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8 3/15 24-26頁
  • 和兄弟姊妹相處何以這麽困難?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和兄弟姊妹相處何以這麽困難?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太過接近令人不安
  • ‘媽媽最疼你!’
  • 克服嫉妒
  • 和兄弟姐妹相處何以這麼困難?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活在哥哥姐姐影子下的我,該怎麼辦?
    警醒!2003年
  • 怎樣跟兄弟姊妹好好地相處呢?
    警醒!2010年
  • 我該怎樣跟兄弟姊妹相處?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册)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8年
《守》88 3/15 24-26頁

青年人問……

和兄弟姊妹相處何以這麽困難?

兄弟鬩牆——這件事有如該隱和亞伯一般古老,在青年人當中有如傷風一般普通。其實你並非真的憎惡自己的兄弟姊妹。你甚至可能不得不承認對他們有點同胞的親切感情,正如以下幾位青年所説的一般:

“有時我和兄弟姊妹們發生爭執,我説恨透了他們,但這並不是真心話。我們其實是彼此相愛的。”

“我認為我很愛自己的兄弟,雖然在表面上沒有表示出來。”

“雖然現在感覺不到,但在我内心深處,我認為自己是愛兄弟的。這的確是實情。”

可是,在這種倫常關係的表面之下顯然隱藏着敵意。結果可能變成怎樣?一位15歲的女孩承認説:“我和兄弟姊妹曾經多次動手打鬥——通常並不是為了甚麽大事!打鬥使家中各人感到煩惱,我們也不快樂。”有些兄弟姊妹甚至公開地彼此仇視。(一個十餘歲的女孩把兄弟姊妹的照片浸在一桶滾熱的焦油裏。)

何以兄弟姊妹時常有不和的情況存在?

家庭問題專家施懷實(Claudia Schweitzer)在《十七歲》雜誌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一個基本原因,解釋何以兄弟姊妹之間時常發生爭執,説:“每個家庭都有若干資源,有屬於感情的,也有屬於物質的。”文章繼續指出:“同胞之間的爭執通常是為了爭奪這些資源的緣故,從父母的愛至金錢和衣服不等。”

不錯,有兄弟或姊妹通常意味到要彼此分享。例如,18歲的卡美爾要和她的5位兄弟姊妹分用三間睡房。卡美爾説:“有時我想一個人獨處,我希望把兄弟姊妹關在房外,但他們卻賴在房裏。”當然,甚至耶穌基督有時也需要獨自休憩一下。(馬可福音6:31)因此,若有兄弟或姊妹未經敲門便闖進來,或者你無法獨享房間,你就可能感到氣惱了。

青少年若必須在後繼家庭中與陌生人同住,難題就特别棘手。一位少女訴苦説:“對於是否喜歡有兩位後繼姊妹和一位後繼兄弟遷入來我家的問題,沒有人徵詢我和兄弟的意見。他們有一天忽然遷來居住,好像甚麽東西都是屬於他們的一般……我巴不得他們遷回原來居住的地方去。”

此外還有分擔家庭種種責任和權利的問題。較大的孩子也許因為父母期望他們分擔大部分家務而感到憤憤不平。年幼的則也許因為受年長的指揮或嫉妒年長者獲得較大權利而感覺不悦。倫敦一位十餘歲的少女嘆息説:“我姊姊上駕駛課,而我卻不能上。我感覺氣惱,於是處處與她為難。”

怎樣才能中斷這種氣惱的循環呢?要以力圖克服任何自私的傾向為開始。這意味到“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别人的益處。”(哥林多前書10:24)與其為個人“權利”而爭執,不如“樂於與人分享”。(提摩太前書6:18,《新世》)這樣行也許十分困難。不過有一位研究家提醒我們説:“擁有兄弟姊妹(包括後繼的兄弟姊妹!)的有利之點多過不利之點。有兄弟姊妹的環境能使孩子學懂怎樣與别的小孩相處。他學會互讓的教訓,把自己所有的與人分享。”

太過接近令人不安

17歲的黛安與四位兄弟和三位姊妹一起長大。她説:“你若天天都彼此相見,日復一日。……你若天天看見同一個人做着同一令你心煩的事——你就吃不消了。”有時我們自己的弱點更造成火上加油的情勢。年輕的安德烈論及他自己説:“在家裏的行為將人的真面目顯露出來。你在外面與人相處有時可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態度。但在家庭素常習慣的環境裏,你的所作所為就把自己的真面目顯示出來了。”很不幸的是,‘顯露出自己的真面目’時常意味到把禮貌、仁慈和機巧都抛諸腦後。

《美國青少年的私生活》一書進一步評論説:“跟一些與我們性格相近,知道我們的弱點和氣量的人相處往往特别困難。”當然,你若和兄弟或姊妹共有一些美好的品德,你也許受其吸引而與之接近。但具有相同的劣根性又如何?箴言27:19説:“水中照臉,彼此相符;人與人,心也相對。”我們若看到自己的劣根性在兄弟姊妹身上反映出來,就時常會對這樣的提醒感覺不悦而加以敵視。

保持和睦的方法何在?要跟從聖經的教訓,“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2)與其誇大兄弟姊妹的過錯和缺點,不如表現基督徒的愛心,因為愛可以“遮掩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8)不要把家中成員看作理所當然而對之不仁或惡待,反之,要棄絶“惱恨、忿怒、惡毒、毁謗”,而且“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着和氣。”——歌羅西書3:8;4:6。

‘媽媽最疼你!’

很可能兄弟鬩牆的最大原因是為了爭奪父母的感情。心理學教授索爾克(Lee Salk)承認説:“父母無法對兒女作完全一視同仁的疼愛,因為兒女們是不同的人,而且無可避免地兒女會在我們[父母]身上引起不同的反應。”

在聖經時代已有事例證明這話的真確。族長雅各(以色列)“愛約瑟過於愛他的衆子。”後來雅各“給約瑟作了一件彩衣,”(顯然這種衣服是顯貴人物所穿的),約瑟的兄弟對這件事非常憤怒。(創世記37:3)他們的妒恨後來爆發成仇殺的程度。你的父母若對你的一個兄弟或姊妹特别寵愛,你也許會感到類似的不悦。但有些人卻將不悦的感覺向兄弟姊妹發洩出來!

克服嫉妒

兄弟姊妹間的嫉妒時常是“人從小時心裏懷着惡念”所導致的結果。(創世記8:21)“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馬太福音15:19)一位名叫琳恩的少女憶述她曾經十分嫉妒妹妹,以致有一次妹妹跌斷了手臂,琳恩竟指控她是蓄意這樣行的!表面的理由是甚麽?藉此避免幫助琳恩摺疊被單。顯然,琳恩的敵意是由心中的錯誤想法而非實際環境所促成的。

嫉妒父母寵愛另一位兄弟姊妹也可能同樣是由錯誤的想法所促成的。“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言14:30)憤恨時常根本沒有甚麽真正的理由。在雅各的事例上,要記得約瑟是他已故的愛妻拉結所生的兒子。雅各自然對這個兒子感到特别親密!但雅各雖愛約瑟,卻顯然沒有忽略其他的兒子,因為他對他們的福利表示真正的關懷。(創世記37:13,14)你的父母也許與你的一位兄弟姊妹特别親密,可能是由於興趣相近的緣故。這並不是説他們不愛你。你若為此而感到憤恨或嫉妒,要意識到這只是由於你被自己那不完美的心所勝而已。要努力克服這種感覺。

家有兄弟姊妹未必意味到要兄弟鬩牆——尤其是你若真正努力實踐聖經原則的話。a誠然,兄弟姊妹之間會有許多難題。但是‘有利之點卻多過不利之點。’

[腳注]

a 這點將在以後一篇文章中更詳細加以討論。

[第25頁的圖片]

與兄弟或姊妹共用房間可能造成真正的磨擦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