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玩具——給兒童灌輸甚麽意識?
兒童愛玩耍是天生的。據《為兒童挑選玩具》一書所載,健康的兒童“自然會開創自己的小天地,幻想自己的探險歷程”。就是古代的兒童也沒有例外。在那個時代,一般兒童都在‘城中街上玩耍’。(撒迦利亞書8:5)他們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往往自創遊戲作樂。——可參閲馬太福音11:16,17。
因此,玩耍被稱為孩子的工作無疑是恰當的;若是這樣,那麽,玩具就可説是孩子的工具了。《父母》雜誌説:“玩耍是兒童學習人情世故的方式。……孩子玩玩具的時候,周圍事物的體積就像他們一樣細小,他們彷彿活在一個自己能够應付自如的世界裏。玩耍能够鍛鍊肌肉活動的協調,促進適應群體生活的能力,測試現實與幻想的距離,並且幫助兒童學會與别人溝通,輪流做事,以及分享東西。玩耍不但啟發兒童的想像力,而且也訓練他們掌握解決難題的技巧。”
玩具對聖經時代的兒童也相當重要。在以色列進行的發掘發現了一個細小的兒童玩具庫,内有諸如撥浪鼓、哨子、小型盛器和戰車等玩具。《世界書籍百科全書》指出:“在古代非洲,兒童以球、玩具動物和可供拉行的玩具嬉戲作樂。在古代希臘和羅馬,兒童喜愛的玩具有船隻、手推車、大木環和陀螺。在中世紀的歐洲,受歡迎的玩具包括黏土彈子、撥浪鼓和木偶。”
今日,激發興趣、富教育意義的玩具仍然發揮重要的效用。可是,質量有問題的玩具充斥市場,情況實在令人擔憂。《時代》雜誌在1992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説:“假如你想選購一些有益身心的玩具,就切勿對今年的新産品抱有期望。為求嘩衆取寵,差不多所有主要的製造商都着重生産一些令人作嘔的玩具。”其中一種玩具是個塑膠頭蓋骨,體積跟實物無異,兒童可以把它裝飾得“盡可能叫人感到恐怖、反感”。此外,供出售的玩具也包括一些模仿身體機能的模型,例如嘔吐的樣子。父母和兒童都同樣面對強大壓力要去購買這類型的玩具。
向兒童推銷
《兒科評論》雜誌指出,古代的“漢穆拉比法典禁止人向兒童兜售任何物品,違例者可判死罪”。但時至今日,玩具製造商和廣告客户都以天真無邪的兒童作為宣傳對象,向他們大肆推銷昂貴産品,他們這樣做一點都不感到慚愧。玩具發展商試圖利用先進的研究技術去洞悉兒童的想法。他們不斷在産品上加插新花款,使上一年的款式顯得過時落伍,時下流行的款式就變成不可或缺。
此外,玩具業也充分利用電視的影響力。在美國,玩具廣告幾乎充斥着所有兒童電視節目。通過高度攝影技巧、特技效果,以及動聽的音樂,廣告能够使單調乏味的玩具顯得富有魅力,兼且充滿刺激。雖然,大部分成年人都能識破這種巧妙手段,但“孩童卻以為廣告所説的句句都是實話”。——《兒科評論》雜誌。
專為兒童而設的電視節目,有許多其實是替玩具做廣告宣傳。據《流行兒科難題》這份刊物所載,這類節目的目的“在於推銷玩具,而非教育兒童或充實他們的生活”。就以“變形忍者龜”為例,這部卡通片已衍生了“超過70種産品、一種穀類早餐食品及一部電影”。
《兒科評論》雜誌指出,“不少研究報告表明,兒童看了廣告之後,就不斷纏着父母,要他們購買廣告推銷的産品。”一間跨國玩具公司的創辦人説:“你只要看見孩子用力拉父母外衣時的樣子,就可以察出他們的心聲:‘假如你不買這樣玩具,我就會傷心得要死。’”難怪僅在加拿大一地,購買玩具給兒女、孫兒女和朋友的消費每年多達12億加幣。
戰爭遊戲
描繪戰爭的電視遊戲是其中一類最受歡迎的玩具商品。倡導這種玩意的人聲稱,這類遊戲幫助兒童掌握解決難題的技巧,使眼睛與手指的活動互相協調,鍛鍊肌肉運動技能,以及激發求知慾。《多倫多星報》一篇文章指出,“電子遊戲如果以正當的方式操作是無害的,甚至能够發揮教育作用。”這份報章卻承認,‘但這種遊戲往往使兒童離群獨處,甚至變得好像着了魔似的。’
請考慮一個給電視戰爭遊戲迷住的男孩。他的母親説:“他的表現簡直叫人難以置信——他一定要將所有敵人趕盡殺絶才肯離開電視屏幕。”這個孩子有多大?只有兩歲大!他每天按鈕操作電視遊戲達四五小時之久,結果細小的拇指起了水泡。可是,他的母親對此似乎沒有多大感覺。“我惟一的憂慮是,他凡事都要這樣迅速快捷,”她一邊説,一邊捻着兩隻指頭發出劈啪的聲音。遊戲的“節奏非常明快……現實生活的步調卻不是這麽急速的”。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有些反對電視遊戲的人認為,這些遊戲“不但阻礙兒童學會以想像力、閲讀或其他傳統消遣自娛,而且也誘使他們荒廢學業”。有些兒童教育家甚至指出,‘電視遊戲是一種吸引力甚大的禍害,能够助長兒童熱中於暴力,使他們變得孤僻。’
1991年,波斯灣爆發戰爭,電視新聞報導播映了不少轟炸場面,軍事武器玩具模型的需求因而激增。艾布拉姆斯坦克、飛毛腿導彈和欣德戰鬥直升機等玩具模型的銷路高踞榜首。專家們擔心這些玩具可能助長兒童的侵略行為,甚至使他們對暴力變得麻木。無論如何,這種遊戲與聖經在以賽亞書2:4所提倡的精神背道而馳,這節經文預言上帝的子民“不再學習戰爭”。——《新譯》。
酷似實物的玩具,例如威力強勁的超級噴水手槍,在一些場合確曾觸發真正的暴行。在北美洲一個城市裏,威力強勁的塑膠噴水手槍引起了衝突,這場衝突後來更爆發為真正的槍戰,結果一名15歲少年喪生。在另一宗獨立的事件中,兩個年輕人向一名槍手發射噴水槍,把他淋得全身濕透;槍手勃然大怒,開槍擊傷了這兩個年輕人。噴水槍戰表面看來沒有甚麽害處,卻觸發了許多其他暴行。
你所傳達的信息
很少盡責的父母會真正贊成暴力。儘管這樣,仿製軍事武器模型的玩具業依然欣欣向榮。有時父母寧可放棄自己的信念,也不願惹怒孩子。可是,他們這樣做可能對兒童造成嚴重的損害。加拿大心理健康研究人員蘇珊·戈爾德貝格認為:“每逢我們送玩具給兒女,就彷彿向他們表明,父母認同玩具背後所傳達的意識。”誠然,兒童有時表現若干程度的侵略行為是正常的。一位心理學家反駁説:“即使你不買玩具槍,兒童也會設法自製,甚至用手指裝出槍的模樣來。”也許他們會這樣做。但是,父母應該向兒童提供模仿武器的玩具,藉此助長他們的侵略行為嗎?
無疑,很少兒童會由於玩玩具槍而畢生陷於罪惡的淵藪中。但是,如果你送這樣的玩具給兒女,你正向他們傳達甚麽信息呢?你想兒女相信發泄暴力是樂趣,殺人和打仗是刺激嗎?你有沒有教導他們尊重上帝的標準?他的話語説:“[上帝]的心恨惡喜愛強暴的人。”——詩篇11:5,《新譯》。
蘇珊·戈爾德貝格進一步指出,‘在父母默許之下,兒童越花時間玩暴力遊戲,就越傾向於用暴力解決難題。’聖經在加拉太書6:7指出:“人種的是甚麽,收的也是甚麽。”暴力遊戲有可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品格特徵嗎?
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必須承認孩子各有不同。雖然有些兒童會沉溺於電子遊戲,其他兒童卻不會。至於兒童會否由於玩電視槍戰遊戲,便在現實生活上事事都訴諸暴力,這仍有爭辯餘地。因此,父母必須為兒女設想,挑選玩具時要格外小心謹慎。
[第6頁的圖片]
玩耍能够幫助兒童學會與别人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