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異的海豚
《儆醒!》雜誌駐象牙海岸通訊員報導
這是她的第一胎嬰兒。像千萬的其他準母親一樣,她在行將分娩時焦急地去找尋自己的母親,新嬰誕生時有“媽媽”在場協助是多大的裨益!
在普世的家庭中,從古至今的母親們均懷有這種情緒。但現在我們介紹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家庭,其中所有成員都是海豚!
海豚雖然自古已為人所認識,但他們的習性對許多人尚屬新知。事實上,海豚在希臘傳奇中佔有顯著地位。著名的阿波羅(杜菲克)預言便是從海豚(希臘文‘杜菲斯’)得名,據説阿波羅曾化成海豚的形體。有個時期,海豚甚至和皇族打上交道,法國皇太子便是以杜芬(海豚)之名為人所知。
海豚的愛玩和樂意拯救遇溺者的故事無疑促使人對這種動物大感興趣。可是,有些在太平洋上空被擊落的美國空軍卻對海豚的救助不大高興。因為,令他們驚異地,海豚救援隊竟把他們的救生艇推向日軍佔領的島嶼。
可是,在近年之前,人們對這種可愛的水中動物還是所知不多。那末我們可以就近觀察一下看看有甚麽心得吧。
類别和家庭生活
海豚的外表雖像魚,其實是哺乳動物類。牠們授乳給小海豚、呼吸空氣,經常保持的體温也和人類不相上下。驚奇嗎?因此十三世紀的天主教徒奉命在“齋戒”的星期五不吃海豚。的確,這些動物與牠們的外表頗為不同!
就近觀察海豚就會發現牠與魚的不同之處。即使你搜尋一番也見不到鰓。但你若留心觀察,就會見到牠頭後有個小孔在背上。這是海豚的單一鼻孔;牠並不用那個著目的喙去呼吸。在眼後張開的孔穴是一對耳,這對耳是如此敏感以致被描述為動物界最完美無比的耳。你有留意到牠的尾有點不同嗎?對了,它是水平的而非魚類的尾一般垂直的。
在各種意義上,海豚家族都是龐然大物,包括長達31呎(9.5公尺)的親族殺手鯨在内。甚至較小的槌鯨的長度也達10至13呎(3至4公尺),體重將近900磅(409公斤)!
海豚的親族關係並不理想。例如,殺手鯨很喜歡把親族看作美味點心來吃!可是,在各個分别的集團中,海豚的家族成員卻有很好的合群生活,成長的海豚擔任支配角色。
在海豚的水中世界裏,這種家庭生活有許多有利之點。例如,嬰兒出生時必須立刻浮上水面作第一次呼吸。既然“嬰兒”的體長達母體的三分之一,那時有海豚接生婦在場以鰭相助是好的。不錯,甚至“祖母”也可以從旁幫助。
可是産後的照顧並不到此為止。在分娩時,母嬰均有社區成員包圍着。牠們提防鯊魚聞到血腥前來侵犯。倘若鯊魚真的出現,牠若想活得長久一點就非見機立刻游開不可。不然的話,哨兵海豚在幾分鐘内就可以用頭撞穿那不受歡迎的侵犯者之肝而殺卻鯊魚。
每條新生海豚都有個“褓姆”,這個“褓姆”與母親一起使嬰兒獲得經常的照顧和監管。這種照顧可能包括幼海豚不立即服從時的管教在内。海豚母親管教小淘氣的著名作法是啣着牠潛下水底或舉出水上約30秒鐘。這種“責打”通常足以使小淘氣回復安靜!
奇妙的設計
研究家久已深感興趣的是海豚游泳所能達到的速度。早在1938年所作的計算表明以海豚的身型只能達到時速12哩(19公里)。但牠們竟以超越這個速度三倍為人所知!這種似乎違反流體力學定律的速度是怎能獲致的?氣力是否有重大關係?
據報,以同等體重而論,海豚比人的氣力大六倍。但氣力並不是海豚游泳快速的主要因素。秘訣是在海豚有能力消除磨擦而順利從水中通過。這不但歸功於絶無痕跡的游泳方法,而海豚的特别皮膚也是成功因素。牠的皮膚下面有無數細小而富於伸縮性的支柱,使皮膚發揮避震器的作用。同時,牠的皮膚有一種稱為“自動閉塞”作用,可以減少表面磨擦。皮膚在受到抓傷或割傷時會産生油脂流入傷處,使表面保持流線型和防止繼續出血。海豚皮膚細胞得以迅速補充是基於一項理論,那便是,在應急時海豚“從皮膚跳出”——不是實際上的跳出而是脱落皮膚細胞以減少磨擦作用!
既是海中生物,海豚必須時常潛下深海捕食。牠們可以在200公尺(656呎)深處停留五分鐘以上,然後迅速升上水面呼吸。人類是無法做到這點的。不但因為在深海遭遇的巨大壓力,且有患上‘潛水夫病’的危險,這種往往致命的疾病是周遭的壓力迫使氮氣進入潛水者血液,在太快升上水面時使血液“沸騰”所致。甚麽因素使海豚能人所不能呢?
因素有多種。海豚在潛下時,心搏減緩至百分之50。只有腦、心和其他重要器官需要氧氣供應。空氣的需要遂告減少。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海豚能自由把肺中空氣空出百分之90,這也是人所不能的。所有留下來的氮氣都被肺中分泌的乳狀液所吸收,使牠升上水面呼吸時不致受害。至於水壓方面,海豚的籠狀肋骨極富伸縮性,因此深海的壓縮對牠沒有損害。
人類雖不能依靠海水去維持身體的液體需要,海豚卻能。原因何在?原來每公升海水含有35克的鹽。這麽多的鹽分是人類腎臟無法處理的;它們只能除去22克的鹽分。那末,在人類的場合,喝海水只會更加口渴和患上脱水症而加速死亡。但海豚卻沒有這種困難。牠們的腎臟設計成適合海洋環境,可以除去這麽多的鹽分,使牠喝下海水也無虞。
海豚的另一顯著特徵是能够在冰水中保持温暖,而冰水是冷到僅需幾分鐘就可以殺死壯漢的。原因何在?原來海豚有能力經常活動,在休息時也是如此。牠在接近水面之處懶洋洋躺着,看來是睡了,但牠卻不時把頭伸出水面,以尾大力擊水。這種動作不但可以呼吸,而且有助於發出必需的熱力。可是,若沒有兩種天生特徵,那可貴的熱力便會很快消失,這些特徵便是3/4吋(2公分)厚的絶緣脂肪以及有能力制止血液流向皮膚表面。
海豚的另一驚人方法是,儘管牠身軀龐大和高速游泳,牠卻能避開水中障礙物。部份的原因是海豚的優良視力。可是,牠在昏暗的深海中活動和捕食技能並非完全歸功於視力敏鋭。
證據表明海豚的天生聲納或回音測距系統也幫助牠避開障礙物。藉着發出多系列的高頻律哨子或滴答聲,然後分析物體反彈的回音訊號,海豚就能從回音決定物體的距離和性質。海豚沒有嗅覺器官,無法憑氣味找到食物所在,因此聲納對生存就十分重要。甚至在實驗時被弄成暫時失明,牠們也能無誤地分别出同等大小的兩種魚,專揀牠們喜歡的去吃。海豚分析回音的能力是如此靈敏以致能辨别大小相同而比重各異的金屬物體。這一切都是閉目試驗的結果。
在上述各種實驗期間,研究家驚異地發現海豚有敏於聽從人類命令的能力。既然這種哺乳動物有優良的學習能力,又能發出多種聲音,於是有人提出問題,海豚究竟能否談話。
海豚能交談嗎?
科學家們對這問題提出不同的答案。海豚雖沒有聲帶,但能够發出多種聲音,甚至正如利里爾博士所説,達到能仿效人言的程度。有人對這項發現十分重視,認為人類在將來會和這些動物溝通意見。可是,我們最好對這項發現懷持適當看法。巴萊爾和艾哈特博士在他們合著的《我們的朋友海豚》一書中指出海豚仿效人言遠不如鸚鵡。
那末,海豚所發出的各種聲音又如何?這些聲音是否表明海豚能作出有智力的溝通,至少和其他同類溝通嗎?不少研究家認為是如此。可是,這個學説稍縱即逝,對過於樂觀的看法作出平衡的估計是必需的。科學家聲稱海豚能發出15種訊號引起了許多人注意。可是,很少人留意到事實上這個數字遠低於其他動物所能發出的。例如,豬會發出32種聲音,狐狸發出38種。至於海豚15種訊號的意義方面,作家巴萊爾和艾哈特則坦白承認“牠們的訊號是無法真正明白的。”為甚麽?“因為訊號與特定行動的關係無法確證。”儘管對海豚的溝通方面大加研究,但科學家卻繼續聲稱:“沒有證據表明海豚有能力組成一句兩個字的真正句子。”
最近,在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台的訪問中,大英博物館的水中哺乳動物管理人提出有力論據,反駁海豚能作出智力溝通的想法。考慮到鮪魚的漁獲期間大量殘殺海豚(估計每10條鮪魚落網即有一條海豚被殺)事件,他評論説:“倘若海豚能够對同類説,‘不要行近任何聽來像汽船螺旋槳的東西,要遠遠避開。’牠們便不致大量被殺了。”
海豚的前途又如何?一千九百多年前,基督的門徒雅各指出“各類的……水族,本來都可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雅各書3:7)這話誠然可以應用在海豚身上。你也許讀過關於有些海豚被用來在洋底尋回貴重物品如飛彈鼻錐體等。有人曾建議用海豚巡邏海灘水域,保護游泳者不受鯊魚侵襲。計劃能實現與否尚待分曉。可是,既然聖經指出屆時動物的生命受到普遍尊重,我們可以肯定人類將會學習更多關於周遭的奇妙動物的知識,包括令人驚異的海豚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