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醒守望的人快樂了!
“主人來了,看見僕人儆醒,那僕人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2:37。
1.為甚麽耶和華的僕人一向均‘耐心等候他’?但是關於基督教國的各教會,我們可以提出甚麽問題?
“耶和華是公平的[或作施行審判的]上帝。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以賽亞書30:18)自從耶和華宣布他最後必定會擊敗“古蛇”,並且通過應許的後裔為人帶來拯救以來,他的忠僕一直熱切期待這個應許實現。(創世記3:15)但是基督教國的神學家有幫助各教會的教友保持儆醒,熱切期待人從撒但和這惡者的後裔獲得最後的拯救嗎?
2.為甚麽“萬民”應當期待“細羅”來臨?
2 雅各在臨終所作的預言中宣布應許的後裔會通過猶大支派而來。雅各以細羅這個象徵性的名字去稱呼應許的後裔,並且説“萬民都必歸順[他]。”根據希臘文《七十人譯本》的譯法,細羅“會是萬國的期望”。(創世記49:10)“萬國”無疑應當留意期待細羅的來臨,因為耶和華告訴雅各的祖父亞伯拉罕説:“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創世記22:18)但是首先這個後裔,細羅或彌賽亞,必須來到地上亞伯拉罕的後代當中,並且生於猶大支派之中。
一群保持儆醒的猶太餘民
3.關於猶太人在公元29年所懷的期望,路加怎樣説?歷史證實這點嗎?
3 猶太籍的歷史家路加説“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公元29年],”“百姓指望基督來的時候,人都心裏猜疑,或者[施洗]約翰是基督[希伯來文,彌賽亞]。”(路加福音3:1,15)世俗歷史有證實路加的這段話嗎?舒勒(Emil Schürer)所著的《耶穌基督時代的猶太人歷史》的新英文版問道:“這個希望[對彌賽亞的期望]有繼續在猶太人當中保全下來嗎?”該書回答説:“在基督之前的最後一個世紀,特别是在公元第一世紀,這個期望再次成為十分活躍,正如猶太的預言性著作(Pseudepigrapha)、‘昆蘭’(Qumran)[死海社區的著作]、約西佛斯和四福音十分肯定地表明。……但以理書的各異象……對彌賽亞觀念的形成操有深遠的影響。”
4,5.(甲)為甚麽當時猶太人期待彌賽亞出現?這件事怎樣獲得證實?(乙)許多猶太人期待怎樣的彌賽亞出現?但是耶和華向誰透露真正的彌賽亞的來臨?
4 論到馬太福音2:2,一位學者寫道:“在這個時候,一般人期望有某個傑出人物行將在猶太出現。猶太人熱切地期待彌賽亞的來臨。藉着計算但以理所提及的時間(9章25-27節),他們知道彌賽亞出現的時候已接近了。”我們也可以指出,羅馬歷史家蘇東尼亞斯和泰西特斯以及猶太歷史家約西佛斯和腓羅均提及猶太人的這種期望。巴古兹和維吉勞所著的法文《聖經手册》(Manuel Biblique)(第3册,191頁)證實這件事説:“人們知道但以理所定的七十個七年已行將結束了;當人們聽見施洗約翰宣布上帝的王國近了時,沒有人感覺意外。”
5 因此,歷史證據表明當時猶太人正期待彌賽亞或應許的後裔來臨,而這種期望是由於他們留意到一個與時間有關的預言已獲得應驗而促成的。a(但以理書9:24-27)誠然,正如《猶太簡明百科全書》説,第一世紀屬於猶太教各支派的猶太人大部分期望有一位政治性的彌賽亞來臨“將以色列的仇敵消滅而建立一段和平完美的太平時期。”但是有一小群忠心的猶太人卻留意守望等候真正的彌賽亞來臨。這些人包括施洗約翰的父母撒迦利亞和以利沙伯,以及西面、亞拿、約瑟和馬利亞。(馬太福音1:18-21;路加福音1:5-17,30,31,46,54,55;2:25,26,36-38)耶和華對這些人而非對猶太教的宗教領袖們證實了但以理論及時間的預言使他們能够留意守望的事,那便是,應許的後裔或彌賽亞在“時候滿足”時來臨。——加拉太書4:4。
早期的基督徒保持儆醒
6.當時年輕的猶太人受到怎樣的教養?這怎樣幫助有些猶太人成為耶穌的門徒?
6 約瑟和馬利亞深知他們所養育的孩子耶穌會成為彌賽亞。論到耶穌的教養,《新英國百科全書》説:“很可能耶穌在虔誠的氣氛中長大,這種虔誠是猶太人在家庭和會堂裏刻意培養的(包括研讀聖經、服從律法、禱告和期望彌賽亞的最後來臨)。”忠心的猶太餘民把對彌賽亞的期望灌輸給在他們家庭裏長大的其他年輕人,這種正當的期望至少使他們當中有些人迅速地聽從呼召成為耶穌的門徒。——馬可福音1:17-20;約翰福音1:35-37,43,49。
7.(甲)耶穌主張王國是在個别的基督徒的心裏嗎?(乙)基督徒要繼續儆醒等候甚麽?
7 在耶穌於地上從事傳道工作的後期,他教導門徒繼續留意守望他未來的“臨在”以及王國的來臨。《英國百科全書》説:“關於世界末了、最後的審判和上帝的新世界這類傳統主題常見於福音所載的耶穌言論中。耶穌絶沒有將屬天的王國轉變為一項個人所經歷的純粹宗教經驗或使猶太人對末世的期望轉變為世界内在的一種演進過程或一個可以憑人為努力而獲致的目標。……他並不懷有,也不提倡,一個國家性的彌賽亞的希望……他也沒有支持奮鋭黨的努力去加速上帝王國的來臨。”不,耶穌給予基督徒一個含有多項特色的徵象,憑此他們首先能够認出耶路撒冷的毁滅的臨近,然後在後得多的日子看出‘他臨在和事物制度終結的徵象’。——馬太福音24:3至25:46;路加福音21:20-22。
8.甚麽表明耶穌並不相信他很快便會進入王國之中?因此他對門徒提出甚麽勸告?
8 自由思想者和甚至基督教國有些神學家聲稱早期的基督徒相信基督的派露西亞或臨在會在當代發生。有些人甚至聲稱耶穌自己相信他不久便會進入他的王國之中。但耶穌在關於銀子和彌拿的比喻中表明,他會“過了許久”才帶着王權回來與受託照料他的財産的奴僕算賬。(馬太福音25:14,19;路加福音19:11,12,15)在關於‘他臨在和事物制度終結的徵象’的預言中,他承認末日來臨的“日子和時辰”“天上的使者不知道,人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他補充説:“因此要繼續警醒守望,因為你們不知道你們的主在那一天來臨。”——馬太福音24:3,14,36,42,《新世》。
9.使徒保羅表示他認為基督的臨在在他的日子已行將發生嗎?試解釋。
9 至於早期基督徒是否相信基督的臨在已十分迫近,一部學問精深的參考書b指出:“有些人認為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期望基督行將臨在,但這樣的主張絶非定論。早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10保羅已表示他有可能先行去世。雖然他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15和17談及‘我們’,這項可能性仍然存在,因為保羅只是與最後的一代人認同而無需假設他自己屬於這個世代。”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清楚表明,他必須等到“那日”,即基督在王國裏“呈現”以“審判活人和死人”的日子,才能够希望獲得獎賞。——提摩太後書4:1,8,《新世》。
10.對第一世紀猶太的基督徒來説,基督徒保持適當的醒覺怎樣證明具有救生的作用?
10 當等候耶穌基督臨在和王國來臨之際,基督徒務要保持儆醒。保持儆醒戒備使猶太的基督徒能够看出耶穌所提出的徵象,這徵象顯示耶路撒冷行將遭受毁滅了。(路加福音21:20-24)當紹賽斯·迦勒斯在公元66年圍攻耶路撒冷時,保持警覺的基督徒趁他突然費解地撤退時把握機會逃出城外及逃離四周的猶太地區。據早期教會歷史家赫吉西柏斯、尤西比亞斯和伊辟番尼亞斯的報導,猶太的基督徒渡過約但河前往一個稱為彼拉的地方避難。由於他們在靈性上保持儆醒,他們得以在提多將軍於公元70年率領羅馬大軍捲土重來毁滅耶路撒冷時逃過死亡或被擄的厄運。當時的基督徒必然由於保持儆醒而大感快樂!
公元70年之後基督徒所懷的期望
11,12.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遭受毁滅之後,基督徒應當懷有甚麽正確的態度?這可以怎樣保護他們?
11 既然耶穌的臨在會“過了許久”才發生,在耶路撒冷於公元70年遭受毁滅之後以及隨後的許多世紀中,直至世界末期來到,基督徒應當懷有甚麽正確的態度呢?基督徒的期望應當冷卻下來,彷彿“加以凍藏”一般嗎?絶不然!使徒約翰的三封信和啟示錄都是在公元70年之後寫成的。約翰在第一封信中警告人提防‘敵基督者’,並且吩咐基督徒在等候基督“臨在”和呈現之際與他保持團結一致。(約翰一書2:18,28;3:2)約翰在三封信中均警告人提防變節背教者。至於啟示錄,這本書自始至終都將注意集中於基督帶着王國的榮耀來臨一事上。這本書結束前的一句話是:“阿們!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啟示錄22:20。
12 基督徒必須以派露西亞為念。那便是説,他們必須天天懷着對基督“臨在”的期望而生活。教會歷史教授賓治(Ernst Benz)寫道:“對早期教會的信徒來説,以緊急性而言,‘末了的事’其實是最先的事。他們的信心和希望的焦點乃是上帝王國的來臨。”即使王國不會在他們一生中來臨,這種熱切期待的正確態度亦可以保護基督徒不致在靈性上昏昏欲睡而與撒但的世界有染。——約翰一書2:15-17。
13,14.公元第二及第三世紀在變節背教的基督徒當中有兩種甚麽極端的見解存在?
13 誠然,隨着變節背教的勢力在使徒們死後迅速發展,有些人對於基督在王國裏來臨一事的迫近程度懷有錯誤的見解。卡度(C. J. Cadoux)在《早期教會與世界》一書中説:“艾倫尼亞斯[公元第二世紀]和希普賴特斯[第二世紀末葉與第三世紀早期]均以為人能够以相當準確的程度算出末日來臨的時間。”由於錯誤的年代計算,有些人以為人類6,000年的歷史已差不多過去,因此第七個一千年行將來臨。當然,他們錯了。但至少他們力圖在靈性上保持儆醒。
14 在另一方面,大部分變節背教的基督徒失去了一切緊急之感及對王國的期望。《新約神學辭典》告訴我們:“由於受到柏拉圖的形而上學[哲學]和斯多葛派的倫理學所影響,基督教的辯護士[第二及第三世紀早期的教會“元老”]很少運用上帝王國的觀念。他們所主張的末世學受到個别基督徒獲致完美的見解所支配。……在他們看來,關於不死性、永生和知識的希臘觀念比[上帝王國]的聖經觀念更為重要。……類似地,在俄利根[公元185年至254年左右]的著作中,……關於上帝王國的聖經信息差不多全無立足之地。”
15.隨着變節背教繼續發展,確立了的各教會對關於“末了的事物”的道理採取甚麽態度?
15 主要説來,在過去許多世紀中,這便是在所謂的基督教各教會中流行的態度。《英國百科全書》透露:“自從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死於公元337年)的時期以來,政治對基督教的認可被人視為基督王國的希望已實現了。未來主義的末世學繼續存在於受壓制的地下教派中。”“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之前的時期中,異端的團體……指責羅馬教會背叛了末世學原本所懷的期望。”
‘儆醒守望的人快樂了’
16.19世紀有些甚麽團體出現?他們當中有些人相信甚麽?
16 既然“確立較久的基督教各教會”已不再儆醒期待基督臨在和他獲得王權一事,於是只有被教會稱為“異端的團體”才這樣行。到了十九世紀,在一般人可以讀到聖經和聖經書刊的地方有幾個這樣的團體出現。既然在各主流教會看來,關於“末了的事物”的任何道理均已成為毫無意義,他們遂輕蔑地將這些團體稱為基督復臨派或千禧年派,因為這些團體留意守望基督的復臨,並且相信基督會作王統治一千年。這些團體中有許多期望基督復臨在地上建立他的千年王國。他們當中有些聲稱基督的復臨會在1835年(英國的艾爾雲派)、1836年(德國賓格爾的跟從者)、1843年(美國米勒的跟從者)和1889年(俄國一個門諾會教派)發生。
17,18.基督教國各確立的教會對此有甚麽反應?但是耶穌説他‘抵達’時會留意找尋甚麽?
17 後來事實證明這些預測都錯了,“確立較久的各基督教會”自然興高采烈、沾沾自喜。當然,天主教、東方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各大教會並沒有犯這樣的錯誤。在他們看來,關於“末了的事物”的道理是“毫無意義的”。他們很早以前已不再“儆醒”守望了。——馬可福音13:37。
18 可是,耶穌告訴門徒説:“主人來了,看見僕人儆醒,那僕人就有福了!……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裏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主人來到,看見僕人這樣行,那僕人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2:37-43。
19,20.(甲)有一個甚麽團體在1870年代出現?為甚麽他們與其他團體分離?(乙)甚麽雜誌成為這個團體的主要刊物?這本雜誌怎樣幫助一群數目日增的真正基督徒?
19 在19世紀的最後三十年,有若干個所謂的異端團體正在留意守望基督復臨的徵象,其中一個是由美國畢兹堡的查爾士·羅素所主持的研經班。羅素寫道:“從1870至1875年,在這段時期中我們在恩典、知識及對上帝和他的道的喜愛方面不斷增長。……可是,當時我們對上帝的計劃僅是獲得一個大致的輪廓而已,而且必須將許多來由已久的謬誤見解消除。……基督復臨派期望基督帶着肉身回來,我們對他們所犯的錯誤大感痛心。”
20 羅素和他的同工很快便體會到基督的復臨會是隱形的。他們與其他的團體分離,在1879年開始將靈糧在《錫安的守望台與基督臨在的先聲》這本雜誌裏發表。從出版的第一年開始,這本雜誌便根據健全的聖經理由指出1914年這個年份是聖經年代計算中一個劃時代的日期。因此,當基督的隱形臨在於1914年開始時,這些保持儆醒守望的基督徒快樂了!在超過一世紀之久的時期中,這本現在稱為《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的雜誌幫助了一大群數目日增的真正基督徒繼續守望、‘保持儆醒’。(馬可福音13:33)至於這件事的經過如何,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裏加以討論。
[腳注]
a 《“願你的國降臨”》58-66頁對這個與時間有關的預言作了詳細的討論。
b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第2册,923頁。
幾個温習的問題
◻ 甚麽證明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對彌賽亞懷有熱切的期望?
◻ 保持儆醒怎樣對猶太的基督徒有所幫助?
◻ 變節背教對基督徒的期望産生了甚麽影響?
◻ 隨着世界末期的臨近,基督會找尋怎樣的僕人?
◻ 那一群基督徒符合這些條件?憑着甚麽雜誌的幫助?
[第12頁的圖片]
本刊的出版者一向均保持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