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天空之門已經打開了”!
歷史學家貝特霍爾德·勞費爾在《航空史前史》中寫道:“想飛的願望源遠流長,就像人類的歷史一般古老。”不管在古希臘、埃及或亞述的史料,還是東方的神話傳説,人們都不難發現一些論及君王、諸神或勇士嘗試駕馭飛行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翁,又大都給説成是模仿鳥兒振翅飛翔的樣子。
舉個例,相傳在耶穌基督出生前二千多年,中國有個智勇雙全的皇帝叫舜。據説,舜帝有次給困在一個着了火的穀倉的頂部,情急智生,即時用羽毛蓋體,學鳥兒般飛行,結果成功脱險。另一次,舜帝又把兩頂蘆葦造的大帽子當作降落傘,從城樓一躍而下,最後也有驚無險,安全着陸。
此外,在希臘人當中,也流傳着一個據聞發生於三千年前的故事。據稱,代達羅斯是當代一名偉大藝術家兼發明家,卻跟兒子伊卡洛斯給放逐到克里特島去。代達羅斯靈機一動,用羽毛、捻線和蠟造了兩雙翅膀,好跟兒子遠走高飛。代達羅斯説:“來!天空之門已經打開了,我們就從那兒走吧!”起初,兩父子像鳥兒般鼓動翅膀,飛行得十分暢快。可是,伊卡洛斯後來得意忘形,越飛越高,結果讓太陽的熱力把黏着翅膀的蠟熔掉,最後掉進海裏給淹死了。
這類故事引發了發明家和哲學家無窮的想像力,叫他們對實際的飛行躍躍欲試。早在公元3世紀,中國人已曉得製造風箏和進行各種實驗,顯示遠早於歐洲人就航空原理作試驗之前,人類在這方面已經稍知一二。15世紀,意大利威尼斯有個名叫喬瓦尼·達豐塔納的醫生,利用木塊、紙張製成結構簡單的火箭,還引爆火藥,讓爆炸力驅動火箭升空。大約在1420年,達豐塔納寫道:“人必定能製造出附在人體、也許得靠人力發動的翅膀,這是無庸置疑的。不但這樣,這類翅膀一旦研制成功,人就能翱翔天際,任意縱橫,連高山大洋也難他不倒。”
16世紀初,意大利畫家、雕刻家兼技巧卓越的機械工程師達芬奇(達文西),曾描繪過直升機、降落傘和翼尖闊大的滑翔機的草圖。證據顯示,達芬奇曾至少按照其中幾個草圖製作過一些模型。可惜的是,達芬奇的設計沒有一個是實際可行的。
隨後兩個世紀,有些奮不顧身的人又一一從山邊或塔樓一躍而下,試圖揮動縛在身上的人造翅膀乘風飛行。這些“試飛員”的前驅無疑勇氣可嘉,然而都只是白費心機,勞而無功。
熱氣球和“易燃氣體”
1783年,航空史上出現一大突破,使法國舉國上下,尤其是住在巴黎的人,都為之震驚。約瑟夫-米歇爾和雅克-艾蒂安·蒙戈爾費埃兩兄弟發現,自製的小型紙氣球一旦充滿熱空氣,就能輕悠悠地飄上天空。於是,兩兄弟再接再厲,利用紙張和亞麻布,建造了第一個當時所謂的大型熱氣球,還生了一場大火,讓氣味難聞的煙充滿氣球,好驅動氣球升空。結果,結構簡陋的熱氣球不負所望,在首航時升上逾1800米的高空。同年11月21日,氣球載着兩個當時稱為氣球駕駛員的人,在巴黎上空飛行了25分鐘。發明家雅克·夏爾在同年發明了世上第一個氫氣球。當時的人把氫氣叫做“易燃氣體”。
隨着製造氣球的技術日益精良,“天空之門”迅速向富冒險精神的航空人員“打開”。到了1784年,氣球已可以升到逾3400米的高空。僅在一年之後,讓-皮埃爾-費朗索瓦·布朗夏爾就坐着氫氣球,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運送了有史以來第一批航空郵件。1862年,航空人員已作過多次橫越歐洲和美國大陸的旅程,還在地面以上8公里的空中飛行!
不過,早期的航空人員都得仗賴風力,無法控制氣球的航向和速度。19世紀後半期,人們發展出由氣油和電力發動且可操縱的飛艇,使航空學又向前邁進一步。可是,這些外形像肉腸、輕於空氣的飛艇速度緩慢,時速一般只有10至30公里。如果人類要像達豐塔納預告一般,“翱翔天際,任意縱橫”,就不得不從另一方面入手了。
[第4頁的圖片]
神話中的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
[第4頁的圖片]
達芬奇
[鳴謝]
From the book Leonardo da Vinci, 1898
[第4頁的圖片]
蒙戈爾費埃兄弟設計的世上第一個載人飛行的熱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