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金錢有什麼前途?
世界各地差不多凡物都漲價。這稱為通貨膨脹。雖然這件事並非新奇,它的規模和漲速卻是前所未見的。
這項難題被認為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最近出版的《貨幣與信用》一書說:「通貨膨脹是第一號難題,它使其他難題相形見絀。倘若任由它以現時的漲速發展下去,便不難破壞本國及其他民主社會的脆弱結構。」
使事態如此嚴重的是在歷史上前所未見地,全世界同時捲入通貨膨脹的漩渦中。近年來許多國家的物價上漲比率正在日漸加速。
這意味到你的金錢的購買力正日漸減弱。對收入固定或較低收入的人說來,生活更日益艱難。他們發現收入的增加趕不上通貨膨脹。因此,他們的生活水準遂告下降。
權威人士擔憂
關於通貨膨脹的速度,《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說:「我們從未見過在四份一世紀的時間中……物價上漲得如此迅速和持久。」《紐約時報》補充說:
「倘若美國消費者為了通貨膨脹率超過百分之8而感到憤怒的話,請想想、日本人。……日本現時的批發貨價比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16,消費者的物價上升了百分之13……」
「南美有些國家的物價已經增加了百分之百。比較穩定的祕魯物價在以往兩年內每年上漲約百分之12」。
1973年八月,美國物價達到三十六年來最快的上漲幅度。既然美國是西方世界經濟制度的主要基礎,全世界的權威人士均對此種通貨膨脹的後果表示極度擔憂。
通貨膨脹對世界的蹂躪促使非洲桑比亞國立銀行的總裁將世界貨幣制度的前途稱為「十分黯淡」。尼日利亞的《每日新聞》留意到世界經濟的混亂,促請非洲各國『建立本身的貨幣兌換制度以免從世界貨幣危機的後果遭受損失。
何以會有目前的世界通貨膨脹呢?這種非常複雜的情勢是由若干因素促成的。可是,正如經濟學家字佛列特文最近在《新聞週刊》提出幾個主要理由說:「貨幣發行過多,」政府支出過大,和政府的過度介入。許多國家現時已入不敷出。這些國家要負擔龐大的軍備和戰爭費用,且要維持公共事業及執行其他計劃,以致經常負債。為了支付帳單,他們遂要借款或多印紙幣。此外,一般平民本身也從事大規模的借債購物。可是,以過量金錢搶購物資和服務的結果遂使物價上漲。
這種情勢有什麼解救方法呢?查考一下日益增多的權威人士現時所發生的言論頗有趣味。
「走向崩潰」
在1973年末,《紐約時報》刊出一項標題:「歐洲的經濟繁榮有走向崩潰之虞。」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大約在同時聲稱;「整個歐洲的銀行家、經濟學家和政治家普遍擔憂由於政府無法控制工資物質的惡性循環,將使無可收拾的通貨膨脹導致經濟災禍。」
僅在幾年之前,發表這種悲觀預言的經濟學家只佔少數,但現時已日益增多。北美一間著名外資兌換銀行的總裁狄克說,『通貨膨脹將導致世界不景、相形之下,這場不景會使1930年代看起來像夏天假期。』他同時說:「通貨膨脹製造以災禍收場的繁榮。這種趨勢非有大不景不能逆轉。」
倫敦的《經濟時報》把將臨的前途稱為「令人不寒而慄」它評論說?
「備受尊重的瑞士最大銀行主席史基法博士最近警告說[世界]整個經濟制度有『遭遇悲慘結局』的危險,他的言論並無誇大之處。
「他僅是表達一項甚至最冷靜的國際局勢觀察家也無法免除的憂慮而已——那便是……通貨膨脹現時已達到無可收拾的程度,它將會完全破壞世界的金融基礎,而帶來預期無法想像的悲慘後果的。
「國際貨幣制度專家史高滋博士在最近的時事通訊中坦率地說……『貨幣正在死亡中。』」
一位英國國會議員.1973年七月廿二日的倫敦《星期日電訊報》譽之為「慎重批評的模範」的銀行家高斯美爵士警告說:
「當維蘇威火山爆發時,龐貝城的市民可能正在商討一項新公眾浴場的建設計劃。在他們看來,無疑這是當時的重大事件,但他們完全沒有留意到死亡和毀滅的大禍正在臨頭……
「我們正面臨相等於維蘇威火山爆發的情勢。以往18個月的物價飛漲肆虐全世界;這種發展可以使我們目前所知的西方世界大部的陷於崩潰。」
潮流可能逆轉嗎?
倘若通貨膨脹之潮不予以遏止便會導致大災,那末這種趨勢能夠加以遏止嗎?懷持這樣的希望是否合乎現實呢?
事實的記錄對於過度信賴金錢的人並不能帶來多大安慰。例如,論到美國的通貨膨脹,《紐約時報》說:
「目前美國經濟的通貨膨脹速率……最低限度在專家們看來大部分是個謎……
「政府內外的經濟學家們絕沒有想到在過去三、四個月的通貨膨脹率竟然會如此巨大。」
因此最近的情勢是專家們所未能預見的。更令人喪氣的是,其中不少人認為現時要補救已經太遲了。倫敦的《經濟時報》評論說:
「差不多各處地方的所謂金融鉅子的態度都好像看來難題已大到非他們個人或集體所能解決的程度,這件事實無可避免地使人加重了[大禍臨頭]的戰慄感。」
與此同感地,《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聲稱:「關於世界貨幣前途的無能為力和憂慮感覺看來已攫住了美國和歐洲的高層銀行家。」國際決策銀行警告說世界通貨膨脹看來全無止境。美國出版的《經濟教育通報》宣稱:
「一個國家不論多麼強大和富裕,倘若發生了通貨膨脹,這種初時的隱憂最終必然會破壞該國的經濟制度和歪曲了國民的德性。
「這是人類許多個世紀的歷史記錄的不變經驗。在今日也絕無例外。」(楷書本刊自排)
你以為我們的時代初次經歷這樣大規模的普世通貨膨脹會在這項律則上成為例外嗎?
請也考慮一下:在倫敦《星期日電訊報》的社論中,華斯福里說通貨膨脹「代表著人類貪婪和自私的本能,這種原始和基本的慾望正向常識的限度提出挑戰。」這位觀察家繼續說:
「通貨膨脹是否根源於惡毒的一種集體瘋狂行動,其不能以經濟的理性和政治常識來醫治和控制之處與納粹主義之不能以國際外交的正常療法來醫治和控制相同呢?……
「當一個人與知道這些事的人私下談話時,他們對通貨膨脹的挑戰描述得如此黑暗、不祥而差不多達到末日將臨的程度;他們暗示若要獲得痊癒,則必須施以真正痛苦的補救方法才行。」
你以為世界領袖們能改變今日如此昭彰的人類自私、貪婪的天性嗎?你以為他們能以所需的普世規模辦到這件事嗎?絲毫沒有證據顯示今日人類的領袖正在這樣行——或將會這樣行。
冷酷的提醒者
美國一間代表許多出品商的大公司在1973年末致函顧客,提醒他們現時的通貨膨脹「很不幸地使人想起1929年」。在1929年出現的另一種情形也與之俱來,那便是,對政府缺乏信任。
這位提醒者也指出另一項值得留意之點,例如,美國的紙幣被投入經濟中比1929年大蕭條之前快速得多。其他國家也照樣而行。正如《華爾街雜誌》指出:
據國際通貨基金數字指出,「最近數十個國家的通貨發行率激增至每年加倍。這種速度的確超乎尋常。」
由此可見,對貨幣標準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或空論。這件事在許多國家曾經一再發生過。它曾多次導致無政府狀態,社會的急激變化,獨裁制度和甚至戰爭。
例如,在1922年八月,德國發行的通貨量是2,520億(252,000,000,000)馬克,僅在15個月之後已激增至4,970億的10億倍(497之後有18個0)馬克!這比15個月之前增加20億倍!這種通貨膨脹毀壞了德國的金融制度。民眾的儲蓄一掃而空,經濟損壞不堪。結果造成無政府狀態,希特拉和納粹主義遂乘時而興。
其他重要因素
正如在較早時使指出,許多國家加速通貨膨脹的基本理由是政府的支出多於收入。但現在卻有另一個新因素使局勢更趨惡化。
這個新因素是什麼呢?便是普世發生的基本物資短缺現象,如糧食、纖維、能源、礦物及其他物資的短缺。這種全球規模的短缺意味到要以較多金錢才買得到較少的貨物。它使已經在上升中的物質更急激上揚。對於這點,《紐約時報》評論說:
「物價激增的通貨膨脹不能完全歸咎於政府政策;世界在糧食歉收和飼料短缺之際對糧食和其他物質需求激增也是一個重大原因。……
「以糧食和其他物資而言,不少國家的政府是個大投機者——蘇聯、中共、日本、巴西及其他國家。由於恐懼缺乏和發生饑荒,各國遂儘快貯存糧食,以致彼此競出高價。」
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艾斯坦將世界物價,特別是糧食價格,的顯著上升稱為「史無前例的經濟災禍。」
誠然,在某些時期,基本物質的出產足以暫時緩和短缺現象。例如在1973年秋季的豐收改善了若干地方的糧食情況。
可是,世界人口正以每年75,000,000人的比率激增!這是出生與死亡的差額的增加實數。世界的人口「爆炸」使專家有理由確定,即使基本物質的生產有時會使情況好轉,這也是十分短暫的。人口壓力的結果會造成對一切物質的需求繼續增加。
同時,可用來生產農作物或其他產品的田地現時正日漸減少。由於自然的侵蝕,土地管理不當,城市的擴大,公路、住宅、工廠的興建和其他因素,以致耕地面積日減。
發展中的國家均希望獲得較高的生活水準,較好的飲食,較好的衣服和更多的物質享受,這也造成對基本物質需求的大量增加。因此,即使沒有人口增加,發展中各國的慾望增高也拉緊了物質供應。但每年的人口激增卻不啻在百上加斤,使地球的資源受到龐大壓力。
論到這項目漸惡化的難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說:「目前糧食、燃料和其他物品的短缺僅是未來發展的先兆。……權威人士對全世界——不僅是美國——開始迫近地球資源的外圍界限提出警告。」
當然,這一切壓力意味到在長時間內,物價只會朝一個方向前進——上漲。
導向何處
在相當富裕的美國,高價和缺貨已促使偷盜顯著增加。上了年紀的顧客在糧食店偷竊被捕者也日多。正如一位六十九歲的老婦在偷竊幾個番茄被捕時說:「我僅是買不起而已。」
這種行徑若在被視為『最高繁榮』的時期已逐漸普遍,情況變得更嚴重時又如何呢?華斯福里在倫敦《星期日電訊報》的一篇文章中說;「老實說,我害怕本國[英國]也像工業世界的其餘國家一樣,正在向一段殘酷政治的悲慘和緊張時期邁進,大眾……開始遭受到或自以為遭受到生活水準的低降。」
有些人以印度的遭遇作為殷鑑。印度保守派的《時報》論及該國說:「在青年人、工人和農人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在執政者當中,到處均發生鬥爭和不安的徵象。」印度政府承認該國正面臨獨立以來最惡劣的經濟危機。
在美國,《紐約時報》雜誌論及人們由於通貨膨脹而「愈來愈增加挫折感。」它補充說;「威脅社會秩序與安定的一切不幸,一切導火線都來自同一根源——慢性通貨膨脹;它正以熱病病毒的傳染速度在社會上培育不平……窮人和老人是熱病的最初犧牲者,但並非至此為止。為害社會的緊張感是通貨膨脹的必然結果之一。」
因此,世上大多數國家都深為通貨膨脹所苦。這件事在全世界同時發生,其持久性與嚴重性在歷史上確是無與倫比的——同時具有深長的意義。
警告的訊號
今日普世經濟所發生的事乃是一項明確的警告訊號,表示我們正接近地上現行經濟制度的終站。雖然有些政府以治標方法來暫時遏止甚或逆轉這種趨勢,但這並沒有長時期的效果。何以沒有呢?因為目前的世界情勢,包括經濟不穩在內,正提供無誤的證據表現整個世界制度,不僅是其中的金融部分,均已進入了末期。經濟上的危險狀態僅是令人大起恐慌的許多難題之一而已。不錯,耶穌基督所預言的這個事物制度「末期」的徵象正在應驗中:「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不知所措。……人想起那將要臨到地球上的事,就嚇得發昏。」——路加福音21:25,26,《新世》。
預言指出「末期」的終結會是一場「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馬太福音24:21)這場災難會將地上為億萬人帶來艱辛痛苦的一切經濟因素加以清除。事實上,一切人類政府及其金融制度都會被一個完美的政府取而代之——由自我犧牲的上帝愛子耶穌基督所施行的公義管理。——以賽亞書9:6,7;但以理書2:44。
當「大災難」臨到時,甚至世界最穩定的貨幣制度也無法買得保護。那時的情勢會等於公元前第七世紀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所面對的一般。關於這些人,以西結先知預言說:
「他們要將銀子拋在街上,金子看如污穢之物。當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他們的金銀不能救他們。」——以西結書7:19。
因此我們發現今日的危險遠較嚴重於各國通貨的崩潰。聖經的預言清楚標明目前這個世代正面臨空前絕後的「大災難,」那時唯獨在耶和華面前獲得蒙嘉許的地位才會有真正的價值。(馬太福音24:34)因此各地的人應該認真考慮他們能做些什麼去渡過這場毀滅。你是否希望在造物主面前建立善功的記錄以期在他發怒的日子置身於受到隱藏庇護的人當中呢?
由於不久注定發生的事,那些現時信賴金錢,將生活建造於金錢之上而不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僅是自欺而已。上帝的穩確應許是:「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箴言11:28。
[第5頁的精選語句]
「通貨膨脹無法制止」
通貨膨脹現時已達到無可收拾的程度,它將會完全破壞世界的金融基礎而帶來無法想像的悲慘後果。——倫敦《經濟時報。》
[第6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美國戰略礦物資源儲備量(以噸計)
1965 1972 減少率
鋁 1,893,000 1,275,000 32%
銅 1,002,000 259,000 74%
鎳 211,000 39,000 81%
錫 292,000 251,000 14%
鋅 1,416,000 1,040,000 26%
礦物資源的逐漸減少推使價格上升。世界最大的消費者,美國,的戰略儲備已大幅度下降
[第4頁的圖片]
通貨膨脹像維蘇威火山?
英國一位國會議員警告對通貨膨脹不關心的危險,他將其比作維蘇威火山爆發時龐貝城中漫不經意的人的遭遇
[第7頁的圖片]
不少權威人士聲稱即使各國的物資短缺和高價現象獲得暫時好轉,不久便會被每年增加七千五百萬的世界人口「爆炸」所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