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1/8 28-29頁
  • 世聞點滴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世聞點滴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墨西哥人酷愛杯中物
  • 坐機要訣
  • 東京“上班鴉族”
  • 天然資源岌岌可危
  • 馬利亞首先看見復活了的耶穌?
  • 南半球炎夏危機
  • 工作地點“危機四伏”
  • 小心寒冬
  • 微妙的生態網絡
    警醒!2001年
  • 瀕於滅絶的物種——問題有多嚴重
    警醒!1996年
  • 人類在自斷糧食供應嗎?
    警醒!2001年
  • 你需要空氣調節嗎?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1/8 28-29頁

世聞點滴

墨西哥人酷愛杯中物

墨西哥社會保障協會所作的研究顯示,墨西哥在1991年有四百多萬名酒徒。可是據墨西哥市《宇宙報》報導,到1997年這個數字也許已驟增了一倍。報章引述當地嗜酒者互誡協會的報告,指墨西哥800萬個嗜酒成性的人當中,住在墨西哥城的就佔300萬。《宇宙報》説,該國大部分罪行都是人在醉酒後犯的。終日流連醉鄉的不良後果也包括無故曠工和學業成績低落。當地的國家反酗酒委員會代表何塞·曼努埃爾·卡斯特雷洪透露,“半數的家庭暴力事件和五分之一工作時發生的意外,都同醉酒有密切關係”。

坐機要訣

坐長途機往往使人身心疲累,倫敦《泰晤士報》就提出了以下建議,有助乘客減輕不適。建議包括“要滴酒不沾,汽水則應多喝;食物宜清淡;想像自己置身於一個令人愉快的地方”。長時間坐着不動可以導致腳部腫脹,衣物也更形緊窄。因此,《泰晤士報》報導:“醫生建議旅客鬆一鬆衣服,脱掉鞋子,並要求坐機艙内通道旁的位置,方便不時在座位和洗手間之間往來行走。”旅途中不時彎彎臂,伸伸腿,也有助預防血液循環不良。“素有心得的旅客有時會在出發前調整生活常規”,以抵消時差綜合徵。“將會向東飛行的旅客通常在動身前一週早點起床,朝西方去的則通常晚點入睡。”

東京“上班鴉族”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東京的鴉群養成了每日往返城市和郊區的習慣。據鳥類專家説,這種情況始於數年前,由於市内公園和寺院四周有“鴉”滿之患,以致鴉群不得不另覓棲身之所,因而就開始領略到郊區生活的舒適寫意了。可是,牠們仍對市内的垃圾和人們抛棄的剩菜堆中找到的誘人食物念念不忘。《讀賣新聞》透露,鴉群為了生計,於是逐漸養成了“與受薪階層相似的往返模式——清早飛去市區覓食,傍晚就返回郊外棲息”。

天然資源岌岌可危

◆ 印度的東北部本來有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可是目前當地卻有650種植物和70種動物被列為瀕臨絶種的生物。在孟加拉邊境的梅加拉亞邦,生態系統快要崩潰,物種多樣性也受到威脅,因此當地已被列為18個要緊急搶救的“熱點”之一。正如《亞洲年代》報導,該處的生態系統所以大受打擊,原因之一是人類大肆破壞,並且進行非法捕獵。印度的東北部現已有7個邦在物種多樣性方面,被視為比該國其餘地方更易受外界影響,而且也更脆弱。

◆ 在意大利,瀕臨滅絶的植物種和亞種的數目也有上升趨勢。1992年,該國只有458種植物被視為有滅種危險,但到了1997年,數目已急升至1011種了。《晚郵報》解釋説:“在意大利的植物群中,約有七分之一有絶種的危險,過去數年間已有多至29個品種從世上絶迹了。”此外,超過120個品種也“危在旦夕”,還有約150個品種也許亦難逃厄運。卡梅里諾大學的植物學家佛朗哥·佩德羅蒂認為:“這些數字顯示情況已相當嚴峻。”有一種植物所以銷聲匿迹,原因是它從前惟一能生長的自然環境被改建為足球場。

◆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號角報》報導,在阿根廷的2500種本土動物中,有500種正危在旦夕。據野生動物基金會保護自然資源部統籌者克勞迪奧·貝爾托納蒂説:“雖然人如果要保障目前和未來人類的福利,就要竭力保存物種的多樣性,可是許多動物仍然瀕臨滅絶。”在阿根廷,不同變種的犰狳、美洲虎、小羊駱、鯨魚和陸龜等都在瀕危動物之列。報導還指出,“雖然政府已下令禁止售賣這些動物”,但在大布宜諾斯艾利斯,“每年仍約有10萬頭陸龜出售”。貝爾托納蒂評論説:“人類本該保護這些寶貴的資産才對,但他們卻是危害這衆多物種,使牠們瀕臨滅絶邊緣的罪魁禍首。”

馬利亞首先看見復活了的耶穌?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斷言:“[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很可能是耶穌復活後首先顯現的對象,這個想法相當合理。”(《羅馬觀察家報》)四福音的記載並沒有説,耶穌的墓穴被人發現是空無一人的時候,耶穌的母親也在場。不過,教宗説:“既然榮福童貞[馬利亞]屬於首批門徒(參看使徒行傳1:14),那麽看見聖子從死裏活過來的人當中,又怎能少了她呢?”福音書並沒有記載耶穌在復活後曾跟他的母親見面。為了解釋這一點,教宗提出了不同的論據。可是,事實勝於雄辯,聖靈並沒有靈示福音書的作者提及這件事;使徒在書信裏論及耶穌復活的事迹時,也沒有提過她。——提摩太後書3:16。

南半球炎夏危機

南半球在1月份正值盛暑,《FDA消費者》雜誌提醒讀者,夏日炎炎要慎防中暑。内分泌科醫生伊利莎白·科勒指出,雖然每年都有數百人因中暑死亡,但這些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暑氣熏蒸之際,人要是過度勞累就有機會中暑。較年長的人家中若無空調,或患有例如糖尿病或心臟病等潛伏性健康難題,也同樣有中暑的危險。《FDA消費者》雜誌建議,氣温一旦上升,人就應多喝清水,在運動期間更要每小時喝一公升清水。艷陽高掛時,要塗防曬用品,戴上闊邊帽子和穿鬆身衣物。要是家中無空調,天氣又熱得可能令人中暑,那就該“泡泡涼水浴,不時向自己灑灑水,並且坐在風扇前納涼。一旦感到暈眩,就要立刻求診。”科勒醫生警告説:“人的身體若是過熱,你就可能只得幾分鐘的時間去救他的命。”

工作地點“危機四伏”

英國約翰·穆爾斯大學研究員傑克·羅斯特朗指出,“頭痛、疲倦、記憶力受損、視覺失靈、頭昏眼花、呼吸毛病、卡他性失聰、耳鳴和皮膚問題”——全都可能由大廈病毒症候群引致。他指出這種在1986年已受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的病症,能使“簡單平凡的上班工作變成苦差”。倫敦《獨立報》也報導,在安裝了中央空調系統的大廈裏,窗户往往密不透風,於是空氣中的污染物——例如影印機和打印機釋出的有毒氣體和粒子——就積聚起來。若要預防大廈病毒症候群,空調系統就必須經常徹底清洗。羅斯特朗解釋:“小型辦公室的窗户若常開,而員工又為數不多,那末他們的工作表現就會有所改善。”

小心寒冬

《多倫多星報》指出,在北風凜冽、寒氣襲人的冬季從事户外活動的人,常有可能患上低温症——體温降至對生命構成危險的温度。該報章報導:“身體熱能一旦流失得比自行産生的還要快”,人體就會出現上述情況。報章還補充説:“低温症不一定在温度降至零下時才發生的。”老人往往由於新陳代謝緩慢,而較難及時補充失去的熱能。他們跟兒童一樣,通常是最容易患低温症的。《野外急救手册》指出,人一旦“感覺寒冷、沒精打采、疲倦、飢餓、發抖、抱怨天氣不佳而不再想留在户外時”,就可能已患上低温症了。若是如此,這人就該留在户内,穿上乾爽衣服,吃點東西或流質食物,至於酒類或含咖啡因飲料則還是别碰為妙。患者若仍無康復迹象,就應立刻向醫生求助。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