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年的景況
青年的景況?在世界大多數地方,今日青年的景況豈不是比以前更好嗎?這話可説是對,也可説是不對。今日青年在物質上也許比以前的世代較為豐富,但他們所受的壓力也是前所未見的。在先進國家中,青年犯罪和自殺的統計表明金錢並不能為今日的青年買來快樂。且略舉數例如下——
喪失自尊心
芝加哥的多位研究家曾在1960年代以1,331名青年為對象作過一項調查,在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又向類似人群再作調查。結論如何?“在大約18年之後,美國青少年顯然不像以前那麽積極。”調查描述今日青少年的安全感比前較少,道德標準也較低。他們當中有百分之20的人自稱在大多數時候感情空虛和矛盾,他們覺得生無可戀。
何以有這樣的轉變呢?一位19歲青年的來信道出一項主要原因:“我出身分裂家庭,像今日社會的許多青少年一般,”羅拔寫道。“全家時常吵鬧和打鬥。即使有愛心也很少。家裏各人自行其是,在艱難的青春期我缺乏父母指導,我覺得難過極了。既沒有管教,對於我的成就,也沒有建設性的評論。我所獲得的只是批評。這使我感到被拒和沒有人愛;我傷心失望,但不知原因何在。我有如長在籬笆上的一棵葡萄樹。當我蕩出籬笆之外時,沒有人給我指導使我歸正。”羅拔的故事在今日太普遍了。
對政治的失望也影響到青年人。“在我心裏,我認為這個世界不會延續到今後5年或10年,”阿姆斯特丹一名常在街頭打鬥的青年説。“我們不再願意為一個我們所不贊成的制度負起責任了。”
把今日青年造成這樣子的是甚麽呢?基本上説來,是疏遠之感——感覺沒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除了疏遠感之外,他們也覺得這個世界沒有前途。這種感覺可以造成十分可怕的結果。
自殺“流行病”
疏遠感和失去希望的最終表現可能是自殺。青年自殺率在西方各國中日益增高是不足為奇的。“以自殺為要脅和企圖自殺的兒童數目日增,”科奈爾的精神治療專家貝斐爾(Cynthia Pfeffer)博士説。“在1960年代所作的調查顯示,作門診病人的兒童表現自殺行為的不及百分之10。但最近的調查透露,有自殺意圖的兒童竟高達百分之33。”
自殺是美國青少年當中的主要死因之一。例如在1978年,20至24歲之間的青年自殺數目達3,500人,比10年前多了一倍有奇。但這類可怕數字僅是青年絶望的表面現象而已。“在青少年當中,企圖自殺者的數目與實際自殺的數目為50與1之比,”美國國立精神健康院的佛得烈(Calvin Frederick)博士説。
青少年犯罪浪潮
感到疏遠的青少年並非全都自殺。有些反而殺人。“美國人當中最兇暴的群體是18至22歲的群體,”不久之前有一項報導説。“在1979年,據聯邦調查局聲稱,在所有兇殺案中有百分之25是這群青年所為。”同樣的報導來自其他許多地方;例如巴西的城市青年匪幫、日本的課室暴力、印度的少年犯罪等。
難題不僅是今日青年犯罪增加而已。難題的癥結其實是在屬靈方面。正如蘇格蘭場的局長基蘭特(Gilbert Kelland)指出:“他們被捕時毫無羞愧之感……。道德已從窗口飛去了。”
青少年一向都有犯罪,但通常在被捕時會表示懊悔。可是,今日有越來越多問題青年看來絶不知道犯罪是不對的。他們對此毫不關心。例如美國克利夫蘭兩名少年給予另一少年60美元去替他們殺死父親,“只因為父親不讓我們為所欲為,例如吸煙和吸毒。”你對於這件事有甚麽解釋呢?當他們的父親陳屍在家中地板上時,他們竟拿了父親的信用咭和支票出去作10天的揮霍。
沒有價值觀念
今日青年在成長之際時常並沒有養成真正的價值觀念,但證據通常不是這麽戲劇化。大多數青年畢竟不是冷血殺手。可是今日在郊區名校就讀的普通青少年也表現得與上個世代的青年大相逕庭。論到新的一代,一位退了休的學校教師寫道,他留意到在課室的討論中學生“以藉口和濫調作出迅速、輕率的反應,表明他們思想貧乏,對人類生命缺乏關懷……對主張、價值觀念和通則表示不健康的譏誚、不信任和不容忍。”
讓一代青年長大成為缺乏理想和沒有高尚的情操,甚至不辨善惡,是何等可悲!但這正是在普世發生的事。“在今日一般大學生當中有一種感覺,認為他們彷彿乘坐一艘將沉的船,譬如鐵坦尼號郵船,這艘船可稱為美國或世界,”卡内基高等教育政治研究會議所作的調查報導。“今日的宿命論助長了認為享樂主義有理的精神。在大學生當中有越來越多人相信,倘若他們注定要乘搭鐵坦尼號,至少應該坐頭等,因為他們認為沒有較佳的選擇了。”
你若是個青年人,你感到上一代太快向你們提出指控嗎?老實説,青年人有甚麽理由要把信心寄託在這個事物制度之上呢?今日的青年是在政治醜聞中長成的一代。他們有甚麽理由要去改善一個看來腐敗到無望的世界呢?富裕國家的青年在飽餐之後可以打開電視新聞觀看貧窮國家的人挨餓。他們可以聆聽政客們為了花費億萬金錢在軍備之上而非糧食之上所作的辯護。青年們為甚麽要支持這樣一個本末倒置的世界規制呢?他們為甚麽要把信心寄託在一個似乎越來越決心要毁滅自己的世界之上呢?
但是假若這個世界真的能够加以改變又如何?倘若核戰威脅以及饑荒、疾病、和政治貪污都能消除的話又如何?在這樣的世界裏,生活豈不是有意義得多嗎?你認為不可能嗎?人類自治的記錄的確無法使人有理由希望這樣的一個世界來臨,但是這種改變若由另一個力量所造成又如何?作為青年人,你會對這樣的世界感覺興趣嗎?
[第4頁的圖片]
自殺是美國青少年當中的主要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