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了綠色植物而感恩嗎?
也許你不甚愛好植物,也不對之特别感覺興趣。可是,即使你對植物學感到厭煩,你也有良好理由為植物而感謝上帝。
事實上,甚至死硬派的城市居住者也知道一點綠色植物能使枯燥的辦公室或住宅單位看來充滿生氣。當氣温急劇上升時,城市居民喜歡坐在樹蔭下,即使他們必須在擠擁的公園裏與人爭奪一點綠蔭。
可是,行出郊外,你就真正能够欣賞草木青葱的怡人美景。植物像設計精美的地氈一般覆蓋我們所居的地球。想到一片青綠的山嶺、幽谷和平原時,誰不肅然生出敬畏之感呢?你豈不喜愛森林、山岡和山谷的景色與幽香嗎?你只要視察一下人類貪婪地開發的地區就能體會到地上的草木怎樣美化我們所居的地球了。
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你也許踐踏草地和灌木叢而沒有想到事實上我們的生命有賴於這些綠色植物。怎會如此呢?
綠色有助於生長
試從任何樹木或植物摘下一片綠葉就近審察一下。欣賞一下它那匀稱和簡單的美。觀察一下那些使葉子堅硬的葉脈“水管”組織。你很難相信自己手裏拿着的是一間具體而微的太陽熱力工廠,一間令人驚異的化學實驗室。與今日世上許多醜惡、噴煙、嘈吵的工廠絶不相同,綠葉只是靜悄悄地進行它的工作。它美化而非染污環境。它的工作是怎樣進行的呢?
首先,葉子被設計成有廣大的表面地區可以從太陽聚集能量。通常,葉子向陽的一面光澤如蠟,它具有不透水和放緩水分蒸發的功用。若要作進一步的探究,請仔細看看18頁的附圖。你所見到的是葉子的橫斷面在顯微鏡下的樣子。
你留意到葉子的構造像夾層蛋糕一般。在蠟層之下有一層“木樁式”的微型圓筒細胞。細胞個個直立,像一排在進行中的軍隊。在這些微型細胞裏發生的乃是一個化學奇迹:光合作用。
任何愛好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需要光。原因何在?因為光在經過葉面光澤的一層時能打擊圓筒細胞。在這些微型細胞裏面還有更細小的單位,稱為葉綠粒。葉綠粒充滿一種令人驚奇的色素,稱為葉綠素。這種色素給予植物綠色——和生命。葉綠素從太陽吸收能量。在你還未有時間説完“光合作用”這句話之前,已有一種複雜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化學反應開始發生。葉裏的二氧化碳(你的肺所呼出的氣體)分子和水分子開始分解和重新結合,結果形成了植物的糧食:碳水化合物、糖和脂肪。
自從上帝准許亞當以“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為食以來,人一直依靠植物産品而生存。(創世記1:29)且以卑微的青草為例。你也許認為青草除了裝飾草地之外沒有甚麽用途。可是,你在早晨喝咖啡時所加的糖可能是草的産品:蔗糖。你早餐所吃的穀類食物或者也是穀草類:用小麥、大麥、燕麥、裸麥製成。晚餐所吃的飯也是一樣。難怪《美國百科全書》聲稱:“在所有植物當中,對人最重要的是草類。”植物學家布朗(Lauren Brown)進一步聲稱:“使我們不致餓死的15種主要農作物中,有10種是草類。”只是草便如此重要,更不用説其他如蘋果、杏子、香蕉、漿果、紅蘿蔔、捲心菜、棗子和蒲公英等植物了。
讓我們繼續探察一下葉子。第三部分是一層海綿狀的鬆散細胞群。這容許從下層表皮“吸入”的二氧化碳在葉裏有移動的餘地。
現在,我們來看看葉子暗晦的一面吧。你雖然看不見,但其中可能有數百萬個小孔(稱為氣孔)發揮吸氣瓣和排氣瓣的調節作用。“吸氣瓣”實際從空氣吸入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之需。反應完成之後,“排氣瓣”就排出寶貴的副産品——純氧!
請停下來想想。你所吸的空氣只有百分之20是氧氣。僅在24小時之内,你可能吸入3,000公升左右的氧氣。但你只是消耗4分之1,或750公升左右的氧,就足供身體所需。以世界人口來乘750公升(一天的消耗量),你可以看出呼吸消耗多麽巨量的氧氣。有人估計每秒鐘要消耗一萬噸的氧去供應呼吸和其他用途,例如汽車行走時所燃去的。那末,究竟甚麽使我們不致耗盡世上的氧而逐漸窒息呢?
因為有産生氧氣的光合作用在陸上和水中的植物葉子裏發揮功能!
植物——以往和將來
人並非一向都充分體會到自己的生存有賴於地上的綠色植物。但在1648年,人開始探究植物的内部作用。那年比利時化學家赫爾蒙特(van Helmont)在一個大盆裏種了一棵5磅(2公斤)重的柳樹苗。泥土的重量是200磅(91公斤)。5年之後他再度衡量柳樹的重量:169磅3安士(77公斤)。泥土的重量依然是200磅(91公斤)!赫爾蒙特於是意識到植物的生長並非由於從泥土吸收物質所致。因此他按理(可惜不確!)推斷樹的生長乃是由於吸收了他多年來傾在盆裏的水所致!
1772年,蒲力斯特里(Joseph Priestly)的發現較為接近事實真相。這位傳教士兼化學家發現一支點燃的蠟燭在密閉的容器裏將其中的氧氣耗盡。然後他把一隻鼠子放在氧氣耗盡的容器裏,鼠子不久就死去。但在容器裏放入植物,氧氣便獲得補充,於是鼠子在密閉的環境裏也能活着。
荷蘭醫生侯兹(Ingen-Housz)進一步發現植物必須暴露在光之下才能産生氧。他也留意到,植物只有綠色部分(含有葉綠素)才作出這樣的反應。至此人便開始對光合作用逐漸明白了。
但在200年後的今日,雖然作過不少發現,人依然未能充分了解光合作用怎樣進行。可是,科學的好奇心、對人類前途的關懷以及對諾貝爾獎金的憧憬,促使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努力不懈地研究以期突破這項複雜的奧秘。有些人希望模仿自然去製造食物供應人類所需。其他的人則希望開發一種取之不竭的能源。許多種不同的方法正在研究之中。
一個矛盾的現象是,人一方面對植物表示極大興趣,但同時卻不斷浪費和毁壞這種巨大資源。例如在美國,據報百分之85的農地不是用來種植穀物去餵飽飢餓的人而是用來養肥牲畜。這樣行是為了滿足大衆對紅色肉類的需求。(據一位作家指出,美國每人每年的肉食消耗量是129磅[60公斤])。雖然營養學家曾警告吃肉過多會危害健康,但趨勢依然不減。經濟學家甚至害怕肉類過多的飲食習慣一旦改變,農夫便會遭受重大的經濟打擊。
在世界的其他部分,例如巴西,森林被人砍伐快過天然所能補充的程度。在德國,空氣染污和與之俱來的酸性雨正在威脅森林的生存。
可以欣幸的是,上帝絶不會容許這顆行星變成荒涼不毛之地。上帝“創造大地並非使地荒涼。”(以賽亞書45:18)反之,約珥先知向我們提出保證:“不要懼怕……因為曠野的草發生,樹木結果。”——約珥書2:22。
目前,我們有許多理由可以為了覆蓋地球的綠色植物而感謝上帝。卑微的小草,堂皇的橡樹和美洲杉,甚至裝飾桌子的任何植物,都不是僅美化環境而已。植物供給我們衣食,潔淨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植物是我們生存所不可缺少的。
因此,要懷着體會之心仔細看看地球的美麗外衣。要感謝上帝創造了綠色的植物為我們效力。不錯,要為此而感謝造物主,“使草生長在山上”的那一位。——詩篇147:8。
[第18頁的精選語句]
在世上許多地方,森林被人砍伐快過天然所能補充的程度
[第17頁的圖片]
人將這種情形……
……轉變成這種情形
[第18頁的圖片]
陽光
光合作用在這層發生
氣孔吸入二氧化碳
氣孔排出純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