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碌工作——何時才是好事?
在東南亞各地,許多年輕女傭暫時放下廚房的工作,坐在電視機前,全神貫注地觀看一套日本製作的連續劇。這套連續劇描述一個家道寒微的女子,在經歷多年的艱苦奮鬥後,終於能够獲致成功。這些女孩子看得熱淚盈眶,因為她們覺得自己的身世與劇中的女主角頗相似。劇中的情節看來給她們所需的鼓勵,使她們有力量面對另一天的勞碌工作。
不錯,人若一天復一天地辛苦勞碌,甚至達到危害自己健康和生命的地步,他們必然有充分的理由才會這樣做。那末,他們營營役役究竟為了甚麽理由呢?像亞洲區的女傭一樣,推使許多人勞碌工作的一個常見理由無疑是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這對他們成為一股強大的推動力。可是,物質上的酬報顯然並非惟一的理由。
“經濟報酬的確對人有激勵作用,但卻不是主要的動機。”論到日本人的工作道德觀,斯蒂芬·D·科恩這樣寫道。那末,究竟甚麽推使日本人工作得如此勤奮呢?“公司的業績比同行的敵手優勝乃是極度自豪和滿足的來源。勤懇工作所帶來的這項成果,本身便是莫大的報酬了,”科恩解釋。在另一方面,對公司的忠誠也是推使雇員勤懇工作的一個理由;工作本身變成了他們用來顯明自己的價值的惟一途徑。此外,渴望晋升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盼望有一天得以飛黃騰達繼續是促使人勤懇工作的強大動機。
值得為此犧牲健康嗎?
可是,這一切是人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置於險地的正當理由嗎?論到為物質財富而勞碌的人,聖經指出,“[他的]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最後這人也許納罕:“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為誰呢?”(傳道書4:8)那些營營役役、力求致富的人看來根本不曉得應當在何時停下來以及在哪裏停下來。他們陷入一個無法自拔的惡性循環裏,只曉得工作、工作、更辛勤工作。聖經率直地警告説:“不要勞碌求富。”——箴言23:4。
人對公司的忠誠又如何?雖然這可以有點好處,但我們必須考慮到工作過勞可能産生的影響。“倘若有人工作得精疲力竭,”一間美國公司的總經理説:“我就寧願他不在我手下工作了。”一位“公司戰士”未滿40歲便因工作過勞去世,他的妻子後來致信報館説:“他們説,‘失去這樣一個人才實在是公司的莫大損失。’我們究竟可以從這樣的聲稱獲得甚麽安慰呢?那些公司烈士一旦殉職,他們就只被當作‘用後即棄的貨物’一樣。”
人即使不致工作得精疲力竭或死於工作過勞,他到退休時又如何呢?“他們雖然曾為公司拼命工作,”日本廣播員山根基世説,“他們現在卻看出,公司已不再需要他們了,他們已對公司毫無用處了。”在缺乏人性的公司看來,勤懇工作的雇員只是公司的運作大輪上的小嵌齒而已;小嵌齒一旦損壞,就會被更換了。難怪許多日本人正開始對雇用自己的公司失去信心!他們開始意識到,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只是一廂情願的痴心而已。
那末,公司裏的晋升機會又如何?那些已爬到中級管理階層的人不久便看出,並非人人都可以躋身於最高階層的。於是他們便怎樣呢?既然晋升無望,他們就開始另找出路了。他們對公司的忠誠亦隨之而逝!
對勞碌工作懷有平衡觀點
人若僅為了貪財、忠於公司或出於競爭精神而勞碌工作,到頭來只會為自己帶來挫折和失望而已。可是聖經並沒有抹殺勤懇工作的價值。“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傳道書3:13)聖經讚許人享受自己勞碌得來的成果。對於勞碌工作,究竟甚麽才是適當的觀點,這節經文給我們一項提示。
日本的衛生福利部(厚生省)最近建議,工人應當“下班之後便抛開工作,(並且)與家人共進晚膳”。有些商界領袖顯然賞識這項勸告所含的智慧。例如,一間業務蒸蒸日上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董事長宣布説:“我希望所有員工都把好好照顧家人置於一切之先。畢竟,他們在公司裏工作只是為求達到這個目的而使用的方法而已。”
不錯,良好的家庭關係無疑是個值得努力追求的目標。若果工作使温暖的家庭氣氛受到破壞,或使你的健康受到損害,你的辛勞工作就對你沒有好處了。
但在另一方面,在受資歷制度所支配的日本社會裏,有些人養成了這種態度:“不缺席,不遲到,也不拼命工作。”他們假裝勤懇,在工作地方逗留到很晚,但其實只是等待主管回家而已。健二便懷有這種心態。他是廣島一間室内設計公司的推銷員。他在工作上懶懶散散,並且常在工作時間到咖啡室或彈球中心流連。
這種態度能够為人帶來快樂嗎?聖經的一句箴言説:“懶怠的人必致作苦工”。在今日,人也許不會由於懶惰而實際被迫做苦工。可是,對他們來説,工作卻可能變得十分單調乏味,彷彿在精神上作苦工一般。但在另一方面,同一句箴言指出勤懇的裨益:“殷勤人的手必管轄人。”(箴言12:24,《呂譯》)即使你並非掌管一個國家或一間公司,至少你會贏得家人的尊重,並且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你也能够贏得雇主的信任,以及享有清白的良心。
健二後來也看出勤懇工作的價值。他決定研讀聖經,結果,他的生活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藉着在工作地方實行忠實的原則,”他説,“我開始在工作上表現認真盡責的態度,不論上司在不在場都一樣盡力工作。結果我贏得了上司的信任。”
勞碌工作是好事的時候
事實上,工作若要有意義,就必須能够對别人有所造益。‘使人稱心滿意的工作,’一位商業作家指出,‘就是能够為許多人的生活帶來方便、舒適或樂趣的工作。’這樣的工作使作工的人深感滿足。情形正如耶穌基督所説一般:“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為了造益别人而工作誠然可嘉,但若要在工作和生活上尋得真正的滿足,人還需要考慮到另一個重要因素。所羅門王在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之後作出這個偉大的結論:“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道書12:13。
顯然,無論我們從事甚麽工作,都必須考慮到上帝的旨意。我們的工作是與他的旨意一致嗎?還是與他的旨意背道而馳?我們正盡力取悦上帝嗎?抑或只關心取悦自己?我們若忽略了遵行上帝的旨意,就變成與物質主義者或享樂主義者無異了;到頭來我們只會感到孤獨、空虛和絶望。
因此要記住事奉耶和華上帝——致力於一些取悦創造主的工作——永不會使我們感到枉費了一生。耶和華本身是一位勤懇的工作者,他邀請我們與他一起工作,成為他的“同工”。(哥林多前書3:9;約翰福音5:17)但這樣的勞力真的會為人帶來真正的快樂嗎?
有一次,一間印刷公司的總經理參觀守望台社在日本的印刷廠,目的是要參考一下工廠的設備。但引起他注意的並非僅是機器而已。他看見那裏有許多年輕人正愉快地工作。他獲悉所有人都是義務工作的,而且還有無數年輕人熱切申請加入他們的行列;這令他大感驚訝。何以他感到驚訝呢?“在我們的公司裏,”他解釋説,“如果我們聘請十個人,一年之後有四個人仍然留下來,我們就認為不錯了。這些年輕工人的確是你們守望台社的一項寶貴資産!”
究竟甚麽因素使這些年輕人成為這麽勤懇、快樂的工人呢?他們既是義務工作的,顯然他們並非為了金錢而工作。那末,究竟甚麽推使他們這麽努力工作呢?推動力便是,由於他們對創造主耶和華深懷感激而獻了身事奉他,並且也對鄰人懷有真摯的愛。他們的態度表明,他們並非僅是“想討人的喜歡,而是作為基督的奴僕,要從心裏來遵行上帝的旨意”。——以弗所書6:6,《現譯》。
其實這一切僅是未來的一項預觀而已。那些在現今便勤懇事奉耶和華的人可以期待不久便看見上帝在地上恢復樂園,屆時全球都會充滿有意義的工作。上帝的古代先知以賽亞預言到屆時的生活説:“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他們建造的,别人不得住;他們栽種的,别人不得吃;……我選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以賽亞書65:21,22。
屆時工作會是多大的樂事!藉着探知上帝對你的旨意是甚麽,然後切實遵行,你就能够成為蒙耶和華祝福的人,從而‘在你的一切勞碌中享福’。——傳道書3:13。
[第9頁的附欄]
對工作懷有平衡觀點挽救了一段婚姻
安夫住在日本的北海道。直到幾年之前,對他來説,工作乃是惟一的消遣。他的職位屬於中級管理階層,他最關心的事便是增加公司的業績。他每天工作至晚上11時,並且從不放假。後來,他回憶説:“我意識到無論我在工作上多麽盡心竭力,我也沒有從工作尋得任何喜樂。”安夫的健康開始衰退。他與妻子商量後,看出有些東西比工作更重要——他的家庭。於是他毅然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與妻子一起研讀聖經。現在,他是個備受家人敬愛的家主,並且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第9頁的圖片]
你的工作不應當危害到你與家人的關係
[第10頁的圖片]
在不久的將來,人人都會致力於使地球成為樂園,並且深以這件工作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