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暴力競技每況愈下
為了滿足那些認為拳擊或武術比賽不够刺激的人,於是美國有人興起了一種新的玩意,稱為“超級武鬥”。根據《紐約時報》的一項報導指出,這種玩意的概念很簡單:“兩個人互相打鬥,直至一方投降或不省人事為止。”他們無需穿戴手套以減輕擊拳的力度;既沒有回合之分,也不會有暫停環節。除了限制不可咬人或挖别人的眼睛之外,就幾乎沒有甚麽規則可言。雙方交手時,都會施展渾身解數,把拳擊、柔道、空手道、摔跤,以及街頭打鬥的武藝共冶一爐。所以結局往往都是,雙方打得血肉模糊。這類打鬥都是在一些好勇鬥狠的觀衆面前,在一片喝采歡呼聲之下公開演出的。這些觀衆為此甚至需要花上高達200美元的入場費。這類打鬥也是有線電視及租用的盒式錄像帶中大受歡迎的節目。幸好,美國有許多州政府已禁止這一類玩意。
婦女額外的工作量
男子和女子在家裏有平均地分擔家務嗎?根據德國聯邦調查局所作的一項調查指出,事實並不然。經濟學家諾貝特·施瓦茨和迪特爾·謝弗曾訪問了7200個家庭,分析和記錄他們在家裏分擔家務的時間。調查所包括的工作有:清洗碗碟、購物、照顧有病的親者和修理汽車等。結果,《南德意志報》報導:“婦女不論需要出外工作與否,她們花在無薪家務上的時間都比男子多出一倍。”
宗教進入了“電子資訊”時代
從今以後,利用電腦研究“電子資訊空間”——即聯繫電腦資料網絡——的人會有更多宗教資料可供參考。目前全球網絡内已備有馬利亞網頁,可以讓一些好奇的人找到十個最普遍、有關處女馬利亞的問題的答案,例如,為甚麽她經常會被繪成穿着淺藍色的衣服等。一向抗拒電子科技的阿曼門諾派亦不甘後人,他們也擁有一個稱為阿曼門諾派諮詢的網絡檔案。人們可以透過電腦屏幕列出問題,對方就利用電腦作為媒介提出答案。《基督教世紀》一書指出,目前互聯網絡上有一個稱為告解欄的“公衆檔案”,欄内設有一個數碼式的神父,它會顯示一個問題:“你想為了甚麽罪而懺悔?”接着一行的答案會是選擇題。“我犯了以下的罪:(謀殺)(通姦)(懶惰)(情慾)(貪財)(欺詐)(貪食)(驕傲)(憤怒)(貪婪)(做事沒有分寸)。”
碩大無朋,但卻臭不可擋的花
大花草是一項奇妙的創造,它確實是世上最大的花,大小同公共汽車的輪胎相若;這種花的生長期跟一個人從受孕至出生的時期一樣。它絶對不適合用來束花球,因為它不單太大,也臭氣迫人。為了吸引蒼蠅替它授粉,大花的氣味有如腐肉一般。以往住在馬來西亞盛産大花的雨林區内的村民為這種花起了個綽號,叫做魔鬼碗。他們一見到這種花就會把它砍去。可是,根據《南華早報》報導,馬來西亞基納巴盧山國立公園現正着手保護這種罕有的花卉,好供科學家作進一步的研究。當地的村民現正藉帶領遊客進入森林區拍攝大花而圖利。但無疑大部分賞花者都會跟花保持一定的距離。
會變成像意大利的盧爾德嗎?
最近在意大利的奇維塔韋基亞城,有人説一個聖母雕像曾流出血來,於是吸引了數以萬計好奇的人和朝聖者蜂擁而至,想一睹這個奇迹。為了這緣故,自認不是信徒的市長彼得羅·蒂德於是同一位天主教高級教士遠赴法國。他們前往參觀著名的盧爾德城,據説該城的天主教聖殿不時會有“奇迹”發生,因而名聲大噪。但市長參觀的目的不是要朝聖,而是要研究一下該城的“經濟奇迹”,顯然是想“取經”,知道怎樣着手組織和管理奇維塔韋基亞城, 使它變成一個像麥加城一般,可以吸引遊客和朝聖者的賺錢勝地。
巴西的“聖戰”
巴西五旬節教會的一位牧師,塞爾希奧·馮·赫爾德,最近發動了一場國内新聞界稱為的聖戰。他在一家國家電視台中譴責天主教會崇拜偶像。為了有力地強調這點,他當衆把巴西1億1000萬個天主教徒奉為聖的黑聖母瓷像稱為“可怖、無恥的玩偶”,並不斷用手掌摑和用腳踢它。他的舉動引起成千上萬的天主教徒憤然抗議,手抱聖像上街遊行。一群暴民更大叫大嚷,擲石搗亂,並包圍馮·赫爾德所隸屬的五旬節教會的一些教堂,這些教堂稱為上帝王國的宇宙教堂。馮·赫爾德為此遭教會的主管革職。他於是埋怨傳媒重複報導他攻擊偶像一事。他聲稱:“巴西國際電視網絡已把我描繪成一頭怪獸一般。”
“以暴易暴”
在南非,一群憤怒的暴民把一撮懷疑曾截車行劫的人拉出屋外,毆打致死,然後在他們身上塗上油漆。《星期六星報》評論,這類事件的激增是“一種徵兆,證明社會正對警察失去信心;一方面有人對犯罪着迷,也有人對罪行怕得要死”。犯罪學家雖然譴責這些人在殺人之後,還在死者身上塗上油漆,但他們認為這種行為背後卻别有用意,目的是要向那些打算犯罪的人發出警告。一位犯罪學家評論説:“所有迹象都顯示,所謂私自報仇殺人的風氣已達到完全無法控制的地步。對公衆人士來説,他們已無法應付不斷受罪犯威脅的情勢。”
幼禿鷹的煩惱
加州禿鷹是一種巨大的飛鳥,以腐肉為食,但在本世紀已瀕臨絶種。自然資源保護人員嘗試把飼養的禿鷹放回野外去,但他們卻面對一些特别的挑戰。《新科學家》週刊引述一位自然資源保護人員的評論指出,由於被釋放的禿鷹都很年幼,牠們“正初出茅廬,到處亂闖,且年幼無知,事事好奇”。牠們既不怕人,也不怕高壓電纜,所以往往因而喪命或成了别人的籠中鳥。一些自然資源保護人員於是想出一些新的策略去飼養這些雛鷹。他們所用的方法是要令雛鷹輕微受驚,從而學會避開一些高壓電纜。然後又教牠們要避開人,方法是,幾個人躲藏起來,然後不時突然衝出來抓住牠,抓着牠的背部把牠按下來。《新科學家》評論説:“禿鷹恨惡這樣的對待。”但牠由此就學會要避開人。直至目前為止,這種策略已收到若干成效。
推測隧道建築之謎
希西家在公元前第八世紀挖掘了一條長達533米的隧道,好使耶路撒冷在受到亞述軍隊圍攻期間仍有充足的淡水流往城内。考古學家長久以來一直納罕,為甚麽隧道的路線要這麽迂迴呢?其實他們可以挖掘一條長度只需320米,而且較直接和有效的通道。1880年,有人在隧道的牆上發現了一塊用古希伯來語寫成的銘刻。它描述兩隊工人在隧道的兩端鑿開岩石,最後相遇的情形。這更引起了另一個問題,既然隧道彎曲迂迴,他們又怎能在中途相接。地質學家認為他們終於找到了答案。根據以色列地質學測量師丹·吉爾指出,原來工人開鑿隧道時,是跟着流經由地震引致的岩石裂縫,或岩層間罅隙的天然水道進發。經過若干時間之後,水道更變得越來越寬,這就解答了為甚麽隧道的高度會由1.7米至高達5米不等,以及為甚麽當時會有足够的空氣可以讓工人點油燈。當然工人的工藝也相當精湛,因為隧道的傑出之處在於它整條通道只是輕微向下傾斜31.7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