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這樣做嗎?
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是一位偉大的導師和領袖。有史以來從沒有任何人比他對全人類留下了更深遠的良好影響。若有更多人以「耶穌會這樣做嗎?」這個問題作為他們生活上的指南,這個世界,尤其是基督教國,將會如何的改觀!
舉例說,耶穌會不會如此熱衷於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身份和地位以致不惜用撒謊,欺騙和偷竊的手段來達到目標呢?他會不會由於有一個賺外快的機會便疏忽了個人對於聖經的研讀和他對天父的崇拜呢?絕不會!他的生活是與他所宣布的原則是一致的:「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財利)……你們要[不斷]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你的衣食住行所需——「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7:12;6:24,25,33。
耶穌會將徵逐酒食置於屬靈的事務之先嗎?正相反,甚至在禁食了四十日之後他尚提醒試探他的撒但魔鬼「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有些時候,例如當他在敘加的井旁與一個撒瑪利亞人的婦人談話時,他是如此專注於他教導人的工作以致他的門徒感覺有必要提醒他他已經餓了,說:「拉比,請喫。」——馬太福音4:4;約翰福音4:31-34。
由於上帝的聖靈以一種特出的方式作用在他的身上,耶穌能夠施行許多奇跡,例如醫治病人,神奇地餵飽大批群眾,使風浪大作的海平靜下來以及甚至使死人復活。但是具有這種能力有沒有使他變得自命不凡呢?他有沒有因此而認為自己比一般普通人更了不起呢?他曾以絕頂的口才向人講道而使大群的聽眾留神傾聽。但這一切成功有沒有沖昏了他的頭呢?這有沒有使他變得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呢?絕沒有。耶穌並不會這樣,因為他曾論及自己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他甚至曾為他的使徒們洗腳,而他卻是他們的「主」和「夫子」。——馬太福音11:29,30;約翰福音13:4-14。
請也考慮一下現代人一般人對性的著重。商業為了自私的利益而盡量利用男女及少年的弱點。它將性,不論是合法的或非法的,描畫為生命中最值得人渴望的東西。結果,一般人均以講敘黃色故事和作淫穢的戲謔為樂;閱讀淫穢的小說雜誌和看色情電影或低級趣味的舞台劇已成了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但是耶穌會做這些事嗎?他會沉迷於「扭腰舞」一類的性感舞蹈或肆意犯姦淫嗎?從今日的趨勢看來,一般所謂的基督徒似乎已變成了崇拜性神或從事性崇拜的異教徒了。這一切無疑和耶穌以身作則所樹立的崇高標準相差得有如天淵之別!「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馬太福音5:28。
親自來到地上為萬族捨命的耶穌基督會懷有種族的偏見嗎?可是今日種族的偏見卻在世界各地猖獗異常,尤其以自稱為基督教國的地區為甚。例如有一個世界浸信會團契竟因為美國密西昔比州的州長巴納特(Ross Barnett)企圖阻止一個黑人學生到州立大學註冊而作他致賀,他們甚至促請他若有必要的話誓死不准黑人入學!某些自稱擁護崇高原則的兄弟會,例如共濟會等,竟拒絕收納黑人為會員而迫使黑人另組分支。太子廳共濟會(Prince Hall Masons)便是一例。在這件事上你是否效法耶穌所立的榜樣呢?抑或你相信「入鄉隨俗」的口號呢?
耶穌會像今日基督教國裡的許多人一樣是個宗教文盲而對自己的信仰僅知皮毛,而且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要相信呢?絕不,他所說的話表明他對於天父的道極為熟悉。事實上他如此熟悉聖經以致不論在任何場合他都能隨時引證聖經說:「經上記著說。」「這經你們沒有念過麼?」「上帝在經上向你們所說的你們沒有念過麼?」等等。——馬太福音4:4;21:42;22:31。
今日許多人均忽視了禱告的價值;另一些人則將禱告視為一件例行公事;還有些人不斷地反覆念著同樣的話,而在公眾面前所作的祈禱則往往是以人而非上帝為念。在這些方面耶穌會有任何疏忽之處嗎?正相反,他時常和熱切地向上帝禱告,同時責備人不可為了炫耀自己而禱告或在禱告時反覆說著同樣的話。——馬太福音6:5-8;路加福音6:12;11:1;約翰福音17:1-26。
再者,耶穌會像今日許多人一樣每逢談論到自己的宗教信仰時便會由於缺乏知識或懼怕人而感到坐立不安嗎?他的態度正好與此相反;為真理作見證乃是他來到地上的主要目的,而他亦澈底完成了這項任務。他機警地運用每一個機會去榮耀他的天父和啟迪安慰別人。——約翰福音18:37;4:16-26;啟示錄3:14。
不錯,假若所有承認耶穌基督是一個偉大導師和領袖的人均以「耶穌會這樣做嗎?」這個問題來指引他的行動,這個世界會是多麼不同!多少榮耀將會歸於上帝!人們會跟從多麼崇高的原則和表現多麼大的鄰人之愛!但是你怎樣才能肯定地知道耶穌會不會做某一件事呢?藉著熟悉他的一生和教訓;他的一生可以由兩條偉大的誡命歸納起來:盡心盡力盡意愛上帝和愛人如己。本刊的宗旨之一便是幫助你獲得這種知識。——馬可福音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