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輪椅——看我!”
《儆醒!》雜誌駐英國通訊員報導
不久之前,英國一位牧師花了一天時間坐在輪椅上作殘廢狀。他報導説多數人對他敬而遠之。“他們不願與我打招呼,”他説。“他們把目光移向别處,從我身邊經過時當我不在那裏。”
當你遇見坐在輪椅上的人時,你會自覺有點緊張嗎?侷促不安之感是否抑制了正常的友誼?抑或你以為傷殘人士喜歡離群索居?不論為了甚麽理由,許多人對這點都承認有難題存在。有甚麽補救方法?為了找出補救方法,我們且去和坐在輪椅上的湯姆談談。“方法很簡單,”他説。“别看輪椅——看我!”
因此當你遇到或探訪傷殘人士時,無須作出不安的表情或異乎尋常的談話。要泰然自若。談話的態度與對待其他朋友或熟人無異。傷殘人士不想自己的疾苦成為談話資料。他所關心的是世事的發展,與别人交換新聞和意見。坐輪椅的人很少享有這樣的機會。因此他們樂於與你共叙。在輪椅上度過27年的湯姆説,“我很感激有些人對我説他們並不想到我是殘廢的。”換言之,‘我很高興他們所看見的是我而不是看輪椅。’
英國廣播電台在不久之前播放的一齣劇集強調人們無意地加諸傷殘人士身上的傷害。論到這項難題,四肢癱瘓的菲爾率直地説:“我和妻子同去餐館時,侍應問她,‘他喜歡吃甚麽?’或者劇場服務員問她,‘他喜歡在哪裏坐?’——好像坐輪椅就不會説話似的。也許他們認為和我談話會使我緊張。但這樣的態度卻令我很難過。”論到同一的難題,湯姆説:“坐輪椅的人若有别人隨從一起出外,在路上遇到熟人時所作的談話許多時是在‘站着’的水平上,而且通常在輪椅後面進行。但坐着的人也喜歡有份談話。”這是很自然的事!
傷殘人士所賞識的幫助
由於行動艱難,坐輪椅的人時常不輕易離家出外,甚至達到非必要或令之沮喪的程度。一項很好的幫助,同時可使經常照顧病者的人舒解一下的方法便是,邀請傷殘人士與你一起參加一次有人嚮導的遊覽。
當然,這項建議預先假定你對傷殘人士的照顧是頗合乎標準的。這樣行需要深思熟慮和了解。例如,你行過路上鑲邊石時知道怎樣控制輪椅嗎?你知道突然或出其不意地推動輪椅是危險和令人受驚的嗎?旅行若是乘車,你是否曉得怎樣幫助同伴進出汽車?車上的椅子是否使同伴感到舒適?你知道哪裏有傷殘人士可用的洗手間嗎?除了僅是週遊一遍之外還有甚麽計劃?當地有甚麽引人入勝之處?手上有詳細的遊覽手册嗎?預先考慮和計劃可使你們更加感到此行不虛。
有時傷殘人士不願離家,甚或不願離開病榻。他也許灰心喪氣。倘若獲得他的照顧者同意,何不試圖温柔地説服他出外散散心呢?可是,這樣行首先要了解到他不願出外的原因。真的由於沮喪?抑或他不願信賴你?若是後者,你也不必懊惱。他對你懷有信心時自會改變態度。事實表明在多數例子上,坐輪椅的人經常出外是有益的。你提議結伴同行也許能為他消愁解悶。
傷殘人士的另一個難題是要知道甚麽時候去維護自己的獨立性和甚麽時候尋求或接受别人的幫助。我們大家都需要幫助,但沒有人喜歡失去獨立性,感到受人支配。傷殘人士對這點特别敏感。他們的獨立性十分寶貴。因此我們只需提供協助,不必強人所難。
菲爾講述在他工作的地方有一個人表現很好的態度:“上星期一位新職員所表現的態度是我認為極好的,當時我向她講解工作的程序和帶她到四處視察一下。之後她問我可否表示一點個人意見,並繼續説:“我不知道對你的輪椅要怎樣行才好。你想我們到各處觀察時我替你推動輪椅嗎?抑或你寧願我不提及這件事更好?你在需要幫助時喜歡請求幫助嗎?抑或你希望我在認為你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請告訴我。我只是想提供你願意接受的幫助。’”菲爾的評論是:“我認為這項建議特别成熟和善解人意。事實是,我不願被人在辦公室推來推去,但在前往遠處時我會歡迎别人的幫助。我喜歡試圖自己盡力而行。”
離不開輪椅的特力克也作出類似的評論:“在我自己做得到的事上,我不會向人求助。獨立是一項寶貴的資産,别人的幫助亦然,因為,除了其他的事之外,它提供令人愉快的交往。”
積極的關懷
“傷殘人士和照顧他們的人許多時很富於獨立性,”湯姆説。“他們不願煩擾别人,寧願自己辛苦也不向人求助。人們有時説,‘若有甚麽需要幫助之處,請讓我知道。’這是值得感激的,但以積極的方式提供協助會更好:‘我在星期三會有兩、三小時空閒,我會來做任何你們想我幫忙的工作。’朋友和鄰人若知道傷殘者有事要人幫忙,通常會樂於提出協助。因此在受到詢問時,我們會把需要告知别人。”這段話多麽切合實際!可是,當你提供幫助時,請留意不要説得太隨便,好像你反正無事可做似的。你的探訪是十分重要的事。
當考慮到坐輪椅的人時,不要忽視他的同伴的各項需要;所謂同伴,多數是配偶、父母或其他親屬。湯姆論到他的妻子説:“為了我的傷殘,她實際成了個囚人,因為我無分晝夜,凡事都要倚賴她。我們被迫要過的生活方式減卻了許多被别人認為正常的活動和交往。我認為同伴們在照顧傷殘人士方面的愛心與專注是配受稱讚的。”
因此下次當你遇見乘坐輪椅的人時,想想那為他推車出外、沐浴、修飾整齊和穿衣所作的努力,對他的同伴説幾句真摯鼓勵的話無疑會受到感激。倘若能够替同伴看顧傷殘者數小時,這也許會大受歡迎。
有價值的工作
在為我們帶來滿足的事中,最重要的之一無疑是有價值的工作。傷殘人士的難題之一是雇主的注意過於集中在輪椅之上。自然,雇主們關心競爭性的工作效率和額外保險的代價。可是,不顧這些困難而雇用傷殘者的人往往獲得異常認真和忠誠的服務。
以湯姆而言,他發覺基督徒的傳道工作能使他獲得滿足的感受。他説:“雖然我從1949年失業至今,但耶和華樂意在那時以來一直任用我。多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由此可見一個嚴重傷殘的人也能對别人作出很大服務。我和妻子對小組裏的許多人産生與錨相若的穩定作用。由於環境的緣故,我們常在這裏,隨時可以為人效力。”
在教育方面擔任行政工作的菲爾説:“有機會立刻復職是幫助我恢復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大部份時間均不覺得自己是坐在輪椅上。我所留意的只是當前的工作。今日有這麽多的要事可做,我實在沒有理由只是坐下來望着牆壁。”
别把我一筆勾銷
當傷殘人士説,“别看輪椅——看我”時,他不但希望人承認他是社會的一個完整分子,而且也表示,“别把我一筆勾銷。我的智力沒有衰退,對生活的興趣也沒有減少。我需要幫助,但同時希望如常地做我分内的事。”因此,要根據這項原則和他談話。藉着同時施與,他會在接受幫助時感到更加快樂。要接納他的現狀。不要提及他的前事或本可能有甚麽成就,他所要的並不是憐憫。他希望能够保持積極,盡可能成為工作者和施與者。要鼓勵他!
任何傷殘都是悲劇,與之有關的所有人都要表現勇氣和堅忍的精神才行。因此,知道這一切僅是暫時的令我們感到多大安慰!以賽亞在論到耶穌基督的王國統治全地時預言説:“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吧的舌頭必能歌唱。”(以賽亞書35:5,6)這是個多麽令人欣慰和鼓舞的前途!
現今又如何?為了在目前就能獲致滿足感,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去做我們的手所當作的事——即使坐在輪椅上。這正是湯姆、菲爾、特力克和許多其他人所懷的態度。當你遇到這樣的人時,只要看着那個人和作出親切的反應便行了,甚至不必看他的輪椅。
[第29頁的精選語句]
當考慮到坐輪椅的人時,不要忽視他的同伴的各項需要
[第30頁的精選語句]
“别把我一筆勾銷。我的智力沒有衰退,對生活的興趣也沒有減少”
[第30頁的圖片]
談話時要把傷殘人士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