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4 3/15 5-9頁
  • 為何有這麽多宗教都以基督教自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何有這麽多宗教都以基督教自居?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正統”抑或“異端”?
  • 起初所有都是教派
  • 羅馬唯我獨尊
  • 分裂、異議和改革
  • 為何有這麽多教派?
  • 基督教國真正是基督的領域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叛道——閉塞了通往真神的途徑
    人類尋求真神
  • 基督教國如何變成這世界的一部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第13部分:公元476年以降——出自黑暗的‘神聖’東西
    警醒!199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守》84 3/15 5-9頁

為何有這麽多宗教都以基督教自居?

世界人口中大約有四分之一自稱為基督徒。他們都聲稱跟從耶穌基督,但彼此之間卻四分五裂。有大約580,000,000人據説是羅馬天主教徒。但自從梵諦岡第二次會議以來,天主教徒已分為天主教自由派和親拉丁的傳統派。據估計東方正教有74,000,000教友,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國家教會而有不同的宗教儀式。至於大約343,000,000基督新教徒,他們分裂為許多教會,包括聖公會、路得會、喀爾文派(長老會、革新教會)、浸信會、循道會和其他教會等。

所有這些教會均自視為“資深”、“正統”、“受人尊重”的宗教。除此之外還有數以百計所謂的教派,但這些團體均受到天主教、正教和基督新教的主流教會所藐視。

“正統”抑或“異端”?

其實,我們若按照不偏不倚的歷史眼光去查考一下,就會看出各個傳統“基督”教會中沒有一個能自稱為原本的基督教。他們在開始時都是分支——教派——不錯,甚至他們當中自稱歷史最悠久的教會,羅馬天主教會,在起初也是個教派!

從歷史上説來,有幾個城市比羅馬更早成為基督教的早期中心。當基督教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創立時,羅馬還未有任何基督的跟從者。無可置疑地,基督教會的第一個總部設於耶路撒冷。誠然,在五旬節有若干來自羅馬的猶太人和改信者在場,其中有些無疑成為基督徒,後來返回羅馬在當地設立了一個基督徒小組。但聖經所提及的其他許多地方也有同樣的情形發生。事實上,聖經記載在相當後的地方才提及來自羅馬的人,將其列於倒數第三位而僅排在革哩底人和阿拉伯人之前。——使徒行傳2:5-11。

在早期的日子,羅馬並不是指揮基督徒活動的一個地點適中的總部。耶穌的門徒首次被人稱為基督徒是在叙利亞的安提阿而非在羅馬。(使徒行傳11:26)使徒保羅的三次海外傳道旅行均開始於安提阿而非羅馬。(使徒行傳13:1-4;14:26;15:35,36;18:22,23)誠然,保羅很可能在羅馬以身殉道。但他並不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取代加略人猶大的乃是馬提亞。(使徒行傳1:23-26)事實上,絶對沒有任何聖經證據表明12使徒中的任何一個曾往羅馬或死於該地。使徒中最後去世的是約翰,很可能死於以弗所或附近的地方。使徒的去世打開了大門讓變節背教的勢力形成。——約翰一書2:18,19;帖撒羅尼迦後書2:3,4。

隨着時間的過去,其他城市成為墮落的基督教的著名中心。這些城市包括北非洲的亞歷山大利亞和迦太基,位於歐亞交界之處的拜占庭(後來成為君士坦丁堡)。在西方,有一個富裕和勢力強大的教會在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興起。

隨着使徒所預言的變節背教勢力的興起,有一個教士階級逐漸形成。顯要的人物高抬自己而成為所謂的主教。他們爭權奪利而成為墮落的基督教中敵對勢力或教派的領袖。在早期沒有一個單一的城市或主教明顯地壓倒别人。但這導致一場權力鬥爭,最後決定了在原本基於聖經的基督教的墮落分支或教派中,那一個會建立勢力成為“正統”,從而使其他教派均成為“異端”。

起初所有都是教派

最近出版的一本討論這問題的著作説:“基督教異端是甚麽呢?在這方面,教會是甚麽呢?……[墮落的]基督教在混亂、爭論和分裂中産生,而且這種情形持續下去。一個具有可辨認的教會結構的正統教會是以非常逐漸的過程出現的。……同時,這種權力鬥爭並不特别對人有造就。……在第一和第二世紀,地中海中部和東部充滿了各種各式大事宣傳的宗教主張。……因此從起初便有許多種類的基督教,彼此之間很少共通之處。……在第三世紀後半葉之前,談及一個基督教的主流是不正確的。據我們所知,到第一世紀的末了,以及在差不多整個第二世紀,大部分基督徒均相信多種不同的基督教與諾斯替教的道理,或屬於環繞着神恩派而發展的奮興教派。……在第三世紀,正統派僅是基督教的若干形式之一,可能直至尤西比亞的日子[第四世紀早期]才得勢。”——《基督教歷史》,保羅·約翰遜著。

這項情勢發展正是使徒保羅所預言的,他寫道:“時候快要到了,人必容不下純正的道理,反而耳朵發癢,隨着自己的私慾,增添許多教師,而且轉耳不聽真理,反倒趨向無稽之談。”——提摩太後書4:3,4,《新譯》。

這些變節墮落的教師中有些成為基督教各教會所謂的教會元老。他們通常被分為尼西亞之前和尼西亞之後的元老,轉捩點是信奉異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於公元325年在小亞細亞尼西亞城舉行的所謂第一次教會會議。

羅馬唯我獨尊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絶大多數第二、三世紀的“元老”並非住在羅馬,他們寫作是用希臘文而非拉丁文。《大英百科全書》證實這件事説:“直至大約公元250年,西方大部分的基督教領袖都説希臘語而非拉丁語(例如以連尼亞斯和希波里底)。主要的拉丁神學不是來自羅馬而是來自北非(例如透得連和西比安)。”

在變節背教的早期,甚麽城市是所謂基督教神學的重要中心呢?不是羅馬而是安提阿、亞歷山大利亞、迦太基、該撒利亞、耶路撒冷和小亞細亞的各城。《天主教百科全書》承認説:“雖然羅馬在第二世紀已勢力龐大而受人尊崇,……它在著作方面卻完全中斷。因此,拉丁文的著作……[比希臘文]差不多遲了兩個半世紀。透得連孤軍作戰而被人視為異端。直至第四世紀中期,只有一位拉丁元老[北非迦太基的西比安]出現。……從西比安(死於公元258年)至希拉里[死於大約公元367年]之間……並沒有任何神學存在。”

那末,羅馬的教會是怎會凌駕在産生“教會元老”方面遠較重要的其他城市而確立其至尊地位的呢?無疑一個重要因素是它因為位於帝國首都而擁有的聲望。這個教會財力雄厚而能够對其他城市較貧窮的教會予以經濟援助,這使羅馬的主教操有若干勢力。他開始聲稱有權在管理教會方面,當有人對當地主教的決定提出上訴時,作出仲裁。

除此之外,正如信奉異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意識到他可以利用變節不忠的基督教去鞏固衰落的羅馬帝國的勢力,同樣地羅馬的主教看出異教能够使教會所倡導的墮落基督教對大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羅馬教會採納了異教的星期日作為慶祝復活節的日期,但東方各城市的教會則在相當於猶太曆尼散月14日的日子慶祝這個節期。此外,有若干東方教會打算跟從否認三位一體教義的阿萊亞斯(Arius,或作亞利烏),但羅馬卻迅速地採納三位一體的神的異教主張。

在這兩件事上,君士坦丁大帝均支持羅馬。他在公元321年制定法律要人守星期日,並且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議中採納三位一體的教義。他將變節不忠的基督教與羅馬異教混合起來,使這成為國家的“公”教。

後來在公元382年,格雷先皇帝下令授權給羅馬的主教達馬塞斯聆訊其他主教所提出的上訴,甚至包括帝國“較遙遠地區”的主教在内。雖然東方的各主教對這項決定提出抗議,甚至西方有些主教也同樣行,這個命令卻無疑使羅馬的主教凌駕於其他主教之上。達馬塞斯主教接受了教皇(Pontifex Maximus)的頭銜和職位,而這頭銜是格雷先皇帝認為不適合基督徒而放棄的!但達馬塞斯對此毫無顧忌。據《天主教百科全書》説,教皇仍然被視為教宗所持有的“最顯赫的頭銜”之一。在法文,教宗仍然被稱為le souverain pontife,意即至高的主教。

分裂、異議和改革

很自然地,羅馬主教雖唯我獨尊,這項聲稱卻並非沒有受到反對。在東方諸城,例如亞歷山大利亞、耶路撒冷、安提阿和特别是君士坦丁堡,墮落的基督教的領袖們對這項篡奪提出挑戰。可是,這些城市的宗教領袖雖然一致反對羅馬的統治,他們在教義上卻意見紛紜。在這些和其他城市中有不同的思想派系存在,結果造成了若干不同的教派,所有均自稱為基督教。

在當時墮落不忠的基督教中,以羅馬和君士坦丁堡為總部的兩個敵對教派裂痕日深。為了彌補裂痕,以及將其他城市的墮落基督教教師定為異端,在多個世紀中曾有若干次“教會全體會議”舉行。第一個這樣的會議於公元325年在尼西亞舉行,目的是要譴責阿萊亞斯反三位一體的“異端”。其他的全體大會則在君士坦丁堡(四次)、以弗所、迦爾西頓(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岸,與君士坦丁堡遙遙相對)及再次在尼西亞舉行。這七個最初的會議受到羅馬天主教和正教會所認可。在這些會議中制定的教義包括三位一體、相信馬利亞是“天主之母”以及其他與基於聖經的基督教毫無關係的教義。這些教會會議也譴責各項“異端”。這使墮落的基督教進一步分裂而産生更多教派。

饒有趣味地,這些教會“全體”會議沒有一個是在羅馬舉行的,雖然這個城市聲稱是基督教的世界總部。直至公元1123年,所謂的教會全體會議才首次在羅馬舉行。但當時羅馬與東方各教會的“大分裂”已經發生——初次的分裂發生於公元867年,最後的分裂則發生於公元1054年。因此,從嚴格的歷史觀點看來,沒有任何真正的教會全體會議曾在羅馬舉行。

墮落的基督教中脱離羅馬的東方各教派並沒有一致擁戴另一位自稱為基督的地上代理人的主教而團結起來。君士坦丁堡(也稱為新羅馬)的教會希望成為東方正教的“羅馬”,但卻沒有成功。後來東方的正教會分裂為15個自立的國家教會,他們僅是將名義上的元首地位授予君士坦丁堡(現代的伊斯丹堡)的大主教。再者有幾間獨立的東方教會既不承認羅馬,也不臣服於君士坦丁堡。東方的“基督教”無疑是個分裂的組織。

與東方教會分手之後,羅馬教會雖然仍希望將東方各教會召回自己手下,但至少認為它能够在自己的家裏——西方——作太上皇了。可是它的煩惱並未就此結束。不久便有持異議者開始出現。這是教會所無法容忍的,於是採取激烈手段對付這些“異端”。教會設立了異端裁判所,但是異議卻持續下去。到16世紀終於有一場普遍的反叛爆發,起初是根據宗教理由,後來則根據政治理由。

這場稱為宗教改革的反叛産生了第三組以基督教自居的宗教。但是這些教會卻沒有恢復基於聖經的基督教團結和教義上的真理,反之基督新教産生了許多分裂的教會和教派。

為何有這麽多教派?

你若屬於一個自稱為基督教的教會或教派,無疑你納罕為甚麽有這麽多宗教均自稱跟從基督和聖經。也許你對於這種分裂深感厭惡,特别是鑑於它們導致許多宗教迫害和宗教戰爭,正如它們在以往和現今所為一般。為了這些以及其他理由,你可能已不再上教堂;現在你僅以信奉自己心目中認為的基督教為足。可是你心裏知道基督教必然具有更深的意義。你從聖經知道起初基督徒形成了一個快樂、團結的屬靈大家庭。——約翰福音13:34,35;以弗所書4:1-6。

今日耶和華見證人便形成這樣的一個基督徒快樂家庭。他們不是一個教派,因為他們既非某個屬人教師或領袖的門徒,也不是任何教會或教派的分支。見證人來自生活的各階層。他們並不跟從任何世人,反之他們跟從上帝和他的愛子耶穌基督。對你所提出的問題:“為何有這麽多宗教都以基督教自居?”他們回答説:“因為這些宗教團體跟從人而非跟從聖經。”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於幫助你尋得真正基於聖經的基督教。因此,請與將這本雜誌分派給你的人討論或致信給本刊的出版者。

[第6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墮落的基督教的主要中心

迦太基

羅馬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

尼西亞

以弗所

安提阿

耶路撒冷

亞歷山大利亞

[第9頁的圖片]

基督教國的各教會——分裂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