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英國教堂失竊
倫敦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教堂再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了。”英國教堂的燭台、主教座椅、銅製讀經台、中世紀酒壺,以及古洗禮盆紛紛被人偷去,然後給轉售作花園裝飾品之用。這種非法貿易是國際性的,其中涉及的贓物都是按買家的需求而盜取的。一塊失竊的彩色玻璃便在東京一家餐館尋回。教會每年的損失合共接近700萬美元。現在教堂紛紛安裝精密的監視器,並且雇用保安人員,以看守教會的物業。
加拿大的墮胎數字上升
1993年,加拿大的墮胎數字高達10萬4403宗,這是個破紀錄的數字,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2.3。據《多倫多星報》報導,“這相當於每100個新生嬰兒,便有26.9個胎兒遭打掉。”墮胎數字何以上升了呢?有人認為,國内私營的墮胎診所大量增加是箇中原因。可是,加拿大家庭計劃協會的職員指出,“墮胎的首要原因”是經濟壓力。生命聯盟——一個反墮胎團體——的行政主任安娜·德西里認為,“人由於很容易與墮胎中心取得接觸,墮胎便成了一種節育的方法,但費用卻由納税人支付。”
患上愛滋病的嬰兒
加拉加斯的《宇宙報》報導,在委内瑞拉,患上愛滋病的嬰兒數目劇升,情況令人震驚。一位專家指出,“以往報稱患上愛滋病的兒童每年只有兩至六名,但現在這樣的兒童每週便有兩至六個。”受愛滋病毒感染的婦女每天都有增加,她們把病毒傳給了自己的嬰兒。上述報導總結,“不要忘記,衛生部的統計數字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婦女暴力問題日益嚴重
渥太華大學的犯罪學家湯姆·加博爾聲稱,“婦女涉及暴力事件的情況比以往更為嚴重。”據《環球郵報》報導,“涉及暴行的女性正越來越多,她們主動犯案,而不是只擔任一個被動的角色。女性的‘犯罪本領’絶不比男性遜色。”1983年,婦女涉及暴力罪行的案件有6370宗,但到了1993年,這個數字卻升至1萬4706宗之多。可是,大部分暴力事件仍然是由男性所犯。據上述郵報指出,“1993年,在涉及暴力罪行的人當中,百分之88.6的成年人,以及百分之76.3的青年人都是男性。”
教士與婚姻
澳洲的《悉尼先驅晨報》報導,有越來越多具影響力的天主教徒認為,“倘若教會肯終止教士的獨身願,教士流失的情況也許可以受到控制。”他們認為,年輕男子加入教士行列的主要障礙是獨身願。上述報章發表了一些富於啟迪的數字,從而把教士短缺的嚴重程度反映出來。從1955至1965年,新南威爾士州首要的教士訓練中心每年平均有多至60名新學員。但在1988至1994年期間,每年的新學員只有九名而已。悉尼一所教士訓練學院的副主任認為,容許教士結婚也許是“應急的解決方法”,但鑑於澳洲的教士短缺程度非常嚴重,因此,以長遠來説,廢除獨身願也非長遠的解決辦法。
“富於耐性的殺手”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聯合國正着手籌措7500萬美元,以便清除遍布於64個國家的地雷,這些地雷的數目估計有1億1000萬個之多。人若製造一個大小跟一包香煙相若的殺傷地雷,費用只需3美元左右。然而,若要找出並清除這樣的一個地雷,費用則要300至1000美元。此外,拆除地雷還有另一個障礙。聯合國一位發言人説:“除了一億個固有的地雷之外,每年還有200萬個新地雷給人埋下。”柬埔寨一位將軍曾把地雷描述為“從不失手而富於耐性的殺手”。專家相信,聯合國也許需要花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清除世上所有的地雷。
跳橋自盡
三藩市著名的金門橋自1937年啟用以來,逾一千人曾在那裏跳橋自盡。自殺學家理查德·塞登説,“在金門橋自殺的人認為,在那裏死去倍覺有浪漫的魅力。金門橋景色如畫,那裏富於獨特的情調。”跳橋的人無一生還,因此他們也無從告知别人自己跳橋的經驗。這也不足為奇,因為他們以120公里的時速墮進水裏,結果五臟俱裂。一項研究顯示,在500名被説服打消跳橋念頭的自殺者當中,最終有少於百分之5的人還是選擇跳橋而死。
交通意外造成的死亡
阿根廷的《號角報》報導,現時阿根廷每天因交通意外造成的死亡為全球之冠,平均每10萬名居民便有26人死於交通意外中。1993年,該國有8116人死於車禍中。到了1994年,這個數字則升至9120人。可是,在1995年的頭六個月裏,在車禍中不幸喪生的卻已有5000多人了。在1994年,大約百分之25的受害者是行人。單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因交通意外造成的死亡增加了百分之79。大部分意外都是駕車司機在超越其他車輛時判斷錯誤所致。
吸煙兒童
一項1993至94年的報告顯示,英國吸煙的兒童正越來越多。11至15歲的吸煙者增加了百分之10至12。《獨立報》指出,1994年的增加率是政府衛生官員所預期的兩倍。雖然英國吸煙的成年人減少了,可是,百分之29的男性和百分之27的女性仍然吸煙。上述報告總結説,“除非有更多成年人戒煙,否則便很難改變青少年對吸煙的看法了。”
年長者必須保持口腔衛生
《朝日晚報》指出,“對年長人士來説,口腔衛生可説是生死攸關的事。”日本的科學家總結説,“年長者只要經常刷牙,便能够減低患肺炎的機會。”有關方面曾對46位年長者進行研究,當中有21人每天午飯後都由護士替他們徹底清潔牙齒。此外,他們每週還接受兩三次牙齒檢驗。三個月後,這21位年長者患熱病時,比另外25位沒有採納衛生程序的年長者早愈十日。口腔若沒有細菌,人便能享有較佳的健康。上述報章説,較早前一項研究總結,“人若不慎把唾液和食物碎屑吸入肺内,這時常會引致肺炎。”
有永生出售?
美國俄勒岡州尤金的《紀事衛報》聲稱,“你只需付35美元,便可長生不死。”微生物學家詹姆斯·比克内爾為人提供保存遺傳密碼的服務,這樣,正如該報指出,“將來你的一個後代可以使用遺傳密碼的生物資料,複製一個像你一模一樣的人。”比克内爾博士正向人推銷保存遺傳密碼的服務,顧客只需兩塊消毒紗布,以及一個盛了液體的小容器。他説,“你只要把紗布在腮頰内摩擦,然後把紗布浸在液體裏,便可寄回給我。”由於紗布擦去身體上的一些細胞,比克内爾遂從細胞中抽取脱氧核糖核酸,然後將其存放在濾紙上。他把濾紙保存在一個管子裏,而這個管子則放在一個鋁質的小箱内,其上刻了你的名字。上述報章説:“比克内爾聲稱,人們時常留下死人的骨灰、一綹頭髮,或是剪下的指甲。但一箱遺傳密碼其實正是你可以留給子孫的東西。”
基因治療大受批評
六年前,科學家首次在人體内施行基因療法,當時他們對這種療法期望甚高。科學家認為,藉着把有助於糾正基因的藥物注入病人體内,這種療法最終能够治愈各種先天性疾病。此外,他們也為病人注射若干遺傳物質,藉此希望有害的細胞——例如癌細胞——會自行毁滅。然而,科學家幾經積極的研究後,這種療法現正大受批評。《國際先驅論壇報》指出:“醫生雖然為病人施行基因治療,可是至今他們尚未提出任何書面報告,詳述成功接受過基因治療的病人有甚麽反應。”有些著名的科學家擔心,有關方面也許為了商業和個人的利益,以致急於推行研究試驗,而非出於對病人的關注。另一個問題是,身體也許視這些基因治療的細胞是外來物,以致讓免疫系統來攻擊這些細胞,並且將其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