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我可以怎樣應付父母的批評?
“許多父母相信,要幫助兒女進步,最好的方法是:兒女一有錯誤,便加以訓斥。”克萊頓·巴爾博在他所著的《怎樣教育父母》一書中寫道。
無疑,你若年紀還輕,你給父母糾正的次數就很可能多到像家常便飯一樣。雖然父母的訓斥有時令你生氣,但也未必總是不好的。a我們任何人都不時需要受到糾正;建設性的批評可以是健康、有益的。
在另一方面,有時父母可能蠻不講理,嘮嘮叨叨,令兒女不禁感到絶望。(歌羅西書3:21)或者他們大發脾氣,為了兒女的微小過失而嚴詞斥責。可是,不論别人用甚麽方式提出批評,我們都可以自其得益。畢竟,父母很可能以你的最大福利為念。正如聖經在很久以前指出,“愛你的人加的創傷是出於忠誠。”(箴言27:6,《新譯》)當然,由於父母跟你的關係十分親密,他們的挑剔可能令你很難受。但你若學會以明智的方式回應批評,你的創傷便會減至最小,得益卻會最大。
錯誤的方式
請想想年輕的斯特凡妮的遭遇:“媽媽一放工回來,”斯特凡妮説,“便開始嘮嘮叨叨,説我沒有清潔房子或還未清除垃圾。她對我説,‘你在家裏做甚麽都不對勁,出外玩耍就十分有勁。’我答道,‘説到發牢騷,你就最有勁。’她向我尖聲大叫。我走入房間,關上門好隔住她的叫聲。她憤怒若狂,嚷着要給我瞧瞧顔色。”——《父母把我迫瘋了》,喬伊斯·韋德拉博士著。
聽來耳熟能詳嗎?若然,你便會知道給人罵‘你做甚麽都做不好’是多麽難受。不過,斯特凡妮頂撞母親有甚麽好處呢?嘀咕、吵鬧和反叛可能只會惹父母生氣,使他們的反應更加激烈。即使發泄憤懣可以帶來些少滿足感,但跟必然招致的懲罰比較,就實在不值得了。不但如此,年輕的基督徒若對父母説話不敬,就會在靈性上遭受損害,並且有觸怒上帝之虞。——箴言30:17;以弗所書6:1,2。
斯特凡妮的母親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許並不是最好的。但她對斯特凡妮所作的指責是否可能不無理由呢?因此,斯特凡妮不願接受批評,就不但為自己招惹麻煩,同時也錯過了獲得所需糾正的機會。
留心聆聽,大有好處
聖經提出以下的忠告:“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箴言19:20)不錯,要抑壓自己的衝動,不要為自己辯護,也不要嘀咕不悦或反唇相譏;相反,要將注意集中在對方所説的話之上。《青少年》雜誌説:“要用頭腦而非感情來聽别人的批評。”
這樣做可以幫助你避免將父母的話誇大。父母真的説你一無是處或一事無成嗎?抑或只是説你工作馬虎,將車房漆得不像樣,或清潔爐頭不够乾淨?如果只是後者,又何必反應過激呢?“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傳道書7:20)再者,即使你做不好某件工作,這絶不意味到你一生都會一事無成。因此,要提醒自己你還有其他的優點和長處。
在壓力下保持冷靜
一位父親承認,“每逢我的兒子幹了些傻事,我便會罵他是傻瓜。”如果你的父母也以類似的方式罵你,你會怎麽辦呢?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有知識的約束自己的言語;聰明人心平氣和。”——箴言17:27,《新譯》。
别人的話也許看來毫無道理,但不要記在心上;這只會令你更生氣而已。相反,要將思想集中在你需要改善的事上。要記住,父母是愛你的,他們很可能並不懷有甚麽惡意。(上述的父親承認:“我不應該總是説兒子是傻瓜,否則他很快便會相信自己真的是傻瓜了。”)父母若看來十分疲倦或緊張,就不要貿然認為他們蓄意跟你過不去。“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言19:11。b
雖然反唇相譏並不適當,但你也許能够設法消減對方的怒氣。例如,你可以試將父母的話稍為更改一下,將焦點集中在難題之上。假若父親不滿意你給汽車上蠟的方式而罵你是傻瓜,你可以試試這樣回答:“我上蠟上得不好,所以你不高興。”或者你只是同意對方的批評便行了。(“爸爸,你説得不錯。我應該做得好一點才對。”)或者你可以試問父親有甚麽方法改善。箴言15:1説:“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你記得士師基甸嗎?聖經叙述他如何帶領以色列人迎戰米甸人,結果大獲全勝。隨後基甸派遣使者到勢力強大的以法蓮支派那裏,請求他們阻截米甸人。以法蓮人允其所請,結果擒獲了米甸人的兩個首領。可是,心高氣傲的以法蓮人卻“與基甸大大地爭吵”!他們因為基甸沒有在較早時邀請他們參與戰事因而大感不悦。——士師記8:1。
以法蓮人的指責顯然是全無理由的。基甸若是性格衝動,他便很可能會直斥其非,以致觸發一場内戰。然而,他答道:“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強過亞比以謝所摘的葡萄嗎?”(士師記8:2)基甸的話表明,既然以法蓮人擒拿了米甸人的首領,他們的功績無疑比基甸本人更大。基甸那温厚謙和的回答抵消了别人的無理批評,結果得以保持和平。
我們可以學得甚麽教訓呢?不要對父母的批評反應過激。要保持冷靜,這樣你便不致為所説的話或所做的事後悔。——可參閲傳道書10:4。
採取行動
不過,僅是説話温良還未足够。要採取行動!要記得,‘從上面來的智慧是敏於服從的。’(雅各書3:17,《新世》)要着手清潔房間、給汽車上蠟、修剪自己的頭髮、更換你的衣服款式;無論你父母要你作出甚麽調整,都盡力去做。這便是制止你父母繼續挑錯的最好方法。
在另一方面,你也許真的無法同意父母的批評。畢竟,甚至最佳的父母也會犯錯。但與其大吵大鬧,倒不如等候‘適當的時機’跟父母談談。(箴言15:23)箴言13:10説:“聽勸言的,卻有智慧。”要以冷靜、成熟的方式將你的不滿説出來,並且提出明確、具體的理由去解釋何以你不同意他們的批評。也許你可以説服父母以你的觀點去看事情。若不然,也許你就只好順服他們作父母的權威了。——箴言6:20。
然而,長遠來説,順服父母的管教是對你有益的。耶穌雖是個完美的人,卻“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希伯來書5:8)照樣,你也可以學到很多寶貴教訓。現在你已要應付老師的批評,將來則可能要面對雇主的指正。因此,要現在就學會接受批評。
有一天,你甚至可能會認同父母的觀點。一個名叫詹姆斯的年輕男子論及自己的父母説:“在有關學校、會衆和家務的事上,他們對我相當嚴厲。有時我甚至停下來稍作休息也不行!但是我年紀較大之後,就開始明白到,若要將事情做得好,勤奮是必需的。”這豈不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教訓嗎?你若學會接受批評,就可以學到許多同樣有價值的教訓。
[腳注]
a 可參閲《儆醒!》(英文)1992年11月22日刊“Why Is Nothing I Do Ever Good Enough?”一文。
b 我們在這裏所談及的並不是那些顯然患上精神病、染上酒癮或毒癮的父母在口頭或身體上所施的虐待。這類父母也許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
[第21頁的圖片]
吵鬧、嘀咕或為自己辯護,通常只會惹父母生氣,使他們的反應更激烈
[第21頁的圖片]
你可以請父母具體地説明你怎樣才能有所改善,這樣你便會發覺批評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