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檔案大曝光
《儆醒!》駐意大利通訊員報導
“異端裁判所檔案曝光。”媒體在報導梵蒂岡准許學者查閲教廷信理部檔案時,寫了上面這句話。教廷信理部在1965年以前稱為聖職部。
據稱,開放檔案此舉與“天主教的歷史檢討有關,若望·保祿二世希望在2000年以前完成這次長期而逐步的檢討”。a為甚麽人們對這批檔案如此有興趣呢?人們認為檔案内藏着甚麽秘密呢?
聖職部在1542年由教宗保祿三世創立,由教宗直接管理,專責鎮壓“異端”的機構,又稱羅馬異端裁判所,以表明有别於1478年建立的西班牙異端裁判所。b這方面的專家阿德里亞諾·普羅斯佩里説,這個在1542年成立的樞機主教組織“專門處理基督教國全境内的異端問題”。在16世紀運作的各異端裁判所中,只剩下羅馬異端裁判所仍然活躍,不過是改了名字,換了任務罷了。
異端裁判所的記錄由專人搜集起來,後來這批文件組成了聖職部的秘密檔案。1559年,檔案被部分羅馬人民掠去,當時暴民群起作亂,以“慶祝”教宗保祿四世逝世,人們視他為推動羅馬異端裁判所的主腦。1810年,拿破崙一世在征服羅馬後把檔案悉數運送到巴黎。在當時,以及後來歸還給教宗的過程中,檔案的許多内容不是丢失了,就是給毁去了。
檔案中藏着甚麽?
整個檔案包含超過4300份文件,佔了靠近聖伯多祿大殿的兩個房間。據這個梵蒂岡組織的首長樞機主教約瑟夫·拉青格所説,檔案的内容間接牽涉到一些歷史性的爭論,不過“主要是神學性質的”。
歷史家都知道不能期望從檔案中得到甚麽重大發現。普羅斯佩里教授解釋,羅馬異端裁判所的會議記錄可以在檔案中找到,但“所有的呈堂文件和審訊記錄,還有幾乎全部審訊程序記錄都找不到。大部分這些文件都是1815至1817年間在巴黎被人奉命毁去的,下達命令的是馬里諾·馬里尼蒙席(蒙席即閣下),他從羅馬派到那裏,把拿破崙掠去的文件物歸原主”。
梵蒂岡准許學者觀看的文件全都是在1903年7月利奧十三世死前收集的。研究人員必須呈上宗教或學術界當局的介紹信,才能獲准觀看檔案。
批評
雖然公開檔案的新聞受到廣泛歡迎,批評的聲音卻仍有所聞。天主教神學家漢斯·金思索為何只有1903年以前的文件才獲准公開,他問道:“會不會是因為打從1903年開始,以後的檔案都比較有意思呢?教宗庇護十世在當年新登教皇寶座,立即就展開了一場反現代主義運動,使一連串神學家受害,使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主教陷於困境,也使無數人被天主教會視為異己。”
對法律史學家伊塔洛·梅雷烏來説,儘管改了名字,公開了檔案,“[教廷信理部]的所作所為還是跟‘老’異端裁判所毫無分别,用的還是一貫的老手段”,接受教廷信理部調查的人依然不許查閲涉及自己文件。
“秘密也沒有不被人知道的”
歷史家普遍都不相信他們能從這“異端裁判所檔案”中找着甚麽有意義的發現。可是,天主教會這回自覺要交由公衆發表意見來權衡自己的功過,這一步還是意義重大的。
但是,上帝的意見重要得多。一個自稱跟從基督的宗教,卻在數百年來一直觸犯上帝的誡命,違背耶穌教訓的精神,上帝自會在預定的時間作出宣判。這個宗教設立邪惡的異端裁判所,使數不盡的無辜人民受到了可怖的折磨,甚至被謀殺,為的只是他們不願意接受教會的教義或作風而已。——馬太福音26:52;約翰福音14:15;羅馬書14:12。
不論學者對檔案的分析有多深入,始終還有未盡完滿之處。另一方面,“在上帝眼前,創造物沒有一樣不是顯明的。其實在他眼中,一切都是赤露敞開的;我們必須向他交帳”。(希伯來書4:13)因此當耶穌談及反對他的宗教領袖時,他可以對門徒這樣説:“不要畏懼他們;遮蓋的事沒有不顯露的,秘密也沒有不被人知道的。”——馬太福音10:26。
[腳注]
b 雖然彼此在手段和工作成績上有些微差異,但相對於1231年在意大利和法國開始出現的中世紀異端裁判所,這兩個組織都屬新興組織。
[第12頁的圖片鳴謝]
意大利羅馬的聖職部宮殿
Drawings: From the book Bildersaal deutscher Geschich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