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勞五十載
“我聯合國人民同兹決心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與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聯合國憲章序言。
1995年10月24日是聯合國成立50周年的紀念日。現時聯合國共有185個會員國。全體會員國都承諾遵守這個組織最初在憲章所制定的原則和宗旨,就是要: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制止一切侵略及對和平造成威脅的行動;促進各國間的友好關係;摒除一切基於種族、性别、語言和宗教的成見,保障各國人民的基本自由;促成國際合作去解決經濟、社會及文化等方面的難題。
為了圖求世界和平安全,50年來聯合國作出了很大努力。有不少人認為,沒有聯合國,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可能無法避免,核子大毁滅恐怕已經再度發生。聯合國曾為千千萬萬兒童供應糧食和醫藥。這個組織提高了許多國家的衛生水平,還為這些國家提供許多東西,例如清潔食水、預防致命疾病的疫苗等。數以百萬計的難民也通過這個組織獲得賑濟。
為了表揚聯合國在這些方面的成就,諾貝爾獎金評定委員會曾五度將和平獎頒發給聯合國。然而,可悲的現實卻是,我們仍未能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裏。
和平與安全——未能達至的目標
經過50年的努力,和平安全仍是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美國總統最近在聯合國常會上發表演講,他的話顯示他對聯合國已大失所望:“本世紀雖然洋溢着希望、機會和成就,但同時也經歷到沉痛的毁滅和絶望。”
1994年尾,《紐約時報》評論説:“在接近150場仍在進行的戰爭和衝突事件中,成千上萬的人喪失生命;估計在死難者中,平民的數目比兵士還要多。另外還有盈千累萬的人淪為難民。”據聯合國新聞部報導,自1945年以來,有超過2000萬人死於武裝衝突。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説:“地區性的衝突現在比以前血腥得多。”新聞天天都報導關於違反人權及種族歧見的消息。許多國家看來只是彼此容忍而非彼此以友相待。
英國駐聯合國大使戴維·漢内爵士承認:“直至1980年代,聯合國大致上可説是光榮的失敗。”目前各會員國對該組織執行的維持和平行動感到越來越厭倦,也越來越漠不關心,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為此深表惋惜。他認為在許多會員國看來,“聯合國並非居於優先的地位”。
媒體的影響
儘管聯合國看來勢力強大,它的努力卻時常受制於政治和媒體。如果沒有會員國支持,聯合國就無能為力;但如果沒有大衆認可,聯合國的許多會員就不會支持聯合國。舉個例,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聯合國在索馬里和波斯尼亞的失敗使不少美國人認為,這個組織不但勞民傷財,而且可以實際造成危險。”大衆這種態度進一步使美國有些政客提議削減美國對聯合國的經濟支持。
在猛烈抨擊聯合國方面,新聞機構毫不留情。“完全無能”、“負累”、“無用”、“癱瘓”等都是新聞機構用來描述聯合國各項行動的字眼。《華盛頓郵報週刊》最近評論説:“聯合國仍然以緩慢的官僚作風企圖適應一個瞬息萬變的現實世界。”
另一份報章引述秘書長加利的一段評論。加利表示自己對盧旺達的屠殺感到灰心失望,説:“這不僅是聯合國的失敗,也是國際社會的失敗。我們人人都要對這個失敗負責。”1993年,一個頗受歡迎的電視新聞特輯説聯合國“無法終止破壞和平的最大威脅——核子武器擴散”。該電視節目説,聯合國“幾十年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
聯合國官員為這種普遍的失望之感大為擔憂,這種情形也令他們越感挫折。可是,儘管許多人感到失望,在聯合國的50周年紀念日,不少人似乎重新懷着樂觀的態度而希望有個新的開始。奧爾布賴特大使雖然承認聯合國有不少缺點,她卻道出許多人的感覺,説:“我們不要再談及以往怎樣,而是要談及將來會怎樣。”
不錯,這個世界究竟何去何從呢?會有一天世上不再有戰爭嗎?若然,聯合國會擔任甚麽角色?再者,如果你是個敬畏上帝的人,你應當問:‘在這件事上,上帝會擔任甚麽角色?’
[第4頁的附欄]
徒勞無功
只要一日仍有戰爭、貧窮、罪行和腐敗存在,世上就不會有和平安全。聯合國最近公布了以下的統計數字。
戰爭:“從1989年到1992年,世上發生過82宗武裝衝突事件,其中79宗發生在國内,不少是種族間的衝突,百分之90的傷亡都是平民。”——聯合國新聞部
武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估計,在48個國家中,有超過95個製造商每年生産500萬至1000萬個殺傷性的地雷。”——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難民專員辦事處)
“在非洲,大約有3000萬個地雷分布在超過18個國家裏。”——難民專員辦事處
貧窮:“普世各地,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總數達10億以上——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每年大約有1300萬至1800萬人死於與貧窮有關的原因。”——聯合國新聞部
罪行:“自1980年代以來,向警方舉報的罪案每年在普世的增長率是百分之5。單在美國,每年就有3500萬宗罪案發生。”——聯合國新聞部
貪污:“公衆貪污已成為十分平常的事。在有些國家,金錢欺詐案所涉及的款項高達國家全年生産總值的百分之10。”——聯合國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