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是誰寫的?
“聖經裏充滿自相矛盾的地方,”懷疑聖經的人聲稱。“除此之外,它含有人為的哲學。既然如此,人怎能將聖經視為生活上的可靠指南呢?”
你同意懷疑者的觀點,認為聖經只不過是一本表達有瑕疵的屬人思想的書嗎?有些教士的確這樣想。已故的瑞士基督新教神學家巴思(Karl Barth)在他所著的《教會教義學》(Kirchliche Dogmatik)一書中寫道:“先知和使徒很有可能在言談和文字上犯錯。”誠然,由一個以上的聖經執筆者叙述同一件事,自然可能在措詞上有出入。在表面上看來,有些話甚至可能與在聖經其他部分出現的話迥然不同。但這些話真的互相矛盾嗎?聖經真的僅是人的産品嗎?聖經究竟是誰寫成的?
答案很簡單:“説出上帝的話來的人。”但這些人怎樣知道説些甚麽、寫些甚麽?上文所引錄的使徒西門彼得接着解釋,他們是“被聖靈感動”而説話的。——彼得後書1:21。
事實上,聖經三番四覆的強調它是“上帝的話語”。僅是詩篇第119篇的176節經文便提及這件事達176次之多!這件事饒有意義的地方是,一般作家通常喜歡使人知道他們寫了某部作品。然而,寫成聖經的人卻迥然不同。一切功勞都歸於上帝。這是他的書,不是他們的。——帖撒羅尼迦前書2:13,《新世》;撒母耳記下23:2。
“被聖靈感動”——以甚麽方法?
這些人怎樣“被聖靈感動”呢?致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提摩太的信提出了答案:“全部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上帝所默示的”這句話譯自聖經原文的希臘字西奧浦奴斯杜斯(the·o’pneu·stos),實際的意思是“上帝呼氣”。上帝運用他的隱形動力——聖靈——把他的意念“呼”進執筆者的腦海裏。因此,耶和華上帝乃是聖經的來源兼創作者。他的思想指引聖經的寫作,就如商人任用秘書替他寫信一樣。——提摩太後書3:16,《新譯》。
此外,“上帝呼氣”這個思想與聖經所用的“被聖靈感動”一詞是一致的。怎會如此呢?因為在希臘文,‘被感動’(英文borne along)一詞是用來指船隻隨着風向飄流。(可參閲使徒行傳27:15,17,《新譯》。)這樣,正如風吹拂及推動航行中的船,上帝“呼氣”在聖經執筆者身上時,他們便在上帝的力量作用之下隨着聖靈的指引而思想、説話及執筆。
被上帝任用去執筆的人
關於聖經的執筆者們,我們只有很少自傳性質的細節。這些聖經執筆者非但沒有抬高自己,反而總是退居幕後,以求將一切榮耀歸於上帝。然而,我們知道這些執筆者包括高官、法官、先知、君王、牧人、農夫及漁夫等——總共40多人。這樣,聖經雖然是來自上帝的信息,它卻富於人情味和具有多姿多采、動人心弦的筆觸。
許多聖經執筆者都並不彼此認識。他們生活的時代甚至相隔多個世紀。他們各人的性情、經驗、社會與教育背景截然不同。可是,不論老少,他們的寫作均顯示出一種完全的協調一致。他們在一段超過1600年的時期裏執筆,直至這本書寫成為止。你若仔細查考一下,就會發覺聖經的内容反映出一種傑出的和諧。因此,聖經雖然是由許多執筆者所寫成,它只是反映出一位作者的思想而已。
這件事豈不應當促使我們“格外留意”聖經這本異乎尋常的書嗎?我們豈不應當與彼得獲致同一的結論嗎?他寫道:“我們還有先知的話,是更確實的。你們要特别注意它,好像注意照在暗處的明燈。”——希伯來書2:1,《新世》;彼得後書1:19,《新譯》。
現在,關於聖經自相矛盾一事又如何?它真的自相矛盾嗎?你會怎樣回答?
[第4頁的附欄]
“好一本偉大的書!比它的内容更令我驚訝的是它的表達方式。事實上,它的字詞差不多有如自然的産品,好像樹木、花朵、海、星及人本身一樣。它發芽、奔流、照耀、歡笑,人不知道如何,也不知道為何,一切是如此完全自然。它誠然是上帝的話語,與僅是表達屬人智慧的其他書本大異其趣。”——19世紀德國詩人與報紙作家海涅(Heinrich Heine)對聖經的評語。
[第4頁的圖片]
正如風推動航行中的船,聖經的執筆者們‘受到聖靈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