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猝發——如何應付這種現代流行病
一位青年女子描述這種致命疾病如何襲擊她的母親以及在這方面的知識怎樣幫助她應付當時的事態。
我的母親像美國每年逾百萬人一般,經歷到心臟病的猝發。以下是她的自述:
「在前往紐約市區上班的途中,我突然感到胸部中央有點異樣。我的胸口在絞著,我想道,『怎麼回事?我吃了些不適合我的東西嗎?』
『我感到十分軟弱無力而不得不站住很久。我試試呼吸,但無法呼吸得較深,因為胸口受著重壓。壓力似乎是從胃部而來,但和以前所經歷過的感覺完全不同』」
母親能夠活著的確值得慶幸——每年有數十萬人死於這樣的心病猝發。心臟病每年殺害大約750,000美國人。事實上,在美國的一切死因中,有過半是從心臟和血管疾病而致的!
但難題並不限於美國——心臟病蹂躪著普世的工業國家。我讀到哈佛大學教授梅雅博士的話說:「我們正處於世界流行病的時代,因為西方諸國差不多有半數男子(婦女的比率在增加中)死於單一的疾病。」
你也許會問,『原因何在呢?我可以做些什麼去防止心臟病猝發呢?抑或,我若發過一次心病,我要怎樣才能增加生存的可能性?』
最初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毫無所知,同時發現很少人了解到它與什麼有關。我母親的經歷使我開始探求真相。
再度發作
母親並未意識到她在1972年五月的星期五早上所遭遇的是心臟病猝發。她認為這是消化不良,她以為僅是過度疲勞而已。因此,她休息了幾分鐘之後再乘地底火車上班。
在翌週,母親請醫生診視,但醫生看不出她的病情,於是她繼續工作。她告訴我關於在星期三的經歷:
「胸口下的重壓再度發生。我痛得彎起腰來。一位同事大驚失色,給我端來一杯水,問道,『你怎麼了?』
「我回答:『我不知道——或者所吃的食物含有氣體。我感到有點窒息。』
「她說:『你最好去看醫生。』
「我同意了。聯合診所僅在兩個街口之外,當我乘電梯下樓時,胸口的壓力繼續增加。我呼吸困難,手臂軟弱無力,甚至難以拿著手提包。我步履蹣跚像個醉漢,可是沒有人提供幫助。我向上帝祈求,『幫助我去到診所吧?』我推開了門即行倒下,失了知覺一會兒。
「醫生替我診視後要送我進醫院。但我對他說:『我現在較為好些了。讓我回家吧。我女兒會送我進醫院的。』在我堅持之下,他讓我離去。我軟弱不堪,回家時步履為艱。」
僥倖不死
我回家時母親正站著洗衣。我說,「媽媽,你有點不對勁!」她看來面色又青又黃。自從我在幼時從歐洲來到美國,我們就住在一起。父親和不少親戚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去世。
母親上了床,連話也不想說。大約在午夜二時,我被她喚醒。她的胸口又痛得厲害,呼吸困難。我在驚惶之下打電話給家庭醫生。他說:「給她喝一點威士忌酒。保持溫暖寧靜,待她感覺好一點即送進醫院。」
翌晨我召喚出租汽車送她進入紐約市立醫院。母親仍然不相信自己患的是心臟病,她想出院回家。但那時她的心臟病又發作,倒在地上喘氣。醫生和護士奔前搶救。
檢查證實母親患了心臟病。醫生稱這種病為心肌梗塞,病情十分嚴重。他們認為她得以不死是很難置信的事。她在醫院留醫了二十四天。
母親回家時依然非常衰弱,兩星期不能下床。我應該為她做些什麼呢?心肌阻塞、冠狀動脈閉塞、冠狀動脈血栓等名詞使我心煩意亂。母親的心臟有什麼毛病?猝發的原因何在?我前往圖書館取了些書籍回來加以研究。獲知心臟的機能才能開始幫助我了解她病情的原因。
驚人的器官
我發現心臟構造在基本上並不複雜。它是一大團中空的肌肉,分成兩部分。每一部分又各分為二室,一方收受血液,另一方送出血液。收受血液的一方稱為心房,送出血液的一方稱為心室。心臟分為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因此心臟是由兩個同時工作的唧筒所構成。
我獲悉心臟是這樣發揮作用的:右心臟從身體收受血液。血液從右心房擠壓至右心室,從右心室唧入肺,在那裡除去二氧化碳和吸收氧氣。補給了氧氣的新鮮血液於是從肺進入左心房。維持生命的血液又從左心房進入左心室,然後流向全身。
令人驚異地,心臟的幾百萬個細胞每個都有收縮和鬆弛的獨立能力。這種收縮由位於右心房稱為竇房結節而來的電力刺激所控制。這樣可以肯定心肌細胞會以適當的頻律和速度收縮——大約每分鐘七十次。每次收縮會送出兩個半安士左右血液——大概每小時七十五加侖。但運動員在運動時心臟卻能每小時送出一百加侖以上的血液。
心臟所具有的強力使我大為驚異。醫生們聲稱心臟所產生的能量是如此巨大,以致若將它一生所發的能量集中用在一瞬之間,便可以把一艘戰艦提高水面數呎!獲悉心臟的驚人機能令我感覺十分鼓舞。
一位心科專家甚至說,倘若整個右心室被疾病或傷害所毀去,重新調整仍可以使循環系統和心臟繼續工作。他甚至聲稱倘若左心室的肌肉組織被毀,其餘的肌肉可以補償和繼續以血液供應全身!
但這是否意味到我母親的心臟在某方面已差不多完全毀去呢?什麼原因使她的心臟近於停止呢?
難題的根源
我獲悉,難題在於心臟營養不足。你也許會問,『既然心臟其實浸淫於血液中,每日有數以噸計的血液流過它的房室,怎可能營養不足呢?』原因是心臟並非受房室內的血液所滋養的。
這件事可以用運油車及其燃油來源作一比喻。運油車也許載著數千加侖汽油送往顧客,但仍然會因為缺油而停駛。因為汽車開動並不是靠它所運載的汽油,而是要往油站加油。同樣地,心臟所獲得的營養不是來自本身的房室而是來自送出之後通過兩條冠狀動脈流回心肌的血液。
血液從心臟啷入稱為動脈的巨大血管裡,立即又進入冠狀動脈,此名的由來是因為心臟上端作環狀像個皇冠。這兩條大動脈分成較小的血管網,血液最後進入毛細管,血中所攜帶的氧氣和化學養分遂進入心肌的各部分。心臟送出的全部血液大約有百分之5至10進入冠狀動脈以滋養心臟。我獲悉這些動脈若有毛病,便會成為心臟病猝發的原因。
難題的根源是脂肪沉澱物堆積在冠狀動脈裡,結果導致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為了助人明白這項難題,醫生們將這種過程比作熱水管裡堆積著鐵銹,久而久之,遂阻礙了水流的暢通。
可是,在血管裡,動脈粥樣硬化未必造成齊一的狹窄。沉澱物間歇性地沿著血管發生沉積,其餘的血管直徑也許是正常的。血液的流量未必減少,因為血液通過每處障礙時可能加速一點。但我開始看出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仍會導致心臟病猝發。
怎會如此呢?
閉塞促成心臟病猝發
當血液被迫通過一處異常細小的開口部分時,血液裡的物質遂促成凝血或血栓。通常這種反應可以保護我們不致因傷口流血過多而死,並幫助傷口復原。但血液凝結的物質若在非常狹窄的血管中發生,則形成的血栓可能阻塞血液的流通。有時一塊脂肪沉澱物本身會脫落而阻塞血管。受阻的血管若在心內,便稱為冠狀動脈血栓或冠狀動脈閉塞。
我獲悉,所謂心肌梗塞乃是阻塞的結果。『心肌』意即心臟的肌肉,而『梗塞』是指血液流通受阻以致該處的組織陷入壞死狀態。倘若阻塞的血管是供應心臟大部分營養血液的主要血管,它的肌肉組織便會因壞死而造成心臟停止跳動——這就是致命的心臟病猝發。
使我特別留意的是,粥樣動脈硬化症能使身體其他部分的血管阻塞,雖然為了某些原因,冠狀動脈往往最常受到影響。可是,倘若阻塞發生在腦血管內,便會引起中風。發生在心臟血管內即造成心肌梗塞,這便是心臟病猝發。
並非阻塞的心臟病猝發
然而,我發現不少心臟病猝發的例子——也許占大多數——與凝血無關;這種猝發僅是由於粥樣動脈硬化造成血管狹窄所致而已。事實上,致命的心病突發也許僅是由心肌的些微損傷而起。為什麼本來健康的心臟會停止呢?
猝發的起因看來是心臟需要更多的血液去應付身體或情緒的急激變化,但通過狹窄血管運往心臟的血液卻不夠供應。於是,當心臟的小部分肌肉暫時缺乏血液之際,電力刺激的秩序被擾亂以致干擾到心跳的韻律。心臟於是呈現所謂心室纖維性顫動——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嚴重併發症,心臟由於失卻推動力而發生混亂的抽動。除非心室回復正常的送出血液,否則患者在幾分鐘內便會喪命。每年有數千個本來健康的心臟因此而停止跳動。
未經察覺的心臟病猝發和治療
我非常驚異地獲悉,許多心臟病猝發僅有極小的病徵呈現。事實上,據心科專家估計,有百分之20的初步發作是病者絕不知情的。這也許是由於心內血管在數星期或數月內逐漸而非突然變成閉塞之故。心肌損傷往往在後來定期檢查身體時才從心電圖查出。
在另一方面,也許病人只是不察覺病徵是心臟病猝發而已,正如從我母親的例子可以見到。她像許多其他的人一樣,認為這只是嚴重的消化不良。症狀可能包括嘔吐、疲倦和面色灰白。我讀到一項典型的病例。
一位七十餘歲男子直到患了後期心臟病才開始求醫。心電圖顯示有兩處舊的冠狀動脈閉塞——凝血導致心肌壞死。這位男子憶起二十五年前曾發作過一次,當時他以為是急性消化不良症,另一次發作則在兩年之後。他沒有求醫,但仍然活到如此高齡!醫生們聲稱這樣的例子數以千計。
實際上醫生很難使心肌的患處復元。倘若心臟能渡過梗塞——或不致導入致命的纖維性顫動——則壞死的心肌遂有時間形成疤痕組織而取代。為了讓這種緊密、有效的疤痕形成,有限的活動是重要的。這樣會將活的肌肉連結一起,能夠不需無用的部分而恢復正常機能。
醫生讓我們觀看母親的心電圖,指出冠狀動脈血栓造成心肌壞死的證據。他說,現時可行的方法是藉著減少活動使心臟休息,讓它有復元的機會。但母親沒有體會到休養時期對心臟病患者的重要。可是,她不久便以一種可怕的方式被迫體會這點了。
另一危機
母親覺得很難忍受這種無事可做的生活;她急於要返回工作崗位。她看來復元得很快;事實上,我們已在郊區享受了整個星期的休假。但她顯然過度活動。
幾日之後我在晚上返家時發覺她非常痛苦——她的左臂和左邊身子癱瘓了。我打電話給曾在醫院診治她的醫生。他吩咐立刻送她進醫院。可是母親認為此舉沒有用處。我無法強迫她前去,於是詢問醫生是否可以前來。他說不能出診。
「我能怎麼辦呢?」我想知道。
「待一會看看,準備妥當」,他說;「她可能一直癱瘓下去,中風甚至死去。你是沒有辦法的。」
我打電話給另一位曾經診治過她的心科專家。他表示同情;但抱歉不能前來。我真的急煞了。這時我頭腦昏亂已極,以致無法思考。
於是我跪下來禱告,請求上帝給我力量和指導。禱告完畢起來時已沒有那麼慌亂了,便立刻著手查考醫書。
應急處置
首先,書上說要禁戒所有固體食物至少三或四天——只進流質食物。於是我每隔二或三天便讓母親喝兩安士鮮榨葡萄汁或橘子汁。數日之後我開始給她進食少許煮熟的蔬菜糊作午餐。
同時,醫書說要使病人保持溫暖,用熱水灌腸,每天兩次用芥子熱水濯足。特別是不許病人走動,甚至上洗手間也不行。回顧已往,母親和我都感到起病的那夜若試圖前往醫院,也許早已不治了。
我一週沒有上班,晝夜服事她。後來,當我回復工作時,我安排一位朋友陪伴她。我們不許她離床約三星期。她漸有起色,可以稍作行動了。
我為母親的心臟沒有發生纖維性顫動而深感慶幸。若然,我便不知如何是好了。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心肺復蘇術(CPR),那是從外面按摩心臟和人工呼吸的綜合。《警醒!》雜誌的1973年七月廿二日刊(英文)曾討論過此術。紐約心科協會的一位醫生在去年估計,此法每年在紐約市曾被用來應付4,000至14,000宗的心臟病猝發,使病人不致死亡。
可是我不禁納罕,我深信其他許多受此病影響的人也想知道,這種現代流行病是由什麼促成的呢?什麼促成動脈的沉澱物,以致心臟病猝發呢?
莫衷一是的見解
我獲悉,權威人士也不能十分肯定,這從他們繼續研究所得的不同結論可以見之。可是,膽固醇和脂肪(甘油酯)乃是與沉澱物和動脈硬化有關的東西。多種食物含有膽固醇。但在同時,肝臟和其他器官也能製造膽固醇。可是有些人的脂肪沉澱物卻堆積在動脈裡以致引起災禍性的後果。原因何在呢?
流行的見解及為美國心科協會所支持的意見是,富於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食物可以提高血內膽固醇的濃度,因而除了造成動脈硬化之外還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症。但現時的證據也顯示,血中膽固醇的濃度也大受情緒緊張所影響,例如,以會計員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透露,在四月十五日,估稅的最後期限,之前,他們的膽固醇濃度較五月和六月為高,因為到了這時他們的時限緊急之感已差不多消失了。
可是也有其他的見解。在食物中攝取糖分過度據說可以引起某種荷爾蒙,特別是胰島素,的異常分泌。有人認為結果會使血中增加所謂三酸甘油酯的脂肪,據說這是脂肪堆積在動脈中的因素。另一項見解是水裡所含的鹽素乃是使脂肪沉澱物積聚的主要原因。
若干種因素已普遍被大多數權威人士接納為心臟病猝發的成因。除了情緒緊張和含有高度脂肪與膽固醇的食物之外,其他的因素包括:遺傳、吸煙、高血壓和今日的久坐生活方式。可是,造成大多數心臟病猝發的動脈粥樣硬化症的成因據說其實還未為人所知。無疑其中牽涉到多種因素的綜合,也許不同的患者各有不同的原因。
如何處理
然而我獲悉,我們可以憑著健全的常識作為預防的方法。著名心科專家懷特說,「我們所需要的是廣泛改變根深蒂固的飲食過度、運動不足和吸煙太多等習慣。」
既然母親和我都絕不吸煙,因此沒有改變的必要。但我們已根據在這方面所學的心得而調整了飲食習慣。主要是僅進小量的飲食。我們在食物中不加糖也不加鹽,而且不再喝咖啡。我們僅在偶然或甚至完全不吃富於膽固醇的食物,包括全脂奶、牛油、冰淇淋、蛋和肥肉。
防止心臟病猝發的另一項重要方法是運動。經常作輕快的步行是最佳運動之一。這顯然可以促進心臟的副循環。一個人在久坐時動脈供給肌肉血液的血管便會縮小,許多微血管於是消失。因此供應肌肉的血液便減少,氧氣亦然。
可是,經常運動會使動脈膨脹,因而運送更多血液。同時,肌肉組織裡的血管亦會張開,為輸送更多氧氣準備新的通路。心肌特別獲得較大裨益,因為即使一條動脈「阻塞」了,補助通路所供應的血液也許足夠維持心肌,使其不致因缺氧而停止。
經過多月之後,我母親的體力活動日增。現時她已能作烹飪,在家務上頗為活躍。我確信此種護理是醫生認為她迅速復元的因素。
我認為母親心臟病猝發的其他助長因素是缺乏充足的休息,不良的飲食習慣,尤其是憂慮。因此在她患病之後我買了一頭長尾鸚鵡,教牠說,「媽媽,不要憂慮。快樂吧。」樂觀的性格是重要的,正如上帝的道聖經表示:「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但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言12:25;17:22;14:30。
我知道在今日苦難的世界裡,我們很難發現值得喜樂的事。可是我現時已尋得真正快樂的理由,因為上帝的真確之道表明,現今的罪惡情形正是我們生活在全能上帝行將完全鏟除這個事物制度和保全事奉他的人的時代。——馬太福音24:3;約翰一書2:17。
上帝對人類的肯確應許行將實現了,那便是「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那會是多麼奇妙的生活,我們可以完全不受這種可怕的疾病——心臟病猝發——所威脅!——外稿。
[第9頁的附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人類的心臟
(正面圖;箭嘴指示血液流動方向)
流向全身
大動脈
肺動脈
流向肺
從身體來
從肺來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從身體來
[第10頁的附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動脈粥樣硬化症
1.正常的動脈
2.初期動脈粥樣硬化症
(脂肪沉澱物)
3.後期動脈粥樣硬化症
(脂肪沉澱物將近阻塞動脈)
[第11頁的附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冠狀動脈血栓症
動脈內血栓或凝血
血液缺乏供應的範園(梗塞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