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事奉耶和華
“以後不准再去傳道!”“不可請你們的人到我們家裏來!”許多基督徒婦女都從反對的丈夫聽過類似的話。但如果這些男子是在軍中服役的,他們的妻子在信仰方面更面對若干特别的挑戰。(以賽亞書2:4;約翰福音17:16)那麽,這些基督徒妻子究竟怎樣在靈性上保持堅強,並在宣揚王國的工作上保持活躍呢?
對耶和華上帝的忠誠,連同個人的決心,乃是幫助她們堅忍不拔的有效方法。丈夫是軍人的綺華解釋説:“我相信這全賴我個人具有堅定不移的決心。我也懂得怎樣巧妙地避開丈夫的反對。”不錯,這的確是有方法的。
丈夫是軍官的另一位基督徒女子憶述自己的堅定立場怎樣甚至使丈夫的處境也好過一點。她解釋説:“他清楚知道我和他自己的時間表;一般軍人都喜歡做事有規律。”即使如此,要繼續事奉耶和華也絶非易事。
克服孤單的感覺
軍人的妻子若需要伴隨丈夫左右,她們便不時要面對一項挑戰:接獲通知後僅數天,就要搬家到遙遠的工作崗位去。在此之後,她們要在陌生的環境定居,難免會有孤單的感覺。但事奉耶和華的人卻無需有這樣的感覺,因為他們享有一個有利的條件。甚麽有利的條件呢?基督的使徒彼得指出,這便是“整個弟兄團體”。如今他們的數目已達數百萬之衆。耶和華見證人在231個國家裏形成一個基督徒大家庭,彼此具有“弟兄般的關係”。你差不多在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他們。——彼得前書2:17,《新世》腳注。
蘇珊的丈夫在空軍任職,有一次突然被調往外地而要舉家遷到一個空軍基地去。當時蘇珊歸信不久,她那不信的丈夫向她施加壓力,要迫她停止參與基督徒的服事職務。蘇珊回憶説:“我立刻出席當地的聚會;在那裏我能够跟其他姊妹坐在一起,彼此交談。我可以衷心説,這種交誼給我所需的力量堅持下去。”
寂寞有時會令人感到沮喪;即使如此,好消息卻會叫人鼓舞振作。來自英國的格蕾斯姊妹在丈夫接獲委派時陪伴他遷到海外去,她回憶説:“在我極度沮喪的時候,出乎意料地,我在多年前認識的一個朋友寫信給我,告訴我她最近受了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這正是一支合時的強心針。”
珍妮追隨丈夫到肯尼亞去,她發覺基督徒的聚會——即使她聽不懂當地舉行聚會的語言——的確是她的生命線。她解釋説:“我深知耶和華要我在這裏。我要跟我的弟兄們在一起。他們對我有如補劑一般。他們歡迎我,使我感覺有如置身於一個大家庭中。”
珍妮只是許多例子的一個而已。不少見證人身處異地之後,驀然發覺自己原來擁有一些從未認識過的屬靈親屬!——馬可福音10:29,30。
在反對之下保持堅定
耶穌警告説:“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馬太福音10:34)他的話是甚麽意思?A.T.羅伯遜在《新約語詞寫真》一書中評論,即使在一個看來和睦共處的家庭裏,也可能會有“突然動刀”之日。耶穌強調説:“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馬太福音10:36)配偶若敵擋真理,這話就證明十分真實了!
黛安娜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之後,她那身為空軍軍官的丈夫大感不悦。這對他們的婚姻造成了甚麽影響呢?黛安娜解釋説:“我們彷彿被一座冰山隔開。我們婚後一直都很快樂,但驟然間,我們的關係竟變成僅是共處一室罷了。”那麽,黛安娜怎樣應付這樣的情勢呢?“個人的信念和決心的確非常重要;此外,我也需要來自耶和華和他的靈的幫助。”黛安娜將聖經裏有關但以理先知的事例緊記在心。
但以理被擄到巴比倫之後,當地官員給他一些食物是上帝的僕人無法接受的。但以理“立志 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不錯,但以理作出理智的決定。他立定心意,決不容那些食物玷污自己。這種決心推使他“[不斷]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結果如何?耶和華大大祝福他所採取的堅定立場。——但以理書1:8,9,17。
今日的情形也類似。反對的丈夫可能要求妻子停止參加會衆的聚會。妻子應當有甚麽反應呢?珍妮便處於這樣的情勢。她解釋説:“我永不會向壓力屈膝。我知道在這件事上是沒有任何妥協餘地的。我必須向丈夫表明聚會對我具有多大的意義。”她繼續出席聚會,而耶和華亦的確祝福她的決心。
格蕾斯回憶説:“外子力圖阻止我出席聚會,但他的行動並沒有延續很久。我仍然如常參加聚會。他偶爾在我回家時打我,有時則對我不瞅不睬。”然而,她繼續堅持下去,並且不斷禱告。此外,會衆有兩位長老經常與她一起禱告,這大大激勵她繼續參加聚會。——雅各書5:13-15;彼得前書2:23。
有時丈夫的上司可能向他施加壓力,要他阻止妻子從事傳講好消息的工作。黛安娜發覺她必須向丈夫清楚表明,在她看來甚麽是最重要的事。她説:“我隨時準備好接受我繼續傳道所招致的後果。”她的立場跟使徒們所採取的立場多麽相似!(使徒行傳4:29,31)即使如此,她在傳道時仍會審慎小心。她回憶説:“我通常會請朋友到家裏喝咖啡聊天,然後給他們每人一本《真理》書作為禮物。”——馬太福音10:16;24:14。
順服卻絶不妥協
這些基督徒妻子雖然受到來自丈夫的壓力所困擾,她們卻瞻望未來而全心仰賴耶和華。這使她們得以保持平衡的觀點。她們一面盡力支持丈夫,但在信仰方面卻絶不妥協。她們正跟從彼得在上帝感示下所提出的勸告而行:“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彼得前書3:1)《新約闡解譯本》把使徒的這項訓示譯作:“要將自己置於次要的位置,服從和依附他們,並且使自己適應他們。”請留意珍妮怎樣聽從這項勸告。她解釋説:“丈夫告訴我,我要做的事萬不能干擾他的事業。因此我盡量設法幫助他。”
有些基督徒妻子因而同意跟丈夫出席社交宴會,但仍決心不在信仰上妥協。珍妮事先抽點時間跟丈夫討論這件事。她仁慈地向丈夫解釋,自己很樂意出席這些集會,但卻不想因為自己在場而令他感到尷尬。“我知道在這一類場合,偶爾所有來賓都會應邀起立舉杯祝酒。我從聖經獲悉,效忠是惟獨歸於耶和華的,而祝酒的行動卻並非僅是對人表示尊敬而已。丈夫看出場面可能令他相當難堪,於是説:‘你最好不要跟我來!’我便遵囑而行。”
在另一方面,格蕾斯卻陪同丈夫出席這樣的一個宴會,她留心坐在首席的官員的舉動,她一察出對方準備祝酒,便機巧地暫時離席到洗手間去!不錯,這些婦女隨機應變,但卻絶不妥協。
‘不用話語便把丈夫贏過來’
綺華的想法是:“如果我改善自己作妻子的能力,外子就會看出真理正在改變我。”於是她再三重温《家庭》書裏“深受丈夫所愛的妻子”的一章。a“我特别留意‘哭哭啼啼、絮聒不休’這個次標題之下的資料!我發覺我越向丈夫多説,事情就變得越糟。”但她最後卻得以成功地幫助丈夫事奉耶和華。憑着甚麽方法?藉着實踐彼得前書3:1所提出的原則。這節經文指出,妻子‘可以不用話語便把丈夫贏過來’。
在向人推薦基督教一事上,基督徒婦女照顧家庭的方式的確擔任重要角色。黛安娜回憶説:“我設法使真理更具吸引力。每次我出席聚會,外子便感到被冷落。所以我教孩子們回家時要特别守規矩,而我亦對他格外殷勤。”結果她的丈夫體會到家人對他的仁愛關注,態度也逐漸有改善。
耶和華手下僕人的同工也可以在這方面盡一分力。珍妮叙述,他們在肯尼亞居留時,她丈夫喜愛跟當地的海外傳道員見證人交往。“他們跟外子交朋友,與他暢談足球;他們也非常慷慨好客。有好幾次我們受到邀請到不同的海外傳道員之家去吃飯。”她的丈夫後來説:“我開始以完全不同的觀點去看珍妮的信仰。她的朋友都是學識豐富、見聞廣博的人。”類似地,黛安娜的丈夫也改變了他對真理的看法。有一次,他的汽車發生故障,一位年輕的見證人上前助他一臂之力。他説:“這的確使我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並非所有配偶都受到感動而對真理有好感。若然又怎樣?耶和華會予以幫助,使他的忠僕能忍耐下去。(哥林多前書10:13)請想想格蕾斯對處境與她類似的人所提出的鼓勵,她説:“耶和華是婚姻的始創者,他希望夫婦能長相廝守。我們千萬不要對這件事表示懷疑。所以無論丈夫怎樣做,或你從周遭的人受到甚麽反對,耶和華是永不會讓你失足跌倒的。”雖然格蕾斯的丈夫仍未事奉耶和華,但他對妻子和真理的態度已大為改善了。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真的,這些基督徒婦女都立定心志,要事奉耶和華。如果你處於類似的環境,要立下同一的決心。要將以下的勸勉緊記在心:“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事奉他,專靠他。”——申命記10:20。
詩篇的執筆者宣布説:“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篇126:6)一位見證人承認説:“你向配偶表白真理,不論是以靜默還是口頭的方式,你都需要為此流出不少眼淚。但至終你必定可以歡呼快樂,因為即使對方不接受真理,耶和華也會祝福你所作的努力。”
所有這些不顧家人反對、繼續忠貞地事奉耶和華的人的確配受稱讚。她們是配得支持和愛護的。願她們繼續不屈不撓,堅守立場,決心事奉耶和華!
[腳注]
a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發行(1978年)。
[第28頁的圖片]
伴以禱告的研讀能够加強基督徒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