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稣行将度过他在世的最后一个逾越节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第112章
耶稣行将度过他在世的最后一个逾越节
随着尼散月11日星期二行将结束,耶稣完成了他在橄榄山上对使徒们所作的教导。当天他的确忙个不了,十分辛劳!现在,也许是在返回伯大尼过夜的途中,他对使徒们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苦刑柱]上。”
翌日,即尼散月12日星期三,耶稣看来在一处僻静的地方与使徒共聚。他在前一天曾公开指责宗教领袖们。耶稣深知他们正密谋要杀他。他不打算在星期三公开露面,因为他不想有任何事发生,以致妨碍他在接着的晚上与使徒们一起守逾越节。
这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该亚法的院子里。他们对耶稣在前一天提出的抨击大感愤怒,于是密谋用诡诈的手段逮捕他,然后将他处死。可是他们却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他们害怕民众,因为耶稣深受民众欢迎。
宗教领袖们正恶毒地图谋杀害耶稣之际,忽然来了个不速之客。令他们出乎意料的是,这人竟是耶稣的使徒之一——加略人犹大!撒但在犹大心里撒下了出卖主人的卑鄙念头。犹大问宗教领袖们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这话使他们不禁心花怒放,于是欣然同意以三十块银子作为酬劳。按照摩西律法,这是一个奴隶的身价。从那时起,犹大便留意找个没有群众在场的好机会,将耶稣交给敌人。
尼散月13日开始于星期三的日落时分。耶稣早在星期五已从耶利哥来到伯大尼。因此这是他在伯大尼的第六日及最后一个晚上。他们必须在次日,即星期四,为从日落开始的逾越节作妥最后准备。他们需要将逾越节所用的羔羊宰了,然后整只烤熟。他们会在哪里守这个节日呢?谁会负责作准备?
耶稣并没有透露这些细节,也许为了避免犹大在暗中通知祭司长,以致这些人在耶稣守逾越节的当儿前来捉拿他。但如今,可能是星期四下午的较早时分,耶稣从伯大尼差遣彼得和约翰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好叫我们吃。”
他们问道:“要我们在哪里预备?”
耶稣解释说:“你们进了城,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房子里去,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预备。”
无疑这位家主也是耶稣的门徒之一,也许他正期待耶稣在他家里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无论如何,彼得和约翰抵达耶路撒冷时,他们发觉情形正如耶稣所预言的一般。因此,他们两人遂打点一切,预备好足够供13个人——耶稣和12位使徒——用来守逾越节的羊羔及作妥其他安排。马太福音26:1-5,14-19;马可福音14:1,2,10-16;路加福音22:1-13;出埃及记21:32。
◼ 耶稣看来在星期三怎样行?为什么?
◼ 有什么集会在大祭司家中举行?犹大前往见宗教领袖的目的何在?
◼ 耶稣在星期四打发谁到耶路撒冷去?目的何在?
◼ 耶稣所差的人遇见什么事,从而再次显明耶稣具有神奇的能力?
-
-
在最后一个逾越节表现谦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第113章
在最后一个逾越节表现谦卑
彼得和约翰已遵照耶稣的吩咐前往耶路撒冷为逾越节作准备。耶稣和其余的十位使徒看来在下午的较后时间才抵达。耶稣和他的同伴从橄榄山上下来时,太阳已行将落下。在耶稣复活之前,这是他最后一次在日间眺望耶路撒冷了。
不久之后,耶稣和同伴抵达耶路撒冷,随即前往他们守逾越节的地方。他们登上楼梯,进入一个大房间里,看见供他们私下守逾越节所需的一切已准备妥当。耶稣久已期待这个日子来到,正如他说:‘我一直盼望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
根据传统,守逾越节的人会喝四杯葡萄酒。看来耶稣在接过第三杯酒时向上帝祝谢了,然后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的产品],直等上帝的国来到。”
耶稣在用膳期间站起来,脱了外袍,拿起一条毛巾,将水倒在盆里。通常主人会留意派人给客人洗脚。但既然当时没有主人在场,耶稣遂亲自作出这项服务。其实在场的任何一位使徒都可以把握机会这样行。但看来在他们当中仍存有若干竞争精神,因此没有人自告奋勇作这项服务。如今耶稣动手替他们洗脚,他们都感到不好意思。
耶稣走到彼得跟前时,彼得提出异议,说:“不行,你千万不可洗我的脚!”
耶稣说:“如果我不洗你的脚,你就与我没有关系了。”
彼得回答说:“主啊,那就不单洗我的脚,连我的手和头都洗吧!”
耶稣回答说:“洗过澡的人,全身都洁净,只需要洗脚就可以了。你们是洁净的,但不是人人都是这样。”耶稣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加略人犹大正计划出卖他。
耶稣替12位使徒——包括叛徒犹大在内——洗完脚之后,就披上外袍,再次斜倚在桌子前。然后他问道:“我给你们作的,你们明白么?你们称呼我‘老师,主’,你们说得对,我本来就是。我是主,是老师,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应当彼此洗脚。我作了你们的榜样,是要你们也照着我所作的去行。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过主人,奉差遣的也不能大过差他的人。你们既然知道这些事,如果去实行,就有福了。”
耶稣就谦卑地为人服务一事提出了多么感人的教训!使徒们不应总是追求首位,自命不凡地要别人服事他们。相反,他们需要跟随耶稣所立的榜样,不是举行洗脚的仪式,而是学会甘愿大公无私地为人服务,无论工作何等卑微或令人不快也不介意。马太福音26:20,21;马可福音14:17,18;路加福音22:14-18;7:44;约翰福音13:1-17,新译。
◼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守逾越节前眺望该城,这件事有什么独特之处?
◼ 庆祝逾越节时,看来耶稣作过祝谢之后将哪杯酒递给十二使徒?
◼ 耶稣在地上时,主人惯于向客人提供什么个人服务?为什么耶稣和使徒守逾越节时没有人向他们提供这项服务?
◼ 耶稣为了什么目的作出替使徒洗脚这项卑微的服务?
-
-
纪念晚餐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第114章
纪念晚餐
耶稣替使徒们洗完脚后,他引用诗篇41:9的经文说:“那吃我饭的,用他的脚踢我。”(《新译》)然后他怀着沉重的心情解释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使徒们开始感觉忧愁,于是逐一问耶稣说:“是我吗?”甚至连加略人犹大也这样问。坐在耶稣身旁的约翰挨近耶稣的怀里,问他说:“主啊,是谁呢?”
耶稣回答说:“是十二个门徒中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那个人。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在此之后,撒但再次趁机进入犹大邪恶的心里。因此,在当晚较后的时间,耶稣很适切地将犹大称为“灭亡之子”。
耶稣如今告诉犹大:“你所做的,快做吧!”其余的使徒没有一个明白耶稣的话的意思。有些以为既然犹大是掌管钱囊的,耶稣可能吩咐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需用的东西,”或者叫他拿一些东西去周济穷人。
犹大离去后,耶稣与他忠信的使徒举行了一项崭新的庆祝或纪念仪式。他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着吃。”他解释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各人吃过饼后,耶稣拿起一杯酒来。这显然是举行逾越节庆祝所用的第四杯酒。他为之祝谢了以后,便递给门徒,叫他们分着喝,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因此,这其实是一项纪念耶稣死亡的仪式。正如耶稣表明,为了纪念他,这项仪式需要重复在每年的尼散月14日举行。这可以使参加者记得耶稣和他的天父为人类所做的事,使人能够摆脱死亡的刑罚。对成为基督门徒的犹太人来说,这项仪式将会取代逾越节的庆祝。
耶稣所流出的血使新约得以生效,取替了旧的律法之约。耶稣乃是立约的双方——一方是耶和华上帝,另一方则是14万4000位由灵而生的基督徒——的居间者。除了能够赦罪之外,新约还产生了一个由许多君王兼祭司共同组成的属天国家。马太福音26:21-29;马可福音14:18-25;路加福音22:19-23;约翰福音13:18-30;17:12;哥林多前书5:7。
◼ 耶稣引用什么关于同伴的圣经预言?他将预言应用在谁身上?
◼ 使徒们为何大感忧愁?于是每个人都怎样问?
◼ 耶稣吩咐犹大怎样行?其余的使徒以为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 耶稣在犹大离去后创立了一个什么仪式?目的何在?
◼ 新约的立约双方是谁?这约成就了一些什么事?
-
-
爆发争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第115章
爆发争辩
耶稣在傍晚较早的时候替使徒们洗脚,借此提出一个感人的教训,要他们乐于谦卑地为人服务。接着,他为自己将要经历的死亡设立了一个纪念仪式。特别鉴于耶稣刚行过的事,如今所发生的事情实在令人大感意外。使徒们竟为了谁为大的问题发生激烈争辩!看来这只是一项持续的争论再次爆发而已。
记得耶稣在山上改变形貌之后,使徒们为了谁最大的问题发生争执。此外,由于雅各和约翰曾请求在王国里享有显要的地位,以致在使徒们当中引起进一步的争执。如今,在耶稣与使徒共聚的最后一晚,看见门徒再度为此争执必然令耶稣大感痛心!他怎样行呢?
耶稣并没有因为使徒们的行为而责骂他们,相反,他再次耐心地跟他们推理:“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但你们不可这样。……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后,耶稣再次提及他为门徒所立的榜样,说:“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
尽管使徒们是不完美的人,他们却在耶稣受试炼时紧紧依附他。因此耶稣说:“正如我父和我立了约,我也和你们立约,去得一个王国。”(《新世》)这是耶稣和他的忠贞跟从者私下订立的约,目的是要使他们能够与他一同执掌王权。但只有数目有限的一群人——14万4000人——才会最后被带进这个王国的约里。
虽然基督向使徒们提出与他一同在王国里施行统治的奇妙希望,当时他们的灵性仍相当软弱。因此耶稣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耶稣告诉彼得他已为他祷告,并且敦促他说:“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小子们,”耶稣解释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彼得问道:“主往哪里去?”
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
“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彼得很想知道,“我愿意为你舍命!”
“你愿意为我舍命吗?”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彼得断言,“也总不能不认你。”当众门徒都纷纷这样说之际,彼得更夸口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
耶稣接着提及他差遣使徒们前往加利利传道的时候,当时他们既没有带钱囊,也没有装粮食的口袋。他问道:“你们缺少什么没有?”
他们回答说:“没有。”
“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他说,“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
耶稣所指的是他将会与罪犯同钉在苦刑柱上的时候。他也表示自此之后他的跟从者会遭遇猛烈的逼迫。他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
耶稣答道:“够了。”正如我们不久会见到,他们带备刀使耶稣有机会向他们提出另一个重要教训。马太福音26:31-35;马可福音14:27-31;路加福音22:24-38;约翰福音13:31-38;启示录14:1-3。
◼ 何以使徒们的争辩如此令人感到意外?
◼ 耶稣怎样处理这场争辩?
◼ 耶稣与门徒所立的约会成就些什么事?
◼ 耶稣提出什么新的命令?这命令有多重要?
◼ 彼得表现什么过度自信的态度?耶稣怎样说?
◼ 何以耶稣一改他在较早时候的吩咐,转而嘱咐门徒带备钱囊和口袋?
-
-
对使徒提出临别的劝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第116章
对使徒提出临别的劝勉
耶稣和使徒吃过纪念晚餐之后仍留在楼上的房间里。虽然耶稣行将离世,他却还有许多未尽的话。他安慰使徒们说:“你们不要心里愁烦不安。要对上帝表现信心,”但他接着补充说:“也要对我表现信心。”(《新世》)
耶稣继续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使徒们不明白耶稣正谈及他要离开他们到天上去,因此多马问道:“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耶稣回答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不错,人必须接受耶稣和效法他的生活方式,才有资格进入天父的家里,正如耶稣说:“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腓力请求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腓力看来希望耶稣以人目能见的方式将上帝显给他们看,正如古代上帝在异象里把自己显给摩西、以利亚和以赛亚看一般。可是,使徒们其实拥有比这种异象更佳的证据,正如耶稣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
既然耶稣以十全十美的方式将他父的品格显现出来,使徒们与他共处和留意他的行事方式,便仿佛实际看见了父一般。然而,父亲是高于儿子的,正如耶稣承认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耶稣很适当地将他的教训的功劳全归于天父。
耶稣接着告诉使徒:“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这段话给他们多大的鼓励!耶稣的意思并不是说他的跟从者会施行一些比他所行的更伟大的奇迹。不,他的意思是,他们执行服事职务的时间会长得多,工作会伸展到广大得多的地区,也接触到数目庞大得多的人。
耶稣离世之后并不会舍弃他的门徒。他应许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耶稣也进一步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帮助者”,《新世》],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后来,耶稣果然在升天之后将这位另外的帮助者——圣灵——倾浇在门徒身上。
耶稣离世的日子近了,正如他说:“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耶稣会成为灵体,是人所不能看见的。但耶稣再次应许他的忠心使徒说:“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不错,耶稣不但在复活之后会披上人形向门徒显现,并且会在适当时候将他们复活成为灵体,与他一起在天上生活。
耶稣现在宣布一条简单的律则:“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至此那又名达太的使徒犹大插咀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世界不会像基督的跟从者一样表现顺服,相反,他们不理会他的教训。因此耶稣不会向他们显现。
耶稣在地上从事服事职务时曾教导使徒们许多事。直至当时为止,仍有很多教训是门徒无法领悟的,他们又怎能记得耶稣的所有教训呢?值得庆幸的是,耶稣应许说:“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耶稣再次安慰门徒说:“我留下和平给你们;我把自己的和平赐给你们。……不要让你们的心愁烦不安,也不要恐惧畏缩。”(《新世》)不错,耶稣快要离世了,但他解释说:“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
耶稣剩下来与门徒共聚的时间已很少了,他说:“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魔鬼撒但是这世界的王,他便是进入犹大的心,将他紧紧攫住的恶者。可是,耶稣却没有任何犯罪的弱点,因此撒但无法诱使他背弃上帝。
享有亲密的关系
耶稣设立了纪念晚餐之后,继续以开心见诚的亲切口吻鼓励使徒。当时可能已过了午夜。因此耶稣敦促说:“起来,我们走吧!”然而,在他们离去之前,由于爱使徒的缘故,耶稣继续与他们交谈,并对他们说了一个感人的比喻。
他开始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伟大的栽培者耶和华上帝在耶稣于公元29年秋季受浸时以圣灵膏他,从而栽下了这棵象征性的葡萄树。但耶稣进一步表明葡萄树并非唯独象征他自己,他评论说:“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
五十一日之后,在五旬节那天,圣灵倾浇在使徒和其他人身上,他们遂成为葡萄树的枝子。最后会有14万4000人成为这棵象征性的葡萄树的枝子。他们与树干耶稣基督一起构成一棵象征性的葡萄树,结出上帝王国的果子来。
耶稣解释结果子的要诀是什么:“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然而,耶稣说,人若不结果子,“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在另一方面,耶稣应许说:“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耶稣进一步对使徒说:“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上帝要众枝子所结的果子便是表现出与基督相若的品德,特别是爱心。再者,既然基督努力宣扬上帝的王国,上帝期望枝子所结的果子也包括他们从事使人作基督门徒的活动在内,正如耶稣所为一般。
耶稣现在敦促他们说:“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然而,使徒们怎样才能留在他的爱里呢?耶稣说:“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他继续解释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耶稣在数小时之后便会为使徒和其余一切对他怀具信心的人牺牲生命,借此表现出这种无与伦比的爱。他所立的榜样应当感动他的跟从者在彼此之间怀有同一自我牺牲的爱。这种爱会将他们标明出来,正如耶稣在较早时候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耶稣表明他的朋友是谁,说:“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一项多么宝贵的关系—成为耶稣的密友!但耶稣的跟从者若要继续享有这种关系,就必须“多结果子”。他们若这样行,耶稣说:“无论[你们]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这的确是结出王国果子的伟大奖赏!耶稣再次敦促使徒要“彼此相爱”,然后解释世界会恨他们。然而,他安慰他们说:“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耶稣接着表明何以世界会恨他的跟从者,说:“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
耶稣进一步解释世界恨他们的原因,他继续说:“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耶和华上帝]。”事实上,耶稣所施行的奇迹定了恨他的人的罪,因为正如他说:“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这样,正如耶稣说,经上的话便应验了:“他们无故地恨我。”
像耶稣在较早时候所为一般,他再次安慰门徒,并答应差那帮助者(圣灵)——即上帝的强大动力——到他们那里去。“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你们也要作见证。”
进一步的临别训示
耶稣和使徒正打算离开楼上的房间之际,耶稣继续说:“我已将这些事告诉你们,使你们不至于跌倒。”然后他向门徒提出一项严肃的警告:“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上帝。”
看来这项警告令使徒们大感困惑。虽然耶稣在较早时候曾说世界会恨他们,但他却没有如此直接地透露门徒会受人杀害。耶稣解释说:“我起先没有将这事告诉你们,因为我与你们同在。”然而,耶稣在离去之前提及这件事让门徒有个心理准备。这样做无疑是一件好事!
耶稣继续说:“现今我往差我来的父那里去,你们中间并没有人问我:‘你往哪里去?’”在当晚的较早时候,门徒曾问耶稣他会往哪里去。但如今耶稣所说的话令他们感到如此震惊,以至他们没有追问下去。正如耶稣说:“只因我将这事告诉你们,你们就满心忧愁。”使徒们感到忧心忡忡,不但因为他们获悉自己将要遭遇猛烈的逼迫及受人杀害,也因为他们的主快要离开他们了。
因此耶稣解释说:“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当时耶稣只是人,只能一个时候在一处地方,可是,他一旦升到天上,无论他的跟从者在地上的哪个角落,他都能够把帮助者——上帝的圣灵——差到他们那里去。是故,耶稣离开他们是对他们有益的。
耶稣指出,圣灵“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圣灵会揭发世人的罪,指控他们没有对上帝的儿子怀具信心。除此之外,耶稣会升回天父那里去,这件事有力地证明他是正义的。既然撒但和他那邪恶的世界均无法破坏耶稣的忠诚,这件事有力地证明世界的王已受到不利的判决。
耶稣继续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因此,耶稣应许他会把上帝的动力——圣灵——倾浇下来,圣灵会按照门徒的了解能力指引他们明白这些事。
使徒们尤其无法了解耶稣会死去,然后复活过来向他们显现。因此他们彼此问道:“他对我们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又说:‘因我往父那里去。’这是什么意思呢?”
耶稣看出门徒想问他,于是解释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稍后,在当日下午耶稣被杀时,世界的宗教领袖会为此额手称庆,但门徒却会大为忧伤。可是,他们会在耶稣复活时化悲为喜!耶稣会在五旬节把上帝的圣灵倾浇在他们身上,授权给他们作他的见证人,使他们的喜乐得以持续下去!
耶稣把使徒当时的处境比作一个临产的妇人,说:“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孩子一旦出生,妇人很快便将痛苦抛诸脑后了。耶稣评论说:“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在我复活的时候]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
直至当时,使徒们尚未奉耶稣的名提出任何请求。但现在耶稣说:“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已经爱我,又信我是从父出来的。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
耶稣的话给使徒们莫大的鼓励。他们说:“因此我们信你是从上帝出来的。”耶稣问道:“现在你们信吗?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看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件事会在该晚尚未过去之前便发生!
耶稣最后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撒但和世界千方百计要破坏耶稣的忠诚,把百般试炼加在他身上,耶稣却忠心地完成上帝的旨意,借此战胜了世界。
在楼上房间所作的结束祷告
耶稣深爱他的使徒,所以他一直为自己即将离世一事装备他们。如今,他向他们提出过详尽的劝勉和安慰之后,便举目望天,向天父祈求说:“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
耶稣引进了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主题——永生!他既接获“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就能够将自己所献的赎价祭物的裨益应用在所有垂死的人类身上。然而,他只会将“永生”赐给那些蒙天父嘉许的人。耶稣就永生的主题继续祷告说:
“他们吸收关于你,独一的真神,和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的知识,就意味到永生。”(《新世》)不错,得救有赖于我们吸收上帝和他儿子的知识。但仅是脑袋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具备更多条件。
人必须熟识上帝和耶稣基督,与他们养成一种互相了解的友谊,对各事怀有像他们一样的感觉和观点;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对待别人方面努力效法他们那无与伦比的美德。
耶稣接着祷告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耶稣既完成了直至当时上帝托付给他的任务,而且自信未来也会获致成功,他遂向天父祈求说:“父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不错,他如今请求天父借复活使他复得他原本在天上所享的荣耀。
耶稣综述自己来到地上的主要任务说:“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耶稣在服事职务上运用上帝的名字,并且以正确的读音如此行。可是他除了将上帝的名字向门徒显明之外,还进一步扩大他们对耶和华、他的品格及旨意的认识和体会。
耶稣将耶和华奉为至高的主宰,他自己则是在上帝手下服务的工人。他谦卑地承认说:“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
耶稣将自己的跟从者与其余的世人分别出来,他接着祷告说:“我为他们代求,我不为世界代求,而是为你赐给我的人代求,……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看顾他们;我保护了他们;他们中间除了那灭亡之子以外,没有一个遭受毁灭。”(《新世》)灭亡之子便是加略人犹大。他这时正在进行出卖耶稣的卑鄙勾当。因此,犹大正不自觉地应验了圣经。
“世界又恨他们,”耶稣继续祷告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耶稣的跟从者在世界里,置身于这个受撒但统治的有组织的人类社会中,但他们却与世界及其邪恶保持分离,而且必须自始至终均如此行。
耶稣继续说:“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耶稣在此将他经常引用的希伯来文圣经称为“真理”。但他对门徒所提出的教训及门徒后来在上帝感示之下写成的基督教希腊文圣经同样是“真理”。这真理能够使人成圣,彻底改变人的一生,使之成为一个与世界分离的人。
耶稣如今“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他]的人祈求”。耶稣为那些将会成为他的受膏跟从者的人代求,也为那些在未来被召集成为“一群”的其他门徒代求。他为这些人祈求什么呢?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耶稣和他的父亲并非实际是同一的个体,但他们却在凡事上都协调一致。耶稣祈求上帝使他的跟从者也享有同样的合一,好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耶稣为那些将会成为他的受膏跟从者的人向天父祈求。他祈求什么?“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世界定基]以前,你已经爱我了。”上帝在很久之前,甚至在亚当夏娃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后代之前,已深爱他这位后来降世成为耶稣基督的独生子了。
耶稣在结束祷告时再次强调说:“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对使徒们来说,认识上帝的名也牵涉到亲自认识上帝的爱。约翰福音14:1-17:26;13:27,35,36;10:16;路加福音22:3,4;出埃及记24:10;列王纪上19:9-13;以赛亚书6:1-5;加拉太书6:16;诗篇35:19;69:4;箴言8:22,30。
◼ 耶稣正往何处去?关于通往该处的路,多马获得什么答案?
◼ 从腓力的请求看来,他显然想耶稣怎样行?
◼ 何以人看见耶稣便等于看见了天父?
◼ 耶稣的跟从者会怎样比他做更大的工作?
◼ 在什么意义上说来,撒但无法控制耶稣?
◼ 耶和华在何时栽种了一棵象征性的葡萄树?其他人在何时及如何成为葡萄树的一部分?
◼ 象征性的葡萄树最后会有多少枝子?
◼ 上帝期望枝子结出什么果子来?
◼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耶稣的朋友?
◼ 何以世界恨恶耶稣的跟从者?
◼ 耶稣提出什么令使徒深感不安的警告?
◼ 何以使徒没有追问耶稣往哪里去?
◼ 使徒们特别无法了解什么事?
◼ 耶稣用什么比喻说明使徒的处境将会由忧伤化为喜乐?
◼ 耶稣说使徒们将会怎样行?
◼ 耶稣怎样战胜世界?
◼ 耶稣在什么意义上接获“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
◼ 认识上帝及他的儿子意味到什么?
◼ 耶稣以什么方式显扬上帝的名?
◼ “真理”是什么?它可以怎样使基督徒“成圣”?
◼ 上帝、他的儿子及所有真正的敬拜者怎样合而为一?
◼ “世界定基”是指什么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