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够應付沮喪!
請想想這名23歲男子的苦況。他僅受過十分有限的教育,現在做一份入息低微的工作。對他來説,結婚和過愜意的生活看來僅是夢想而已。難怪他的母親説:“他極度苦惱,十分沮喪。”這個年輕男子的遭遇其實僅是盈千累萬其他人的一個典型例子,生活各階層的人都為了不同理由飽嘗沮喪之苦。
《韋氏第三新國際辭典》將沮喪界定為“一種由於慾望受挫,内心衝突或其他解決不了的難題而引起的深邃的長期不安全感、氣餒和不滿。”我們若殫精竭慮設法達成某件事,但到頭來卻功敗垂成,我們便會感到沮喪失望。我們覺得自己彷彿走進死胡同,處處碰壁,成功無望。我們人人都知道這種感覺是甚麽滋味。
人若做着一份看來沒有酬報的工作,也許會自覺一事無成。妻子和母親每日為了生活的掛慮及繁忙的家務而操心,她們的努力若被視作當然,她們便會感到若有所失,無人賞識。在學校經歷困難的青年人也許對於接受教育感到沮喪。少數分子也許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和歧視而憤憤不平。有些忠實的商人也許想向人提供質素上乘的貨品和優良服務,但卻無法與不擇手段的奸商競爭。這些以及類似的原因使不少人感到沮喪無望。
許多世紀之前,一位智者以我們能够明白的措辭將他所感的沮喪用言詞表達出來。以色列王所羅門説:“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着甚麽呢?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傳道書2:11,22,23)沮喪使許多人的生活變成缺乏意義,他們無法應付這個難題而感到絶望。所羅門的這番話正好道出了他們的感受。
沮喪的人也許甚至變得心灰意冷。在嚴重的事例上,有些人決定放棄掙扎,乾脆離群索居,過着孤芳自賞的生活。有些人一心要得到他們認為自己有權享有的東西,便不惜訴諸罪行和暴力。許多婚姻和家庭連繫也在嚴峻的壓力下崩潰。
我們當中有不少人也許曾盡力尋找應付沮喪的方法。儘管我們作了不少努力,情形卻看來反而更糟。箴言13:12説:“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我們身體和靈性上的健康可能受到影響。情形是否已經絶望?我們即使有某些弱點或過失,是否就要受到終日感覺沮喪的報應?我們能够採取某些切合實際的步驟去應付沮喪,使我們得以過一種較令人滿意的生活嗎?讓我們考慮一下這件事。
應付沮喪的方法
我們若遇上難題,需要别人指教,就通常會向一個知識廣博、經驗豐富、信實可靠的人求教。箴言3:5,6推薦説:“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我們能够從上帝的話語聖經找到切合實際的勸告。請考慮一下這本書所提供的一些真知灼見。
我們感到沮喪也許與謀生一事有關。例如,雖然我們對自己的世俗工作感到滿意,可是薪酬卻很低而令我們感到沮喪。我們深愛自己的家人,希望他們得到最好的東西。可是應付開銷的憂慮卻似乎永無休止。我們也許要加班,甚至要兼職。不久,我們的生活便看來成了一個周而復始、單調乏味的循環——只是吃飯、睡覺、工作。即使如此,我們仍舊入不敷出,債台高築,我們的挫折感也隨之日深。
世俗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生活所需。可是我們的需要究竟有多大?使徒保羅寫道:“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麽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麽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我們是否企圖獲得多過自己所需要的,以求與别人看齊?若然,我們就可能正自食其果,經歷到沮喪和失望了。保羅警告説:“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7-10)對自己在物質方面的渴求作一番忠實檢討也許顯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有些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因此,我們若作出合理的調整,設法節儉一點,過一種較簡樸的生活,我們的沮喪就很可能會大為減低。
自然的慾望受到壓抑也曾造成很大的挫折感。例如,一個年輕女子有強烈的願望想結婚和享有家庭生活所帶來的愛與安全感,這是很自然的事。她也許為此刻意打扮,穿上時尚的服飾,極力使自己看來更美麗動人。她也許讀遍戀愛大全,經常在社交場合露面,希望能遇到如意郎君——但卻始終未能如願。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她的沮喪達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在絶望之餘,她可能被誘嫁給一個不適合自己的人。更糟的是,她可能為了滿足自己對愛的渴求而犯上性不道德。
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忍耐和良好的判斷力是不可少的。跟一個不適合自己的人結婚——尤以對方不是耶和華的信徒為然——無疑是個嚴重錯誤。(哥林多前書7:39;哥林多後書6:14,15)不道德只會使人陷於傷心絶望。(箴言6:32,33)作一番忠實的自我檢討,以理智的態度去正視問題會有頗大幫助。“温柔安靜的心靈”比時髦的服飾或令人注目的化妝更能吸引一個理想的終身伴侶。(彼得前書3:3,4,《新譯》)與其信賴世俗“專家”所提供的短視、無聊的見解,不如向婚姻的創始者請教,以求獲知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深受丈夫珍愛的妻子。這樣行其實十分重要。(箴言第31章)未婚的男女應當努力養成他們期望配偶具備的各種品質。因此,與一些尊重聖經原則的人作有益身心的交往乃是明智之舉。我們若將這些原則在生活上實行出來,享有美滿婚姻的可能性必然大得多。縱使我們未能立即找着配偶,按照聖經而行也會為我們帶來許多喜樂,使獨身生活成為令人心滿意足。
沉重的責任也許使我們感到透不過氣來。壓力可能來自四方八面。我們為了家人的急切需要憂心忡忡。我們的雇主也許是個永無饜足的人。親友期望每逢他們有急需時,我們就得予以援手。由於面對許多壓力,我們有一長串擱下了的個人事務急需料理。情況也許看來,要我們把時間和精力分别用來處理許多不同的事項。沮喪演變成絶望,我們也許感覺心灰意冷。那末,我們應該怎樣行呢?
重新衡量一下甚麽是自己應該優先處理的事,無疑是明智之舉。既然我們所能做得到的事頗有限,我們根本無法做盡别人要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我們必須將所做的事限於“較重要的事”。(腓立比書1:10,《新世》)畢竟,“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傳道書9:4)有些責任是急需照料而不能耽擱的,但有些次要的事我們卻可以遲一步才處理。我們也許獨力負起許多本應與别人分擔的職責。有些並非必要的責任甚至可以乾脆撇下。這樣行或者會引起若干不便或令别人有點失望,然而我們必須顧及自己體力和感情的限度。
削弱體力的疾病能使人深感沮喪。這樣的疾病也許令人卧在床上數天或數週之久。劇痛能使我們十分苦惱。為了尋求良方,我們也許造訪一個復一個的醫生,或者服用不同的藥物和維生素,希望它們會産生若干療效。然而,我們可能仍繼續深受其苦,以致你開始納罕生命是否值得這樣掙扎下去。
難題也許只有在上帝的新世界裏才能獲得解決。(彼得後書3:13;可參閲以賽亞書33:24。)由於人的不完美,醫生和藥物所能成就的相當有限。到某個階段,我們也許必須接受,我們所受的苦乃是人生的一部分。使徒保羅‘有一根刺在肉體上’。這也許是他的眼疾或身體的其他病痛。他感到如此苦惱,以致他屢次祈求上帝給他舒解。(哥林多後書12:7-10)然而上帝並沒有將保羅的疾病治好。很可能這位使徒要忍受疾患,直至他去世為止。他接受現實,絶不向人訴苦,也從沒有因此失去喜樂。(哥林多後書7:4)雖然正直的約伯遭受極大痛苦,他卻終始對耶和華保持信心,結果為他帶來了豐盛的獎賞。(約伯記42:12,13)我們若是耶和華的僕人,藉着思念這些榜樣,並且祈求耶和華的幫助,我們就能够有力量繼續忍受下去。——詩篇41:1-3。
受挫但卻堅強
無論遭遇甚麽惱人的挫折,耶和華的百姓都能够在靈性上保持堅強。例如,我們也許要忍受疾病的痛苦,但藉着善用上帝所賜的各項屬靈供應,我們便能保持‘健全的信心’。(提多書2:1,2,《新譯》)我們也許在物質上十分貧乏,但在靈性上卻極為富足。
藉着倚賴耶和華所賜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能够應付家庭難題所造成的挫折。例如,請想想拿八的妻子亞比該。拿八為人“粗魯,行為極壞”。他名字的意思是“愚頑”。跟這樣的人一起生活是多麽令人沮喪的事!然而亞比該並沒有因此感到絶望,她保持“智力良好”。事實上,由於亞比該的言詞和行動十分謹慎明智,她勸服大衛繼續信賴耶和華,不致為了報復拿八的侮辱及後者的忘恩負義而妄流人血。——撒母耳記上25:2-38,《呂譯》。
雖然丢特腓的行為令人失望,這並沒有阻止敬虔的該猶向人行善。由於這樣行,該猶不但滿心喜樂,且也獲得豐富的屬靈獎賞。這件事足以表明,即使令我們感到沮喪的情況與基督徒會衆的成員有關,憑着耶和華所賜的力量,我們是能够忍受得住的。——使徒行傳20:35;約翰三書1-10。
也許我們渴望在會衆裏為信徒同工服務,可是只見到别人獲任命作長老和服事僕人,自己卻未能有此特權;這可能令我們感到沮喪。然而,與其大感失望,我們最好努力強化自己的靈性,讓上帝的靈在我們身上結出更多果子。(加拉太書5:22,23)作為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要面對許多艱巨的難題和令人沮喪的事。可是,當摩西住在米甸的40年間,上帝使他養成更大程度的温和、忍耐,以及能够幫助他應付這些情況的其他品質。類似地,我們若繼續在靈性上保持堅強,不灰心氣餒,耶和華也許正裝備我們接受未來的服務特權。
行將從沮喪獲得舒解!
不論沮喪的成因是甚麽,這些令人受挫的事會有一天終止嗎?即使處境在我們看來毫無希望,在我們的創造主耶和華看來卻絶非如此。上帝通過預言者以賽亞説:“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以賽亞書55:11)既然耶和華是全能的,他擁有最高的權威,在他並沒有任何不能成就的事。(馬可福音10:27)他答應為他的百姓帶來無窮的福樂,他的應許是必然會實現的。——約書亞記21:45。
懷疑和不確知事情的實況是造成沮喪的重大原因。然而,與此剛相反,“信心是對所希望的事物那有保證的期待,是未觀看到的實體那明顯的論證。”(希伯來書11:1,《新世》)對上帝的信心使我們肯定一切基於聖經的希望都會完全實現。聖經的主題強調耶和華所應許的王國統治,在這王國治下,地球會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樂園,公義的人類會永遠快樂地生活在其中。(詩篇37:11,29)一切壞事——包括沮喪在内——都會過去,因為上帝必定‘使衆生隨願飽足’。——詩篇145:16,《呂譯》。
在這些幸福成為事實之前,我們所有人都會有沮喪的時候。可是,來自聖經的希望卻給予我們所需的勇氣和力量,使我們能够忍受下去。聖經的健全忠告向我們表明,運用良好的判斷力和表現合理的態度能够怎樣使我們的生活保持穩定,同時享有内心的安寧。縱使我們感到失望,我們仍能够體驗到“上帝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腓立比書4:6,7,《新譯》)因此,我們是有希望戰勝沮喪的。憑着耶和華的幫助,我們能够在現今應付沮喪,在明天加以克服。
[第31頁的精選語句]
上帝能够幫助你應付沮喪,正如他曾幫助約伯、摩西、亞比該和保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