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出關心——通過提問和聆聽
1 大多數人都喜歡表達意見,不喜歡被人教訓或盤問。因此,要别人聆聽我們傳講的信息,我們必須學會機巧地提問,把别人的思想“汲引”出來。(箴20:5)
2 我們提出問題,是要激發别人思考而不是令人難堪。一個弟兄在逐户傳道時問住户:“你認為會不會有一天,人人都能以禮相待、彼此尊重呢?”視乎對方怎樣回答,他會問:“你認為人必須怎樣做才能實現這個理想?”或問:“你為甚麽有這個看法呢?”另一個弟兄在公衆場所作非正式見證時,向有孩子的人這樣問:“你覺得做父母最開心的是甚麽?”然後問:“你最關心的是甚麽?”這些問題讓住户有機會發表意見,但不會令他們尷尬或難堪。由於每個地區的情況各有不同,我們可以按自己地區的情況調整話題和改變提問的方式。
3 把别人的思想汲引出來 住户如果願意説出自己的想法,我們就要耐心聆聽,如非必要,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雅1:19)對方説完後,要禮貌地説聲謝謝。(西4:6)你可以這樣説:“你的觀點很有意思。謝謝你告訴我。”如果他的話有甚麽值得稱讚的地方,不妨衷心地稱讚他。之後再問問對方為甚麽有這樣的想法或感覺。語氣要仁慈,也要設法找出共通點。給對方看過一節經文後,可以這樣問:“你認為經文所説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説話不要武斷,也不要跟對方爭辯。(提後2:24,25)
4 别人會怎樣回應我們的問題,跟我們怎樣聽有很大的關係。對方可以從我們聆聽時的表現,看出我們是不是真的關心他們。一位奉派探訪會衆的監督指出:“别人説話時,我們樂意耐心地聆聽,可以産生奇妙的效果。對方會喜歡跟你溝通,也會感受到你真摯的關懷。”耐心聆聽别人説話表明我們尊重别人,别人也會因此樂於聆聽我們傳講的好消息。(羅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