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與上帝之間的問題加以解決
“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以賽亞書1:18。
1,2.(甲)若有人説:“讓我們來理論一下吧,”你也許會想起甚麽?(乙)為甚麽我們不應當期望跟上帝把事情折衷處理?
你若因以往一些錯誤或不仁慈之舉與另一個人關係緊張,你會對這句話:“讓我們來理論一下吧”(《當代》)有甚麽反應呢?這可能是一項邀請,讓大家坐下來把事情折衷處理,彼此妥協讓步。雙方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也許承認在某方面有過失、誤會。
2 你能够想像造物主,像許多聖經譯本在以賽亞書1:18所説一般,在這種意義上向人提出“讓我們來理論一下吧”這個請求嗎?絶無可能。我們沒有人可以期望跟耶和華“辯論”(《和合本》)一下或把事情折衷處理,彷彿他可能須要承認過失或妥協似的。那麽,我們若渴望與上帝和好,以賽亞書1:18提出甚麽要求呢?
3.以賽亞書1:18有時譯作“理論一下”的希伯來字的正確意思是甚麽?
3 譯作“理論一下”這個詞語的希伯來字基本上含有“決定、判決、證明”等意思。這個字含有法律意味,並非僅是暗示兩個人彼此理論而已。事情牽涉到作決定。a(創世記31:37,42;約伯記9:33;詩篇50:21;以賽亞書2:4)《威爾遜舊約字彙研究》(Wilson’s Old Testament Word Studies)解釋這個字含有“矯正、推理、表明對的或正確的事”的意思。上帝吩咐説:“讓我們來把事情弄妥”(《新美國聖經》)或“讓我們把問題解決。”(《新世》)
4-6.以賽亞是誰?他在何時以先知身分服務?
4 耶和華上帝運用以賽亞先知發出這個強有力的信息。以賽亞是誰?何以他發出的信息在當時切合時宜?此外,我們可以怎樣從這個信息得益?
5 提到“先知”一詞,今日許多人可能想起一個鼓吹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歪曲看法的青年苦行者。其他人也許想起一個自稱能够判斷時勢的古怪老人。耶和華上帝運用以賽亞寫成聖經中以這先知為名的書。以賽亞為人平衡合理,與上述的人有天淵之别!
6 “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住在猶大。“當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作猶大王的時候”,他活躍地事奉耶和華——超過40年之久。以賽亞為人謙遜,因此沒有提及許多關乎他自己的資料。據傳統説,他出身猶大王族。我們確知以賽亞是個有家室的人,妻子替他生了兩個兒子。妻子死後,他也許再婚而獲得另一個兒子,名叫以馬内利,而這個名字是含有預言性質的。——以賽亞書1:1;7:3,14;8:3,18。
7.為甚麽我們應當對以賽亞的預言深感興趣?
7 以賽亞的日子跟我們的時代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如所週知,在我們的時代,國際局勢緊張,戰爭與威脅頻仍。雖然一般宗教與政治領袖聲稱敬拜上帝而自視為堪作模範,我們卻經常從報章讀到他們在財政和道德方面的醜聞。上帝對這些領袖,特别是基督教國屬下各國的領袖,有甚麽看法呢?這些人以及跟從他們的人會有甚麽遭遇呢?我們可以從以賽亞書讀到上帝的若干評論,對目前的世事十分適切。以個别而言,我們每個努力事奉上帝的人都可以從其中學得教訓。
先知奉派到一個惡貫滿盈的國家去
8.以賽亞書含有甚麽資料?這部書以怎樣的文體寫成?
8 你若閲讀以賽亞書,你會留意到與以下各事有關的信息:猶大國與耶路撒冷的罪惡,敵人犯境的歷史細節,周遭列國遭受判決成為荒涼,關於以色列復興和得救的預言等。以賽亞書以一種生動逼真、扣人心弦的方式寫成。斯洛特基(Dr. I. Slotki)博士説:“學者們衷心讚賞以賽亞想像力豐富,才情卓越,描述逼真,比喻有力,在押韻和協音方面揮灑自如,文句結構匀稱、音調鏗鏘。”我們且特别查考一下以賽亞的信息的起頭部分——以賽亞書的第一章。
9.我們對以賽亞書第1章的寫作時間與環境知道些甚麽?
9 先知並沒有説明他在何時寫成這章書。以賽亞書6:1-13描述在烏西雅王駕崩那年所發生的事。以賽亞若在較早時候把起頭的幾章記載下來,這幾章便反映出烏西雅王統治期間潛伏在表面之下的情況。基本上説來,烏西雅(公元前829-777年)“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因此,憑着上帝的祝福,他的國運興隆。可是,我們知道事情並非完全妥善,因為“百姓仍在[邱壇]獻祭燒香”。後來烏西雅(亦即亞撒利雅)更僭越地妄圖在聖殿燒香,以致上帝使他染上大痲瘋。(歷代志下26:1-5,16-23;列王紀下15:1-5)潛伏在烏西雅日子的惡劣情況可能導致他的孫兒亞哈斯王(公元前762-745年)在位時的惡貫滿盈。這也許就是以賽亞所描述的情況。但比確定第一章的寫作年份更重要的是,究竟甚麽事推使上帝説,“讓我們把彼此間的問題解決。”(《新世》)
10.亞哈斯王統治期間,猶大國——特别是在首領們當中——的情形如何?
10 以賽亞直言不諱地説:“嗐!犯罪的國民,擔着罪孽的百姓,行惡的種類,敗壞的兒女。他們離棄耶和華,藐視以色列的聖者,與他生疏,往後退步。……你們已經滿頭疼痛,全心發昏。從腳掌到頭頂,沒有一處完全的,盡是傷口。”(以賽亞書1:4-6)亞哈斯王統治了16年,當其時偶像崇拜大為流行。他“用火焚燒他的兒女[為祭],行……外邦人那可憎的事。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歷代志下28:1-4;列王紀下16:3,4)不公平、賄賂、不道德等惡事在首領們當中十分充斥。這等人其實更適宜在古代的所多瑪統治。(以賽亞書1:10,21-23;創世記18:20,21)毫無疑問,上帝絶不嘉許他們。既有這樣的領袖,百姓的情形又如何呢?
11.我們應當怎樣了解以賽亞書1:29,30?
11 以賽亞先知説,百姓在聖樹和園子裏獻祭給偶像,並向異教的神祇燒香。他以實例説明百姓的情況多麽可悲。這些“大樹”將會成為令他們羞愧的因由。(以賽亞書1:29,《新世》;65:3)以賽亞接着把比喻應用在崇拜偶像的人身上。他寫道:“你們必如葉子枯乾的[大]樹,好像無水澆灌的園子。”(以賽亞書1:30)不錯,離棄耶和華的人“必致消滅”。他們必如麻瓤(易燃的麻屑),他們的偶像必像火星——兩者都要一同焚毁。——以賽亞書1:28,31。
12,13.我們的時代與以賽亞的日子有甚麽相似的地方?
12 試把這種情況與今日的情況比較一下。僅在一個月之内,美國報章報導了以下各項新聞:一名頗有名望的總統候選人因“桃色”醜聞而退出競選;一個著名牧師承認犯了通姦罪,且被人指控犯了同性戀、換妻和挪用公款以圖掩飾醜聞等罪行,結果引咎辭職。[他“據報自1984年以來一共挪用了460萬美元的驚人巨款作為補償費。”——《時代》雜誌,1987年5月11日刊]1986年在奧地利,賴因的修道院院長“遭撤職,並被控浪費了600萬美元去興建遊獵别墅及設宴招待前王室成員和身世可疑的年輕女子。”你也許能够舉出其他諸如此類的領袖。你認為上帝對這些人有甚麽看法呢?
13 至於一般人,宗教方面的情形正日走極端。有些人感到厭惡或漠不關心而捨棄宗教。例如,英國居民當中僅有百分之3上國立的教堂做禮拜。在另一個極端,我們見到許多人表現宗教的狂熱。這點從提倡神授能力的教會與日俱增一事足以見之。這等教會以“得救”、説方言或目擊病人“痊癒”等事去打動人的感情。群衆擁往聖地渴望一睹神迹。其他的人則把各種犧牲視為“信心”的表現,例如人雙膝流血爬行去朝拜[墨西哥城的]瓜德盧普聖母。一份報章説:“在外人看來,聖母的存在和她所受到的狂熱崇拜顯然是把基督教與異教混淆起來,但聖母卻可説是墨西哥天主教教義中最重要的人物。”
你怎樣才能贏得上帝的喜悦?
14.耶和華怎樣通過以賽亞清楚表明他並不悦納所有自稱敬拜他的人?
14 耶和華上帝毫不含糊地清楚表明他對一般自稱擁護他,但卻沒有“用心靈按真理敬拜[父]”的人有甚麽看法。(約翰福音4:23,《新譯》)一個國家、宗教團體或人行事若與上帝所顯示的標準不一致,任何虔信宗教的表現均全無意義。舉個例説,在古代的以色列國中,宗教節期和祭物都是純真崇拜的必需部分。(利未記第1-7及23章)可是,以賽亞卻把上帝的觀點——對不忠的猶太人謹守這些規定感到不悦——表明出來。上帝説:“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以賽亞書1:11-15)今日的情形也一樣。上帝絶不悦納徒有其表的宗教儀式,也不嘉許背誦的信條或禱告。反之,他要求人作發自内心的禱告,同時行為要衷誠正直。
15.何以以賽亞書1:18使我們有理由懷持希望?“讓我們來把問題解決”這句話是甚麽意思?
15 獲悉這件事使我們有理由懷持希望。人是能够贏得上帝喜悦的。人怎樣才能贏得上帝的喜悦呢?以賽亞敦促説:“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以賽亞接着提出上帝的命令,説:“你們來,讓我們把彼此間的問題解決。”(《新世》)耶和華並非召開一個在平輩間舉行的會議,讓大家坐下來把事情折衷處理。上帝知道甚麽是對的,也知道甚麽是正直的事。他的判決是:需要改變的乃是人。人必須符合他所訂的公平正義的標準。今日的情形也一樣。改變是可能的,這會為人帶來上帝的喜悦。即使一個人的行徑十分壞,甚至這樣的人也可以改弦易轍。以賽亞寫道:“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以賽亞書1:16-18。
16.在過犯方面,有些人怎樣響應根據聖經提出的勸告?
16 可是,人有一個傾向是,聽見勸告,但卻認為勸告只對别人適用。在以賽亞的日子,許多人的確這樣行。其實,人人都應當自己反省一下。基督徒若犯了嚴重的罪,不論是撒謊、欺騙、性不道德抑或其他的嚴重過犯,他就必須悔改,並且在行為上與悔改的心相稱。(使徒行傳26:20)值得稱讚的是,有些人已採取行動,“把他們與耶和華之間的問題解決了”。例如,《守望台》1985年10月15日刊論及糾正隱秘過犯的問題。這種過犯也許瞞着别人,但卻無法不讓上帝知道。(馬太福音6:6;腓立比書4:13)雜誌提及人需要留意的三方面:暗地裏接受輸血、手淫和縱酒。不少讀者考慮過這些資料後來信表示感激。他們承認以前曾做過這些錯事,但現在卻受到感動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17.即使我們沒有犯嚴重過錯,以賽亞書1:18仍然可以怎樣對我們適用,且對我們大有幫助?
17 當然,大部分考慮這件事的基督徒並沒有犯嚴重的過錯。可是,以賽亞的信息仍應當促使我們捫心自問,作一番自我檢討。我們有些需要跟上帝解決的問題嗎?以賽亞的信息的一個要旨是:人必須有正確的内心動機。在禱告方面,我們也許可以問:“我的禱告發自内心,而且我盡力在行動上與所作的禱告一致嗎?”有些自我反省的人看出自己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他們以往曾祈求對上帝的旨意有更深認識,但卻很少花時間研讀聖經或基督教的刊物。其他人則祈求在傳道工作上作更大的參與,但他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並不容許他們靠較低的收入過活,從而能够減少從事世俗工作的時間。你曾祈求上帝祝福你使别人成為基督的門徒嗎?若然,你對於成為更有效的教師作出多大的努力呢?你認真,加倍努力作回訪嗎?你甘願撥出時間與别人主持經常的聖經研究嗎?你若竭力行事與所作的禱告一致,你就表明你衷誠渴望上帝垂聽你的禱告了。
18.為甚麽我們應當留意把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問題解決?
18 我們人人都應當努力在生活的每一方面“解決”我們與造物主上帝之間的問題。請留意以賽亞如何按此而推理,説:“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留意。”(以賽亞書1:3)我們無疑不喜歡别人把我們描述為比牛、驢更缺乏見識或體會。我們若認為自己毋須努力認識生命的賜予者和他的要求,然後切實按之而生活,以上的描述便對我們適用了。
19.以賽亞向那些把自己與上帝之間的問題解決的人提出甚麽希望?這件事對我們有甚麽意義?
19 以賽亞對他的同胞提出樂觀的理由。他説以色列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可以變成清白,好像硃紅的布轉變成白如羊毛或像覆蓋黑門山頂峰的白雪一般。(以賽亞書1:18;詩篇51:7;但以理書7:9;啟示錄19:8)即使大部分以色列人沒有反應,以致最後以色列國遭受刀劍與被擄的災劫,一群忠心的餘民卻得以返回故土。照樣,我們可以藉着盡責的監督之助贏得耶和華的喜悦。這些監督以仁愛的“審判者和勸告者”的身分為小組服務。(以賽亞書1:20,24-27;彼得前書5:2-4;加拉太書6:1,2)因此你可以放心,你是能够解決你與上帝之間的問題的。即使你已蒙上帝悦納,你也可以加強你與上帝的關係。這件事無疑值得你盡力而為。
[腳注]
a 普倫普特里(Dr. E. H. Plumptre)博士解釋説:“[《英王詹姆士譯本》的譯法]含有平輩間一同磋商的意思。但這個希伯來字其實暗示人發出權威性的最後通牒的語調,就如法官對被告説話一般。”
温習的要點
◻ “來把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問題解決”這個命令含有甚麽意思?
◻ 以賽亞的時代跟我們的日子有些甚麽相似的地方?
◻ 以賽亞表明個别的人需要怎樣行才能贏得上帝的喜悦?
◻ 除了嚴重的過犯之外,我們也許需要在哪些方面把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問題解決?
[第19頁的圖片]
黑門山白雪皚皚的山坡,眺望西南方,視野越過約但河上游河谷而伸展到加利利的群山
[鳴謝]
第19頁圖片: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22頁的圖片]
以賽亞説,“驢認識主人的槽。”這句話含有甚麽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