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站得住腳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甚麽?“在生物學的全面意義上來説,……進化論指的是生命從無生命的物質産生出來的過程,隨後的發展全憑自然。”達爾文的進化論主張,“一切生命,或者至少一切别具特色的生命形式,其實都是經過自然選擇、隨機變異而産生的”。——《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生物化學挑戰進化論》a,美國賓雪法尼亞州利哈伊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邁克爾·貝赫著。
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進化論的絆腳石
達爾文提倡進化論的時候,科學家對於活細胞的驚人複雜程度,不是所知甚少,就是一無所知。現代生物化學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顯示了活細胞的一些複雜地方。現代生物化學也提出重大異議,質疑達爾文的進化論。
細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構造單位,由分子構成。貝赫教授是個天主教徒,他認為進化論能够解釋動物較後期的進化發展。不過,他卻大大質疑進化論是不是能够解釋細胞怎樣産生。貝赫談到分子這台機器“把貨物從細胞的一端提起來,沿着其他分子築成的‘公路’,運到細胞的另一端。……細胞利用分子機械運轉游動,用機械裝置自行複製,用機械操作攝取食物。簡單來説,高度發展的分子機器控制細胞的每種活動。生命的細節就這樣絲毫不差地校準了,而生命的機制極其複雜”。
這一切活動在怎樣的空間發展?一般的細胞只有0.03毫米寬。在這麽小的空間,生命極其複雜的重要功能卻在不斷發展。(見8-9頁的圖表。)難怪有人説:“最基本的問題是:細胞這個生命的基本構造單位,其實複雜得驚人。”
貝赫指出,細胞只能够以整體運作。因此,在進化的緩慢漸進的過程裏,細胞是無法獨立運作的。貝赫以捕鼠器為例。這個簡單的器具只有在各組成部分裝配起來後,才能發揮功用。每個組成部分,例如基座、彈簧、固定桿、弓、餌,單獨來看都不是個捕鼠器,也不能個别發揮整個捕鼠器的功用。各部分要同時按正確位置放在一起,組合起來才構成一個實用的捕鼠器。同樣,細胞只有在各組成部分結合起來後,才能運作。貝赫用這個比喻去解釋他所説的“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b
這為進化論所聲稱的進化過程帶來了一個大難題。進化論主張,物種在進化期間,漸漸獲得有用的特徵。達爾文知道,他提倡的進化論,聲稱生物經過自然選擇、漸漸進化而來,正受到重大挑戰。當時他説:“如果人能够證明現存的任何複雜器官,根本不可能從許多連續不斷的微小變動而形成,我的理論就完全站不住腳了。”——《物種起源》。
細胞不能分拆的複雜構造,是叫人難以相信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原因。首先,進化論無法解釋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物質之間的鴻溝。其次,進化論要應付的,是第一個複雜細胞怎樣産生的問題;這個細胞突然出現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由各組成部分互相協調的單位。換句話説,細胞(或者捕鼠器)突然出現的時候已經組合好,在運作了!
凝血作用——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
“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的另一個例子是:我們割傷了自己後,大多沒有留意的一個過程——凝血作用。一般來説,容器穿了個洞,裏面的液體立即流出來,直到流乾了。可是,我們的皮層穿了個洞,或者我們割破了自己的皮膚,缺口很快就給血凝塊封住。醫生知道,“凝血作用是個十分複雜的系統,由許多互相依存的蛋白質部分構成”。這些蛋白質部分促成連串的凝結作用。這個精妙的治療過程,“關鍵在於不同化學反應的時間和速度”。要是這個過程出了亂子,人體的全部血液既可以自動地凝結成血塊,也可以流血不止而死。不同化學反應的時間和速度起決定作用。
生物化學研究顯示,凝血作用牽涉到很多因素,缺一不可。貝赫問:“凝血作用一旦開始了,怎樣才能中斷,免得血液……全都凝結?”貝赫指出,“凝血作用從起初形成、受到限制、受到強化,而最後給除去”,全部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物系統。只要一個部分出錯,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兼進化論者拉塞爾·杜利特爾問:“這個複雜而又微妙、平衡的過程到底怎樣進化而成?……説來矛盾,如果每個蛋白質都要靠着别的分子發揮作用才能運作,這個凝血系統怎樣開始?沒有整體的組合,個别部分又有甚麽用處?”杜利特爾企圖用進化論去解釋凝血過程的起源。可是,貝赫教授指出,“這要在十分幸運的情況下,才能使適當的基因落在適當的位置上”。貝赫還指出,杜利特爾的解釋雖然輕描淡寫,卻藴涵着深奧的道理。
人對進化論提出的一個重大異議是,“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是個不可逾越的障礙。貝赫説:“我特别聲明,自然選擇——達爾文進化論的根據——只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才説得通,而所選擇的,是對當時適用,不是對未來適用。”
“沉默得怕人”
貝赫教授説,有些科學家研究過“進化論的數學模型,以及用來比較並解釋序列資料的新數學方法”。不過,貝赫在結論説:“數學計算假設現實世界的進化過程是緩慢、隨意的;它卻沒有(也不能)自我作證。”(後句楷書本刊排。)貝赫先前説過:“你如果鑽研論述進化論的科學著作,或者留意分子這台機器(生命的基體)怎樣發展,可能發現編著者一律都沉默得怕人。生命的基本構造單位深奧複雜,連科學也無法解釋。對於普遍受人接納的達爾文理論,分子這台機器無疑增添了一重不可逾越的障礙。”
這樣,誠懇的科學家得要考慮連串的問題:“光合作用的反應中心是怎樣發展的呢?分子内的重排作用怎樣開始?膽固醇生物合成又怎樣開始?視網膜跟視覺有甚麽關係?磷蛋白的信號傳送路線是怎樣發展的?”c貝赫又説:“從來沒有人提出過這些問題,别説解決了。事實充分證明,達爾文主義根本不能叫人了解複雜的生物化學系統怎樣産生。”
要是達爾文的理論無法解釋複雜的細胞分子結構,這個理論又怎能圓滿地解釋,地上千千萬萬的物種究竟從哪裏來呢?畢竟,進化的過程無法把不同科的物種之間的鴻溝填平,從而産生出新一科的物種來。——創世記1:11,21,24。
關於生命起源的難題
不管一些科學家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看來怎樣真實,他們最終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即使我們假設各種生物都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來,但是生命又怎樣開始呢?換句話説,問題不在於適者生存這個理論通不通,而在於怎樣出現最先的適者!達爾文論到眼睛的進化時卻指出,他並不理會生命怎樣開始。達爾文説:“我們無需理會神經怎樣開始感光,就像我們不必理會生命怎樣開始一樣。”
法國科學作家菲利普·尚邦指出:“達爾文自己也不明白,生命形式還沒有完全發揮功用以前怎樣自然選擇。關於進化論的種種疑團看來沒完沒了。今天生物學家跟法國奧爾賽南巴黎大學的讓·熱内爾蒙教授一樣,不得不謙卑地承認,‘進化論這個虛構的理論無法恰當地解釋複雜器官的起源’。”
生命形式這麽種類紛繁、複雜難明,絶不是進化論所能解釋的。既然這樣,對於萬物只是碰巧朝着正確的方向進化,你覺得很難相信嗎?對於生物在眼睛進化期間,或者雛形的手指在類似人的身體上形成期間,生物竟然能够渡過適者生存的競爭,你覺得奇怪嗎?細胞在既不完全,又不成熟的條件下怎樣存活呢?
相信進化的《天文學》雜誌專欄作家羅伯特·納耶説:地上所以有生命,是因為“有一長串順序而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剛巧在適當的時候發生,我們彷彿連續一百萬次中了百萬元彩票一樣,結果我們就出現了”。今天在地上出現的一切生物也可以照此類推。不過,一般證據卻對這個推理大為不利。進化論者企圖使我們相信,生物進化也同時碰巧産生雄性和雌性,使新的物種能够繁殖下去。更難的是,進化論者要我們相信,雄性和雌性不單同時進化,而且在同一個地方進化!要是沒有機緣湊巧的相遇,就不能傳宗接代!
毫無疑問,認為現存的千百萬種健全的生命形式,是從千百萬次賭博中成功産生,確實叫人難以置信。
為甚麽大多數人都信進化論?
為甚麽有這麽多人接納進化論,認為進化論是地上生命起源的惟一解釋呢?一個原因是,進化論是學校和大學裏的一般傳統課程。人如果膽敢表示懷疑,就準會遭殃。貝赫説:“很多學生在教科書裏學到從進化的角度看世界。可是,他們卻沒有在教科書裏學到,異常複雜的生物化學系統怎樣挑戰達爾文的進化論。”貝赫繼續説:“我們要是想理解達爾文主義怎樣成了正統學説,以及怎樣在分子水平上不合乎科學,就得檢討用來啟迪未來科學家的教科書了。”
“人如果進行調查,就會發現世上的科學家大多説他們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不過,科學家像其他人一樣,大都只是人云亦云罷了。……不幸的是,科學界也往往不理會人對進化論的批評,惟恐增加了特創論者的聲勢。諷刺的是,就自然選擇提出的坦率批評,往往被人假借維護科學的名義而棄若敝屣。”d
有甚麽根據比達爾文的進化論更可靠、更可信?這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會探討這個問題。
[腳注]
a 以下簡稱《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b “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這句話是描述“一個單一的系統,它由許多個配合得宜、互相作用的部分組成,協力使基本的功能發揮作用;只要除去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使系統停止運作”。(《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所以,“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就是指一個系統運作的最基本層面。
c 植物細胞利用光和葉綠素,從二氧化碳和水製造碳水化合物,這個過程叫做光合作用。有些人説,這個過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活細胞製造複雜化合物的過程叫做生物合成。視網膜跟複雜的視覺系統有關。磷蛋白的信號傳送路線,是細胞固有的功能。
d 特創論主張地球是實際在六日内創造的,或説地球只是在一萬年前左右造成。耶和華見證人相信創造,卻不是特創論者。見證人相信聖經創世記的記載,容許地球可能存在了億萬年之説。
[第6頁的精選語句]
“如果人能够證明現存的任何複雜器官,根本不可能從許多連續不斷的微小變動而形成,我的理論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細胞内部是“一個超高科技、複雜得叫人眼花繚亂的領域”。——《進化論:陷於危機的理論》
細胞中DNA所含的指示,“要是全部都寫出來,可以寫滿1000本600頁厚的書”。——《全國地理雜誌》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數學計算假設現實世界的進化過程是緩慢、隨意的;它卻沒有(也不能)自我作證。”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諷刺的是,就自然選擇提出的坦率批評,往往被人假借維護科學的名義而棄若敝屣。”
[第8頁的附欄]
分子與細胞
生物化學——“研究生命的基本單位:分子;這些分子構成各種細胞和組織,催化消化作用、光合作用、免疫力等化學反應。”——《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分子——“物質中能够獨立存在並保持本物質一切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由原子組成。”——《現代漢語詞典》。
細胞——一切生命有機體的基本構造單位。“每個細胞都有高度組織結構,使有機體成形並發揮功用。”一個成年人體内有多少個細胞?100萬億個(100000000000000)!我們的皮膚,每平方厘米大約有15萬5000個細胞;人的腦子有100億到1000億個神經元。“細胞是生物存活的要素;水分、鹽、大分子和膜都在細胞水平上結合在一起,成為活的細胞。”——《生物學》。
[第9頁的附欄]
“複雜無比”的細胞
“分子生物學已經揭露了生命的真貌,而要從這方面了解生命的真面目,我們就得把細胞放大10億倍。這時候,細胞的直徑就有20公里,恰如一艘飛船,大小足以遮蓋像倫敦或紐約一樣的大城市。於是,我們就能够看見一個複雜無比、設計周全的物體了。我們可以看見在細胞的表面有數以百萬計的洞,看上去就像巨型宇航飛船上的舷窗一樣;這些洞時開時閉,讓物質能够毫不間斷地進出。如果我們進入其中一個洞,我們就置身於一個超高科技、複雜得叫人眼花繚亂的領域。我們可以看見,在細胞的周緣部分,朝每個方向都伸出了相當有組織的通道和輸送管,有的跟細胞核的中央記憶庫連接,其他的就通往裝配廠和加工單位。放大了的細胞核就像一個巨型的球形室,形狀跟網格球頂類似,直徑超過1公里。細胞核裏是成螺旋狀、長達數英里、有秩序地排列的DNA分子。在遠離細胞中心的區域,各個裝配廠通過多條不同功能的輸送管,把林林總總的製成品及原料來回運送,輸送的過程井然有序。
“在這麽多看來是沒有盡頭、而且通通配合得恰到好處的輸送管中,其中竟有那麽多不同種類的物質流動,這當中所隱含的高度管理,着實叫我們驚訝不已。在細胞中,無論我們向四周哪一方觀看,都滿是各種各色像機器人一般的機械。我們會看出,細胞裏連最簡單最基本的組分蛋白質分子也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每個蛋白質分子都是複雜的分子機器:每個分子由差不多三千個原子組成,而這些原子就以高度組織的方式排列,形成三維空間構象。我們觀察這些不可思議的分子機器,看看它們那既奇異又有組織的活動的時候,就會更加驚訝了。尤其是如果我們知道,無論我們累積了多少物理學和化學的知識,但説到要自己動手設計一個類似的分子機器,換句話説,即是要設計單一個蛋白質分子出來,那就莫説是現在我們無能為力,可能就是至少到下一個世紀初也未必有能力做得到。不過,不可不提的是,細胞的生命,實在全賴數以千計,甚至是萬計,更可能是數以十萬計的不同蛋白質分子,互相結合的活動來維持的。”——《進化論——陷於危機的理論》。
[第10頁的附欄]
事實與謬説
“在追尋生命的起源方面,人只要不總是向着非智力的方面入手,就會作出一個直截了當的結論:很多生物化學系統都是設計出來的。設計這些系統的並不是自然律則,不是機遇,也不是必然性;相反,這些系統是被組織起來的。……地球上的生物從最基本到最關鍵的組分,都是有智慧活動的産物。”——《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生物學家經過長達一個世紀、費盡心思的鑽研後,仍然未能在甚麽重大意義上證實[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現實仍然是,自然[生物]並沒有像達爾文所提出的理論一樣,演變成群體連續體;此外,機遇仍然未能穩坐創造者的位置。”——《進化論——陷於危機的理論》。
“跟進化有關的理論,影響力遍及同生物學風馬牛不相及的各個學科;在這方面,古往今來沒有甚麽理論可以跟進化論相比。這個事例説明,一個完完全全出於猜想、全無半點科學根據的念頭,也可以怎樣大行其道,主宰着整個社會的思潮,甚至能够控制着一個時代的面貌。”——《進化論——陷於危機的理論》。
“以往任何對真理的探索……如果排除了設計或創造的可能,就不再是一種尋求真理的科學;相反,這種科學只會淪為一個僕人(或奴隸),受着一個漏洞百出的哲學學説所操縱,而這個哲學學説就是自然主義。”——《起源探索》雜誌。
“對於種類紛繁的生物的起源是甚麽,如果説達爾文找到了答案……就根本是一個謬説。另一個謬説是:我們已經對生命的起源,有了相當、甚至是充分的了解;或者説:生命起源的真正解釋惟有指向自然的起因。説句老實話,這類謬説跟其他哲學化的自然主義一樣,有它們一定的分量。對於這些謬説,有禮教的人固然不會説甚麽不留情面的批評話。不過,人卻不應該毫不猶豫地全盤接受這些謬説。”——《起源探索》雜誌。
“很多科學家都私下承認,科學其實並不能解釋生命的起源。……達爾文完全沒有想過,其實就是最基本的生命形態也是絶頂複雜、巧奪天工的。”——《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分子進化根本就沒有科學根據。……不少人聲稱這種進化曾經發生過。不過,沒有任何這類聲稱是基於相關的實驗或仔細分析的。既然沒有人可以證實分子是經過進化的,而且這方面所據稱的知識也沒有甚麽根據,所以,我們大可以這樣説……達爾文的分子進化理論只是一派胡言罷了。”——《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第12頁的附欄]
進化論“賭機遇”
進化論無疑是沉醉於賭機遇的人的夢想。為甚麽呢?因為進化論者不管不利的證據有如天文數字之巨,也堅持進化論。
羅伯特·納耶説:“由於進化論本身是賭機遇的,所以在進化過程裏,以往任何差之毫釐的事,都可以謬以千里,在人類出現以前就叫進化過程中斷。”可是,進化論者要我們相信,每次賭機遇都成功,而且千百萬次都成功。納耶承認:“重重障礙清楚顯示,聰慧生物的出現遠比科學家一度所想的複雜多了。也許有更多障礙科學家還沒有碰到。”
[第8,9頁的圖解]
細胞簡圖
核糖體
氨基酸在這些結構上裝配成蛋白質
細胞質
細胞核跟細胞膜之間的部分
内質網
内質網由一層又一層的薄膜組成,表面附有核糖體,功能是儲存或轉運核糖體所産生的蛋白質
細胞核
細胞活動的控制中心
核仁
製造核糖體的地方
染色體
含有細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即細胞的遺傳藍圖
液泡
儲存水、鹽、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
溶酶體
儲存各種消化酶
高爾基體
一組膜囊堆,功能是“包裝”及運送細胞所製造的蛋白質
細胞膜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膜
中心粒
對細胞的繁殖相當重要
線粒體
ATP(腺苷三磷酸)的製造中心。ATP供應細胞所需的能量
[第7頁的圖片]
每個組成部分各自獨立的時候,並不是個捕鼠器——各組成部分必須在完整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捕鼠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