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9 3/15 24-25頁
  • 以異教崇拜為基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以異教崇拜為基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9年
  • 相似資料
  • 基督教國日曆上的異教節日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上帝的殿宇”可以跟希臘的偶像協調一致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 天主教與巫毒教混合——你對此有甚麽看法?
    警醒!1984年
  • 天主教會在非洲大陸的今昔
    警醒!199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9年
《守》99 3/15 24-25頁

以異教崇拜為基礎

在意大利衆多古迹當中,羅馬萬神廟是最令遊人印象難忘的歷史名勝之一。這座神廟是古羅馬建築學上的傑作,也是世上少數仍能保持原貌的古代建築物。萬神廟在公元前27年由阿格里帕動工興建,公元120年左右由哈德良皇帝重建。它的特色在於頂部高起成圓拱形,直徑足足有43米闊,是古代最大的穹窿頂。“萬神廟”這個名字在希臘原文的意思是“衆神之殿”;它原本是一座異教神廟,現在卻成了天主教堂。為甚麽會有這麽巨大的轉變?

公元609年,教宗卜尼法斯四世把這座荒廢多時的廟宇改為“基督教”教堂,起初叫它做聖瑪利亞圓廳教堂。據意大利耶穌會《天主教文明》雜誌在1900年刊登的一篇文章透露,卜尼法斯計劃把神廟用來“供奉基督教的所有殉道者和聖徒,尤其是童貞聖母瑪利亞”。今天,天主教會把萬神廟稱為聖瑪利亞殉道者教堂(又稱聖瑪利亞圓廳教堂)。教堂的名字充分表明,教堂的用途並不符合聖經。——參閲使徒行傳14:8-15。

文章指出,“教會無需作多大的改動”,就可以把萬神廟改為天主教堂了。“卜尼法斯遵從前任教宗格列高利一世所作的簡單規定。格列高利擅長把異教神廟改為教堂,可説是一代宗師和典範。”那麽,格列高利作了甚麽規定呢?

公元601年,格列高利寫信給一名準備前往英國的傳教士(當時英國仍然信奉異教),在信中提出以下的指示:“不必拆毁該國供奉偶像的神廟,只需毁掉廟内的偶像便可。……要是廟宇仍然結構良好,要把它由崇拜鬼魔之處轉變為崇拜上帝之殿。”格列高利認為,要是異教徒看見自己以往的廟宇保持原貌,就會較願意經常進去從事崇拜。格列高利説異教徒以往“宰殺大量牛隻獻給鬼神”,他希望“他們不再獻祭給魔鬼,而是把牲畜留給自己享用,使讚美歸於上主”。

此外,天主教會也在異教廟宇附近興建供奉“基督教”主保聖人的教堂,以求“削弱”異教崇拜的影響力。教會又採納了一些古代異教節日,改為“基督教”節日而加以慶祝。《天主教文明》評論説:“現今所有學者都深知,早期教會有些習俗和宗教儀式跟某些異教習俗頗類似。這些習俗在古代世界深入民心、歷史悠久,對整個社會和個人生活都影響深遠。由於這個緣故,教會寬大為懷、靈活變通,不但沒有廢除這些異教習俗,反而改為以基督教形式繼續遵守。這樣做既提升異教習俗的地位,也叫人耳目一新。教會以温和但有效的方式求同存異,贏得平民大衆和有識之士的認可,也不致傷害他們的宗教感情。”

慶祝聖誕節是教會採納異教節日的一個明顯例子。12月25日其實是古代羅馬人慶祝“無敵太陽生辰”的日子。

教會為了贏得異教徒的歡心,不惜背棄真理,採納“深入民心”的異教信仰和習俗,容許自己的宗教跟異教融合為一。結果,教會變成了一個混合宗教,完全偏離了基督教的純正教訓。既然教會沒有緊守信仰,一度用來崇拜羅馬“衆神”的萬神廟搖身一變,成為供奉馬利亞(瑪利亞)和各“聖徒”的天主教堂,其實也不足為怪。

很明顯,單憑改換廟宇的供奉對象或名字,並不足以把“崇拜鬼魔之處轉變為崇拜上帝之殿”。使徒保羅問道:“上帝的殿宇跟偶像哪裏可以一致呢?……耶和華説,‘所以,你們要從他們當中出來,同他們分離,不要再摸不潔的東西’;‘我就收納你們’。‘我會做你們的父親,你們會做我的兒女,這是全能者耶和華説的。’”——哥林多後書6:16-18。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