人狠狠打了一下。”

他于是不再跟以前的朋友来往,不久就报名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神治传道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帮助学生学会传授圣经知识的艺术。这些课程也为这个男子带来若干额外的裨益。他回忆说:“我年轻的时候,由于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经常诉诸威吓和暴力。但我学会跟别人沟通之后,我开始跟人讲道理,而不是诉诸暴力。”

这个男子是否像保罗一样,切实采纳基督的和平生活方式呢?后来,他的信心遭受试炼。一个跟他结拜为兄弟的朋友设法阻止他成为基督徒。他的“朋友”殴打他,亵渎他的上帝耶和华。这个以往性情凶暴的人极力抑制自己,甚至为自己无法遵守誓言向朋友表示歉意。他的“兄弟”大失所望,只好怅然离去。

借着克服暴力的倾向,这个以往动辄光火的男子赢得了许多属灵的弟兄姊妹;他们热爱上帝和邻人,并在爱里团结起来。(歌罗西书3:14)事实上,他献了身成为基督徒二十多年之后,现正以耶和华见证人的环务监督身分服务。他多么高兴能够用圣经向别人表明,甚至性情像猛兽一样的人也能学会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歧见,就像他自己的经历一样!在他看来,能够向人指出以下应许怎样获得实现是多大的殊荣:“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以赛亚书11:9。

像使徒保罗和这个一度性情暴烈的人一样,你也能学会用和平的方法处理恼人的情势。住在你家附近的耶和华见证人很乐意帮助你。

[脚注]

a 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5页的精选语句]

保罗怀有现实的看法。他深知甚至在基督徒当中,情绪激动也是可能发生的事

[第7页的图片]

对上帝为我们所做的事养成感激之心,会促使我们跟别人保持和平的关系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