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觸目皆是!
“‘宗教’和‘政治’這兩個名詞自1984年以來在世界各地的新聞報導中往往有密切關係。……聖公會主教塔圖(Desmond Tutu)在種族隔離制度的爭論上[成為]教會與國家衝突的象徵。……在一個[政治]會議上所作的頌詞中,道德多數黨的原教旨主義派領袖法爾維(Jerry Falwell)把美總統雷根和副總統布殊譽為‘上帝重建美洲的工具’。”——《1985年英國年鑑》。
“從波蘭至菲律賓,……不少主教和教士發言反對本國政府。因此教會不單是崇拜上帝的地方,同時是異議的醖釀場地。”——《格拉斯哥先驅報》,1985年1月3日。
你曾看過諸如此類的新聞報導嗎?很可能看過,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留意到在新聞報告中,宗教和政治往往有連帶關係。你認為宗教參與政治是對的嗎?
也許有人説,‘我絶口不談宗教與政治問題。’即使你有這樣的想法,但是知道宗教與政治將有甚麽遭遇以及這件事會怎樣影響到你自己的生活,無疑是一件與你有切身關係的事。此外,藉着參考聖經對這件事的意見,你會獲知上帝對於宗教參與政治以及這件事會導致甚麽後果有很清楚的指示。
世界性的參與
首先,看看這種參與廣泛到甚麽程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問題。請留意近期的若干報導。
◼ 1986年4月21日:“在菲律賓,天主教會為了幫助反對派推翻前總統馬可斯的政府而聲譽大隆。聖公會、循道會和天主教等各教會多年來曾在南非大力反對政府的種族隔離政策。天主教教士在拉丁美洲豎起‘解放神學’的旗幟,試圖大力推翻他們認為壓迫窮人的政權。”
◼ 韓國首都漢城,1986年3月9日:“羅馬天主教駐漢城樞機主教金素雲(譯音,Kim Sou Hwan)今日表示支持反對黨要求迅速修改憲法。”
◼ 1986年8月18日:‘候選人是一位受教會任命的急進派基督新教教士,他進行把他的政黨從他所蔑視的温和政策扭轉過來。在與美國總統競選運動有關的政治方面,這股極端化的急進勢力是誰呢?很諷刺地,這項描述對兩位教士同樣適用:共和黨右翼的羅伯遜(Pat Robertson)和民主黨左翼的傑克遜(Jesse Jackson)。’‘一封籌募基金的函件在論及[羅伯遜的]候選代表的成功時聲稱,“基督徒勝利了!……這是王國多大的突破!”’
◼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1986年7月3日:“教會已脱穎而出,成為新的民政政府最猛烈的批評者。……結果,政教關係再度惡化,政府官員們指責教士使鄉村地區事態趨於急進,主教們則指控政府採用‘迫害和誹謗’的手段。”
◼ 1984年9月25日:“伊朗的霍梅尼代表回教什葉派原教旨主義的勢力,聲稱伊斯蘭教應該支配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策略。”
◼ 1985年4月7日:“據《星期日電訊報》獨家主辦的民意調查透露,聖公會大多數成員認為英國教會應該不參與政治。”
◼ 1986年10月4日:“墨西哥的羅馬天主教會正大張旗鼓,支持與該國執政[黨]敵對的勢力。教會在7月以最明目張膽的方式干預政治。……主教們建議取消星期日的彌撒以抗議選舉舞弊;但教皇出面調停。”
◼ 美都華盛頓,1986年7月6日:“基督教福音會的領袖們正把他們的金錢、屬靈信念和盈千累萬的成員投入世俗活動範圍的鬥爭中——在美國政治上擔任影響力日增的角色。”
何以有此情形?
不錯,宗教參與政治乃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究竟甚麽促使宗教領袖們混入政治之中?上帝對這種參與有表示可否嗎?這一切會導致甚麽結果以及對你有甚麽影響?
[第3頁的附欄]
“干預政治是基督教福音書所默許的,耶穌會領袖科雲巴治(Peter Kolvenbach)如此説,……該會在以往曾因過度干預政治而受梵蒂岡指責。”——《多倫多明星日報》,1986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