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4 1/15 2-4頁
  • 戰爭是在所難免的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戰爭是在所難免的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在生物學上屬於必需?
  • 戰爭的成因
  • 終止一切戰爭的戰爭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災難的起頭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他止息刀兵”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這種瘋狂何時才會停止?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守》94 1/15 2-4頁

戰爭是在所難免的嗎?

在新聞報導中,戰爭無疑是個令人喪氣的特色。這些關於殘酷戰爭的新聞報導無疑令你惴惴不安。此外,你也許納罕,為甚麽有這麽多爭端都要用武力來解決。難道人類永不能學會和平共處嗎?

找着消除戰爭禍害的方法看來比尋得愛滋病的療法更困難。在20世紀期間,各國為大戰總動員,有千百萬男子被送上戰場,有數以百計的城市給夷為平地。這種屠殺彷彿永無止境。利潤豐厚的軍火貿易必然會留意使世上的軍隊——連同游擊隊在内——繼續擁有各種犀利的武器。

隨着戰爭武器威力越來越大,戰爭的傷亡人數也直線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6500萬士兵參戰,其中超過半數被殺或受傷。大約30年之後,僅是兩枚原子彈就使日本逾15萬平民喪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上的衝突已較地區化。即使如此,這些衝突亦造成致命的結果;遭殃的特别是平民,他們的傷亡人數佔死傷者的總數百分之80。

諷刺的是,各國作出了空前的努力,試圖制止人用武力來解決國際糾紛,但大規模的屠殺竟發生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當中。冷戰終於結束了,世人滿懷希望,期待一個和平的世界新秩序出現。可是,天下太平依然遙遙無期。為甚麽呢?

在生物學上屬於必需?

有些歷史家和人類學家聲稱,戰爭是在所難免的——甚至是必需的——因為這乃是物競天擇的進化過程的一部分。由於受到這種思想所影響,軍事分析家弗里德里希·伯恩哈特在1914年辯稱,戰爭是“為了生物、社會和道德上的進步”而發動的。他的理論是,戰爭是把弱者(不管個别的人還是整個國家)淘汰出去,使適者能够繼續生存的好方法。

但這樣的理論絶不能為戰爭遺留下來的千百萬孤兒寡婦帶來任何安慰。這種想法除了在道德上令人反感之外,也忽視了現代戰爭的冷酷現實。機關槍並不會優待適者,炸彈則將強弱一併消滅。

阿道夫·希特勒並沒有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學得嚴肅的教訓,相反,他夢想藉着軍事征服去産生一個優秀民族。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寫道:“人類在永恆的競爭中壯大起來,只有永遠的和平才會把人類消滅。……強者必須支配弱者,而不是與弱者混合。”事實是,希特勒非但沒有使人類進步,反而犧牲了千百萬人的生命,更把整個大洲摧毁。

如果戰爭並非在生物學上屬於必需,那麽,究竟甚麽推使人類走向自我毁滅呢?究竟甚麽力量驅策各國從事這種“野蠻人的勾當”呢?a以下所列是一些妨礙人締造和平的重大因素。

戰爭的成因

國家主義。在政治家和軍事將領鼓吹之下,國家主義往往成為一股引發戰爭的強大力量。很多戰爭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國家聲譽”而發動的。在“不管國家對錯,我都全力支持”的心態影響下,甚至公然的侵略行動也可以被解説為先發制人。

種族仇恨。不少地區性的戰爭是由種族之間的長期仇恨所引發及加以擴大的。最近在前南斯拉夫、利比里亞和索馬里等地區爆發的悲慘内戰,就是其中幾個例子。

經濟和軍事競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在表面上看來處於太平盛世,但歐洲列強其實都在擴充軍備。德國和大英帝國爭相建造戰艦,達到白熱化的階段。列強深信,戰爭不但能够增強國勢,還能帶來意外的經濟收穫。當時的形勢使列強間的衝突一觸即發,最後更紛紛投入大屠殺中。

宗教宿怨。種族藩籬無疑為宗教分歧火上加油,形成強力的爆炸混合物。在黎巴嫩和北愛爾蘭爆發的衝突,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發生的戰爭,都根源於宗教仇恨。

隱形的戰爭販子。聖經透露,“這世界的神”魔鬼撒但現正空前活躍。(哥林多後書4:4)由於“時候不多”,撒但忿怒若狂;他不惜挑動各種混亂的情勢——包括戰爭在内——使地球的可悲景況越發惡化。——啟示錄12:12。

戰爭的這些成因絶不容易根除。柏拉圖在2000多年前説,“只有死人才見到戰爭止息。”柏拉圖對戰爭所作的這項悲觀評估,難道就是我們必須學會接受的痛苦真理嗎?抑或我們有理由盼望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終有一天來到?

[腳注]

a 拿破崙把戰爭描述為“野蠻人的勾當”。自成年以來,拿破崙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過着軍人生活。既然身為軍隊統帥達20年之久,他無疑親身體驗到戰爭的野蠻。

[第2頁的圖片鳴謝]

Cover: John Singer Sargent’s painting Gassed (detail),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第3頁的圖片鳴謝]

Instituto Municipal de Historia, Barcelona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