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7 2/8 8-12頁
  • 服藥安全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服藥安全嗎?
  • 警醒!1977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令人三思的因素
  • 益處多過害處嗎?
  • 需要小心
  • 牽涉到相當的危險
  • 病人時常難辭其咎
  • 行事要有常識
  • 藥物宣傳——你是犧牲者之一嗎?
    警醒!1981年
  • 明辨吃藥之道
    警醒!1996年
  • 靠藥丸為生
    警醒!1971
  • 抗生素——一把兩刃的劍
    警醒!1977
查看更多
警醒!1977
《警》77 2/8 8-12頁

服藥安全嗎?

如果你看看一個典型富有家庭的藥櫃裡面,你會見到什麼呢?很多時它塞滿了各種藥品,以致連放牙刷的地方也沒有。想服藥看來好像是人類的一個弱點。事實上已故的著名加拿大內科醫生區士力爵士有一次評論說:「也許人與獸之間最大的不同特色就是要服藥的願望。」

美國人每年花在醫治各種疾病的藥物的錢約達一百億美元。美國的醫生每年開出的藥方大約達24億張,而且,有人預言單是醫生處方的藥物,其消耗量每年會繼續增加百分之九點五。為什麼呢?

一個理由就是不斷有更有效的藥品發明以對抗許多疾病。但是具有更大的影響力是製藥商的廣告力量。他們每年用在廣告上的金錢大約達八億美元之巨。據美國食物與藥品管理局的估計,市上大約有超過十萬種不同的藥品發售。無需醫生開方可以買到的藥品以阿斯匹靈為最大宗。單是美國人每年的消耗量便達一萬五千噸!

可是,這麼隨便服藥合理嗎?隨便使用藥物有危險嗎?

令人三思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有許多染上嚴重傳染病的人因為受到現代新藥,如盤尼西林,的醫治而挽救了生命。但是對某些人來說,這些藥品是一把兩刃的劍,因為它亦會造成有害的效果,甚至死亡。醫學的出版物已經不斷將它們所牽涉的危險透露出來,有時更用十分有力的方式將其中的危險繪述出來。

例如,生活科學叢書有一本由紐約市考尼爾醫科學院藥物學教授,莫德爾編著,題名為《藥物》的書就是屬於這一類。無疑,為了強調藥物的兩可性質,這本書的第一冊第一章題目稱為「挽救生命的毒藥」。在這一章的前半部我們讀到:

「所有藥物都是毒藥,目睹所有毒藥都是藥物。毒藥(poison)與毒物(potion)兩字出自一個相同的字根,正如我們所用的製藥學(pharmacy)與藥物學(pharmacology)同是出自一個希臘字pharmakon,原意同時具有醫治與致命的意思。這一點並不是偶然的。

「最廣義地說來,藥物(Drug)——或毒藥(Poison)——乃是一種能夠影響人體中活的組織的機能或構造而使之發生變化的任何化學物品。……當然,正如大家所通用一般,「藥物」一詞是指含有治療性能的化學物品。那便是說,在分量上經過小心配製而使其在人體上產生良好變化以消除疾病或減輕痛苦的物質。」

對於這些經過小心配製而能挽救人命的現代藥物,世人常常譽之為「奇跡藥」。毫無疑問,在現今仍然活著的人當中,有不少人是拜這種「奇跡藥」之賜而得以仍然活著。但是莫德爾教授對此卻作出平衡的評論說:

「甚至最有益的藥物亦含有不利的後果。有些專家估計,在美國。每20個入院留醫的病人裡便有一個是因服藥產生不良反應而需要留醫的。所以,我們對於任何藥物至多只能夠說,它的效力對大多數人和在大部分時間是有利多於有害。」

益處多過害處嗎?

大體來說,醫生們會說,有治療性能的藥物是利多於害的。他們可能會向你講述他個人的臨床經驗和他自己的觀察說,有數以百計的病入怎樣藉著這種藥物得到醫治,而受到不利效果的病人只是佔少數而已。可是若干醫學權威現在已開始對這個結論發生疑問了。

例如,請考慮一下抗生素的使用。第一種抗生素盤尼西林G於1943年在美國市上出現。自從那個時候起,抗生素已成為醫生在處方上所最常用的藥品。1972年美國食物與藥品管理局至少批准了80億劑這種藥品。由這個龐大數字來看,顯然有些醫生濫用或誤用這種抗生素。關於這點,一份稱為《美國醫學協會會刊》的雜誌在1974年三月四日刊出一篇題名為「這是醫學進步嗎?」的文章,在結論中說了如下幾句話:

「我們相信,提出以下兩個問題是正當的;即使我們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料去解答它們。(1)我們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否已達到利害相等的程度?(2)產生害的危險是不是已開始多過利?」

以上就是某些醫學界人士因見到抗生素所產生的害處愈來愈多,以致焦慮不安而提出的重大問題。

需要小心

例如,醫生們已觀察到抗生素的濫用已成為使細菌形成抵抗力的一個因素。根據上述醫學協會雜誌的文章指出,這些具有抗力的細菌已繁殖到足以使美國醫院每年死亡十萬人的地步!

有兩位醫生在醫學協會雜誌發表證據,指出:可樂林分尼高(chloramphenicol)是一種特別危險的抗生素,理由是它能產生貧血症的嚴重反應。他們解釋說:「這種貧血症是有充分證據的。它的致命反應大約在每六萬至八萬劑中發生一次。」據報美國每年大約有四百萬人接受可樂林分尼高的治療,所以,每年大約會有數十人因服用這種藥品而死亡。

關於這些死亡,醫學協會雜誌惋惜地說:「接受可樂林分尼高治療以致產生致命反應的大多數病人通常是一些染上不重要傳染病的病人。對於這些病人,醫生本來是可以選用其他同樣有效而更安全的抗生素的。」

不錯,使用可樂林分尼高這種藥物是需要小心的。大多數內科醫生均知道這種藥物的危險性,所以,他們只在某些危在旦夕的病人身上才使用此藥。但是,顯然亦有些醫生不知道它的危險性或在處方的判斷上不夠高明。

不過,可樂林分尼高仍然常被使用可能另有更重要的原因。據美國食物與藥品管理局前局長說:「可樂林分尼高的製藥商已成功地不顧醫學界的最佳勸告,使可樂羅米仙(可樂林分尼高的商品名)這種抗生素成為暢銷藥。」

但是,藥物在廣告上自稱能醫治許多種疾病是一件常見的事。有一個政府機構曾發現,在他們化驗過的16,000種藥品中有百分之60由於過分誇張藥力的功效而被判違法。美國科學會亦曾就自稱能醫1,600種不同疾病的4,349種經過醫生處方及未經醫生處方的藥品加以檢查。他們發現在1,610種藥品中只有百分之19證實可靠。另一項考察亦表明,在1,859種藥品中只有301種,或少過百分之17,被證實能醫治廣告宣稱它們能醫治的各種疾病。

不錯,試圖阻止市上能害人多於助人的藥品是一件艱巨的工作。例如,大約15年前曾有一種含有杜列特邁而有「十全十美的安眠丸」之稱的藥品在各地頗為暢銷。但是它的批准證卻被美國僱用的一位藥物學者所擱置,理由是這位藥物學者對此種藥丸發現有若干疑點尚待澄清。此舉是明智的,因為不久便發現有數以千計服了這種藥丸的孕婦生出可怕的畸形嬰孩。

這件事進一步表明服食藥物需要小心。因為即使服後不致立即或甚至在數日或數週之後有副作用發生,但仍然有可能會在數月或甚至數年後發生。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放射學教授辛格博士說:「今日在醫藥上我們正使用許多較強力的藥物和各種祕傳的化學藥品及機械」。他的結論是「所以,必然會有若干長期性的後果產生。」

事實上,若干這種長期性的後果最近已開始被人發現了。

牽涉到相當的危險

例如,在1945至1971年間有一種通稱為DES(diethylstilbestrol)的藥品在市上出現。它是用來安胎防止孕婦小產的。雖然若干小產大概被防止了,但是長期的後果又如何呢?有很多服過DES的母親所生的女兒到十幾歲時就患上了子宮癌。因此美國加州洛杉磯有一位婦科腫瘤專家提出勸告「凡曾服食DES的母親須留意自己的女兒在滿了十三歲後就要經常受到檢查。」

同樣地,1974年3月7日倫敦《每日郵報》亦報導說:「在市上銷路頗廣的一種止痛藥品現被禁止發售,理由是有證據表明該止痛藥可以使腎臟受到損壞。……在英國,據估計每年約有五百人因為過分依賴稱為芬那西丁(phenacetin)的解熱止痛藥,以致損壞腎臟而死亡。」

此外,對一般糖尿病人口服藥物所作的研究亦指出每年大約有一萬至一萬五千人因心臟病而死亡。據1975年2月10日醫學協會雜誌的報導,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因服食此種口服藥以致引起心臟病和其他有關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率比接受胰島素注射及在飲食上戒口療法的病人的死亡率高出兩倍。

這是不是說我們應該完全避免使用藥物呢?絕不然。藥物曾為千千萬萬的人解除疾病的痛苦,也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人的生命。這些病人對它們多麼感激!一般來說,服食藥物所冒的危險時常證明是值得的。無疑,有數以千計的心臟病人會在數星期內死亡;如果他們不服食洋地黃的強心劑的話。事實上,病人甚至若不遵照醫生小心開出的藥方和份量服藥亦會有危險。不錯,洋地黃強心劑是一種「毒藥」,但是若使用得當及在專家指導下去使用,它已被證實是一種真正能夠救命的藥品。

一個糖尿病患者亦大概會寧願冒引發心臟病致死的危險,而不肯坐以待斃拒絕服藥。同樣地,一個人亦會寧願冒服食阿斯匹林的危險而不願挨受頭痛的苦楚。不過,要牢記的要點是,服藥是一種計算過的危險——它是一把兩刃的劍。

那麼,你怎麼知道是否要服藥呢?就這點來說,你多半要依賴醫生的勸告。為保護你起見,政府規定購買強力藥品必須有醫生通知和處方。既然醫生的診斷會影響到你的健康和甚至你的生命,所以,你要尊重醫生的指示。這樣做是對你有益的。但是為了同樣理由,小心探知醫生的資格也是明智之舉。他是否正直忠實及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呢?他對你的福利是不是認真關懷呢?在若干情形下你可能想請教另一位內科醫生以看看服食某種藥物是否適當。

病人時常難辭其咎

可是,病人對於濫用或誤用藥物時常難辭其咎。有許多病人甚至覺得如果醫生不替他們開藥或注射,就覺得受了騙。龔寧醫生在醫學協會雜誌上寫道:「對開業醫生來說,使他們過度開藥的一個最重要因素就是來自病人的壓力。壓力常常來自受過最高教育的人,包括醫藥衛生界人士在內。試想像一下許多人打電話給一位忙碌的醫生,請後者,有時甚至強求他開一些抗生素藥品給他們服食。」

有一位開業外科醫生描述這個問題說:「當一位男子來到我的醫務所向我訴說他怎樣因為打掃地下室而惹起腰痛時,我覺得我在心裡對自己說:『走吧,把你的錢帶回家去吧。』」這個人,其實只要一點熱和休息,或者服一些阿斯匹林去止痛就行了。但是既然這樣的勸告會使他不高興,醫生就不得不給他所要的藥物。這樣行使醫生賺了很多錢——病人要付診金美金10元,X光費美金20元,藥費美金5元和透熱電療費美金3元。「這樣,病人的腰包便少了美金38元,身體卻毫無得益,但是他高高興興,心滿意足地回家去了。」

行事要有常識

上述的例子指出,我們用藥要有常識。例如按理來說,若用溫和的藥物可以治病,就沒有必要用強力的藥劑。因為藥力愈強,副作用的危險也愈大。以醫治關節炎的「奇跡藥」來說,當你用過它之後,你會發覺很多時使用阿斯匹林亦一樣有效,雖然它並不比「奇跡藥」更為有效。因此,如果你的內科醫生若只開出阿斯匹林給你而不開出比阿斯匹林更貴和潛有更大危險的藥品,你其實無需感覺失望。

在用藥方面,常識要求我們不可一有小毛病就依賴藥物。一個適切的例證是阿斯匹林。正如上文指出,它有它的功用。但是若濫用便會造成各種毛病,如出血,特別是胃出血。假如病人有出血的情形,如婦女行經,痔瘡出血或生瘤,阿斯匹林只會使病況加重而已。特別是孕婦切不可服食阿斯匹林,醫生們相信阿斯匹林可能傷害胎兒的發育。

值得注意的是,常用市上止痛藥品的人較易患貧血症、腫瘤、血壓高、意氣消沉和憂慮等病症。腸胃專家們特別對阿爾加舍爾乍(Alka-Seltzer)這種藥品作出嚴厲的批評。那麼,偶一服用可以嗎?可以。常用呢?切不可!

既然一切藥物都含有副作用,常識要求我們,如果別的療法有效,最好就不要服藥。一個適用這個原則的例子是便祕。許多人會偶然需用通便劑。但是繼續服用通便藥便會變成有害了。所以,要考慮一下使用藥物以外的辦法,例如,正當的飲食方式,經常作體力運動以養成良好的通便習慣乃是明智之舉,據一位著名內科醫生說,這些切合實際的辦法會幫助百分之95的便祕者,使他們用最大的常識和最少的藥品去醫治自己。

所以,顯然服藥必須小心。它可以很有益,甚至能救命。但是要記得,它亦可能有害。對人類的疾病來說,可靠的永久治療法唯有等到耶穌基督在上帝的新規制中施展他醫治人類疾病的大能時才能實現。——彼得後書3:13;馬太福音15:30,31;啟示錄21:3,4。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